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张汝光

科普小知识2022-03-12 11:39:10
...

张汝光将军(1914—2000.3)原名张汝秀,河南省渑池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之一。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和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中文名:张汝光

出生地:河南省渑池县张村镇荆村

出生日期:1914

逝世日期:2000

1、人物简介

张汝光(1914—2000)河南省渑池县人。一九三一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一九三六年加入中国*。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军总医院医生,标本所所长,红军总司令部卫生科科长,红三十二军卫生部部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0师卫生部医务主任,晋绥边区卫生部副部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联军西满军区卫生部部长,辽西军区卫生部部长,东北野战军西线卫生部部长,第四野战军后勤部卫生部副部长。*成立后,任中南军区后勤部卫生部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副部长,部长,总后勤部副部长兼卫生部部长,总后勤部副部长。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2、人生经历

1930年到冯玉祥部队当看护兵。“中原大战”后被南京*收编,编入孙连仲的第26路军,1931年3月调往江西“剿共”,12月,参加“宁都起义”,后被分配至红3军9师军医处工作。

1932年1月,张汝光入*红军军医学校学习,1933年3月留校工作。之后,先后调总卫生部工作、*红色医院工作。不久,任卫生学校附属医院二所所长兼主治医生。是年秋,*红军一部入闽作战,张汝光奉命到福建宁化后方医院二所帮助工作。在*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斗争中,负责伤病员救治工作。

1934年10月,张汝光任红星医院第三所所长,带领100余人,用担架抬着60余名伤病员随*红军长征。

1935年6月,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任红军总司令部卫生所所长。

1936年5月加入中国*。9月任红32军卫生部长,10月同红一方面军会师并率领医护人员参加了甘肃环县山城堡战役的卫生医疗工作。

1937年春夏,部队暴发流感,张汝光组织医护人员全力治疗并在部队开展卫生运动,对保护部队战斗力、提高医护人员业务水平,起到很大作用。抗日战争爆发后,张汝光任八路军120师医务主任。

1938年12月随部队赴冀中地区坚持抗日游击战,协助著名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大夫制作被命名为“卢沟桥”的手术医疗用品驮架。使用这种驮架,仅用三四头牲口,就能载完为100名伤员做手术的全套医疗设备,提高了战地救治效率。针对平原地区游击战地救护工作特点,采取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办法,有效开展伤员救治工作。率领医疗队先后参加平西、陈庄以及反击山西顽军等战役。

1942年9月任晋绥军区卫生部副部长兼医务主任。

1944年,担负黄河以东晋绥军区首长和直属队的医疗卫生保健工作。同时在兴县*的帮助下,把各地有名的中医请来组成3个中西医联合诊所,并兴办民众医院,还在蔡家崖建立初步分科的医疗门诊部。抗日战争胜利后,张汝光率30多名卫生*,随同从延安赴东北的1000余名*,到达沈阳,被任命为东北人民自治军总部(后为东北*联军)卫生部副部长、西满军区卫生部部长。

1946年7月秀水河子战斗时,正值数九寒天,为了不让伤员受冻挨饿,张汝光动员和组织群众力量,及时解决几百名伤员的食宿问题,后又动员、组织留用的日本医护人员和地方医护人员为伤病员治疗,开创了西满地区卫生工作新局面。

1948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西线卫生部部长、第四野战军后勤部卫生部副部长,参加了辽沈战役的医疗保障工作。在锦州作战中张汝光发出“村村设医院,家家做病房,人人当看护”的号召,除急需手术的重伤员留在基地医院外,其余大批伤员有计划地分类后送,使上万名伤病员得到及时治疗和妥善安置。参与了平津战役和渡江战役的卫生医疗的组织领导工作。

1949年6月兼任华中军区后勤部卫生部副部长。新中国成立后,张汝光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南军区卫生部副部长兼中南军区武汉陆军医院院长,后任中南军区卫生部部长。

1952年,率中国卫生代表团赴苏联,进行了逾半年的医学研究、医疗保健、卫生防疫、*培训以及药材管理考察,学习有益经验,为全国全军的卫生事业建设起到一定作用。

1953年任广州军区卫生部部长。

1955年10月任总后勤部卫生部副部长,并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66年3月任总后勤部卫生部部长。“*”中,遭受*反革命集团的迫害。

