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云山镇
齐云山镇于齐云山白岳峰前方而得名为岩前。1988年改“岩前”为“岩前区”。1992年撤区并乡后,为适应发展齐云山旅游形势需要,树立齐云山旅游品牌,特改“岩前区”为“齐云山镇”。2017年7月28日,齐云山镇入选为第二批中国特色小镇名单。
中文名称:齐云山镇
外文名称:Thetownofqiyunmoutain
地理位置:齐云山白岳峰前方而得名为岩前
著名景点:黄山
1、乡镇简介
齐云山
2、历史沿革
古镇
3、旅游资源
黄山
黄山
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境内,有72峰,主峰莲花峰海拔1864米,与光明顶、天都峰并称三大黄山主峰,为36大峰之一。黄山是安徽旅游的标志,是中国十大风景名胜唯一的山岳风光。
黄山原名“黟山”,因峰岩青黑,遥望苍黛而名。后因传说轩辕黄帝曾在此炼丹,故改名为“黄山”。黄山代表景观有“四绝三瀑”,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三瀑:人字瀑、百丈泉、九龙瀑。黄山迎客松是安徽人民热情友好的象征,承载着拥抱世界的东方礼仪文化。
明朝旅行家徐霞客登临黄山时赞叹:“薄海内外之名山,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被后人引申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齐云山
齐云山
齐云山方圆110.4平方公里,自然保护区150平方公里。属低山山岳风景区,最高海拔为585米。境内峰峦四起,峭壁耸立,飞云、流泉、云海、佛光;四时变幻,绮丽多姿。有月华街、云岩湖、楼上楼三大游览区。山中36奇峰,72怪岩,岩岩皆景,洞、涧、池、泉遍布其间,全山地质构成为层积砂岩,赤如朱砂,灿若红霞,为典型的“丹霞地貌”。白岳岭、齐云岩、独耸岩、紫霄岩等为著名胜景。山奇、岩怪、水秀、洞幽,李白、朱熹、唐寅、海瑞、戚继光、徐霞客、袁枚、郁达夫等历代名人学士都留有佳句墨宝。山中的石门寺始建于唐元和四年,寺庙建筑宏伟壮观,寺内历代雕刻佛像、道家绘画、各种碑记数以千计,著名的有明代唐伯虎撰文的石碑。
齐云山与江西龙虎山、湖北武当山、四川鹤鸣山并称中国四大道教圣地。齐云山为全国四大道教圣地之一,道教历史悠久,道教活动始于唐乾元年间,至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道教香火播及华东及东南亚各国。今全山有宫、殿、院、坛、阁等108处,道观27处,道房12家。齐云山的道教绘画、摩崖石刻和碑刻数以千计,几乎峰峰有题词、洞洞有刻铭,清代乾隆皇帝赞誉齐云山为“天下无双胜境,江南第一名山”。
齐云山交通便捷,北距黄山风景区64公里,东南距屯溪33公里,处在黄山、黟县古民居屯溪、歙县游览线上,历史上黄山、白岳并称,有“新安多佳山,而齐云岩与黄山为最黄山白岳相对,细看从来无厌时”的佳句。
齐云山景点集中,物产丰盛,气候温和适合四季游览。齐云山是*风景名胜区和国家森林公园。
齐云山七景
玉虚宫
齐云山
小壶天
位于月华街长生楼下,它是明代一个石坊构成,石坊上有“小壶天”三字,石坊门洞呈葫芦形,进门后,便是一个长20米、宽3.3米,高2.5米的石窟,石窟的一侧为万丈深渊,站在窟侧,有“无限风光在险峰”之感,当游人想后退一步,便见崖壁上有“思退崖”、“石上流泉”、“一线泉”、“飞升所”等石刻,据传这是道士飞升成仙的地方。
香炉峰
