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县
陕县位于河南省西部,北临黄河中游接山西省,属三门峡市。面积1763平方千米,人口33.52万。本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3.9°C,年降水量650毫米,无霜期219天。区内已形成了以能源、化工、机械、轻纺、皮革加工为主体的工业生产体系;主要土特产有陕县麻花、陕县糟蛋、陕县观音堂酱牛肉等;旅游景点有陕县古城、硖石城、安国寺等。2015年2月16日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三门峡市陕州区,标志着陕县这一称谓成为历史,三门峡市自此迈入“一市两区”新格局。
中文名称:陕州区
行政区类别:区县
所属地区:中国河南省
地理位置:河南省西部
下辖地区:4镇、9乡
*驻地:大营镇
人口:34.49万(2012年)
面积:1609.73平方千米
邮政区码:472100
电话区号:0398
方言:中原官话洛嵩片
车牌代码:豫M
著名景点:安国寺、甘山国家森林公园
气候条件: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火车站:三门峡西站
名人:姚懿、上官仪、上官婉儿
1、概况
陕县
2、行政区划
陕县行政区划图
陕县辖4个镇、9个乡:大营镇、原店镇、西张村镇、观音堂镇、张汴乡、张湾乡、菜园乡、张茅乡、王家后乡、硖石乡、西李村乡、宫前乡、店子乡。县人民*驻大营镇。
大营镇面积:88.66平方千米人口:43733人(2005年)代码:411222100
2006年,辖12个村委会:大营村、城村、温塘村、辛店村、吕家崖村、官庄村、黄村、南曲沃村、五原村、兀家洼村、峪里村、寺古洼村,(253个村民小组)。
原店镇面积:19.73平方千米人口:37055人(2005年)代码:411222101
2006年,辖6个居委会、5个村委会:中区居委会、东一区居委会、东二区居委会、西区居委会、北区居委会、市场区居委会、原店村、郭家村、新建村、寨根村、岔里村,(49个村民小组)。
西张村镇面积:281.89平方千米人口:54178人(2005年)代码:411222102
2006年,辖41个村委会:张二村、张一村、张三村、张四村、后关村、前关村、人马村、西阳村、凡村、辛庄村、庙上村、沟东村、水淆村、陈村、赵村、石原村、南原村、东窑院村、坡头村、窑店村、反上村、寺下村、涧西村、涧里村、庙洼村、白草湾村、宜村、丰阳村、窑头村、人马寨村、王村、营前村、太阳村、东阳村、南沟村、东沟村、西沟村、五花岭村、小安头村、大安头村、丁管营村,(363个村民小组)。
观音堂镇面积:115.04平方千米人口:36818人(2005年)代码:411222103
2006年,辖3个居委会、25个村委会:观音堂煤矿居委会、石壕煤矿居委会*、观音堂街居委会、观音堂村、石堆村、南寨村、韩岩村、七里村、葛条沟村、张村、阮坪村、段岩村、石壕村、段家门村*、江树腰村、界岩村、大延洼村、下潮村、铧尖嘴村、陈营村、糯米沟村、韩洼村、刘庄洼村、阳洼村、芦草村、韩庄村、窑院村、君王村,(193个村民小组)。*注:《三门峡市行政区划简册》中为甘壕煤矿居委会;段家门村的“门”字里边应加一“外”字。
张汴乡面积:113.38平方千米人口:12739人(2005年)代码:411222200
2006年,辖11个村委会:张汴村、北营村、庙后村、西王村、窑底村、曲村、西过村、卢庄村、寺院村、刘寺村、草庙村,(104个村民小组)。
张湾乡面积:65.29平方千米人口:25928人(2005年)代码:411222201
2005年,辖20个村委会(其中南关村由开发区管理),147个村民小组。2006年,辖19个村委会:尤家湾村、张赵村、柳林村、指望村、新庄村、芦村、三元村、新桥村、土桥村、雷家湾村、关沟村、桥头村、七里堡村、西罐村、蔡白村、红旗村、大坪村、上陈东村、下陈东村。
菜园乡面积:146.24平方千米人口:37424人(2005年)代码:411222203
2006年,辖34个村委会:菜元村、北湾村、南湾村、南县村、交林村、石门村、双庙河村、卫家庄村、草店村、雁翎关村、刁家村、官村、桃王村、中庄村、过村、赵原村、下庄村、上窑村、东寨村、沟南村、芬沟村、东凡村、田家庄村、杜村、西凡村、南阳村、北阳村、坳渠村、杠庙村、崔家村、东梁村、桥洼村、后架河村、连家洼村,(235个村民小组)。
