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威廉
王威廉,陕西西安人,1982年出生于青海海晏,先后就读于中山大学物理系、人类学系、中文系,中国现当代文学博士。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在《收获》《十月》《花城》《作家》等刊发表作品,被各类选刊、选本大量转载。曾获首届“紫金·人民文学之星”文学奖等。出版有长篇小说《获救者》,小说集《内脸》《非法入住》《听盐生长的声音》《北京一夜》(*)、《生活课》等。现任职于广东省作家协会,兼任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国语言文化学院创意写作专业导师。
中文名:王威廉
性别:男
国籍:中国
出生地:青海海晏
出生日期:1982年
毕业院校:中山大学
职业:作家
代表作品:《获救者》《内脸》等
主要成就:首届“紫金·人民文学之星”文学奖、十月文学奖等
1、人物简介
王威廉
王威廉,陕西西安人,1982年出生于青海海晏,先后就读于中山大学物理系、人类学系、中文系,中国现当代文学博士。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在《收获》《十月》《花城》《作家》等刊发表作品,被各类选刊、选本大量转载。曾获首届“紫金·人民文学之星”文学奖等。出版有长篇小说《获救者》,小说集《内脸》《非法入住》《听盐生长的声音》《北京一夜》(*)、《生活课》等。现任职于广东省作家协会,兼任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国语言文化学院创意写作专业导师。
2、主要作品
长篇小说
《获救者》,河南文艺出版社(2013)。
《获救者》
中短篇小说
小说集《内脸》,太白文艺出版社(2014)。
小说集《非法入住》,安徽文艺出版社(2015)。
短篇小说集《倒立生活》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7)
1、中篇小说《非法入住》,载《大家》2007年第1期,入选《北大年选:2007中国小说》(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华语新实力作家作品十年选》(时代文艺出版社,2010)。
2、短篇小说《云上的青春》,载《大家》2007年第3期。
3、中篇小说《合法生活》,载《大家》2008年第5期。
4、中篇小说《无法无天》,载《大家》2009年第3期。
《内脸》
5、短篇小说《梦中的央金》,载《文学界》2010年第1期。
6、短篇小说《谁是安列夫》,载《文学与人生》2010年第1期。
7、短篇小说《铁皮小屋》,载《西湖》2010年第1期,新锐专题。
8、短篇小说《辞职》,载《西湖》2010年第1期,新锐专题。
9、中篇小说《禁地》,载《野草》2010年第2期。
10、中篇小说《内脸》,载《花城》2010年第3期。
11、短篇小说《孤独的寒潮》,载《小说林》2010年第5期。
12、短篇小说《全世界受苦的人》,载《文学与人生》2010年第7期。
13、中篇小说《来我童年旅行的舅舅》,载《西湖》2010年11期。
《非法入住》
14、短篇小说《我的世界连通器》,载《大家》2011年第1期,《文学界》2011年第3期。
15、中篇小说《暗中发光的身体》,载《作品》2011年第3期(下),专题。
16、中篇小说《没有指纹的人》,载《山花》2011年第6期(A)。
17、短篇小说《倒立生活》,载《青年文学》,载2011年第9期。
18、短篇小说《市场街的鳄鱼肉》,载《北方文学》2011年10期。
