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科普文章

赵国泰

科普小知识 2022-03-18 12:03:15
...

赵国泰,湖北崇阳人,1915年出生。幼家贫,8岁为佣工。1930年参加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入中国*。是当年解放本溪的最高指挥员。他曾参加过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历任晋察冀军区直属游击军政委,安东军区独立一支队司令员,志愿军50军150师师长,50军副军长兼参谋长,旅大警备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74年在大连逝世,享年59岁。

中文名:赵国泰

国籍:中国

出生地:湖北崇阳

出生日期:1915年出生

逝世日期:1974年

职业:军人

主要成就: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1、人物生平

赵国泰崇阳县华陂人。父名河清,以木工为业。母亲吴梅喜,操持家务,因家临驿道,乃带便卖茶烟以补家计。赵幼时,无力入学,虽一字不识,但很有心计。八岁即离别父母去华陂吴家塔村帮人家放牛。十四岁给城关一家甜食馆当小雇工。

赵国泰

1930年*红3军团到崇阳,赵国泰参加了红军,任司号员。先后参加长沙、沙县、龙岗战斗,右腿负伤。

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32年转入中国*。

1933年调红3军团保卫局2科受训,任第3军团保卫局科员。1934年在广昌战斗中负伤。参加了长征。

1934年5月,在保卫广昌战斗中,赵又一次负伤,入兴国医院治疗。由于王明推行极“左”路线,使革命根据地丧失殆尽。十月,*红军乃决定北上,当时,赵创伤初愈,身体瘦弱,不宜远行,首长劝他留下。赵说:“与其留下被杀,不如随军战死。”即调赵任保卫局通讯班班长。长征途中,翻雪山,过草地,啃树皮,吃草根,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到达了陕北。

1935年,任第叁军团保卫局通讯班班长,红4师司号长。10月,赵调红军第四师司号长。翌年元月,调子丹红军学校受政治训练。四月学习结束,九月毕业,留任红军大学教员。

1936年入陕北红军大学学习。后任红军大学教员。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促使国共第二次合作。同年九月,赵随聂荣臻赴晋察冀边区,开辟敌后抗战根据地,历任晋察冀三分区十二大队政治处长等职。他经常化装深入敌外围侦察,或替入伪军内部策反,曾使伪军某团弃暗投明,倒戈起义,编为晋察冀直属游击军。影片“野火春风斗古城”,就是以此故事为背景的。赵率领该团先后参加百团大战,及七里庄、唐县东足里、王京车站等战役,屡立战功,多次获得边区领导的嘉奖。

1943年3月,奉命赴延安**党校二部学习。

1945年4月,学习结束,5月,编入三五九旅南下支队*大队,赴鄂豫边区新四军五师工作。当时,军令急如星火,赵的爱人彭芬絮分娩不久,身体虚弱,挈妇携雏,有碍行军。赵决定将婴儿送给当地一位农民,爱人暂留延安待命,本人乃立即随军向大别山区前进。约在8月间,行至河南的孟县,因日本帝国主义者宣告无条件投降,形势发生急剧变化。中途,接受党*命令,马上回程,急赴东北。11月,到达沈阳。此后,赵历任辽宁一区副司令兼鞍山保安司令,安东保安旅旅长兼安东保安司令,辽宁一分区副司令员兼通化卫戍司令,安东三分区司令员等职。

1946年,解放沈阳战斗,友军4攻救兵台不克,主动请战,智取救兵台,歼敌500余。

1948年,任东北军区163师师长,率部参加解放平顶山、抚顺、本溪。在沈阳战役中163师歼敌6000人。

1951年7月,参加抗美援朝作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50军150师师长,率部参加了飞机场的修建保护、攻占敌岛作战和负责保卫丹东至平壤的西海岸线。

1953年,朝鲜人民最高领袖金日成于在朝鲜定州郡黄龙里给赵授予了二级国旗勋章。

1954年,任50军副军长兼军参谋长,入南京军事学院高级速成系学习。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1957年,毕业,任第50军副军长,

