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林
夏林,男,1954年生,天津市人,新华社高级记者。研究生学历。历任新华社天津分社、*分社记者,天津分社副社长、社长、党组书记。曾获新华社首届十佳编辑称号和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10年获中国新闻界最高奖“长江韬奋奖”。现任新华社总编辑室副总编辑,兼任参考新闻编辑部主任和世界问题研究中心主任。
中文名:夏林
性别:男
国籍:中国
籍贯:天津
出生日期:1954年1月
民族:汉族
学历:研究生
党派:中*员
职务:副总编(正局)
职称:高级记者
1、人物简介
夏林,男,研究生学历,高级记者,现任新华社副总编辑兼参编部主任和世界问题研究中心主任。1978年起先后在新华社天津分社、*分社任记者。1997年任天津分社社长兼党组书记。2001年调新华社总编室工作至今,目前主管新华社内参报道,分管国内报道、军事报道、社办报刊和新闻理论研究工作。
2、个人履历
夏林
2000年*党校中青年*班学习一年。
2001年调新华社总编室。
2001年9月起任新华社总编辑室副总编辑。
2009年1月起兼任参考新闻编辑部主任、世界问题研究中心主任。
3、工作成就
一、参与组织指挥一系列影响重大的战役性报道和突发事件报道
夏林
2009年7月5日,*爆发“7·5”事件,夏林即带领56名记者赶赴现场,在乌鲁木齐组建前方报道指部并担任总指挥,和同事们一起通宵达旦地工作,前后播发的通稿、内参、照片1000余篇,直到流血事件现场的局势得到控制,完成报道任务。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通车,夏林任报道总指挥,率107名编辑记者前往青海格尔木、*拉萨设立采编平台,在1142公里青藏铁路沿线布置了昆仑山车站、风火山隧道、可可西里、沱沱河、唐古拉山、那曲、安多等7个采访播报点。胡*总书记剪彩后,新华社在对开的首趟进出藏列车上72小时滚动播发快讯1158条,成为唯一实现全程不间断播报的新闻单位,媒体反响强烈。夏林还参加过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和7次全国两会报道领导小组工作以及“神舟5号”、“神舟6号”、“神舟7号”载人飞船航天、“嫦娥一号”探月、三峡大坝蓄水通航发电和汶川地震等重大事件的战役性报道,并多次担任负责人。
作为新华社终审把关人之一,夏林恪守职责,对值班遇到的疑难突发问题处置无误。在值班期间,曾遇到大连“5·7”空难、重庆开县井喷事故、西北大学日本留学生庸俗演出引发中国学生上街、非典疫情、禽流感疫情和甲流疫情等突发事件,多次担当紧急状态下的应急报道组的组长,全力以赴完成报道任务。
十年来他编辑了上百万字的新闻稿件,在提炼主题、修改文字、制作标题方面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如反映汶川灾区桑枣中学校长提前带领学生教师演练结果地震发生时无一人遇险的《一个灾区农村中学校长的避险意识》,经夏林精心编辑和终审签发后,在社会上产生很大影响,被评为新华社优秀新闻作品,并获2008年中国新闻奖。他编发的内容敏感的内参稿件,还多次获得*常委批示,推动了有关问题的解决。
二、采访报道过一系列引人注目的新闻事件
夏林同志走上报道业务管理岗位之后,仍挤时间带头深入第一线调研采访,每年都写出一些社会影响大的重点稿件。新闻工作经历中,曾以最先报道石油部“渤海二号”钻井船翻沉重大事件而引人注目。主要作品有《*高原万里纪行》《南望暹罗湾》等,出版有50万字新闻作品集《岁月如歌——一个新华社记者的采访札记》。
2009年7月,他率参编部记者采写的内参报道《新华社记者乌鲁木齐事件亲历记》,全文8000字并附多幅现场照片,用纪实的笔法真实记录了这一事件的始末及内幕,在党内高层读者中引起反响。2004年8月,*百年诞辰之际,他率记者来到北京景山后街米粮库胡同那座青砖灰瓦的院落,采访了邓林、*、*姐弟妹,讲述*生活的长篇通讯《伟人家中的追忆——*家人访谈实录》播发后,人民日报用整版篇幅刊载,并破例配发了新华社当日拍摄的绿荫满庭的邓家院落照片,全国百家报纸亦纷纷采用,这是新华社记者首次进入*家中采访报道。2002年十六大期间,夏林同志在京西宾馆参加了十六大新闻中心报道工作,带领记者采写的8000字长篇政论性通讯《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十六大报告诞生记》,被评价为“不仅生动回溯了党代会报告的诞生过程,还颇具与时俱进的理论色彩”,被首都和各地百余家报纸以整版篇幅刊登,并被收入*机关十六大文件学习参考文集。党的十七大召开,人民日报头版头条位置再次刊登了夏林和记者采写的《党的十七大报告诞生记》。
夏林同志1994年破格晋升为新华社高级记者。他采写过百余篇调研报道,涉及社会生活多个领域,受到党*和国务院负责同志的多次批示。*同志对他采写的内参报道《警惕“餐桌上的污染”》也作过重要批示。这篇新闻调查在经济参考报以头版整版篇幅公开发表后,被《读者》文摘全文转载。1996年,他采写的《一些城市限制出租车车型后果堪忧》的内参报道,*、李岚清、邹家华、吴邦国四位副总理先后批示,根据批示精神,国务院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和国务院各部委下发了《国办发(1996)36号文件》,新华社向全国播发通稿。“渤海二号”钻井船事件,是夏林采写的产生过重大影响的报道之一。1980年7月,他和人民日报记者合作撰写的披露钻井船翻沉的第一篇报道,经*书记处批准公开见报后,社会反响强烈,这一事件被国内外新闻界评为当年十大新闻之一。
新闻视野开阔、文字功底深厚是夏林的写作特点。他曾远足神农架和西双版纳原始森林,追溯中华医药起源,就生态环境退化引起的国药危机问题,采写了14篇内参、通稿、专稿和对外稿,在全方位报道的基础上,最后形成两万字的长篇报告文学《国药当归——一个新闻记者的采访笔记》,在《人民文学》头题位置发表。
4、主要作品
主要作品有《*高原万里纪行》《南望暹罗湾》《十六大报告诞生记》《伟人家中的追忆--*家人访谈记》等,并出版新闻文学作品集《岁月如歌——一个新华社记者的采访札记》。学术论文《面对电视直播的挑战》《大众传媒的跨国境传播》,获1998、2002年度全国新闻奖。
5、奖项及荣誉
曾获新华社首届十佳编辑称号和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他编辑的作品《肩负起继往开来的庄严使命》在第十三届中国新闻奖(2002年度)评选中获通讯一等奖。论文《从“9·11”事件看西方媒体的跨国境传播》在第十三届中国新闻奖(2002年度)评选中获“新闻论文三等奖”。《面对电视直播的挑战》《大众传媒的跨国境传播》,获1998、2002年度全国新闻奖。2010年获中国新闻界最高奖“长江韬奋奖”。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