1973年恢复工作,任总后勤部副部长。

1975年8月至1978年7月,兼任总后勤部卫生部部长。积极拨乱反正,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恢复了几所军医大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曾率领军事医学代表团到苏联、罗马尼亚、德国、法国、英国等国家考察访问。

1983年初离开一线工作岗位,还兼任国家爱卫会委员、全军科技装备组副组长等职务,继续为部队和地方的卫生事业工作。

1989年,荣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3、医学专著

张汝光主持编写的医学专著有:《医院护理技术管理》(主编)、《军队医院管理》(主编)、《医院工作十二条》、《中国工农红军卫生工作史略》(合著)等,对加速部队医疗卫生工作的正规化、现代化建设起到重要的指导与推动作用。2000年3月28日,张汝光在北京病逝。按照其生前遗愿,遗体捐献给解放军总医院老年病研究所,毫无保留地为中国革命事业奉献出了一切。

4、人物轶事

1949年春,经过辽沈、平津两大战役后,未来得及休整的第四野战军,奉命挥师南下。在人民解放军向全国大进军的形势下,以美式装备武装起来的*军未能阻止我军前进的步伐,然而南方的多发病却侵袭了部队,使百万四野大军在疫病的困扰中停止了脚步。


南下的四野一部在战斗中

疫病蔓延,十万火急

武汉是全国有名的三大"火炉"之一,刚进入6月,气温就高达30多摄氏度。四野部队由北而南,气候差异大,北方战

南下的四野一部在战斗中

士对南方水土不服,生活很不习惯,加之部队长途行军和连续作战,体力消耗很大,对疾病的抵抗力和炎热多雨气候的耐受力大大减弱。部队渡江前后,疟疾、痢疾、中暑、胃肠炎、夜盲症等疾病不断发生。四野后勤卫生部虽采取了防治措施,但因缺少防治这几种多发病的有效药物,疾病发生和蔓延的势头仍难以控制。

事关百万大军的健康,十万火急,刻不容缓。卫生部部长孙仪之、政委胡登高和副部长张汝光立即赶往中南军区,向军区首长报告这一情况。据统计,南方三大多发病(疟疾、痢疾、胃肠炎)的患病率达50%左右,指战员的平均体重由入关时的60公斤以上,锐减到50公斤左右,有的连队由于病员多,连站岗放哨人员都难派。军区首长们听到这里再也坐不住了。当机立断,及时采取紧急措施:一、部队停止作战行动,就地休整一个月,改善伙食,增加营养;二、下决心把野战军历年积存的老家底--5000多两黄金拿出来,作为购买药品的资金;三、责成卫生部派得力的负责人携带黄金,前往刚解放不久的上海买药。买药的任务就这样落在了卫生部同志的肩上。

保证5000两黄金的安全

一个严肃的课题摆在了卫生部的面前:这么多的黄金如何携带,由谁来负责执行这项任务?经慎重考虑和研究,决定由卫生部副部长张汝光负责,抽调医疗、药材、财务和保卫方面的精干人员,组成14人的购药小组,制定了周密的行动计划。为不暴露目标,携带方便,他们将这批黄金用麻袋分装成若干份,打成背包形状,分开负荷。一切准备就绪,整装待发。7月28日清晨,经过乔装打扮的购药小组一行14人来到汉口江汉码头,登上一艘招商局的"江陵号"客轮。他们把黄金背包放到了床底下,派人轮流看守。船长见状,便嘟囔开了:"你们要注意保管好贵重物品,乘客很杂,小心丢失。船已超重,压坏了甲板要赔偿。"船长的话即刻引起张汝光的警觉:船确实超重了,吃水到船沿,缓缓航行。

购药组的同志大都是北方人,是不习水性的"旱鸭子"。船上的救生设备少,即便有一点,到危急时刻也不能与老百姓争用。想到这里,张汝光找何曼秋和宋化民商量,对他们说:"军代表是我们四野派出的,负责维护船上的秩序和乘客的安全。为预防万一,你们赶紧去找船上的军代表想办法。"何曼秋和宋化民立即找到一位军代表问:"船上有没有供做筏子用的东西?"这位军代表为难地说:"没有别的东西,只有两块跳板和一张破竹床。"他们将跳板和竹床搬来,全组人员齐动手,用绑腿把它们捆在一起,成为一个结结实实的筏子。然后又在筏子周围系好9根附带,一旦有事,即可放筏入江使用。张汝光对全组同志说:“我们当中只要有一个人活着,就要把载有黄金的筏子推到岸边,送到上海购药。”