1969年3月,*军委以赵守卫海防,经验丰富,被委为旅大警备区副司令员,守卫海防前线。

1974年11月28日逝世,终年59岁。

2、人物轶事

1915年,吴梅喜头胎就产下一男婴,赵河清喜不自胜。他想给儿子取个响亮的名字,却苦于目不识丁,怎么也取不好,只好节衣缩食,花一块银元,从当地私塾请来一位教书先生为儿子取名。那位先生见孩子粗壮结实,肥头大耳,五官端正,相貌堂堂,断定他前途不可估量,将来必定会在定国安民上有所作为,因此赐名为“国泰”。小国泰出生的年代,国家不安泰,军阀混乱,战祸连绵,干旱洪涝接二连三,劳苦大众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小国泰的家也不例外,父亲赵河清勤扒苦做,一年收获的粮食往往交不齐租谷,得靠夜晚加班做木工补贴家用。即使赵河清一天也不闲着,家里还是吃了上顿愁下顿。尤其是到了春夏两季青黄不接时,家中更是粒米无存。吴梅喜经常被饿得肚皮贴到脊背上,哪里有奶水喂孩子呢?小国泰缺少奶水,一天比一天消瘦。每当看到孩子饿得哇哇啼哭时,吴梅喜总是陪着儿子暗暗流泪。小国泰不到一岁,吴梅喜就把他用背带绑在背上到野外挖野菜,到山上摘野果充饥,以补充奶水喂养小国泰。

小国泰四岁时,崇阳发生了百年不遇的大旱灾,大多数地方禾苗枯萎,颗粒无收。三屋赵家地处大泉,是出了名的穷乡僻壤,尤其怕旱,那一年,真是“干死蛤蟆饿死老鼠”了。可是,地主的租子照样得交。腊月28日,地主派了两个狗腿子到小国泰家催交租谷,赵河清说尽了好话,答应第二年开春想办法。狗腿子们硬是不行,把赵河清狠狠揍了一顿后,逼着赵河清用全家居住的茅草房作抵押。无可奈何的赵河清被逼含泪在卖房契上按了手印。

1916年,赵河清挥泪告别了居住多年的茅草屋,带着妻子和两个孩子(小国泰添了一个弟弟)来到东堡程家祠堂租了一间房子栖身。没有了耕田,赵河清以木工为业,微薄的收入难以维持一家四口的生计。程家祠堂临近驿道,赵河清就让妻子吴梅喜在路边卖茶叶蛋,以补贴家用。

在程家祠堂住了两年,因交不起房租,又*再次搬家。赵河清一家只好替人看山,搬到佛岭附近的东堡守山屋里居住。山里人烟稀少,村落分散,找赵河清做木工的少了,赵河清就在山上开荒种地,种些红苕、小麦之类的杂粮。这时的小国泰每天帮父亲锄地、送水送饭、砍柴、挑水、带弟弟,什么杂活都干,是父亲的得力小帮手。

1923年盛夏的一天,华陂吴家塔村有位乡绅到佛岭做客,途径守山屋,进门讨茶喝,小国泰倒茶倒水很是热情,很讨乡绅欢心。乡绅就对赵河清说:“我看这孩子伶俐乖巧,日后必有出息,但呆在这山旮旯里不是办法,不如现在就到外面闯闯。”并说他家正缺少放牛的,想请小国泰去放牛。赵河清见这位乡绅说得在理,又不像黑心肠的人,与妻子一商量,就答应了。第二天,八岁的小国泰告别父母,随乡绅到华陂吴家塔村,当上了放牛娃。

乡绅家交给了小国泰一头大水牯。这头水牯不仅力气大,而且硬鼻。开始小国泰常常受它欺负。小国泰拉它往东它偏往西,小国泰用力拉,它就发疯似地把小国泰拉得倒在地上拖去很远,常常拖得小国泰遍体鳞伤,鲜血直流。终于有一次,小国泰被惹恼了,把它拴在树上,用一根粗木棍狠狠打了一顿,它才老实多了。

