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伴奏合唱
无伴奏合唱是指仅用人声演唱而不用乐器伴奏的多声部音乐表演方式,也包括为此写作的声乐曲。无伴奏合唱源于欧洲中世纪天主教堂的唱诗班(圣乐团)。自文艺复兴后期起,才渐渐成为世俗音乐演唱形式。无伴奏合唱能充分发挥男女不同声部、声区、音色的表现力,并在整体上保持音质的协调和格调的统一。在长期的发展中,无伴奏合唱积累了丰富的曲目,它至今仍在欧美音乐生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acappella无伴奏合唱意大利语原意为“按教堂风格”,指由无伴奏的人声演唱复调(多部的)乐曲。原用于宗教合唱音乐,现亦用于世俗音乐。约起源于15世纪末作曲家J.德普雷时代,至16世纪晚期在帕莱斯特里纳为梵蒂冈西斯廷礼拜堂所作音乐中达到登峰造极之境。因为乐谱中没有写明独立的器乐声部,后世学者便认为合唱是没有伴奏的,但现已查明,当时是有一架管风琴或其他乐器照式照样“重复”某一个或几个人声声部的。至17世纪,无伴奏音乐让位于康塔塔,在后者的乐谱中,乐器与人声声部均予写明。
中文名:无伴奏合唱
外文名:acappella
中文音译:阿卡贝拉
1、历史
无伴奏合唱(或音译为“阿卡贝拉”)是合唱音乐艺术中一门独特的表现形式,它与其他各种类型的合唱的区别,首先在于它不与任何乐器组合,只单用人声作为表现的工具。在西欧通常都称无伴奏合唱为“ACappella”。这个字(意大利文)的原意是:按照教堂风格。原来西欧的教堂音乐在十六世纪以前,主要都是用无伴奏的人声演唱。有时即使使用乐器,那些乐器声部也不过重复人声的声部。那时按照教学风格所写的无伴奏合唱便被称为ACappella。
在文艺复兴时期之前,合唱音乐多存在于教堂圣咏之用,并以纯男声多重清唱(最多加上管风琴)形式来展现人声的纯粹美。
然而,从文艺复兴时期到今天,ACappella的发展早就超出圣歌的范畴,甚至可以说,超出人们对人声表现的想象,并发展出许多不同合唱型态—如廿世纪初发展于美国的“理发店四重奏”、以12位歌手组成的多声部“大学无伴奏”、美国街角流行曲风的“嘟哇无伴奏”、着重美声和弦的“福音无伴奏”;但这样的分类不应被视为ACappella的派别,即使在许多民族音乐当中,如塞尔特民谣、犹太音乐、蒙古、印地安、以及东欧乡间的民俗音乐,都大量运用了纯人声重唱作为素材。
今天的ACappella,已不单单指某一类型的歌曲,而是泛指一种演唱形式、一种以人声为乐器的编奏法;它的变化也越来越多,从单纯三四声部的合唱,演变到多人重唱,再演变到模拟乐器或大自然等声音,仅仅人声,已经可以创造出类似管弦乐或流行乐曲的丰富效果。喜爱ACappella的人也遍布世界各地,并成立了如CASA(国际现代ACappella协会)等具规模、每年举办竞赛的权威机构,以及如MainelyACappella、PrimarilyACappella等出版乐谱、录音、教学的全球性经纪公司。
但ACappella不是只属于合唱爱好者的瑰宝,所有时代的音乐人都会采用ACappella—披头四是最常被提及的例子,最近许多流行乐团也都纷纷起而效尤,如美国黑人爵士团体Take6、日本圣堂教父合唱团等均出版整张ACappella专辑;流行歌手如黎安·莱姆丝、林忆莲、平井坚、甚至台语歌坛的江蕙等,都运用ACappella作为创作或编曲的灵感,甚至以此为宣传重点。近年来最令人印象深刻的ACappella明星,当属黑人歌手巴比·麦菲林,他单人创造了丰富的音响效果,将ACappella带入另一个新境界。