中午时分,"江陵号"航行到黄石市江面时,船上的高射机枪班拉响了防空警报器。购药小组知道是发现了敌机,马上将装有黄金的背包捆扎在筏子上,等候放筏入江的命令。为确保这批黄金的安全,顺利完成任务,张汝光一面派人向军代表和船长提出夜行晓宿的建议,另一方面随时做好弃船登岸的准备。第二天(7月29日)凌晨,派到高射机枪班协助值勤的宋化民从舱顶走下来说:"前方停靠的码头是十二圩。"大家听说船要驶进码头,甚是高兴。正当他们暗自庆幸平安无事的时候,船顶突然传来"咚咚"的巨响,与警报器的鸣叫声交织在一起。

此刻,只见轮船开足马力向港口驶去,但因乘客们乱作一团,争先恐后地向甲板涌去,船体失去平衡,左右剧烈地摇晃起来。而这时*的飞机,又飞临"江陵号"上空投弹,在这生死关头,张汝光像指挥员在战场上指挥打仗那样,镇定自若,冷静地思考对策。

他想,当时如果购药小组放筏子入水,人们很可能向这一侧涌过来,船真有翻沉的危险。从保证全船数百名乘客的生命安全考虑,他告诉大家;"准备好救生工具,不到万不得已时不要跳江,大家尽快疏散到船舷两侧,敌机不敢低飞扫射,船快到岸了。"在此次激战中,高射机枪班的战士,不断地对空射击,迫使敌机不敢低飞投弹、扫射。敌机终因油尽弹绝,灰溜溜地高飞远遁而去,"江陵号"暂时脱险。张汝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当机立断地对购药组同志们说:"现在,是我们想法子离开这条船的时候了。敌机不断飞来捣乱,敌特也有可能窜入江口破坏,前边还有一段水路,特别是吴淞口更是一道险关,那里有*军驻守,是继续走水路呢,还是改坐小船先到镇江,然后由此乘火车走旱路?两条路线,选择哪一条好?"

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张汝光同意后一种意见,补充道:"即便火车遭到敌机轰炸,也是在陆地上,黄金不至于沉入江底找不到。"这样,他们上了两条渔船,顺流而下,傍晚到达镇江。一登上岸,他们立即买了去上海的火车票,当晚9时左右,即抵达目的地--上海。"江陵号"却在途经镇江时,被英国的"紫石英号"击沉,数百名乘客遇难。购药小组逃过一劫。

一次购药几百箱

7月31日上午,张汝光吃过早饭,按照事先约好的时间,急匆匆地赶往上海市*大楼。市长秘书热情地接待了他,他先将四野首长写的介绍信交给秘书,转呈陈毅市长。当秘书带他走进市长办公室时,陈市长正伏案批阅电文。陈毅市长说:"你们要办的事情,我已经晓得了,我们尽力支援。"张汝光简要地向陈市长作了汇报后,陈毅市长说:"你们尽快将带来的黄金送到银行去,按需要随时可以支付钱币。"而后,拿起电话要通市卫生局。陈毅市长说:"崔局长吗?四野来了几位同志到上海购药,由你牵头协助他们,尽快办妥,不得有误。"上海市卫生局局长崔义田连夜主持召开了市医药公司所属医药处和门市部负责人的会议,布置任务:门市部没有的药,拿库存的;医药公司没有的,找私营厂商想办法。紧接着,崔局长领着张汝光他们一个仓库一个仓库地巡视察看,检查药品质量,一连跑了10多个仓库,逐一落实药品的数量,确保质量。在上海市委、市*和市卫生局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他们的采购进展很快。购药小组的同志将购到的药品装好箱,打成包,陆续通过水路和陆路发运汉口。仅半个月的时间,他们就完成了数额巨大的购药任务,于8月中旬返回汉口复命。

几百箱防治疟疾、痢疾、胃肠炎等南方多发病的应急药品,立即发给四野各部队使用,很快控制了疫病的发展。加上部队休整、改善伙食等多方面的配合,指战员们的体力逐渐恢复,不久,开始了新的进军。

5、荣誉

1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2获二级八一勋章

3获二级独立*勋章

4获一级解放勋章

5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上一篇:宋献璋

下一篇:张潮夫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