小国泰除放牛外,一有空就帮东家劈柴、挑水,很是勤快,东家一家都很喜欢他。可是,有一次,小国泰与几位小伙伴玩得起兴,忘了放牛的事,牛吃了人家一大片庄稼。主人找东家扯皮,东家十分恼火,狠狠打了小国泰。小国泰是个犟脾气,一气之下离开了乡绅家,只身来到县城找事做。一个小孩子到县城找工作谈何容易,赵国泰几经周折,才在一家甜食馆当上了小雇员。

1929年5月,何长工率领红八军来到崇阳,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开展土地革命。革命形势如火如荼,许多进步青年纷纷投军。这时的赵国泰刚刚十四岁,他耳闻目睹红军的所作所为,觉得红军专为穷人办事,是老百姓自己的队伍,因此也想参加红军。

赵国泰第一次到招兵的地方报名,招兵的同志见他年纪太小,个子又不高,就对他说:“小朋友,你想当红军我们欢迎,可你年纪太小了,等长大点再来吧!”赵国泰回到甜食馆,夜晚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他埋怨自己为什么不长高点,长胖点,要是比现在高些、胖些,不就可以参加红军吗?想到这里,一个念头掠过他脑际。对,就这么办,一条参军的巧计产生了。

第二天,赵国泰再一次来到招兵处。招兵的同志见他比昨天高了,身板也肥大多了,很是吃惊,就问他:“一个晚上的时间你怎么就长得比昨天高得多?”赵国泰说:“我本来就有这么高嘛!”招兵的同志又问:“那又怎么变肥大的呢?”赵国泰说:“我本来就有这么肥大!”招兵的同志仔细瞧了瞧他,哈哈大笑起来,拍了拍赵国泰的肩膀说:“你这小鬼,还就是有心计嘛!”原来赵国泰把昨天穿的平底鞋换成了高底鞋,并在鞋子里面垫上了一叠厚厚的废纸,比昨天起码高出四公分,他又在身上绑了一块又一块棉絮,显得比昨天肥大得多。听招兵的同志这么说,赵国泰也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怎么样,这下我够格了吧!”招兵的同志被他的诚心感动,还是拿不定主意,只好去请示首长。首长听了汇报,走到赵国泰面前,摸了摸赵国泰的头,亲切地问:“小同志,你为什么想当红军?”赵国泰毫不含糊地回答:“红军好!”首长又说:“当红军要打仗,条件很艰苦,你不怕吃苦吗?”赵国泰说:“什么苦我都尝过,再苦我也不怕!”首长见他意志坚定,想招收他,可担心他年纪太小,力气不大,问赵国泰:“打仗要扛枪,要挑担子,你行吗?”赵国泰二话没说,从厨房里挑起水桶到井里打了满满两桶水,挑到首长面前,轻轻松松地放下。首长十分高兴,觉得这孩子是苦水里泡大的,能吃苦耐劳,而且十分聪明乖巧,是位难得的小红军,就答应了赵国泰参军的要求。赵国泰依靠自己的机智,终于当上了红军。

吴梅喜得知儿子参军的消息,终日寝食不安,担心儿子年纪小,吃不了当兵的苦。有一次她打听到赵国泰所在的部队途径佛岭,一大早就坐在路旁等候,打算把儿子拉回家。赵国泰知道母亲的心思,在大部队经过佛岭时,他翻山越岭绕道而行,避开了母亲。吴梅喜一直等到太阳落山,部队过去了很久,仍不见儿子,只好怏怏回家。