至于演唱ACappella的团体,人数从三人到百人不一而足,一般业余团体多为二十人以上,区分为多个声部;而职业团体则以三至七人较为常见,这是因为在职业水平的要求之下,精致的音乐不需人多,每个声部只需要一个人,维持也比较容易。国王歌手便是职业ACappella合唱团中的翘楚,他们的音乐会不只是“演唱”,甚至可以说是一场精采的人声“秀”,包含了舞蹈、肢体语言、表情、剧情、幽默、互动,并不断推陈出新,说是ACappella的极致也不为过。
2、演变
当代无伴奏合唱—contemporaryacappella—就是以纯人声清唱的形式(即不用乐器伴奏)唱出当代原创或改编的音乐。来自世界各地的专业组合为数甚多,而纯为兴趣而成立的业余组职也愈来愈普遍。
“Acappella”其实是意大利文,意思为“如教堂风格”(cappella一词意为教堂)。在中世纪的教堂里,所有音乐都是用人声清唱的,故教堂风格音乐即无伴奏合唱。到大约19世纪,“Acappella”一词也开始被挪用来形容各种无乐器伴奏合唱音乐—不论是圣乐与否。
专业的acappella组合多由4-8人组成;业余及校园组合人数一般较多,以便保持长年运作。
在欧美地区,无伴奏合唱是种非常流行的合唱形式,几乎每所大学都有acappella组合,而这股热潮亦逐渐渗入了不少中学校园。
当代无伴奏合唱与传统合唱(不论有伴奏与否)最为不同之处有下列两点:
I象声技巧(Vocalmimicry)
即演唱者利用声线模仿各种(特别是乐器)声音,其中以模仿敲击乐器最为常见(vocalpercussion),有些歌者也擅于模仿吹管乐器、电结他甚至其他乐器的音色,在音响技术的协助下,这些由人声模仿出来的声音往往几可乱真!
II非实义音节(nonsensicalsyllable)
即没有实际意义的音节,如“fa-la-la”。传统合唱有时也会包含非实义音节,如英式牧歌(Englishmadrigal)的就常有“fa-la-la”的段落,但所占部分比起当代曲目要少得多。一般歌曲的前奏、间奏、尾声和伴奏声部,都常以非实义音节唱出;也有一些所有声部都唱非实义音节的“纯音乐”。
3、流派
无伴奏合唱的风格丰富多样,众多来自不同地区的组合,按演唱曲目及风格分类,大致可分为以下数个“流派”:
理发店派理发店派(Barbershop):是历史最悠久的一个流派,故先介绍之。它早于19世纪末便开始萌芽,至1940年代大盛。理发店是许多非洲裔美国人“聚脚”、社交的地方,而无伴奏合唱正是交谊活动的一种,故名。
传统的理发店曲目多由4个声部构成,分别为男高音(tenor)、主音(lead)、男中音(baritone)和低音(bAss)。乐曲的主旋律多出现在主音声部,其他声部则唱和音,形成主音织体(homophonictexture)。时至今日,许多组合也会尝试演唱其他风格的乐曲,而演唱理发店曲目的歌者也不单是非裔美国人了。
最初的理发店组合多为全男班,但发展至今也出现了全女班及混声组合,也有些以合唱团的形式出现—即每声部由多于一人演唱。
理发店风格的歌曲,旋律性很高,易于上口,感情丰富,常应用很有特色的七和弦(barbershopseventhchords),以五度循环(circle-of-fifth)形式进行。传统的曲目一般都是不记谱的,但近代的组合大多按谱演唱。
活跃在美加地区的理发店组合无数,参与歌手近60,000人,除演出外,他们也积极组织研讨会和比赛,许多组织更设有完善的教学法,提供系统训练。
古典派
古典派(ClAssical):这一派的组合所涉猎的歌曲很广泛,包括了素歌(plainchants)以至当代的“严肃/正统”作品,英皇合唱团(KingSingers)可算是最具代表性的组合。
古典派歌者多以“美声唱法”(BelCanto)发声,他们一般会依谱演唱,较少加入即兴元素,也很少把节奏“摇滚化”(“swing”)。
不少组合也会兼唱民歌、当代圣诗及爵士乐,但歌者的古典发声方法及依谱演唱的习惯把它们从福音、爵士等流派区分出来。