张茅乡面积:84.85平方千米人口:20452人(2005年)代码:411222205
2006年,辖22个村委会:西崖村、张茅村、后崖村、苏村、麻塘湾村、丁家庄村、草地村、杨村、韩家沟村、位村、东村、贯耳沟村、宋王庄村、清泉沟村、西坡脑村、白土坡村、山口村、上坡村、南头村、刘家河村、庙坡村、瓦山沟村,(147个村民小组)。
王家后乡面积:123.04平方千米人口:18543人(2005年)代码:411222206
2006年,辖19个村委会:王家后村、老泉村、燕山村、赵里河村、东庄村、朝阳村、庙前村、鹿马村、上庄村、贺村、柏树山村、龙潭村、葫果村、坟上村、柴洼村、崖底村、赵庄村、支社村、刘家山村,(178个村民小组)。
硖石乡面积:70.39平方千米人口:15172人(2005年)代码:411222207
2006年,辖13个村委会:硖石村、王庄村、石门沟村、庙沟村、三教地村、东岭村、卫家沟村、黄坡村、荆山村、高崖村、南坡村、王家寨村、车壕村,(107个村民小组)。
西李村乡面积:133.17平方千米人口:23519人(2005年)代码:411222210
2006年,辖27个村委会:李村、陡沟村、白埠村、杨岭村、陈家庄村、岳庄村、高沟村、魏家窑村、下张村、张沟村、寨上村、吴家坑村、原村、古店村、岩里村、访礼村、上断村、南岩村、龙脖村、塔罗村、王彦村、泉沟村、王营村、元上村、河洼村、柳沟村、唐家沟村,(213个村民小组)。
宫前乡面积:197.87平方千米人口:15265人(2005年)代码:411222211
2006年,辖25个村委会:宫前村、卸花池村、韩川村、黑山沟村、池头村、蔡家湾村、明山村、竹园村、太子沟村、刘家庄村、铁炉沟村、苇元沟村、三道院村、金凤村、瓦窑沟村、杨河村、青涧村、农场村、头峪村、西坡村、马圪塔村、五峪村、岳家沟村、池芦村、杏花村,(192个村民小组)。
店子乡面积:170.18平方千米人口:4084人(2005年)代码:411222212
2006年,辖9个村委会:店子村、陈家院村、大石涧村、白石崖村、黄塘村、杨家河村、湾子村、宽坪村、粟子坪村,(51个村民小组)。
上面括号里村民小组数据均为2005年底数据。2005年资料根据《三门峡市行政区划简册》,2006年村(居)名录根据《河南省2006年行政区划代码》
3、历史沿革
陕县
秦置陕县。“陕,隘也”,就是险要难以通行的地方。陕县县境位于崤山山岭的环抱之中,“据关河之肘腋,扼四方之噤要”,是豫西和渭河平原间的咽喉,固以“陕”为名。一说周成王时,周、召二公以陕塬为界,分陕而治,故名。
1995年,报经河南省人民*批准,大营乡撤乡设镇。大营镇辖大营、黄村、南曲沃、五原、峪里、寺古洼、兀家洼、温塘、吕家崖、辛店、城村、官庄12个村民委员会、252个村民小组;行政区域与设镇前的乡相同,未调整变更。
1995年,报经河南省人民*批准,西张村乡撤乡设镇。西张村镇辖张一、张二、张三、张四、陈村、赵村、水淆、石原、辛庄、凡村、庙上、沟南、坡头、窑院、窑店、反上、庙洼、寺下、白草湾、涧里、涧西、人马、前关、后关、沟东、西阳26个村民委员会、221个村民小组;行政区域与设镇前的乡相同,未调整变更。
1998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陕县人民*从三门峡市区迁至陕县大营镇温塘村。
2000年,陕县辖4个镇、13个乡:大营镇、原店镇、观音堂镇、西张村镇、张汴乡、张湾乡、宜村乡、菜园乡、东凡乡、张茅乡、王家后乡、硖石乡、柴洼乡、大延洼乡、西李村乡、宫前乡、店子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343863人,其中:大营镇48546人、原店镇33143人、西张村镇30952人、观音堂镇28913人、张汴乡12343人、张湾乡24298人、宜村乡22715人、菜园乡22086人、东凡乡14604人、张茅乡21283人、王家后乡9330人、硖石乡15367人、柴洼乡9514人、大延洼乡9151人、西李村乡22730人、宫前乡14871人、店子乡4007人。
2005年,陕县乡镇区划调整:撤销大延洼乡并入观音堂镇,撤销柴洼乡并入王家后乡,撤销东凡乡并入菜园乡,撤销宜村乡并入西张村镇。截至2005年12月31日,陕县辖4个镇、9个乡:大营镇、原店镇、观音堂镇、西张村镇;张汴乡、张湾乡、菜园乡、张茅乡、王家后乡、硖石乡、西李村乡、宫前乡、店子乡,共有9个居委会、263个村委会,223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44910人。
