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1928年,暨南大学在上海开设了新闻类课程。1946年,新闻学系正式创立,第一任系主任冯烈山,第二任主任詹文浒。1949年,暨大新闻系并入复旦大学新闻学系。1958年国家在广州重建了暨南大学,中文系于1960年复办新闻学专业,杜导正参与了专业建设工作。1970年,新闻学专业随中文系一道并入华南师范大学。1978年,复校后的暨南大学再次成立了新闻学系,周冷、马戎、马彦珣、吴文虎、黄匡宇、马秋枫、蔡铭泽等先后担任系领导,1986年开始招收硕士生。2001年,新闻学系扩建为新闻与传播学院,走上加速发展的轨道。60年来,几代暨南新闻人薪火相传,铸造了中国传媒教育“华南重镇”这个光亮品牌;五千毕业学子遍及海内外传媒业界,暨大新闻因而赢得华语媒体“黄埔军校”美誉。学院现任院长为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原社长范以锦教授。
1、学院大事记
1946年,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前身暨南大学新闻学系在上海创立。
1949年,新闻学专业并入复旦大学新闻系。
1958年,暨南大学在广州重建。
1960年,新闻学专业在中文系开办。
1970年,暨南大学因“*”停办,新闻学专业随中文系并入华南师范大学。
1978年,复校后的暨南大学重建新闻学系。
1986年,获批新闻学硕士学位授予权。
2001年,获准建立传播学硕士点。
2003年,暨南大学新闻学专业入选广东省高校名牌专业,新闻学学科入选国务院侨务办公室重点学科。
2005年,“新闻事业经营管理”课程被批准为广东省精品课程。
2006年,获新闻学博士学位授予权,新闻学学科被确定为广东省重点学科。
2007年,获准建立新闻传播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2007年,与中文系合作建成广东省重点人文社科基地——海外华文文学与汉语传媒研究中心。
2008年,媒体实验中心获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2010年,经国务院学位办批准,成为全国首批开办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MJC)的培养单位。
2011年,获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目前已建成本(双学位)-硕-博-博士后高级专门人才完整的培养体系。
2、师资队伍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60多人,其中有:全国模范教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广东省千百十工程*培养对象、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全国广播电视十佳百优理论人才、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广东省宣传思想文化领军人才、广东省青年文化英才、广东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对象、广东新闻终身荣誉奖获得者、广东省“金钟奖”获得者、中国新闻奖获得者等。“十二五”期间,学院教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等各类课题80多项,出版专著、教材50部,发表中文学术论文近600篇、SSCI论文8篇,获教育部人文社科二、三等奖及广东省哲学社科成果奖8项、吴玉章奖1项。学院现有兼任教师和专业学位研究生兼职导师80多人,其中珠江学者讲座教授1人。
3、人才培养
目前,学院下设3个系、6个本科专业,拥有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建有新闻传播学博士后流动站。3个系为:新闻学系、广告学系、广播电视学系。
本科教育
设有新闻学、广告学、广播电视新闻学、播音与主持艺术、国际新闻(全英)、网络与新媒体6个专业。其中,新闻学专业为广东省名牌专业、*特色专业;广告学专业为广东省特色专业。本科教育以*教材和课程建设、各类专业训练营、大型暑期社会实践为特色。《新编中外广告通史》、《广播电视学概论》、《媒介管理》、《新闻事业经营管理》入选“十一五”或“十二五”*规划教材。《新闻事业经营管理》入选*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微博:微写与博识》入选*精品视频公开课。训练营包括始于2007年的“南方准记者训练营”,以及“广告兵法训练营”、“移动新媒体专训营”等。暑期社会实践项目包括“我行我动”、“我是记者”等。学院建有暨南大学-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暨南大学-广东省广告股份有限公司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暨南大学-广东广播电视台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媒体实验中心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院获第五、第六、第七届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学生获全国大学生“挑战杯”二三等奖、上海世博会志愿者主口号入选奖、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金奖、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一等奖、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全国“夏青杯”朗诵大赛一等奖、珠江小姐总决赛冠军等各类荣誉。