过了几个月,部队驻扎在金塘石店,赵国泰才请人代笔给父母写了一封信,告诉父母自己在部队一切都好,叫父母不要担心他。此后20余年,赵国泰没有与家里联系。

赵国泰参加红军后,部队首长考虑到他年纪小,力气小,终日行军打仗、扛枪、挑担子肯定承受不了,就安排他当号兵。

可当号兵也不容易。开始,赵国泰拿着军号怎么也吹不响,司号长就教他怎样吸气、运气、吐气。慢慢地,赵国泰能吹响军号了,可吹出来的声音又无腔无调,光有“嘟…嘟…”声。司号长又耐心教他怎样换气,怎样吐气。赵国泰按照司号长教给他的方法终日练飞。为了不打扰战友们的休息,他总是一个人跑到远离驻地的地方去练习。清晨,当战友们还在沉睡时,他一个人走到离驻地一、二里远的深山峡谷,对着森林吹,对着溪流吹,对着鸟雀吹,对着晨雾吹。晚上,当战友们进入梦乡后,他轻轻地离开驻地来到更远的地方,对着月亮吹,对着星星吹,对着夜色吹。喉咙吹干了,喝口山泉接着吹,嘴唇吹裂了,流出了滴滴鲜血,他用手一抹,继续吹。功夫不负有心人,短短十多天的时间,赵国泰就掌握了起床、操练、开饭、休息、宿营、行军、冲锋等各种军号的吹法,而且吹得特别嘹亮。

赵国泰先是被分配到红五军三支队当号兵,1930年,红五军、红八军合编为红三军团,赵国泰任红三军团四师师部司号员,赴湘参加了长沙、渝洲、龙岗等战役,解放了一座又一座城市、一个又一个村镇。

1931年,红三军团辗战建宁、黎川、黄陂、广东、南雄等地,赵国泰不仅用他那嘹亮的号声激励战友们冲锋陷阵,英勇杀敌,而且每当号声一停,他就拿起武器,投入到战斗中去。在南雄战役中,赵国泰的右腿被子弹击中,流血不止,剧痛难忍,但他仍然坚持与敌搏斗直至战斗胜利,事后,部队嘉奖他,批准他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33年2月,赵国泰调到保卫局二科接受保卫工作训练,在训练期间,赵国泰一方面认真学习保卫工作知识,另一方面继续投入战斗。他学习刻苦,积极上进,不顾伤残、英勇杀敌的精神深受部队首长赞誉。不久,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5月,训练结束,赵国泰留任保卫局二科科员。

1934年5月,在保卫广昌的战斗中,赵国泰又一次光荣负伤,入兴国医院治疗。这时,由于王明推动极左路线,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根据地丧失殆尽。10月红军决定突围北上,赵国泰伤口初愈,身体虚弱,不堪远行,首长劝他留下,赵国泰说:“与其留下被杀,不如随军战死。”坚决要求随军北上。首长根据赵国泰平时的表现,相信他能克服困难,坚持到最后。就答应了他的要求,并调他任保卫局通讯班班长。

1934年10月,赵国泰拖着伤后虚弱的身子,带领通讯班战士,跟随红军主力踏上了北上的征程。

长征初期蒋介石调集了几十万大军对红军进行围追堵截,并在红军前进的路上设置了四道坚固严密的*线,妄图把红军困在包围圈内一举歼灭。红军前进途中,几乎每天打仗,天上有敌机、地上有追兵,有时急行军二、三百里,就是身体强壮的人也有些吃不消,但伤病初愈的赵国泰却坚持下来了,因为他心中有个坚定的信念:只要有党在,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红军。他咬牙忍痛,昂首挺胸走在队伍前面。他带着通讯班的战士来回奔走于军团首长和各部队之间,把军团首长的战略部署及时传达到部队,使部队成功地粉碎了敌人的一次又一次进攻,冲破了敌人的一道又一道防线,终于摆脱了敌人,进入了贵州境内。红军进入贵州后,党*在贵州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重新确立了*的领导地位,红军伟大的转折开始了。赵国泰听到这个消息,像所有的红军战士一样欢欣鼓舞,他的话比以前更多了,劲比以前更足了。虽然前面的路上还有许多的艰难险阻,但赵国泰看见了曙光,看见了希望。