4、地理位置
陕县位于东经110度01分——111度44分,北纬34度24分——34度51分,处于豫秦晋三省交界的金三角地带。县境东西长65.25公里,南北宽48.8公里。全县总面积1609.72平方公里。土地面积241.5万亩,其中耕地70.9万亩,农业人均耕地2.46亩。
5、地貌特征
陕县地势为南高北低,东峻西坦,地貌基本可分为中山、低山、丘陵和原川四中类型。中山区包括店子乡全部及张汴乡、西张村镇、菜园乡、东凡乡、张茅乡、宫前乡部分村落。面积为601.53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37.4%。低山区分布于县经东北部,包括柴洼、王家后两个乡及观音堂镇、硖石乡部分村落,面积352.2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21.9%。丘陵区主要分布在县东西李村、大延洼两个乡及张茅乡、宫前乡部分村落,面积410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25.5%。原川区包括原店、大营、张湾和宜村四个乡镇的全部地区,以及张茅、东凡、菜园、西张村、张汴乡五个乡镇部分村落,面积为244.60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15.2%。
6、气候和水文
陕县地处中纬度内陆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长春短。年平均日照为2354.3小时,全年太阳总辐射量为每平方厘米124.57千卡,光能资源可满足各种作物生长发育需要。全年平均气温为13.9摄氏度。
全县水资源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水资源分地表水和地下水两部分。地表水资源量为2.16亿立方米,平均每平方公里13.5万立方米。地下水资源主要是西部黄土地区,水资源量为7316万立方米。陕县共有大小河流33条,其中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5条。境内共有泉水85处。其中,地处交通要道和名胜风景区的大营镇温塘村温泉,水温高达62摄氏度,时补给量6000吨。
7、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陕县土地总面积16.09万公顷(241.45万亩),其中山区和丘陵面积10.93万公顷(163.95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67.9%;原川面积5.16万公顷(77.5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32.1%。在土地总面积中,2006年末耕地面积为44.96万亩。
矿产资源
发现矿产地164个,其中中型矿床13处,已发现矿藏32种,探明储量的3种,保有储量居全市前三位的有2种,已开发利用的有8种。黄(黄金)、白(铝土)、黑(煤炭)、水(地热矿泉水)是本县的4大优势资源。黄金矿主要分部在陕县南部崤山腹地,矿产储量和产量均居全市第二位,已探明储量30余吨,已知金矿床、矿点、矿化点总计17处;铝土矿已发现矿产地10处,总储量约1亿吨;煤炭有9个煤田,探明储量近3亿吨,保有储量约为2.2亿吨,年产量约200多万吨,居全市第3位;石灰石矿探明储量近2亿吨,年产量近200万吨。地热矿泉水分布区域面积约4.1平方公里,泉口水温65℃左右。
水资源
陕县河流总属黄河水系。全县共有大小河流33条,西部和北部流域面积1039平方公里,内有大小河流20条,其中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3条(苍龙涧、青龙涧、清水河),由南向北注入黄河;东南部为洛河水系,流域面积570.8平方公里,内有大小河流13条,其中,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2条(永昌河、大石涧),自西向东注入洛河。
