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第三增长极
中国经济第三增长极所指的是天津滨海新区。20世纪80年代中国部署开发深圳、90年代开发浦东,中国沿海经济开发开放成功走出了一条“极点牵引型”路径:珠三角、长三角迅速跃升为中国经济最活跃的“两极”。经过十年的自主发展,2005年天津滨海新区被写入“十一五规划”并纳入国家发展战略,成为国家重点支持开发开放的*新区。天津滨海新区有望在未来十五年的战略机遇期内,成为中国经济的“第三增长极”,带动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改变中国经济发展“南快北慢”的局面。
中文名:中国经济第三增长极
定义指向:中国天津滨海新区
定位原因: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纳入国家战略,批准设立为副省级市辖区
所属地区:天津市
*驻地:天津市滨海新区新港二号路35号
地理位置:环渤海地区中心带,天津市最东端
面积:2270平方公里
人口:263.52万(2012年)
1、简介
天津港鸟瞰
天津滨海新区位于天津东部沿海,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地带,是亚欧大陆桥最近的东部起点,也是中国邻近内陆国家的重要出海口。1994年3月,天津市*决定在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港保税区的基础上“用十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建成滨海新区”。经过10余年自主发展后,“滨海新区”在2005年被写入“十一五”规划并纳入国家发展战略,成为国家重点支持开发开放的*新区。2009年11月9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天津市调整部分行政区划,撤销天津市塘沽区、汉沽区、大港区,设立天津市滨海新区,以原三个区的行政区域为滨海新区的行政区域。
2、定位由来
滨海国际会展中心
在中国经济版图上,经济界人士将天津滨海新区与浦东、深圳并称为中国沿海北部、中部、南部三大具有相似战略功能的“极点”。20世纪80年代的深圳、90年代的浦东,缔造了中国沿海经济开发开放“极点牵引型”的成功路径:珠三角、长三角迅速跃升为中国经济最活跃的“两极”。与此同时,中国经济发展中日益凸显出两个“不平衡”:从东部看,南北发展不平衡,“南快北慢”;从全国看,东西部发展不平衡,“东高西低”。处于这两个“不平衡”结合区的环渤海地区整体发展仍较慢,不仅辐射作用难以充分发挥,也直接影响中国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2005年,天津滨海新区被写入“十一五规划”并纳入国家发展战略,以及成作为国家重点支持开发开放的*新区的实施。继广东深圳、上海浦东之后,天津滨海新区有望在未来十五年的战略机遇期内,成为中国经济的“第三增长极”,带动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改变中国经济发展“南快北慢”的局面。
将天津滨海新区定义为“中国经济第三增长极”的论断一经提出,即得到各界的普遍认同。一些经济界人士认为,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必将加快中国北部地区的发展,并开创中国对外开放的新格局。这个“战略极点”的搏动,将对中国经济协调发展起重大作用。
3、定义内涵
中国经济第三增长极
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天津市空间发展战略》,滨海新区在符合天津市“双城双港”的空间发展战略的同时,将实施“一核双港、九区支撑、龙头带动”的发展策略。“一核”指滨海新区核心区,由于家堡金融区、响螺湾商务区、泰达MSD以及解放路和天碱商业区、蓝鲸岛生态区等;“双港”指天津港和天津南港;“九区支撑”是指通过先进制造业产业区、临空产业区、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临港工业区、南港工业区、海港物流区、滨海旅游区、中新天津生态城、中心商务区等九大产业功能区,打造航空航天、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轻工纺织、国防科技等8大支柱产业;“龙头带动”指通过加快“一核双港九区”的开发建设,凸显滨海新区作为新的经济增长极的带动作用。如今,这一发展战略正在通过“十大战役”加速实施。
4、战略意义
中国经济第三增长极
国务院总理*指出: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战略的实施不仅关系到天津的长远发展,而且对于振兴环渤海区域经济有着重要作用。正如深圳对于珠三角经济带、浦东对于长三角经济带的战略牵引作用一样,天津滨海新区处于“京—津—冀”城市带和环渤海经济带的交汇点,又是亚欧大陆桥最近的起点以及中国“东中西”板块与“南中北”板块在环渤海地区的连结点。
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天津滨海新区将是中国继20世纪80年代开发深圳、90年代开发浦东之后,又一个区域开发的重大战略举措,将掀起沿海经济开发开放的第三波高潮。天津滨海新区有望在未来十五年的战略机遇期内,成为中国经济的“第三增长极”,带动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改变中国经济发展“南快北慢”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