研究生教育
设有新闻学、传播学、广播电视学、广告学等4个科学学位硕士专业,新闻与传播、广播电视(艺术学)2个专业学位硕士专业,新闻学、传播学、广播电视学、广告学、传媒经济学等5个博士专业方向。研究生教育以与传媒联合培养和开放共享为主要特色。学院建有华南新闻传媒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基地、华南新闻传媒协同育人中心。始于2008年的公益性“传媒领袖讲习班”(暑期学校)是研究生教育品牌。
4、学院成就
学院是全国首批“部校共建”单位,在延安、井冈山设立了2个马克思主义新闻人才培训基地。学院是中国新闻奖推选单位,推选的作品获得了中国新闻奖一二三等奖。学院是教育部新闻传播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全国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指导委员会和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新闻史学会副会长、外国新闻史学会副会长、广东省新闻传播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广东省新闻学会副会长、广州市记协副主席等职所在单位。
学科建设方面,拥有国务院侨办重点学科(新闻学,2003)、广东省重点学科(新闻学,2006)、广东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新闻传播学,2013)。优势学科方向为:新闻传播理论、新闻传播史、新闻传播实务、传媒经营管理、数字营销传播、海外华文媒体等。
2012-2015年,广州市舆情与社会管理研究基地两次入选广州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1946年以来,暨南大学新闻传播教育贯彻面向港澳台、面向海外的办学方针,为海内外培养了6000多名优秀毕业生,不少毕业生已成为各级党政部门重要负责人、新闻媒体负责人、著名企业家,以及中国新闻奖、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戛纳广告节金奖获得者。
5、院长寄语
1946年正式创立的暨南大学新闻学系,几番波折、起起落落,终于在2001年扩建为新闻与传播学院。学生曾供不应求,大量进入传媒业界,如今进入传统媒体的比例却大幅下降。究竟谁抛弃了谁?有些传统媒体死守不合时宜的运营路径不被传媒学生认可,然而传媒学生仅凭原有的专业知识储备也不能带来创新动力,不会被业界认可。与其苛责别人将自己抛弃,不如先从拯救自己开始。
市场经济条件下双向选择的过程中,传统媒体依然在选择适合他们发展需要的传媒毕业生,一方面是改革创新要有新生力量,另一方面传统媒体人跳槽的越来越多需填补空缺。也就是说,传统媒体无论维持当下运作还是创新发展都亟待输入新鲜血液。传统媒体调整期不可能大批量录用人员,但面对互联网冲击以及自身转型压力,对优秀人才的需求似乎比往常更强烈。学业界双方都在大变动时期选择自己认为的最佳对象,你情我愿,归根结底还是要解决“货能否对板”的问题。另外,大量进入泛媒体岗位的传媒毕业生,其实从事的岗位大多与新闻传播有关。现代社会已进入泛媒体时代,任何机构都可以运用自建的平台或借用别人的平台进行形象传播,这就促使各类机构重视吸纳具有传媒素养的人才,传媒学生的就业之路变得越来宽畅。
基于以上的判断,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学生应该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都要强化,努力将自己培养成能与业界匹配的人才。这种人才具备实操能力又拥有能启迪前瞻性思维的知识储备,不是消极地等着别人打造好了平台去坐享其成,而是准备去创业。无论到传统媒体还是泛媒体岗位就业都是如此。这些年,我们一方面抓好教材和课程建设,同时推进各类专业训练营、与业界联合打造创新基地、组织大型社会实践活动。同时,与美国、英国、瑞典以及香港、澳门、*等地多所高校建立良好的科研和人才培养合作关系。今后,将有更多的创新举措推进。
尽管眼下传统媒体的生存、发展遇到困境,但我们的传媒教育依然阳光灿烂。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全社会大传播人才的需求在急剧增长。只要紧紧盯住人才市场变化,与时俱进地调整办学思路,传媒教育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有作为。暨大传媒学生的持续学习能力和实践的创新能力在强化,同学们的未来前景会变得越来越美好。
上一篇:汕头大学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
下一篇: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