动植物资源
陕县植物属华北植被类型,资源丰富,种类繁多。植物700余种,分种植作物和树木两大类。种植作物为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食用菌、药材等;树木全县共有树种400余种,分用材林和果树两大类。用材林为泡桐、大叶扬、国槐、刺槐、椿树、楸树、箭杆扬等;果树为苹果、桃、杏、梨、柿、核桃、枣等。动物400余种,分家畜家禽和野生动物两大类。家畜家禽2006年末大牲畜存栏14.49万头、猪12.34万头、羊15.39万只、家禽201.03万只;野生动物有珍稀鸟类白天鹅以及豹子、狼、山鹿、羚羊、山猪、獾、狐狸、啄木鸟、喜鹊等。
8、经济发展
陕州区
近年来,陕县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各乡镇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使陕县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优化经济环境,陕县不断建立健全服务机构,提高行政服务中心效能,努力营造“招商、亲商、利商、富商”的良好氛围;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属地管理”的原则,进一步明确各主管部门和企业所在乡(镇)的党政“一把手”为本地区优化环境第一责任人,并对外来投资者核发“绿卡”,为企业生产和项目建设创造了良好条件。针对企业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陕县多次召开银企座谈会,邀请金融部门与相关企业协商贷款事宜,组织金融部门参观企业,为企业融资牵线搭桥。同时,陕县积极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目前,该县中小企业已与国内十余所科研院校建立了协作关系,每年开发新产品十余种,增加了产品的科技含量和企业的经济效益。
9、社会事业
2012年,县财政民生支出12.4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75.5%。全县新增城镇就业689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6%以内。发放小额担保贷款8641万元,受益1040户。投入160万元新购买公交车10辆。发放“两免一补”资金4183万元,发放住房租赁补贴81.3万元。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全县养老、失业等五项社会保险完成1.9亿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征缴保险费1496万元,新农合参合率达97.6%;发放城市低保金和农村低保金2864万元,人均月补助分别比上年提高21元和16元;发放农村五保集中和分散供养资金200.2万元,标准分别比上年提高400元、420元。
10、旅游名胜
陕县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古老的黄河文化孕育了灿烂的陕县文明。名胜古迹有旧时期遗物出土点5处,龙山、周口文化遗址35处,古城址6处,石碑249座,石刻遗像7处,夏侯皋墓、李密墓等古墓12处,古桥4座。著名的古建筑有全国4大回音建筑之一的宝轮寺舍利塔及空相寺、达摩塔、安国寺等。古迹还有南北二崤道、雁翎关、甘棠遗址、分陕石柱及光武洞、王莽寨等。馆藏文物有“天下第一剑”、青铜钟、百骏图等。
陕县山川秀丽,民风淳朴,滔滔黄河、巍巍崤山组合成雄壮优美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民情风俗。近几年来,县委、县*紧紧抓住河南省开发建设“三点一线”和三门峡市创建优秀旅游城市的机遇,本着“发展大旅游,建设大产业”的工作思路,依托陕县特有的自然生态、达摩文化、豫西民俗、天然矿泉等旅游资源和优越的区位优势,加大旅游投入力度。累计投资两亿元,建成了四大景区、二十余个景点,旅游业基本形成规模。