当代/流行
当代/流行乐派(Comtemporary/Pop/Rock):这流派的组合于上世纪70年代兴起,90年代大盛。具代表性的组合有Nylons,Rockapell,TheHouseJacks等。
当代无伴奏小组唱
今天的当代/流行乐派的组合多不胜数,一般被称作“人声乐队”(vocalband),因它们的音色与流行乐队相似。一般的“人声乐队”多由5人组成,其中1人专门唱低音,1人负责人声敲击,其他成员则唱主音及内声部(innerparts)。除了演唱改编歌曲外,许多组合也有自已的原创歌曲。
和一般流行乐队一样,人声乐队一般都用咪高峰(扩音器)演唱,配合先进的音效处理技巧,音色媲美传统(即应用乐器的)流行乐队。
街角派
街角派(“Doo-wop”/streetcorner):最初为1950-60年代在纽约或费城等美国城市的街头艺术,当今属这派的组合也大多演唱这时期的老歌,不少曲目具浓厚的“R&B”风格。在欣赏这风格的歌曲时,听者能清楚听到一些有趣的非实义歌词,如“doo-wop”等,故名。
和其他许多流派不同,“doo-wop”派的组合一般不看谱—歌曲都是用“耳朵”编配出来的(arrangebyear,近称“earrangement”)。
许多dop-wop歌者都会应用较强的震音,故惯听古典派的听众或会介意间中出现的音准(intonation)问题。但震音技巧却往往使“doo-wop”派歌曲充满特色。著名的组合有TheAlleyCats,TheMightyEchoes等。
学院派
学院派(Collegiate):学院派组合是指那些由耶鲁大学Whiffenpoofs(1909年成立)之传统发展出来的校园组合。虽然在欧美的大学校园也流行理发店四重唱及其他风格的无伴奏传统合唱,但当提到“学院派当代无伴奏合唱”(collegiateacappella)时,通常都不包括它们。
学院派组合多由十多二十人组成,以便当有团员加入/退出时,仍能保持良好的运作。每声部也因此由多于一人演唱,能造出“合唱效果”(choraleffect)。演出时,各团员多排成半圆形,但表演时他们会不时走位,甚至加入舞蹈,制造视觉效果。团员中通常有一人是指挥,但与传统的指挥不同,他们也会一起演唱,而非纯粹“手指指”。
虽然许多组合都会演唱不同风格的歌曲,但大部分都主力唱流行曲,不少组合也因而应用人声敲击。
许多组合其实都会定期出版唱片,水准媲美专业组合。几乎每所欧美大学也有无伴奏合唱组合,有些甚至有数队,最具代表性的,当然是上面提及的耶鲁大学Whiffenpoofs,它是在美国历史最悠久的组合。
爵士乐派
提起爵士乐,许多人会想起教人叹为观止的即兴演奏。但爵士无伴奏合唱组合一般都会依谱演唱,较少加入即兴部分。
虽然爵士乐在欧美地方十分流行,但用纯人声唱爵士乐的组合却相对地少。许多如ManhattanTransfer的组合,这些组合大部分都用乐器伴奏的,并非真正的无伴奏合唱,只因它的曲目常牵涉“closeharmony”,即某些acappella作品常应用的一种编曲技法,才引起了混淆。
在成立的早期,著名组合SwingleSingers以演唱具爵士风格的歌曲为主,但应用乐器伴奏。根据创办人WardSwingle忆述,他们是在70年代开始才转为无伴奏组合,藉此减省人手及巡回演出时的交通费用。今天,SwingleSingers已成了一个演唱许多不同风格音乐的组合,而较专注演唱爵士乐的无伴奏合唱组合也愈来愈少,较著名的,尚有SingersUnlimited和Swingle老先生甚为欣赏的瑞典组合TheRealGroup等。
福音派
这派的组合演唱风格多样的福音性歌曲。早期的组合,与理发店派源出一彻,风格朴素而富感情,不少曲目以启应形式(callandresponse)唱出。当代的组合则具较明显的流行曲及摇滚风格,著名的组合有Acappella及Glad等。