不久,部队翻越了雪山,来到了毛儿盖,准备穿越草地,继续北上。草地上到处都是沼泽地,当地人民留传着两句话:没到草地行,不知天下苦。那里既没有村庄,到处都是长满细毛的水草以及一些耐寒喜湿的灌木。水草上面悬浮着一层层阴森森的浓雾,使人视线无法透过。草丛下面,有很多枯死霉烂的叶草茎覆盖在泥水上面,一脚踩下去,就会陷进无底的泥沼里。草地上有很多水坑,由于植物的腐烂沉积,水流不通,毒菌遍布。水不仅不能饮用,人马走过,腿部还会发痛、红肿甚至溃烂。行人从这里经过极其困难。

为了顺利穿越草地,部队在毛儿盖稍作休整,军团首长向战士们作了穿越草地的思想动员工作后,赵国泰就和战士们一起编起草鞋、装干粮袋,互相整理携带的武器装备。

进入草地后,赵国泰一马当先,在队伍前头探路。他用一根木棍子左边探探,右边戳戳,发现了泥潭,就用右灰做上记号。进入草地的第二天下午,他一不留神,一只脚陷进了泥潭,拔了半天拔不出来,还是一个战友帮忙才拔出来,但一只鞋子掉进了泥潭里。他只好光着脚走。第三天,他的腿脚又红又肿,特别是受伤的地方又痒又痛,他一声不哼,继续前进。通讯班在整个军团前边开路,赵国泰走在通讯班的最前面。就这样,他不顾溃烂的双脚,咬紧牙关,硬是支撑着熬过了七天六夜,走完了六百多里路程。

1935年10月,红军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到达陕北。长征开始时,红军共有几十万,到达陕北时剩下的人不足三万。而赵国泰依靠坚强的毅力成为这三万幸存者之一。

胜利到达陕北的三万红军,是党和人民军队的中坚,也是中国革命希望的火种。*十分注重军队的思想组织建设和军事文化建设。开办了子丹红军学校和红军大学,挑选学员,培养将来高水平高素质的*才。

1936年元月,赵国泰被选送到子丹红军学校接受政治训练。4月训练结束,又到红军大学二科步兵团学习,9月毕业后,留在红军大学任军事教员,直至抗日战争爆发。

刚进子丹红军学校时,赵国泰斗大的字难认一箩筐,听教师讲课非常困难。但他并不灰心,他请同班文化水平较高的同学教他识字,向学习成绩好的同学请教自己弄不懂的问题。别人休息时,他还在教室里抄东西,同学们就寝时,他还打着手电筒在看书、复习。4个月的政治训练结束时,他各门功课都取得了优秀的成绩,顺利进入红军大学继续深造。

红军大学开设的课程更多,有政治、哲学、军事、党史、新文学等,*、朱总司令、张闻天、博古、李维汉、徐特立等都到红军大学讲过课。

一年多的红军大学的学习生活,把赵国泰从一个大老粗陶冶成为一个既懂政治又懂军事的有文化、有理论的优秀人才。也为他步入将军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大举侵略我国,不到一个月,天津失守,接着山西太原失守,河北、山西大片土地陷入日军的铁蹄之下。为了抵制日军的侵略,党*派遣党的大批优秀*分赴各个战场开僻敌后抗日根据地,发动群众,组建武装,抵抗日本侵略者。

1937年9月,赵国泰跟随聂荣臻来到晋察冀边区。晋察冀是日军*最狂妄的地区,敌伪交结在一起,烧杀掳抢无恶不作。聂荣臻一到晋察冀,立即发动群众,组建武工队、游击队,采用地道战、地雷战等办法,狠狠打击敌人。赵国泰在聂荣臻的领导下,先后担任了晋察冀二分区十二大队政治处副主任、一营营长兼任政治教导员、晋察冀三分区游击一支队队长兼政委、晋察冀直属游击军政委、晋察冀三分区六区区队长等职。他经常深入敌区进行侦察,将侦察和掌握的材料加以整理,制订战略决策,他指挥的战斗往往是战无不胜。在他担任三分区游击一支队支队长兼政委期间,他了解到驻扎在河北某地的日军不超过300人,加上伪军2个排,总数不足500人,而自己一个支队的人数就超过300人,加上附近的游击队、武工队和民兵足有800多人,完全有能力吃掉敌人。于是,他白天化装成老百姓潜进敌人的据点摸情况,回来后与大家商量,制订作战计划,晚上,带着队伍悄悄摸了进去,把敌人打了个措手不及,一个钟头的时间,全歼敌伪,端掉了敌人的又一个据点。在抗日期间,他领导指挥下的区中队、游击队、武工队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与敌交锋不下百次,而且每次总是以胜利告终,共歼敌一万余名。拔掉敌据点30多个,边区人民都称他为“抗日英雄”、“常胜将军”。

