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杭生
科普小知识2021-07-28 12:04:01
...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会学会名誉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政治学社会学学科评审组第三届、第四届成员,国家哲学社会基金社会学评审组组长,教育部社会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
性别:男
出生日期:1936年
所学专业:哲学
籍贯:浙江
民族:汉族
毕业院校:中国人民大学
学位:本科
所属行业:教育行业
职务:原副校长
1、个人履历
1961年-至今 | 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描述:1984年受命创建人大社会学研究所、1987年建立社会学系。1986年和1993年分别作为学术带头人建立“社会学理论和方法”的硕士点和博士点,1998年建立社会学博士后流动站。1987.9-1997.5曾任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研究所第一任所长,社会学系第一任主任,副校长。 |
2、荣誉成绩
1981-1983年在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进修社会学和现代西方哲学。以副研究员身份作访问学者,进修社会学和现代西方哲学。
1991年10月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荣誉证书。
1994.8-10,在美国杜克大学进行研究和讲学。
1997.8-10,在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讲学。
1998.4-1999.1,在日本立命馆大学担任客员教授,讲学一学年。
2003年担任为期八年的《奥运会总体影响项目〈OGGI〉》的首席专家。
3、精彩语录
“中国谨防走欧洲高福利老路。” | 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中国社会学会名誉会长郑杭生教授表示,欧洲高福利主义模式难以持续,中国正从补缺型福利模式向适度普惠型模式转变,应当谨防重走欧洲高福利老路。 |
“中国社会学不应在西方的笼子里跳舞。” | 郑杭生:越来越多的中国社会科学专家是学习西方社会科学出身的。上世纪前半期的专家还有深厚的中学基础,他们出国留学回归后,很多成为学贯中西的一代。现在则出现了一代对中学知之甚少、处在文化断层边缘的社会科学专家。他们往往养成一种根深蒂固的“边陲思维”,即对外国理论照抄照搬、亦步亦趋、拔高甚至神化,还自以为站在社会学的前沿,往往习惯于用西方的概念来裁剪中国的社会现实,而不善于用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把西方社会科学中的精华用来分析快速转型中的中国社会的实际问题和理论问题,还自以为走在正确的路子上。 |
“民生为重,百姓至上。” | 郑杭生:要把本国老百姓辛苦赚到的钱更多地真正地用到本国老百姓身上,防止这些钱被少数人不合理地或不合法地拿走,造成两极分化,更要防止这些钱这样那样被外国人吸走,变成外国人的各种福利。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