其他
地方音乐派(WorldACappella):顾名思义,这派的组合演唱一些来自非欧美城市地区的曲目。东欧的乡郊音乐、南美音乐、非洲音乐、东正教音乐、犹太音乐等,都属这个类别。这些音乐的风格与“主流”acappella很不同,十分值得欣赏。较著名的组合,包括、Irmelin、SweetHoneyintheRock(均为全女班组合!)、LadysmithBlackMambazo、Artisan、VocalSampling等。
4、相关角色
打击声部等其他相关角色:
阿卡贝拉在当今时代发展,逐渐倾向于表现力越来越丰富的乐队化路线,可塑性极强。同为全人声表现形式的beatbox在全人声乐队的形式中,作为打击乐声部,越来越不可或缺。
BeatBox,通常缩写为B-Box,起源于美国,是一种出现不到10年的新兴Hip-Hop元素。在5年前兴盛起来而形成的一种音乐文化。可以通俗的理解为口技,但不能被称之为口技,一般的Beatboxer都不喜欢被别人用口技称呼,用平常的用语解释的话,就是节奏箱子。
Beatbox是口技的一种形式,主要是涉及用嘴巴,嘴唇,舌头和声音来模仿鼓声,节奏以及音乐的一种新型艺术,它也包括:唱歌,用声带模仿打碟,模仿喇叭,琴弦和其他的一些乐器。如今的Beatbox与hip-hop文化息息相关,成为了hip-hop重要的因素之一。另外需要引起我们注意的是,“b-box”这种简称只有在中国才会这样叫,但其实是不规范的,正确的叫法应是“Beatbox”或“Beatbox”。
作为打击声部,同架子鼓一样,beatbox即可在乐队扮演角色,又可作为个人炫技形式独奏演出。
5、粤语
张学友-偷闲加油站(1992年,收录于《真情流露》专辑,改编自BoyzIIMen的《It'sSoHardToSayGoodbyeToYesterday》)
李克勤-ILOVEYOU(1994年,收录于《希望》专辑)
李克勤、谭咏麟-红日(1999年,收录于《一年半载》专辑)
彭羚-CAssapella(1993年,无歌词,收录于《SeeforCAss》专辑)
彭羚-窗外(1995年,收录于《窗外》专辑)
彭羚-春风(Acappella)(1996年,收录于《清水》专辑)
苏慧伦-给四季预算(1996年,收录于《自然喜欢你》专辑)
罗文-爱与梦同行(有人无器版)(1996年,收录于《罗文25》专辑)
古巨基-年年有今日(Featuring侧田,小肥,6号,方力申,Ink)(2008年,收录于《劲歌金曲2情歌王》专辑)
CAllStar-iSing(Acappella)(2010年,收录于《MakeitHappen》专辑)
CAllStar-世界还未末日(2011年,收录于《新预言书》专辑,改编自郑秀文同名歌曲)
2000年后有不少无伴奏合唱组合在香港形成,并于不同地方表演这种音乐艺术。现时香港活跃的组合有如:MetroVocalGroup、青协香港旋律、姬声雅士(GaySingers)、Orange、Zense、Mosaic、Senza以及HotPotters等。
6、国语
曾庆瑜-真爱是谁(1991年,收录于《女人主义》专辑)
陶喆-夜来香(编曲:陶喆,1999年,收录于《I'mOK》专辑)
辛晓琪-可爱的玫瑰花(1998年,收录于《每个女人》专辑)
林忆莲-走在大街的女子(Acappella)(2003年,收录于《最好的...林忆莲2003新歌+精选》专辑)
Tension-我们的故事
7、台语
江蕙-再会啦心爱的无缘的人
陶喆-望春风(编曲:陶喆,1997年,收录于《陶喆》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