赵国泰有勇有谋,在用武力打击敌人的同时,还十分注意做好敌伪内部的分化瓦解工作。驻扎在河北定县的敌军共有2000多人,其中伪军就有一个团的兵力。赵国泰了解到伪军团长是个孝子,而且颇具爱国之心,就把那里从事地下工作的同志找来,进一步问明情况,共同研究如何做好策反工作。首先,赵国泰把伪军团长的母亲从1000多里外接来,叫她去做儿子的思想工作,接着又派我党地下工作者与之正面谈话。当伪军团长投诚的态度比较明朗时,赵国泰在地下工作者——女*员彭芬絮的积极配合下,混进了定县,秘密会见了伪军团长。不久,伪军团长就公开宣布弃暗投明,倒戈起义。长篇小说《野火春风斗古城》就是以此为故事背景创作而成的。

这个团倒戈起义后,赵国泰征得聂荣臻的同意后,把该团编在自己的队伍里。他率领该团先后参加了百团大战、七里庄、唐县、王京车站等战役,屡建战功。赵国泰也因此多次获得边区领导嘉奖。

在策反该团的过程中,赵国泰与彭芬絮经常往来,逐渐产生了感情。共同的事业、共同的理想把他们紧紧连在了一起。不久,他们俩结为伉俪。

1943年3月,赵国泰奉命赴延安**党校二部学习。1945年4月学习结束,5月被编入三五九旅南下支队*大队赴鄂豫边区工作。当时正值彭芬絮分娩不久,身体虚弱,带着小孩子行军不便。但军令如山倒,赵国泰只好将婴儿送给当地一户农民代为抚养(解放后,赵国泰夫妇去当地找过那个孩子,可始终未找着。)彭芬絮暂留延安待命,赵国泰随大军向大别山挺进。部队行至河南孟县,因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形势发生急剧变化。党*电令三五九旅回程赴东北,赵国泰又转向东北,于11月抵达沈阳。

到达沈阳后,赵国泰接防驻守,历任辽宁一分区副司令员兼鞍山保安司令、安东保安旅旅长兼安东保安司令、辽宁一分区副司令员兼通化卫戍司令、安东三分区司令员等职。

1946年,蒋介石背信弃义,重开内战,妄图独吞胜利果实。10月,*公然向东北大举进攻,占领了丹东、通化等地。敌青年军二0七师也侵占了沈阳,并派出一个加强营盘踞救兵台,与沈阳势成犄角。为了解放沈阳,军区曾命某师4次攻打,均未攻克。敌军依仗山川天险,凭借武器优势,负偶顽抗。赵国泰听到这个消息,十分气愤,主动向军区首长提出由他负责攻打救兵台。军区首长见他态度坚决,答应了他的请求。考虑到赵国泰虽然智勇双全,但兵力不足一师,就对赵国泰说:“此役能战则战,不必勉强。”赵国泰接受任务后,回到部队深入连队开“诸葛亮”会,组织连排*摆沙盘作业,认真分析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带着他们实地观察了解地形和敌情,一个“声东击西”巧取救兵台的方案产生了。

战斗开始,一营趁晨雾弥漫虚张声势,从南线正面佯攻敌堡;二营向北迂回,绕入敌后山麓出其不意夺取制高点。然后居高临下,用手雷狠轰敌堡,敌人惊慌失措,乱作一团。这时,一营紧密配合发起总攻,一举拿下了救兵台。此役歼敌500余人,狠狠打击了沈阳敌军的嚣张气焰,为解放沈阳扫清了障碍。赵国泰因而受到东北军区和辽宁军区的嘉奖。