四大景区为:AAA级甘山国家森林公园、熊耳山景区、温泉休闲保健度假区、回春河景区;主要景点为:宝轮寺塔、空相寺、安国寺、七里古槐、神汤山庄、黄河白天鹅观赏区、甘山红叶、蝴蝶谷等。华夏的古老文明、*的湖光山色、北国的秀丽山川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得到了巧妙的浓缩和展现。陕县先后推出了以自然山水、民俗风情为主的生态游,以禅宗问祖、“郭”姓寻根为主的文化游,以温泉洗浴、疗养健身为主的休闲保健度假游等旅游项目。
甘山滑雪场进入冬季,这里满目冰清玉洁,美不胜收,千山万壑,银装素裹,琼枝玉叶,晶莹剔透,美丽的雾松千姿百态,流光溢彩,令人心旷神怡,浮想联翩。由河南恒中科技实业有限公司投资800万元建成的总面积达120000平方米的大型滑雪场,其中高级滑道800米,中级滑道600米,嬉雪区10000平方米,训练场5000平方米,并将餐饮、购物、住宿、休闲、医疗服务融为一体,初步形成了现代化滑雪场的基本框架,适合各个年龄段、各个消费层的游客到此游玩,成为河南最具魅力的群众性娱乐运动项目,具有新奇、刺激、健康、环保之特点,成为甘山国家森林公园又一旅游亮点。甘山钟楼东面是玉翠峰,西面是甘露峰,海拔约1870米。站在钟楼上,极目远望,可南瞰洛宁,西望灵宝,北眺陕县,巍巍群山,茫茫林海,尽收眼底,人生豪迈,万般感慨,油然而生。甘山钟楼原楼建于何时已无从考证,相传钟楼内悬有大钟,据说原钟毁于“大炼钢铁”年代,但“一钟敲三县,余音三日不断”的传说由来已久。现在的钟楼是在原楼遗址上修建的,是依照史料记载,2003年新建的仿古塔楼式建筑,高17米,双层双檐,檐角有风铃,风吹铃动,叮当做响,清脆悦耳。钟楼内悬挂有大钟,大钟高2米,口径1.3米,钟壁厚约10厘米,重约两吨,被称为“三门峡第一钟”。钟体呈黄铜色,上面刻有红色铭文和龙凤呈祥图,其中6条蛟龙张牙舞爪,吞云吐雾,栩栩如生。据当地百姓讲,过去每逢黄道吉日,周边百姓及地方官员都到这里焚香敲钟,祈福添寿。
陕州区
位于棠荫广场周围,金秋季节,绵延数十平方公里的沟沟壑壑,深红、浅红、暗红、深绿各种颜色,交织在一起,五彩缤纷,层林尽染,气势磅礴,热情奔放。红叶主要树种有漆树、黄栌、南天竹、楝树、五角枫等。甘山红叶分布面积之广,持续时间之长,观赏价值之高,可与北京香山红叶相媲美,是亲近自然,陶冶情趣、摄影创作的绝佳风景地。
天梯
总坡长369米,宽5—7米,台阶789个(其中:最陡处53度,164个台阶),12个陡段,13个休息平台。砼台阶为剁斧石面层,沿线设置大理石栏杆,扶手坡段延长为968米。由陕县副科级以上*自愿捐资兴建,象征“甘为人梯,甘当基石”之意。
天井窑院
用一首打油诗来对豫西奇特民居--天井窑院作以描述,“远望不见村庄,近闻吵吵嚷嚷,地上树木葱茏,地下院落深藏”。用更形象的话来说就是“见树不见村,进村不见人”,有人也戏称“地下的北京四合院”。天井窑院距今至少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其实这样的窑洞形成有着特定的原因,三门峡古时候被称为“陕州”,据有关专家考证,属秦岭东部余脉,是丘陵地,土质极佳,粘度好,由于古代战乱频繁,一些民居常常被官兵或入侵者破坏,人们因陋就简在黄土坡上挖孔窑洞居住,又因这里临近黄河,到了冬季常常是北风凛冽,寒冷刺骨,劳动者在实践中发挥聪明才智,就想出一个法子,在平地上往下挖坑,深7米左右,长宽为20米,挖成的窑院为长方形或正方形,并形成一个四方天井,四壁窑洞对称排列,多为8孔、10孔等。居住在这样的窑洞里,冬暖夏凉、挡风隔音、防震抗震,冬季窑内温度在15度左右,夏季在20度左右。当然,建造一个类似于地下四合院的地坑院绝非易情。人们在建院之前,要用一颗虔诚的心去请当地的风水先生根据八卦来“定位”,要求“正窑后有靠山,前不蹬空”,确定正窑,也就是主窑。正窑确定在八卦中的哪个方位的字上,就称其为什么宅院。目前有四种类型,根据八卦方位分为东震宅、西兑宅、南离宅、北坎宅,这“震、坎、兑、离”就是古代八卦的方位字。象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个院子是西兑宅,主窑在西面,正对的是走向地面的斜坡,也就是老百姓说的门洞。院内窑洞还分为上主窑和下主窑,两侧为偏窑,主窑由长辈居住,偏窑“论资排辈”,也有的作为储藏室,从外观上我们可以看出主窑为一门三窗,偏窑为一门两窗,主窑明显比其他窑高。