此峰在月华街太素宫前,山峰独立挺拔,形似香炉,故名。此峰底座小而稳健,炉身粗壮,顶端与底座大小几乎相同,传说顶上的铁亭、香炉当初是朱元璋所赐,可惜铁亭和香炉1958年大炼钢铁时被毁,铁亭是1983年重建的。每当雨后初晴,云雾飘渺之时,香炉峰或隐或现,有诗赞其妙曰:“山作香炉云作烟,嵯峨玉观隐千年”。
太素宫
此宫占地1600平方米,十分壮观。清乾隆皇帝曾称齐云山为“天下无双胜境,江南第一名山”。太素宫在*中被毁,1994年已按原样重建,1997年神像开光,向香客和游人开放。
月华街
月华街是道士与山上居民杂居之所,也是山上的街市,又是香客、游人住宿之地。月华街现有古道房8座,还有许多徽派民居,它们与宫观、院房组成一个密集建筑群。
真仙洞府
崖壁下有许多洞穴,供奉各路神仙塑像,依次是八仙洞、圆通洞、罗汉洞、雨君洞、文昌洞。以前修行的道士就居在洞中。它是齐云山风景精粹之一。八仙洞供奉的是道教的八仙;而圆通洞供奉的却是佛教中的南海观音;罗汉洞供奉着真武帝君,两旁却又供奉着十八罗汉。应当说这都是道士们富有想象力的创作;雨君洞供奉龙王;文昌洞供奉文曲星,文曲星主宰功名,竟被道教“收编”上了道教神坛。从齐云山真仙洞府中可以感受到浓厚的儒、道、佛合璧的气息。颇有特色。真仙洞府崖壁上有很多摩崖石刻,其中最为醒目的是崖壁上的“天开神秀”四个大字,气势不凡,为真仙洞府的显著标志。
洞天福地
游客下索道后就进入景区大门――望仙亭,出亭后走过桃花涧即到洞天福地,此景颇为壮观,有栖真岩、忠烈岩、寿字崖三处摩崖石刻。据传,栖真岩是齐云山最早道士、唐朝的栖霞真人修行的地方;忠烈岩是祭祀关公的地方;而寿字岩的寿字是清代慈禧太后的手笔,这个巨大的“寿”字,直径达到230厘米。走过寿字崖,便见一个宽敞的石洞,游人可以通过,纯属天工所造,为“崖下窟窿”,称之为一天门,门摩崖石刻和碑铭,数目很多,琳琅满目,为“白岳碑林”。
江南第一名山
山以集圣而灵,名更应时而显。纵观绵绣河山,无不因受宠而获恩,远驰名而招客。宾朋纷至则名扬天下。齐云山从古至今一千二百余年,有着许多“第一”的故事,现采撷其中之一二,以飨读者游客。
一、“第一”题名“第一名山”——清乾隆皇帝游江南后御题齐云山:“天下无双胜境,江南第一名山”。
“奇为第一”——明代旅行家、地理学家、文学家徐霞客于公元1616年冬游齐云山时,触景生情,发出“珠帘飞洒,奇为第一”之慨叹。
“了解地球,始于齐云”——2002年,中国科技大学副校长程艺教授考察齐云山地质地貌及恐龙化石遗迹后题书:“了解地球,始于齐云”。
二、第一著作明代《齐云山志》——明万历(1575年)休宁知县鲁点编撰,为齐云山历史上第一部珍贵志书巨著。
现代《齐云山志》——1990年齐云山管理处编纂、国画大师刘海栗封面题签,黄山书社出版,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第一部齐云山志书。
《天开神秀齐云山》——1984年由张启立编著、徽州师专(现黄山学院)书画家黄澍题签封面,是齐云山开发旅游事业第一本宣传图书。
《齐云山导游图》——1985年由省美术家宋子龙绘图设计,张启立撰文摄影,黄山书社出版发行,系齐云山第一张导游图。
三、第一名贤龚栖霞——唐朝乾元人,公元758——760年间来齐云山隐岩修真,奠基宗教大业,为开山鼻祖第一人。
李清泉——1980年,安徽省副省长李清泉上齐云山视察调研旅游资源,是策划开发齐云山第一位省级*。
孙起孟——198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孙起孟登上齐云山,成为建国后视察齐云山第一位国家*。
观光外宾——1986年,齐云山第一次迎接来自美国、英国、联邦德国和法国的15位外宾。