1948年7月,赵国泰出任辽东独立大队司令兼政委,不久,又调任东北军区一六三师师长。他率领一六三师先后参加了解放平顶山、抚顺、本溪等战役,特别是参加解放东北的最后一次战役——沈阳战役时,一六三师歼敌6000余人。抚顺、本溪的人民群众特地为一六三师阵亡将士修建了纪念碑,并请赵国泰为纪念碑题词,以表彰一六三师的赫赫战功和表达对阵亡将士的永远怀念。

1950年6月,美帝国主义点燃朝鲜战火,并不顾中国人民的一再警告,把战火引向中国边境——鸭绿江畔。

当时,赵国泰正驻守在鸭绿江畔的丹东市,对美帝国主义的强盗行径感到格外愤慨。他致电*军委和东北军区,坚决要求赴朝参战。

经*军委和东北军区同意,1951年7月,赵国泰率五十军一五0师来到朝鲜战场,负责保卫从丹东至平壤的西海岸线。这时,美军已败退“三八线”,妄图重演“仁川登陆”的旧把戏,企图从西海岸某岛登陆,夹击志愿军,以挽回其败局。对此,赵国泰早有警觉。为了巩固西海岸防线,防止美军登陆,首先要全部占领沿海岛屿,其中以艾岛最为重要。于是,赵国泰决定首先攻取艾岛,他亲自冒海风、踏泥泞、攀礁石察看地形,在制订作战方案时,不仅顾及不同兵种的相互协调,而且对风速、水速和不同船只的划速都作了精确的计算。战斗开始前,赵国泰亲自为强渡营战士送行并与之一一握手,鼓励战士们保家卫国、杀敌立功。晚上六点,强渡营开始潜渡,次日凌晨七点开始强攻,九点战斗就胜利结束。这次胜利的意义十分重大。它开创了我军海陆联合作战的先例,为解放朝鲜西海岸其它岛屿提供了经验。同时,解除了西海岸的威胁,打破了美军“仁川登陆”的美梦。因此,朝鲜人民的伟大领袖金日成于1953年在朝鲜定州黄龙里授于赵国泰二级国旗勋章。

抗美援朝结束后,赵国泰返回东北。1954年6月,他被提升为五十军第二副军长兼参谋长,随即到南京军事学院高级速成系第一班学习。由于他刻苦钻研,虚心学习,结业时文化学习获三等奖,政科学习获模范三等奖,军事考核成绩获优秀奖。

1955年,赵国泰被**、*军委授予少将军衔。

1957年,赵国泰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勋章,并升任为五十军第一副军长。军长曾泽生长期驻京负责政协工作,军内事务均由赵国泰主持。

1969年,*军委因赵国泰守卫海防经验丰富,委任他为旅大警备区副司令员。

自从1929年,十四岁的赵国泰离别故乡崇阳后,就一直没有回过故乡,与故乡失去联系20余年,但他的内心深处却无时无刻不在思念故乡,怀念故乡的亲人。在全国解放后的1950年,赵国泰急急忙忙回到了故乡,回到了崇阳。

赵国泰回乡的消息传到县里,县委、县*立即派出许多*来陪他,还派了大批警察保护赵国泰。赵国泰知道后,对县委负责同志说:“我赵国泰又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人物,要这么多人陪着干什么?快叫他们各干各的事,我不要人陪。”对派来的警察,赵国泰也一个都不要。负责同志说:“我们要对首长的安全负责。”赵国泰说:“我回到故乡有什么不安全的,故乡没有人要我的脑袋,你们尽管放心好了。”他硬是坚持只带随身的两名警卫员回到大泉。一进家门,赵国泰看到母亲(父亲赵河清已经去世)两鬓斑白,禁不住泪如泉涌,一膝跪在母亲面前抽泣着说:“儿子不孝,没在身边服侍您老,还让您老牵肠挂肚,实在是对不起您老。”然后,赵国泰又拜望了乡亲们,向他们问寒问暖,与他们亲切交谈。他在外20多年,当了大官,却仍是一口乡音,仍然保持着劳动人民的本色,没有一点官架子。临走时,他再三嘱咐弟妹好好赡养老母。