过去的人们是靠打井吃水,就在门洞的一侧挖一眼水井,深28米,在距井口3-4米的地方又挖一红薯窑,人畜吃水解决了,储存红薯也解决了。院子是怎样排水的呢,院中间有一眼渗井,深6米,底部铺上炉渣,下大雨时,院上院内的雨水都流进去,慢慢渗入地下。
窑洞内有火炕,而且连着火炕的炉子还可以做饭,正是对过去村民生活的形象比喻“老婆孩子热炕头,三十亩地一头牛”,四世同堂,其乐融融。今天富裕起来的村民在窑院上建造大量房屋,居住这样窑院的村民大约有三分之一,大多是年纪大的人。天井窑院作为陕县特色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和保护,并作为陕县的旅游项目对外招商,吸引商户前来投资建设。“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相信天井窑院这一奇特民居必将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夏侯皋墓
夏侯皋墓位于雁翎关口和雁翎关村中间的山峦上。墓呈圆丘状,高1.5米、长30米。墓旁数株栎树苍劲挺拔,灰黑色龟裂的树枝好似长长的手臂直指远方,如同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在叙说着历史的风烟。
曰:“崤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说的就是此地。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郭沫若、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夏鼎同志都曾亲临此处考察。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16世纪的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侯皋是夏朝的第十五代君王。那时,部落间战争频繁。据记载,夏侯皋是在率部同敌对部落作战中殒命而葬于此地的。此后几千年中,雁翎关附近的崤山地区又发生过数次有名的战争,其中秦晋崤之战和赤眉军崤底大战最为有名。公元前627年5月,秦穆公称霸心切,不顾老臣蹇叔和百里奚的极力劝阻,派大将孟明视、白丙乙、西乞术率精兵3000余人和300辆战车伐郑。在进入滑国地域(今偃师东)时,遇到做贩牛生意的郑国人弦高。弦高为了救国,将牛献给秦军,假说郑国已知消息,有了准备,使秦军放弃伐郑,而顺手灭了滑国。因滑国是晋国的东南边邑,受晋保护,秦灭滑,引起晋襄公的不满。晋派大将先轸率兵两万余人伏击秦军于雁翎关东南地区,秦全军覆没,秦国将领孟明视、白丙乙、西乞术成了晋国俘虏。西汉末年,农民起义赤眉军转战陕县。公元27年,东汉大将邓禹、冯异部在雁翎关附近的回溪阪被赤眉军打败,死伤3000余人。邓禹逃到宜阳,冯异带残部落荒回营,收散兵万余人,再与赤眉军会战。冯令军士着赤眉军服,黄昏伏兵突袭,在雁翎关以东两公里处的崤底将赤眉军打败,赤眉军损失8万余人。
11、历史人物
历史著名人物有唐代的姚懿、上官仪、上官婉儿,五代的魏野,明代的王以悟,清代的兀焕勋,民国时期的薛勉等。苏秦、张仪、刘邦、王莽、刘秀、李世民、武则天及杜甫、白居易、韩愈、刘禹锡等历代名人都在陕县留下足迹或墨迹。
12、历史文化
陕州区
陕县农村文化人物速写(新农民风采)
石永波———农民剧团团长“单骑走天下”
提起石永波,豫西陕县、灵宝、渑池等地的老百姓喜欢得不得了。石永波是个蒲剧迷,十几年来,他不讲任何报酬,深入农村自采、自写、自编、自导蒲剧大戏10多部,每部戏都扣人心弦,引人入胜。
石永波的蒲剧戏主要有:反映王莽刘秀故事的《紫微寺》、教育子女赡养父母的《老人泪》、歌颂支部带领群众奔小康的《富民路》以及民间故事《二龙山》、《石壕血雨》、《三审哑巴案》等。
石永波自任团长,扛起峡光蒲剧团的大旗,组织一些戏剧爱好者走乡串村为农民群众演出,每场戏仅收三四百元。今年春节一过,他便把演出日程排得满满的,从正月初九到农历三月十八,天天有演出任务。石永波说,锣鼓家伙一响,他的疲劳、愁苦和各种委屈便烟消云散。
焦丛仙———农民剪纸艺人获大奖
今年60岁的焦丛仙是陕县大营镇官庄村人,其剪纸作品曾多次在全国各地文化艺术节上获奖。2002年6月,焦丛仙获“世界华人杰出艺术家”荣誉称号,其两幅剪纸作品被收入针对全球发行的《中华热土》大型画册中。
