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改造北洋工房三级跳坑展室

科普小知识2021-11-16 11:23:45
...

在天津市河西区挂甲寺街北洋新里小区内,至今还保留着一排平房。平房残破不堪,面临着倒塌的危险。平房上“原北洋工房三级跳坑遗址”的牌匾却向人们昭示了它不平凡的经历。遗址早在1994年5月就被批准设立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中文名:改造北洋工房三级跳坑展室

地址:天津河西区南北大街北洋新里小区内

属性:博物馆

1、博物馆简介


改造北洋工房三级跳坑展室

在天津河西区南北大街北洋新里小区内,至今还保留着一排平房。平房残破不堪,墙面剥蚀严重,很多红砖已经开始脱落。一个硕大的顶棚罩住了整幢平房,一圈铁质护栏将平房围住。整幢平房由六间面积不大的房间组成,木质的门框、窗棂,石灰的地面,矮小的房屋,有抵挡雨水功能的石砖门楣,让人想起了二三十年前老天津人在房前屋后生活的点点滴滴。近前观察,遗址的门窗全部缺损,窗户上没有一块玻璃。屋顶上更是瓦片凌乱,边缘处也有不少脱落。在棚顶和平房前方、侧方,分别标示着“原北洋工房三级跳坑遗址”、“天津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改造北洋工房三级跳坑展室”等字样,向人们昭示了它不平凡的经历。该遗址早在1994年5月就被批准设立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发展历史


改造北洋工房三级跳坑展室

“胡同比马路低、院子比胡同低、屋里比院子低”,这是天津老百姓俗称的“三级跳坑”。20世纪80年代初,天津市拉开了“三级跳坑改造工程”大幕。1985年,位于河西区南北大街北段的北洋工房成为第一批平房改造区。该房始建于1920年,原是北洋纱厂童工居住的工棚,有10排旧平房,在历经数次变迁后,成为“三级跳坑”。平房改造施工时,有关部门把构造比较坚固的第4排6间平房留了下来,并建成“北洋工房三级跳坑遗址”,以供人们参观、留存那一段历史记忆。1994年5月,*天津市委、天津市人民*把此设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3、三级跳坑

”三级跳坑”住房是上个世纪80年代以前的一种住房现象,由于住房破旧,且房屋不断沉降,路面不断加高,从而形成了三级跳坑状况。所谓“三级跳坑”是指住房地面比院落地面低,院落地面比胡同地面低,胡同地面比马路地面低。

由于房屋地势低洼,屋内潮湿,通风条件差,特别是夏季,赶上闷热天,常常让人透不过气来。赶上雨天十有八九屋里要进水,必须准备好盆盆罐罐往外淘,许多家庭的家具因此泡得糟朽了。这种住房1986年改造完成。

4、博物馆保护

在本市河西区挂甲寺街北洋新里小区内,至今还保留着一排平房。平房残破不堪,面临着倒塌的危险。平房上“原北洋工房三级跳坑遗址”的牌匾却向人们昭示了它不平凡的经历。遗址早在1994年5月就被批准设立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昨天,记者来到河西区南北大街附近的北洋新里小区内,在一处空地上见到了这处遗址。几间红砖垒成的平房虽然四周围着铁护栏,顶上也有雨棚等防雨设施,但墙面剥蚀严重,很多红砖已经开始脱落。近前观察,遗址的门窗全部缺损,窗户上没有一块玻璃。屋顶上更是瓦片凌乱,边缘处也有不少脱落。

据遗址回迁居民刘大爷介绍,北洋工房始建于1920年,原是北洋纱厂童工居住的工棚,后来这里成为居民区。北洋工房原有10排旧工棚,历经洪水地震、历史变迁后,成为院比屋高,路比院高的“三级跳坑”。1985年,北洋工房成为天津市第一批平房改造区,改造后的庭院式新楼在当时堪称“高档住宅”。*为了让人们铭记艰苦岁月,施工方特保留下构造比较坚固的第4排6间平房。1994年5月,天津市*就此设立了这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供人们参观。

为了保护遗址,有关单位在此设置了铁护栏和防雨棚。据介绍,每隔一段时间,居民和保洁员就会爬铁栏杆进去清除垃圾。刘大爷最后告诉记者:“最近天气热,蚊蝇特别多,还时常有老鼠和白蚁在工房里出没。前些日子的大雨可能对房基也造成了伤害。真希望有关部门保护一下。”

平时乏人问津废品站垃圾往里扔


改造北洋工房三级跳坑展室

在河西区围堤道旁,记者见到了这幢样式古旧的红砖平房。一个硕大的顶棚罩住了整幢平房,一圈铁质护栏将平房围住。整幢平房由四五间面积不大的房间组成,木质的门框、窗棂,石灰的地面,矮小的房屋,有抵挡雨水功能的石砖门楣,让人想起了二三十年前老天津人在房前屋后生活的点点滴滴。在棚顶和平房前方、侧方,分别标示着“原北洋工房三级跳坑遗址”、“天津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改造北洋工房三级跳坑展室”等字样。

记者在现场看到,一间房间里,张贴了一张“分布图”,但因为时间久远,已经无法看清图的内容了。另外一间房屋里,一套沙发倒在地上,屋内的天花板塌下,垂在半空中。房间的门窗玻璃都已经破碎。围栏内,堆了很多附近小区居民扔的废旧电器、旧家具等垃圾。此外,不少鲜红的鞭炮碎片也堆放在里面。可以看出,这处遗址,已经许久没有进行过修缮了。

附近小区居民窦女士告诉记者,她在这里居住了十多年,但几乎没有见过人前来参观遗址,也鲜见有人前来修缮。因为地势低洼,一到下雨天,雨水就倒灌到房子里,对房屋地基影响也很大。小区前面就有一个废品回收站,遗址里的垃圾,很多都是废品站的人扔进来的。

文化馆:正在积极保护遗址

记者随后联系到河西区文化馆,文化馆的臧馆长介绍,这处遗址,是当年日本人修建北洋纱厂时,为女工盖的宿舍,从外观不难看出,这些宿舍面积狭小,居住环境恶劣。历经几十年的风雨,这些老房子成了那段屈辱历史的见证。因此,市*特意将这处遗址留了下来,以供后人凭吊。

臧馆长说,这处遗址具有很大的文物价值,他们也在每年对遗址进行防火防灾工作,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段历史已经逐渐被人遗忘,修缮工作也显得有些落后,如今相关部门也积极向学校等单位推荐这处文物,以吸引更多的人到遗址参观,关注文物保护,这样更利于遗址的保护。

5、“北洋工房”来历

1861年,清廷设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以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简称北洋大臣),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简称南洋大臣),分别掌管海防关政及中外交涉事宜。“北洋”在清末成为煊赫的词,如“北洋三军”、“北洋军阀”、“北洋大学”等,都与天津有关。

河西区的“北洋里”则派生于北洋纱厂。北洋里位于河西区南北大街北段西侧,1925年建房成巷,始名东宝兴里。1951年北洋纱厂购置此地房产建筑职工宿舍,改成现名“北洋里”。附近的“北洋工房”“北洋新里”等巷名,亦由北洋纱厂派生。

6、图片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