1959年至1961年,是我国国民经济最困难的三年。赵国泰担心家乡人民的生活,特意回家了一趟。一回到家乡,看见的是父老乡亲们挖野菜、剥树皮、吃观音土充饥的情景。这让他痛心疾首,才知道什么“亩产双千斤、一万斤”,什么“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统统是骗人的话。赵国泰对那些假、大、空十分痛恨,对正在死亡线上挣扎的乡亲无限同情。他把带回家的一百斤大米全部分给了乡亲们。可那也只是杯水车薪,百斤大米解决不了问题呀!赵国泰左思右想,拨通了武汉军区后勤部的电话,找到了一位负责后勤工作的战友,要这位战友帮忙搞一火车皮抗美援越的大米到崇阳,以解燃眉之急。可这位战友说动用抗美援越物资非同小可,要报*军委同意,他没有这个胆量。赵国泰很体谅这位战友,怕这位战友为难,就只身来到赵李桥火车站,直接找到站长,对站长说:“我叫赵国泰,崇阳人如今急需一火车皮大米。抗美援越的物资什么时候从这里经过,你跟我说一声。由我出面把车皮留下,出了问题我负责。如果有物资从这里经过你不通知我,我就枪毙你。”这位站长见来人气势不凡,口气不小,连忙点头答应。果然,两天后,有一专列援越物资经过赵李桥,站长把消息告诉了赵国泰。赵国泰立即到火车站留下了一火车皮大米,通知崇阳县委、县*快派人去运。当时没有汽车,就叫群众用箩筐担,用麻袋装。赵国泰对县委负责人说:“这些大米是用来救命的,全县人平三十斤,任何人也不能多占,包括你们领导和我的兄弟,牢里的犯人明天枪毙的,今天也要给他们吃。”

后来这件事被*军委知道了,*军委有关负责同志批评赵国泰说:“这么大的事,你应该事先打个招呼。”赵国泰说:“一打招呼,你们再研究研究,我的老乡早就饿死了。”*军委考虑到赵国泰做法虽然错误,但出发点是抢救百姓。而且规定每人分大米30斤,分配也公道,就只不过要赵国泰写了一封检讨书了事。

1974年11月,赵国泰在旅大警备区因病去世。消息传到崇阳,崇阳许多曾吃过他的“救命粮”的人都流下了伤心的泪水。没吃过“救命粮”但深知他为人的人也十分伤心。他们遥望东北,默默祭奠:“赵将军,安息吧——崇阳人民永远不会忘记您!”

3、所获荣誉

1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2荣获三级八一勋章。

3获二级独立*勋章。

4获二级解放勋章。

5荣获朝鲜*主义人民*二级*独立勋章。

4、纪念活动

解放本溪战役的最高指挥员赵国泰将军塑像揭幕仪式在平顶山森林公园举行。市委、市*、市直机关工委、市民政局、市林业局、市档案局等有关单位领导出席仪式,驻溪部队官兵和参加过解放本溪战斗的离休老军人代表也来到现场共同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

赵国泰塑像

仪式上,市领导和离休老军人郭树茂一起为赵将军塑像揭幕。有关领导还和老军人们一起向赵国泰将军塑像敬献了花篮。60年前,英勇善战的赵国泰将军指挥了标志本溪全境解放的平顶山战斗,为解放本溪立下了卓越功勋。他的塑像位于平顶山山顶西北崖边,当年他指挥解放军战士就是在这里突破了*守军防线,为本溪全面解放打下坚实基础。站在这里向下俯瞰,整个山城蔚为壮观。赵国泰将军的塑像矗立在这里,就仿佛也看到了山城人民今天的幸福生活,见证了本溪60年来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平顶山森林公园负责人表示,将军塑像矗立在乎顶山上,是本溪人民对将军的永久怀念,也是将军对本溪的永久祈福。

上一篇: 周学义

下一篇: 黄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