19、短篇小说《秀琴》,载《作家》2011年11期。《小说月报》2012年第1期转载。《中篇小说选刊》2012年第1期转载。
20、短篇小说《信男》,载《红豆》2012年第1期。
21、中篇小说《第二人》,载《花城》2012年第1期。《北京文学o中篇小说月报》2012年第3期转载。入选《2012年中国中篇小说年选》(谢有顺主编)、《2012年中国中篇小说年度佳作》(贺绍俊主编)。
22、短篇小说《病足》,载民刊《领悟》总第4期,《西湖》2012年第3期。
《倒立生活》
23、短篇小说《洗碗》,载《广州文艺》2012年第4期。
24、短篇小说《他杀死了鸽子》,载《山东文学》2012年第6期。专题。
25、短篇小说《大姨》,载《山东文学》2012年第6期。专题。
26、短篇小说《飞升的雅歌》,载深圳民刊《伶仃洋》2012年夏季号,《福建文学》2012年第7期。
27、短篇小说《老虎!老虎!》,载《作品》2012年第8期。当选“中国文学现场”2012年11月“月度作家”。
28、短篇小说《看着我》,载民刊《民治*新城市文学》2012年夏季号,《长江文艺》2013年第1期。
29、短篇小说《胶囊旅馆》,载《山花》2013年第1期。
30、中篇小说《水女人》,载《创作与评论》2013年第3期(上),“80后文学大展”专辑。
31、中篇小说《魂器》,载《文学港》2013年第11期。《中篇小说选刊》2014年第1期转载。
32、中篇小说《安静的天使》,载《长城》2013年第6期。《长江文艺·好小说》2014年第1期转载。
33、短篇小说《有形的生活》,载《长江文艺》2013年第12期。
34、短篇小说《听盐生长的声音》,载《文学界》2013年第12期,封面专辑。
35、短篇小说《你的陌生人》,载《山东文学》2014年第1期,个人专辑。
36、短篇小说《父亲的报复》,载《小说界》2014年第1期。
37、短篇小说《佩索阿的爱情》,载《作家》2014年第7期。《中华文学选刊》2014年第9期选载。入选吴义勤主编《中国当代文学经典必读(2014年短篇小说卷)》、林建法主编《2014年中国最佳短篇小说》。
38、短篇小说《书鱼》,载《收获》2014年第5期。
39、中篇小说《北京一夜》,载《十月》2014年第6期。《小说月报》2015年春”新声特辑”转载。
40、短篇小说《当我看不到你目光的时候》,载《十月》2014年第6期。《长江文艺·好小说》2015年第1期转载。
41、短篇小说《绊脚石》,载《中国作家》2015年第1期。《小说月报》2015年第3期转载。
散文、随笔与评论等
1、长诗《网络·诗人·玫瑰》,获2000年“信利杯”全国重点大学征文暨朗诵比赛中山大学第一名、北京大学三等奖。
2、访谈《对待事业不仅要有热情更要有激情——人类学系黄淑娉教授访谈录》,采访中国第一个人类学女博士黄淑娉教授,载《中山大学校报(新)》第27期(2002年11月27日)
3、论文《“青海第一村”驮村的经济与文化模式研究——作为一种人文生态社区的多元意义阐释》,获2003年“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学术竞赛社科类中山大学二等奖,广东省二等奖。
4、随笔《做乘法的凯尔泰斯》,载《读书》2004年第7期;《文学教育》2009年第9期转载。
5、随笔《看不见的风景》,载《书城》2006年第10期。
6、文论《作为伪问题的“艺术与政治”》,载《粤海风》2006年第1期。
7、随笔《技术的*政治学》,载《书城》2007年第9期。
8、学术随笔《乡村社区:国家的权力视野——以粤东凤凰两村为例的人类学笔记》,载《粤海风》2007年第2期。
9、随笔《孤独的火焰》——读西川诗文集《深浅》,载《书城》2007年第2期。
10、随笔《未曾出生就抵达的死亡》,载《书城》2008年第10期。
11、随笔《中国的雅典与耶路撒冷》,载《粤海风》2008年第5期。