四、第一次“触电”电视剧《齐云乡思》——1985年,汪维编剧,齐云山管理处投资,省电视台摄制的单集电视剧,为齐云山第一次“触电”之作。
电影《神丐》——1986年,广西电影制片厂在齐云山外景地拍摄的武打故事片,开景区拍摄影视剧之先河。
五、第一设施石门佛寺——唐元和四年(809)歙州刺史韦绶梦古貌高僧,遂建石门寺于岐山石桥岩,为齐云山第一座佛教寺庙。
齐云索道——1993年,从园林站至望仙台的客运索道正式投入运营,此乃齐云山亘古以来第一条现代交通工具。
横江漂流——1987年,齐云山管理处增设南坑至登封桥下栏河坝竹筏、游船漂流项目,齐云山北大门第一次有了水上游览活动。
旅游公路——耗资3000多万元正在兴建中的旅游登山公路,全长12公里,是齐云山盘古至今第一条旅游(防火)公路。
有线电话——1985年,休宁县邮电部门架通了管理处至月华街有线电话,齐云山从此有了第一只“顺风耳”。
4、齐云山游记
徐霞客
重重烟树霓云里,簇簇峰峦缥缈间。
阑夜松声惊鹤梦,半龛灯影伴人闲;
忽闻环佩珊珊度,知是神仙月下还。
元代著名学者、诗人郑玉的这首《白岳》诗伴我到了一个烟云缥缈、松涛鹤梦、难辨天上人间,融人文景观山光水色于一体的道教洞天福地—齐云山。这一福地,地处皖南休宁县岩前古镇南侧。山并不高,但在连绵不断的隽秀山峰中,却尤显她的独奇。远距缭望,烟云之中,山峰四起,在云蒸霞蔚中旋出旋没的空中楼台,势如屋楼游动,尝被乾隆誉为“天下无双胜境,江南第一名山”。
去年盛夏,我来到齐云山下,登临绝顶的兴致油然而生。清晨从古镇出发,越过造型古朴典雅的登封古桥,便踏上了九里十三亭的旅程。“山行何逍遥,林深气萧爽”,走在刚下过雨的山道上,随着徐徐凉风,山花香、烟云锁,不知不觉中便到了望仙台。传说在洞天福地祠修道的灵乙道人在此处受铁拐李点化,飞升成仙。其徒因六根未净,修行未果,只能在此盼望仙人的点化,故后人谓之望仙台,并造望仙亭。在台上俯瞰,只见婀娜多姿、烟波荡漾的横江环绕山脚;雄伟壮观、势同巨龙卧波的古桥静静地横跨江上;近处田园秀色满目,民宅参差,袅袅炊烟;远处山峦叠嶂,郁郁葱葱;西望,紫烟霓云中,绿树环绕的天上都市月华街近在眼前,使我顿忘登山之艰难,大有登临仙境,一睹妙幻之感。
“桃源一洞天,神仙之福地。”过望仙亭,便是桃花坞的洞天福地祠遗址,由明代张三丰祖师创建。步入其间已不见往日景致,然参天古树,遮天蔽日,幽幽混元古洞,泉水潺潺,却是一清静幽雅、为学道之士修真养性的好去处。
西行经栖真岩、忠烈岩、寿字崖,即到一天门。传说玄天上帝和地藏王都看中了这块仙境宝地,都想登上齐云神山,就斗起法来,急切之中玄天上帝一脚蹬开天门,洞门如靴印,从侧面看天门更像一头垂鼻大象,故一天门又称象鼻岩。穿过一天门,来到真仙洞府,其间供奉着各路神仙。四周峭立崖壁留下了众多风格迥异笔法苍劲神逸的题石、碑刻,还有滴滴如珠、晴雨不歇的珠帘奇观;旱不干涸、雨不满溢、明澈如镜的碧莲池。绿树掩映,清静幽谧,真乃仙境瑶坛。
登天梯,过二天门,穿越三天门,出现在眼前的便是由古朴端庄的徽派民居及巧布其间的道观院房依山势形成月牙形而得名的月华街。漫步其间可领略到当年香烟氮氯缭绕,公派繁华之盛况。据《齐云山志》称:方圆六十平方公里的齐云山,其道教已有一千二百多年的渊源历史。传说最早为鬼谷子于此修炼,到唐朝末年始有道士在此筑室布道。南宋始奉北极真武大帝,元、明以后为全真武当派。相传玄帝神像为百鸟衔泥塑成,灵威显赫。据载:明嘉靖帝于壬辰年(1532年)亲临祈嗣,并仿武当太和殿,赐建玄夭太素宫。为显示其地位,上覆由景德镇专门制造的绿色琉璃瓦。命龙虎山四十八代天师张彦颤祖孙三代留驻于山,布道传教。故齐云山以天师道传嗣为主,并受三丰武当派的影响,奉持部分教规。到万历年间(1522-1619年),香火鼎盛,风靡一时,故有“玄帝香火,在均州曰武当,在徽州曰齐云”及“江南小武当”之说。
