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2020呼兰河传读后感范文

科普小知识2021-08-05 12:08:01
...

2020呼兰河传读后感范文(一)

一天买了本《呼兰河传》,到家就读了起来。其实初读《呼兰河传》,我并不怎么喜欢,耐着性子看了一遍,随手就丢到一旁了。当我重新翻那本《呼兰河传》,细细品味,才发觉得它的精彩。

灰色的基调,平静的叙述,黯淡的画面,这就是作者笔下的小城呼兰河,它并不繁华。在这里,到处可见由于人们的无知和腐败而引发的一场又一场的灾难。一个又一个画面,一个又一个悲剧地出现,让我不知道该如何去评判哪个更值得我同情,哪个更值得我痛恨……

文章的第一章所出现的一个镜头,就让我感慨万分:在东二道街上有六七尺深的大泥坑,人们和家畜常常会遭受到灾难。人们说拆墙的有,说种树的有,但从来没有任何一个人想过把泥坑填平。多么愚昧的人们呀!在他们的脑海里就要顺应社会,顺应天意,人是不能违抗天命的,这不能不是他们的悲哀!

作者在文章中一直写到"我家的院子是很荒凉的",这就为里面人物的悲剧埋下了伏笔。文章中的小团圆媳妇刚来胡家的时候只有十二岁,因为长得较高,怕别人说她谎报年龄,便说是十四岁,但尽管如此,人们还说她有意隐瞒。她"黑乎乎的、笑呵呵的",人们便说她大大咧咧,一点没有媳妇的样子。不久她的婆婆时常整夜整夜地打她,说是可以让她更懂事听话;还认为她身上有病有鬼,于是用尽了各种迷信法:请"云游"抽贴、请人来跳大神、甚至把她放在水中煮……最终,小团圆媳妇被无辜地折磨死了。

我真正感受到情绪欢快起来是在祖父出场后。从作者--一个四五岁的眼光来看这个世界,一切都陌生而新奇。年幼的"我",整日随祖父在后园尽情玩耍。锄草、抓蝴蝶、吃烤鸭、缸帽遮雨……皆描写得妙趣横生,意兴盎然。这一幕幕,作者都用诙谐幽默充满童趣的语言描绘得淋漓尽致。我竟不自觉地我拿自己的童年和作者的童年去比。在我看来,读了《呼兰河传》,觉得作者的童年是美丽而又寂寞的,更感受到自己童年的快乐与幸运。

读这本书时,愉悦伴着沉痛,随着小主人公萧红的脚步,我偷窥到旧社会的腐败与黑暗,很庆幸那只是萧红的童年。但,这是无法逃避的历史,让我们了解过去,了解历史,永远不要重蹈覆辙。

2020呼兰河传读后感范文(二)

在这个暑假,我阅读了《呼兰河传》,这本书是萧红走到人生尽头时创作的长篇小说。当时,萧红虽然还不到30岁,可是身体十分虚弱,战争的摧残和感情的冲击令她长期身心疲倦,患有多种疾病。与此同时,她的文学水平、创作观念和技巧已经达到了顶峰。全书共分为七个章节,里面的内容无关现在,也不关未来,只是萧红对自己童年时代的一个回忆。她既没有美化它,也没有丑化它,而是以一个现代主义作家的态度描绘了一个长长的旧梦。呼兰河小城里的人既有善良的一面,也有丑恶的一面。其中的民俗描写,使我领略到了呼兰河小城的风土人情。

当我读到小团圆媳妇不幸去世时,我的心和萧红一样愤愤不平。她才只有12岁,本该是一个无忧无虑的年龄,而她却早被卖给了老胡家做童养媳,没有妈妈疼,这已经够可怜了。可她就算再拼命的干活,还是会动不动就会遭受到婆婆的打骂,遭受到一个说是为了让她更听话、更懂事的“教诲”。《呼兰河传》里既没有批判,也没有谴责,反而流露出一丝幽默和顽皮。

《呼兰河传》还是一部东北民间文化的说明书。萧红为人们毫不知晓的故乡作传,为一群卑微的凡夫俗子作传,这体现了萧红独特的写作视角。《呼兰河传》用孩童讲述的方式,看似松散跳跃,但并没有脱离整体的结构。也正是因为借用了孩子的口吻,小说显得纯净朴素。萧红用她动人的笔调,描述着她童年的趣事。希望大家也去看一下吧!