12、社会评论《作为社会问题的艾滋病》,载《二十一世纪》(香港)2008年第8期。
13、随笔《广阔世界中的文本》,载《文景》2008年第6期。
14、社会评论《冰冷的数字都曾经是鲜活的生命》,载《新京报》2008年5月15日,多家媒体转载。
15、社会评论《给权力加上定语》,载《南方都市报》2008年5月13日。
16、随笔《登临黑暗峰顶的孤独灵魂》——读萨义德遗著《论晚期风格》,载《书城》2009年第10期。
17、散文《作为器皿的八月》,载《文学与人生》2009年第10期。
18、随笔《思想言说的艰难与追问》——读丸山真男《日本的思想》,载《文景》2009年第9期。
19、随笔《死去的历史遗留下的东西——言说的中日与缠绕的东亚》,载《书城》2009年第6期。
20、散文《为杂物谱写赋格》,载《花城》2010年第6期。
21、随笔《寻找好人的方法》——读奥康纳《好人难寻》,载《书城》2010年11期。
22、随笔《柔韧制度的元素——文学的空间与政治公共性》,载《晶报》2010年8月28日。
23、随笔《远方之间:从“看”到“见”的距离》——读奈保尔《作家看人》,载《书城》2010年第6期。
24、评论《安静的诗学》——评诗集《安静的先生》,载《诗林》2011年第4期。
25、评论《灵魂的底牌》——作家弋舟论,载《文学界》2011年第6期。
26、随笔《无法结束的流浪》——读克莱齐奥《流浪的星星》,载上海《文景》2011年第1/2期合刊。
27、散文《生活赋格》,载《百花洲》2011年第2期。
28、散文《我见过一个人》,载《作品》2011年第3期(下)。
29、散文《德令哈随笔》,载《中国作家》2012年第5期。
30、散文《窗下的事物》,载《散文》2012年第6期。
31、散文《道旁的风景》,载《山东文学》2012年第10期。
32、文论:《我的先锋小说观》,载《朔风》2012年第9期,收入《世界的罅隙——中国先锋小说选》,江苏文艺出版社。
33、访谈:《“可读性与深刻性并重,是我孜孜以求的艺术境界”》,载《南方日报》2012年11月25日,整版专访。
3、获得荣誉
曾获第二届“西湖·中国新锐文学奖”提名奖(2009)、首届“作品·龙岗杯文学奖”(2012)、首届“紫金·人民文学之星”文学奖(2013)、首届《文学港》杂志年度大奖(2013)、第二届广东省散文奖(2013)、第二届《广州文艺》都市小说双年奖(2014)、第十二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提名(2014)、十月文学奖(2015)等。
2017年11月,王威廉的《绊脚石》获得《中国作家》鄂尔多斯文学奖新人奖。
4、授奖词
王威廉
王威廉的中篇小说叙事充满思想和艺术张力,语言既有形而下的鲜活感,又有形而上的思辩度,其对人性的解剖鲜血淋漓,有着与众不同视角与震撼力,显示了诡异而神秘的气质。《第二人》以一个似乎俗套的绑架故事开场,但最终呈现的却是几个主人公各自不同的精神创伤与灵魂痛苦,大山毁容后所宣扬的“脸”的哲学与“我”的平庸的生活构成了巨大的反差。是要“脸”还是要“钱”和体面的生活?是做碌碌无为的“自己”还是做“第二人”?这问题表面上很荒诞、很残酷,但对于被严重异化、扭曲了的主人公来说却是别无选择。小说以黑色幽默的风格、强烈的戏剧性以及张弛有度的逻辑性完成了对人性复杂面貌的层层解剖,笔力遒劲,风格奇特,刀刀见血,给人以耳目一新的阅读感受。
——首届“紫金·人民文学之星”文学奖授奖词
中篇小说《魂器》,作者王威廉通过一则有关灵魂、亲情、欲望等错综复杂的小说,向读者展示了一出因为“存在的缺席”而生发的寻找死者魂器的故事,将主人公人性的纠葛和对世界本质的形而上思考完美地结合起来。小说写得惊心动魄,对小说人物被冷酷现实所驱动的内心世界描摹得细致入微。有鉴于此,特授予该小说储吉旺文学奖。