鼎盛时期的齐云山宫观院房,或利用山间岩洞筑室,或依山就势,高低错落,回旋曲折,或依崖负坡竖坊筑宫。坐南朝北的玄天太素宫尤显雄伟,背倚玉屏、东钟、西鼓三峰,崖间山泉下注,前为孤峰卓立、清秀挺拔的香炉峰,俨然天设地成的钟、鼓、香炉,天然造就的风水宝地,难怪玄帝与地藏王要争了。
辞别月华街,来到坐落在紫霄崖下的玉虚宫,由三座镂以神鸟兽的精美浮雕的石坊并列组成。内供奉玄天上帝,栩栩如生的壁画,记述了玄天上帝脱胎问世、降妖伏魔、造福于民的历史。左侧有明代唐寅撰写的《云岩紫霄宫玄帝碑铭》,似在无声地向人们叙说当年玉虚宫的鼎盛和辉煌。
站在玉屏峰南侧的最高峰顶,似诗如画的人间仙境就在足下:天边青山如黛,足下群峦逶迤,瓦舍栉比,田园绿畴点缀其间;遥望苍弯广无垠,白云悠悠,真是“塞翁得失浑无累,胸次悠然觉清虚”,心旷神怡,荣辱皆忘,飘然欲仙之感油然而生。
是夜宿于道院,品茗齐云山茶,静听山中老人那说不完的山中故事:舍身崖养素道人念《灵飞经》救坠崖孩童;“江南一绝”石桥岩;伟巨卓异、幽洞通天的白云崖……我随着故事中的情节,在“白岳”山中畅游……实有“河海静默,山岳吞形”的感受。
奇峰陡立,壑深谷幽,溪流飞瀑,松柏争奇,三十六奇峰形神妙趣,七十二怪岩乖巧韵致。齐云山旖旎的自然风光,莫不使人感叹大自然造化的神奇!还有那美丽动人的神仙传说,让人流连记返。
至今,我常思恋那次回归大自然的短暂之游。令人超然脱俗的齐云洞天,使人悠悠然丢开世俗的烦恼,抛却尘世的喧嚣,抖落名利的羁绊。在充满物欲的世界中,唯有这澄明仙境能使人获得返朴归真的感受。
5、历史人物
历来的文人名流,仰慕齐云山的自然风景和人文之胜而纷至沓来,留下许多传世的诗文名篇和摩崖石刻。后者多达千余件,至今保存完好的仍有七百余件,堪称书法艺术的珍品,齐云山遂成为摩崖石刻文字众多的名山之一。
齐云山古称白岳,36奇峰,峰峰入画,72怪石岩岩皆景。山奇、石怪、水秀、洞幽、林木道观点缀其间,碑铭石刻星罗棋布。古往今来,齐云山以它的美姿妙态、奇观佳景吸引着众多的名流逸士、文人墨客,他们慕名而来,接踵而至;沥瀚墨于烟霞之上,寄豪情于翠峦之间,或赋诗题词,或写书作画,或来此勒石树碑,竞相赞颂这座名山。李白、朱熹、海瑞、唐寅、戚继光、徐霞客、袁枚、郁达夫等历代名人都曾登临此山,留下了丰 富的文化遗产。清代乾隆皇帝巡游江南时,称赞此山为“天下无双胜 境,江南第一名山”。
明代大施行家徐霞客于万历四十四年(公元1616年)和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两次游齐云山,著《游白岳日记》。清代乾隆皇帝双弘历巡游江南时称此山“天下无双胜境,江南第一名山”。现代文学家郁达夫游此山后发出感叹,称齐云山“奇特伟大”、“庙貌雄丽”,“看了齐云山,游了白岳,就是黄山不去,也可以向人说说的了。”(郁达夫《游白岳齐云之记》)此外,李白、朱熹、海瑞、程必、唐寅、王守仁、李时珍、戚继光等历代名人的足迹都曾在齐云山停留,以致名篇佳作迭起,诗词歌赋纷呈,为齐云山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使具有神话色彩、传奇色彩的白岳又蒙上浓厚的文化气息。(徐霞客)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齐云山天设神就,钟灵毓秀。三步一景,五步一画,人动画移,宛若仙境。游人漫步其间,如同置身于一幅构思巧妙、布局协调的山水画卷之中。说齐云山是皖南风景旅游区的一颗“明珠”,的确名不虚传。不过,“纵有千般风情,妙处难与君言”。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