2020呼兰河传读后感范文(三)

前些天,我阅读了《呼兰河传》这本书,它是女作家萧红的著作。书中详细描写了萧红童年经历过的一些事,深深地震撼了我。

呼兰河是一个北方的小城,那里的人们十分封建迷信,也是因为这种迷信,让书中的团圆媳妇早早离开了这个世界。

书中的团圆媳妇是个童养媳(指未成年就嫁出去了)。她才十二岁,但因为长得高,就谎称自己十四岁,又因为在婆家吃得多,被邻居耻笑。她在婆家受尽虐待,生病了,婆家听信各种偏方,最后还赤身裸体地站在满是热水的大缸里,一盆热水从头上浇下。周围的人不但没有阻止,反而都是在看热闹,那时的团圆媳妇该是多么痛苦与无助啊!殊不知,这病也是被她婆婆打骂、吓出来的。后来,团圆媳妇就去世了。看到这里,我很气愤,一个十二岁的姑娘怎么能被这样虐待!转念再一想,我觉得,这也不能全怪团圆媳妇的婆婆,她也是受害者,真正罪恶的是当时愚昧落后的社会。

正是因为当时社会的落后,路上有大坑大家却不去填,生了病人们却不去看医生,这一切仿佛都成了理所当然的事。所以生活在那样的时代,团圆媳妇这样的人何止她一个呢?

看到团圆媳妇的经历,我不由想到了和她年龄相仿的自己。我的每一天都是在父母的呵护和老师的关爱中度过的呀!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距呢?不正是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国家繁荣富强,百姓安居乐业的新时代嘛。

就说这次的新冠疫情吧,虽然来势汹汹,传染性强,可是因为*的正确领导,因为科学技术的坚强后盾,全国人民展开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每天我们都可以在各种媒体上看到最新的消息发布,让我们知道应该如何应对。人们也积极响应*的号召,立即取消了春节期间的各种探亲访友,并积极配合各种检查,在日常生活中勤洗手、勤消毒,有条不紊的生活着。全国人民采用科学的态度积极应对这次疫情,我们终于迎来了春暖花开。

设想一下,若是这样的事情发生在《呼兰河传》中的那个年代,后果会是什么样呢?读了《呼兰河传》,我懂得了我们应该好好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2020呼兰河传读后感范文(四)

《呼兰河传》是一部怎样的书啊?它断断续续,没有贯穿全书的线索,故事和人物都是零零碎碎的,一个片段跳入另一个片段,让人摸不到脉络。它以一个孩子单纯天真的视角,描绘一 个小镇上世态人情,继续自己童年生活的点滴。开始读有轻松的趣事,可愈读愈会感到心头一点点沉重苦闷起来,直到最后情感波澜而久久不能平复。

它是一篇叙述诗,一副多彩的风土画,-串凄婉的歌谣。

正是活泼好动的年纪,作者的眼里处处是新奇。春天。拔一个白菜,摘一个黄瓜,采一个倭瓜花心,捉一个大绿豆青蚂蚱,一-个大蜻蜒从旁飞过,于是丢了黄瓜又去追蜻蜒去了。夏天。呼兰河的火烧云是很好看的,变化极多,一转眼,一低头,那天空的东西就变了。秋天。偏偏这后园每年都要封闭一次的,秋雨之后这花园就开始凋零了。冬天。储物室随便打开那一只箱子,里边一定有一些好看的东西,从而来消遣冬日漫长凝滞的日子。四季。自然的神奇带给作者生命最初的期冀和梦幻,童年的歌尽情流淌回荡在后园的小天地中,享受人生最纯真、未被世俗侵扰玷污的年华。

呼兰河的人是麻木的。小团圆媳妇是书中被封建观点迫害最深的,在那个没有一点人性-点温暖的非人间。“大缸里边,叫着,跳着,好像她要逃命似的狂喊";“到后来她连动也不动,哭也不哭,笑也不笑";“当晚被热水烫了三次,汤次昏一次";而周围人呢:“看 热闹的人,络绎不绝";“没有白看一场热闹,到底是开了眼界,见了世 面";“于是人心大为振奋,困的也不困了,要回家睡觉的也精神了。”他们眼见如此残忍的行为却大声叫好,一个人的死若是能带来点乐趣的话那就是好的,所以他们乐于看上吊,投河,跳井,自刎"反正不用买宗,票,而且趣味无穷"。作者满含悲痛地描述了这种践踏生命,蔑视生命的行为,鞭挞又同情他们。是啊,这能怪他们吗?这能恨小团圆媳妇的婆婆吗?他们其实还是善良的,实在没有害人或自害的意思啊。他们同是被几千年传下来的思维、生活方式所迫害,最终成为一个个牺牲品。