——首届《文学港》·“储吉旺文学大奖”授奖词
感化罪犯,这样一个已经程序化的情节设置,因为犯罪手段的奇异,以及随着情节的展露,富有典型意味的时代病症和个人经历闪射出别样的光彩。王威廉的小说有他独特的个人追求,它们具备一种特殊品质和能力,能将卑微小人物的荒诞人生,演绎得丝丝入扣,并在荒诞和严谨的对峙中,饱含浓郁的时代忧思和精妙隐喻。
——第十一届“十月文学奖”授奖词
5、创作谈
谈及创作体会,王威廉表示,短篇小说不仅要有“随物赋形”的能力,更得有“随心造物”的能力。卡夫卡的《变形记》,之所以在西方现代文学中占据着特殊地位,与其中暗含的卡夫卡的思想密切相关。这是一种现代人对自身的反省。
他认为,一个作家对于现实世界的思考、判断,转化在小说的创作上时,就像诗歌一样,也是在寻找一个意象,只不过是用一种更加动态的流动意象群列来表现自己的思想。短篇小说目标明确,就是调动起全部的艺术感觉,屏气凝神地找到这个素材当中生活世界与诗性世界的连接点,从一点一滴的焊接,直到最终完成从生活世界到诗性世界的飞跃。
“像是光束探进了黑暗,事物不仅获得了形状和颜色,世界也由此有了维度与景深。这便是我在写作中不断努力的方向”,他说。
6、人物评价
王威廉
王威廉作为迅速崛起的青年作家,他的写作深刻而凝重,以超越同代人的思辨性拓宽了小说这种文体的可能性。
——著名文学评论家、中山大学教授谢有顺
王威廉成为文学界最热门的话题之一,我在不同的场合,听不同的人夸赞过他。他的写作上承先锋,下接现实,他那飞扬跋扈的想像力和精微幽深的表现力,使得我相信,萎蘼了二三十年的中国文学也许将在以他为代表的年轻一代手里得以重振。
——著名作家鲁迅文学奖得主魏微
阅读王威廉小说,不难发现,他笔下的生活立体饱满,不囿于写实,广阔的社会视角,独特的存在哲思,不断尝试突破的艺术探索,令其与大部分80年代出生作家明显区分出来。他有自觉的艺术追求,包括对生活的敏行慎思,对文字的细腻感觉,对小说创作的认知和理解,成熟真挚,朴素练达,切近而又深远。在这个极端媚俗的年代,在世俗化不断加深的文化背景下,他的探索和思考,他的小说里呈现出来的美学和思想追求,对当代小说写作具有非常可贵的价值。
——著名评论家、山东理工大学教授张艳梅
王威廉的写作既注重文本的探索与创新,又对人类的精神世界有着不倦地追询,其长篇小说《获救者》集中体现了这种美学特征,是“80后”纯文学创作的重要收获之一。
——《花城》杂志主编田瑛
王威廉等一批新锐作家致力先锋实验探索,深刻、敏锐而执着,有极佳的小说意识和卓尔不群的叙事本领。他们的文学探索预示着当代文学的变革与创新。
——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希
阅读王威廉的长篇小说《获救者》,你必将被有力地撼动。因为王威廉这个“80后”,以同辈人难以企及的勇气和热情,在披肝沥胆地去力求拯救。他已经在文学最根本的立场上站稳了脚跟,所以他的写作可以上穷碧落下黄泉。
——“70后”代表作家弋舟
王威廉的小说保持着对已知世界的狐疑和拒绝,这种姿态让他的小说呈现出一种由里及外的疏离感和硬朗的美感。我坚信他是位固执的艺术家,而不单纯是位作家。他让爱与痛、明与暗、拯救与背叛在黑暗中各得其所,我们于废墟中看到了一切。
——“70后”代表作家张楚
一改以往类似小说的生涩与虚浮,呈现出饱满、扎实的质地,或许正可看作西方现代派小说在中国瓜熟蒂落的开始。
——《北大评刊》刘勇评王威廉小说《非法入住》
在这些新崛起的青年作家中,王威廉是比较独特的一位。他具备相当的哲学素养和社会科学的系统训练,在小说创作中,一直试图在现代性的层面上进行激进的思想探索和形式实验。他的文学才情与思辨能力,写作上的所来之路与个人风格,在近几年发表的《非法入住》、《合法生活》、《无法无天》、《内脸》、《暗中发光的身体》《没有指纹的人》、《市场街的鳄鱼肉》等具有“异端”性质的现代主义作品中已可见一斑。