2005年4月,由河南省民间艺术家协会等单位主办的河南省第四届民间工艺美术博览会暨首届茶都文化庙会在河南省信阳市举行。得知这一消息后,焦丛仙经过精心构思,花了3天时间,剪制了一幅栩栩如生的《南山九老品茶图》。焦丛仙的这幅作品博得各位专家的一致好评,获得本次博览会精品银奖。
郭正明———热心办起文化乐园
陕县西李村乡白埠村位置偏僻,交通不便,群众文化生活比较单调。2004年,退休教师郭正明用近些年节省下来的5000元积蓄,在自家门前建起了一处家庭文化园。他收集各类报刊5000余份,新购图书500余册,自费订阅《人民日报》、《河南日报》、《老人春秋》等10多份报刊方便群众阅读。他还购买了象棋、军棋、麻将、扑克、卡拉OK音响等娱乐器材和文化用品免费供大家使用。
家庭文化园开园当天,闻讯赶来的群众高兴地敲锣打鼓、燃放鞭炮,将文化园挤了个水泄不通。家庭文化园开张后,每天一早,郭正明就把院子打扫干净,笑呵呵地迎接前来“乐和”的村民。村民们在这里不仅丰富了精神生活,还交流了致富信息。而且,每逢学生放寒(暑)假,学生们来这里读书看报,这里成了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社火
作为一项传统民间综合性文化活动,在陕县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魅力。陕县社火有秧歌、高跷、舞狮子、跑旱船等形式多样的内容,每年的正月十五元宵节期间,此项活动更是搞得红红火火,热闹非凡。
13、地方特产
大营麻花
大营麻花,始创于明代晚期,已有数百年的历史,为油炸食品,硬面和就,配料讲究,口味独特,纯手工制作.甫一向世,即风靡于豫,秦,晋三角一带,成为达官显贵,富豪人家待客筵宾的特色食品.由于在当时社会,白面,食油非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所及,也只是在喜庆婚宴,走亲访友,节日待客时偶尔品尝,加之,麻花生产的工艺配方一直由创始者口传心授,少与外人道.因而,使得大营麻花这一独具地方色彩的风味食品一直深藏"闺房",具有明显的地域性,时令性。2001年9月27日,老刘氏麻花店在大营村灯光球场门前上千名群众和社会各界人士围观中,成功地炸出一根长2.66米,直径0.3米,重量88公斤的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巨型麻花,引起巨大轰动.*电视台七套,四套,十套节目,《中国青年报》等多家媒体对此作了专题报道。
观音堂牛肉
产于豫西名镇陕县观音堂镇。清朝同治年间,观音堂一带即有人以制作牛肉为生。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秋,慈禧太后途经观音堂,食用该地的牛肉后赞不绝口,并定为朝廷贡品。史书记载:“五香牛肉产于观音堂,清香浓郁,肉嫩可口……牛肉师傅张永安苦心探索,改进配方,使牛肉名声大振。”20世纪50年代国庆时,观音堂五香牛肉曾礼献北京,80年代被编入《中国名特食品大全》,90年代在全国农副产品博览会上备受青睐。
过村桃
其特点是成熟后色泽鲜红,味道甜美,有一定硬度,便于运输。品种有京红、庆丰、甘宁1号、2号、中华寿林桃王等,年产60余万公斤。这些桃远销洛阳、郑州、湖南、广州等地,并出口至俄罗斯,深受客商和顾客青睐。
二仙坡苹果
果品质优色润、保健养颜、绿色无公害品种有SOD苹果、富硒苹果等,产品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二仙坡”品牌,在郑州、三门峡设立“二仙坡绿色果品专卖店”果品深受客商和群众的喜爱。
菜园手工挂面
据当地老人讲,唐朝开元年间,唐玄宗和杨贵妃东巡时在菜园境内的秀岭宫居住。当地官员为让他们品尝到当地特色面食,就责令当时陕州一赵姓名厨对当地的传统挂面工艺进行改进,改进后的挂面深得唐玄宗和杨贵妃的赞誉。赵姓名厨家住菜园北湾村,后来把制作挂面的工艺代代相传,成为当地的一大特产。
比传说更诱人的,是北湾挂面独特的工艺。磨面、和面、搓条、盘条、上条、捂条、上棍、拉条、扯扑、晾晒、行刀、包装——十几道生产程序,全部由手工完成。
14、相关荣誉
2005年获“河南省对外开放重点县”等荣誉称号。
2009年获“中国投资环境工程试点城市”称号。
2009年荣获“中国绿色名县”称号。
2009年获“全国平安建设工作先进县”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