《呼兰河传》就是这样一本书,风格明朗,笑里含着沉痛。以一个孩子的小视角,反映出中国的一个大时代。

2020呼兰河传读后感范文(五)

这本书是民国四大才女萧红的代表作之一,所以整本书给我的感觉是带着女子独有的感性和那个时期女子少有的忧国忧民的情怀。

全书围绕着呼兰河这个地方的人展开,作者带着孩童的视角为我们述说着这个小镇的林林总总。

在这本书中,呼兰河像是一个隔绝于尘世之外的地方,作者以孩子的笔触描绘了一群看似单纯朴实,实则内心*,愚昧无知的呼兰河人。在宗法社会的大背景下,呼兰河人缺失了最基本的教育,他们麻木而不自知,不知道生活的方向在哪儿,也不知道外面世界的飞速发展,更不知道自己的价值是什么,他们就像终日困于井底的青蛙,常年见不到光明,反而失去了追求光明的力量,甚至扼杀了光明的星星之火。

“呼兰河的人们就是这样,冬天来了就穿棉衣裳,夏天来了就穿单衣裳。就好像太阳出来了就起来,太阳落了就睡觉一样。”呼兰河人的生活一直循规蹈矩,他们的思想被禁锢在一个狭小圈子里而不自知,这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似乎是难以置信的,我们生活在相对开放的环境下,任何天马行空都是值得尊重的,虽然有的行为不被认同,但还是可以被原谅的,反观呼兰河人,他们的错误,甚至不能算错误的行为都是不可原谅的,是被社会所诟病的,比如小团圆媳妇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邻居左右又都议论起来,说早该打的,哪有那样的团圆媳妇一点也不害羞,坐到那儿坐得笔直,走起路来走得飞快。”团圆媳妇是试图挣脱桎梏的代表,她并没有做什么十恶不赦的事情,只是她的性情颠覆了人们对团圆媳妇的认知,他们不允许女人不害羞,走得快,认为这是可耻的事。团圆媳妇的死把呼兰河的封建推向高潮,但作者一直用一种平淡的方式来叙述,字里行间充斥着村民对于打死团圆媳妇的理所当然,就好像世界的真理本就应该是这样。这样的平铺直叙更能让读者感到不可思议和可悲。

呼兰河人除了鬼神以外什么都不怕,他们坚持守着即将倒塌的老房,丝毫不加戒心,但对于雷扑火这件事却坚信不疑,他们治病的方式是请神,而医生在呼兰河是众矢之的。他们崇尚迷信,抵制科学,他们的生活和思维方式与我们完全颠倒。正是由于这种极大的落差,我在看这本书时就像一个企图改变那个社会风貌的激进者,旁观着他们的思想行为又为之抓狂和悲哀。

除了封闭,他们还有一个共性——自私。当近亲去世时,他们的悼词无异是在作一篇文章或者诵一篇长诗,歌颂完了之后,站起来拍拍屁股,也就随着回城的大流,回城去了;当卖面的人不小心把鞋子丢进了锅里也照样卖给客人,他们说,反正这粉条也不是自己吃的。自私是一种风气,弥漫得久了,就不觉得哪里有错了。

《呼兰河传》以小见大,用呼兰河折射出当时社会封建愚昧的状况。虽然萧红的笔触天真又平和,但这背后却波涛汹涌。社会在逐渐进步,思想的大潮更是日新月异,我不敢说我们现在已经走向了完全正确的道路,但的确是在逼近真理了。每个时代都有局限性,所以包容一个个像萧红,团圆媳妇一样的开拓者是至关重要的,就像现在所推崇的言论*就给予了我们不断尝试靠近真理的可能性。

这部著作的意义绝不是仅仅停留在对无教育无知识社会的讽刺,更为重要的是它的现实意义。当处于一个既定的狭小空间时,当我们的思想被大潮推着走时,就是十分危险的时候了,无论对于个人还是民族,拥有自我意识,用更广阔的眼界来认识世界就变得尤为重要了。五四运动是自我意识觉醒的典型,学生们由于受过良好教育,渐渐形成了拥有独立人格的个体,因此在弘扬*的热潮中才能发起反抗。

《呼兰河传》里也不乏一些来自人性本真的东西,当团圆媳妇快被打死的时候,人们热泪盈眶,叫道士为她驱赶鬼怪,丝毫看不出这正是他们的“杰作”,他们惋惜,悲伤。虽然人们缺少教育,但本真也是不可磨灭的,正是这些善良又自私,胆小又勇敢的特性,赋予了呼兰河独有的气质,也让团圆媳妇,王歪嘴子的敢于抵抗封建的进步思想显得更加难能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