——青年批评家、文学博士李德南
王威廉的小说写得节制而又老练,在我看来,他是一个真正懂得小说为何物的人。事实上,王威廉的文学之路最早从诗歌开始,继而评论、散文、小说,三足鼎立,气象万千。也正是此前多种文体的写作实践,让王威廉的小说呈现出诗歌的简洁、评论的理性和散文的细腻。当大多数作家仍然纠结于“写什么”和“怎么写”而顾此失彼时,他已在不断探索的路途上,将两者完美统一于自己的小说实践过程中。
——青年评论家、文学博士陈劲松
自卡夫卡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以降,现代小说中时常出现的一个特征便是:用写小说的方式来写哲学,尤其是某种非学院化和非形而上学化的存在论哲学。这实际上是整个现代艺术的一个缩影,即艺术被视为是哲学的一种异化的表达形式。在王威廉的两篇小说《辞职》和《铁皮小屋》中,这种特质也隐约可见:从表面上看,它们是故事化的小说,但实际上谈论与呈现的却是人的生存状况,逼近着一种哲学化的思想。
——学者、知名书评人维舟
王威廉是非常具有个性特征的一位青年作家,无论是他那充满想象力的情节设置,还是他那冷峻、纯粹、犀利的语言表述,都使他的小说带上了一种奇异的、富有哲学底蕴的思辨色彩,也因而使他具备了一种超越了同代人的“辨识度”。认识上的“高度”和思想的深刻,使他的文字显得老到而厚重,几乎可以说,这样的高度和深刻与他的实际年龄无法对接——不了解他的读者常常惊异于这个事实,这样的沉淀和积累来自生活、阅读和天资,更来自于他勤奋的思考。
——作家、评论家刘凤阳
王威廉的短篇小说,超离于我们日常的写实,看后有一种飞翔的色彩。他为故事和故事里的人物插上一双翅膀,用奇幻反映现实,并以一种卡尔维诺所说的‘轻’,不断地进行着‘以轻写重’的实验。除了写作的飘逸性之外,王威廉小说的另一大特点就是诗性的语言。我欣赏他在语言方面对那种毫无诗意写作的反动和革新,也欣赏他讲究句子和语言雅致的自我要求。
——作家阿乙
当下,当写实主义的转向貌似无声地宣布了先锋已死的消息,当大家都在拥抱故事,拼命写着生存的各种一地鸡毛时,王威廉依然在用非常扎实的笔调做着奇思妙想的尝试。我始终觉得他的小说里面有一个他者的声音,有一个他者的目光。具体到《倒立生活》这一本书,他变得更加柔软和内敛,更加在审视自己的生活,更加变成一个观察者的形象。
——作家文珍
7、人物新闻
8王威廉《倒立生活》新书分享会
80后新锐作家王威廉《倒立生活》新书分享会
2017年12月17日晚,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言几又书店联合主办的“80后新锐作家王威廉《倒立生活》新书分享会”于言几又书店举行。作家阿乙、文珍及本书作者王威廉出席活动,与各界读者一道分享了《倒立生活》的创作体会及各自对处理短篇小说中想象与真实关系的看法。
《倒立生活》是王威廉的短篇小说集。2017年9月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小说富有想象力和表现力,展现了对人类现世状态与精神世界的凝思。
该集充满奇思妙想,《倒立生活》讲述一对年轻恋人如何想要倒立着生活到天花板上去;《辞职》中对辞职充满期待的小人物,在辞职后又面临着面对过多*的无所适从;《市场街的鳄鱼肉》则更加充满想象的激情,人与鳄鱼在实验室中不小心换了大脑,他们将怎么开展各自的生活?《铁皮小屋》《信男》则反思着我们的文化困境,物质上的富足能否保证精神上的自足?信息时代,废除了深情的书信,人与人之间是否还有深度交流的可能?这些小说既有引人入胜、不拘一格的故事性,又有内心思辨与探索的现代感,展现了年轻一代作家的风格新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