红岩魂陈列馆
红岩魂陈列馆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政法三村,主要以“11·27”大*半景画馆及图片、文物展览为主,同时也展出有关狱中牢协、川东地下党沿革,以及白公馆*作为汉奸拘留所和战犯改造所等方面的历史文物。
中文名称:红岩魂陈列馆
地理位置:重庆市沙坪坝区
建立时间:1963年
1、简介
红岩魂陈列馆建成于1963年,原址为“中美合作所”阅兵台。其名称在建馆之初为“重庆中美合作所*美蒋罪行展览馆”,随着《红岩魂》展览在全国的影响不断扩大,1999年陈列馆改名为“红岩魂陈列馆”。陈列展览名称也由原《歌乐忠魂·世代英华——中美合作所暨军统*史实展览》更名为《红岩魂——白公馆、渣滓洞革命烈士斗争事迹展览》。
2、陈列馆设计
重庆红岩魂陈列馆用革命志士遗像组成的纪念塔
一、科技手段
占地5600多平方米的总馆分为上下两层,汇集了众多高科技元素。序厅地面投影系统采用了集虚拟仿真技术、图像识别技术于一身的互动投影设备。走进序厅,地面立即出现一片荷叶茂盛的景象,随着人的走动,地面便像电脑触摸屏一样,绽放出一簇簇白菊。随后,墙上大屏幕开始播放新中国成立及“11·27”事件相关影像资料,大厅的灯光全部打开,五星红旗上方设计的锥形空间,被310位“11·27”殉难烈士的黑白照片包围着,而锥形下方则飘起了当年“11·27”殉难烈士在狱中自制的五星红旗。
二、观众互动
在陈列馆各个角落设有电子翻书系统,观众可通过空中翻书的动作,控制模拟的电子图书,阅读烈士故事等资料。
同时,馆内设立了*抽取式文物柜,观众可随意查看其中的纸质文物和档案资料,还可通过多媒体查阅系统,查阅许多馆内无法一一展示的档案、视频,如有关大*的影视片段、对烈士家属的专访录像等。
在大型壁画《小萝卜头的梦想》前,还专门印制了这幅壁画的黑白线描稿,小朋友们可以自己勾勒线条做填色游戏。
为更好地让游客参观,馆方将向游客出租导览机,在参观过程中,该机可以提示帮助游客参观。
3、陈列内容
红岩魂陈列馆建成于1963年,上下共两层,分为歌乐山记录、歌乐山悲壮、歌乐山记忆、歌乐山风采等4个展区。陈列馆展出图片一千三百余张,文物千余件。包括《挺进报》原件、杨虎城将军生前所穿军装、佩剑等文物、图片都是首次与公众见面。馆内还陈列了包括小说《红岩》中著名女烈士、中*员江姐原型人物在川东进行革命工作时使用过的皮箱,红岩烈士们生前在*里绣制的一面五星红旗。陈列馆外广场上,十余根石柱上刻有红岩志士的书信、诗歌。
一、杨虎城佩剑镶嵌玛瑙
杨虎城将军的军装、武装带、佩剑
一级文物、抗日名将杨虎城将军的一套军装和佩剑。杨虎城曾受到蒋介石的重用,蒋介石赠送给他一把佩剑,重两公斤左右,上面镶嵌了数颗玛瑙,杨虎城一直随身携带。西安事变后,杨虎城再也没有机会、也不愿意使用这把剑,把它交给了家人保管。
馆中展出的这套军装,则陪伴杨虎城走过将近20年的戎马生涯。杨虎城联合*发动西安事变时,穿的就是这套军装。在杨虎城遇害后,这身军装依然保存完好,后来其子杨拯民把这件军装捐赠了出来。
二、江姐皮箱
江姐在川东一带进行地下活动时使用多年的一个皮箱。它是在云阳县一农户家里被发现。那家农户只知道皮箱的主人是一位女游击队员,所以将箱子一直保存下来,却不知道那位女同志正是江姐。
据介绍,从江姐与彭咏梧假扮夫妻掩护身份,到1945年两人正式结婚直至最后牺牲,两人曾有相当长时间在云阳开展革命活动,这只皮箱就一直伴随着她,用来装衣物和信件。后来由于叛徒出卖江姐被捕,皮箱就一直放在这户农家里。
三、狱中红旗并非江姐绣
总馆序厅展出了一面五星红旗。红岩联线专家透露,这面红旗并非江姐所绣,而是罗广斌、陈然等男牢的难友所做。
1949年10月7日,关押在白公馆的难友得知新中国成立的消息后激动不已,决定做一面五星红旗,准备打着红旗冲出牢门。在他们的想象中,一颗大星代表党放在*,四颗小星代表全国人民,应该放在旗帜四角,围绕在大星的周围。
他们将草纸刻成五颗五角星,用剩饭粒把五角星粘到罗广斌入狱时带进来的红绸被面上,做成了一面五星红旗,并藏在牢房地板下。然而,“11·27”大*让他们扛着五星红旗冲出牢门的愿望没能实现。解放后,幸免于难的罗广斌凭着记忆找到了这面红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