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花岗街道
黄花岗街道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东北部。辖区总面积4.43平方公里,下辖15个社区,常住人口8.94万人。黄花岗街道地处亚热带沿海,北回归线从中南部穿过,属海洋性亚热带季风气候,以温暖多雨、光热充足、夏季长、霜期短为特征。全年平均气温21.9为摄氏度,是中国年平均温差最小的大城市之一。
中文名:黄花岗街道
行政代码:440104014
身份证前6位:440104
长途区号:020
邮政编码:510030
隶属政区:越秀区
行政级别:街道
车牌号码:粤A
1、地方简介
黄花岗街道
黄花岗街道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东北部。辖区总面积4.43平方公里,下辖15个社区,常住人口8.94万人。黄花岗街道:辖永福、科苑、永泰、云鹤、空司、区庄、犀牛北、农本、永泰、东环、菜寮、执信、水荫南、水荫西、水荫15个社区。
2、社区职责
(1)在区委、区*领导下,贯彻执行*的各项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负责街辖范围内的地区性、群众性、公益性、社会性工作。
(2)按照职责范围,负责街辖区范围内的城市建设和管理、市容环境卫生、园林绿化、环境保护、市政、规划、房地产等监督、管理、服务工作。
(3)负责街辖范围内的维护稳定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依照有关规定做好出租屋和外来暂住人员的管理工作;负责民事调解,法律服务工作,维护居民的合法权益。
(4)负责社区建设和管理,积极开展社区服务工作,大力兴办社会福利事业,发动和组织社区成员开展各类社区公益活动;负责拥军优属、优抚安置、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社区文化、科普、体育、教育等工作。
(5)发展街道经济,管理街道国有资产和集体资产,为街道经济组织提供人才、科技、信息和其他各种服务,以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推动街道经济发展和维护市场经济秩序。
(6)负责计划生育、劳动就业、安全生产监督、初级卫生保健和民事调解等工作;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保障少数民族的权益。
3、气候特点
广州市黄花岗街道地处亚热带沿海,北回归线从中南部穿过,属海洋性亚热带季风气候,以温暖多雨、光热充足、夏季长、霜期短为特征。全年平均气温21.9为摄氏度,是中国年平均温差最小的大城市之一。一年中最热的月份是7月,月平均气温达28.7℃。最冷月为1月份,月平均气温为13.5℃。平均相对湿度77%,年降雨量约为1736毫米。全年中,4至6月为雨季,7至9月天气炎热,多台风,10月、11月、和3月气温适中,12至2月为阴凉的冬季。全年水热同期,雨量充沛,利于植物生长,为四季常绿、花团锦簇的“花城”。
4、地形地貌
黄花岗街道
广州黄花岗街道属于丘陵地带,地势东北高、西南低,背山面海,北部是森林集中的丘陵山区,最高峰为北部从化市与龙门县交界处的天堂顶,海拔为1210米。东北部为中低山地,有被称为“市肺”的白云山;中部是丘陵盆地,南部为沿海冲积平原,为珠江三角洲的组成部分。
5、行政区划
黄花岗街道区划
440104014001111永福社区居民委员会
440104014002111科苑社区居民委员会
440104014003111永泰社区居民委员会
440104014004111云鹤社区居民委员会
440104014005111空司社区居民委员会
440104014006111区庄社区居民委员会
440104014007111犀牛北社区居民委员会
440104014008111东环社区居民委员会
440104014009111菜寮社区居民委员会
440104014010111执信社区居民委员会
440104014011111水荫南社区居民委员会
440104014014111御龙庭社区居委会
440104014015111水荫社区居民委员会
440104014016111农本社区居民委员会
440104014017111水荫西社区居民委员会
6、地方特产
广州檀香扇
广州檀香扇
广州檀香扇,以名贵的檀香木制成。扇之幽香馥郁,辟秽怡神,且香气隽永,有“扇存香存”之美誉。檀香扇属工艺折扇,多采用印度的贡香、印尼的地扪香及澳洲的雪梨香等三种檀香木制作。
7、附近景点
中山纪念堂
中山纪念堂
中山纪念堂位于广州东风路,观音山南麓。是人们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的革命功绩而建。据记载,中山纪念堂原址是清代一座衙门。辛亥革命成功后为督军衙门。1921年孙中山在广州就任非常大总统,总统府就设在这里。1922年陈炯明叛变革命,炸毁了总统府。1925年孙中山逝世后,人们决定在此地建立中山纪念堂。1929年奠基,1931年建成。纪念堂总体布局呈方形,坐北朝南,占地面积为6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4000平方米。
纪念堂的主体建筑为大礼堂,高49米,系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宫殿式建筑,上部是八角攒尖重詹歇山顶。红柱黄砖衬着宝蓝钯琉璃瓦盖,富丽堂皇显得庄严肃穆。梁柱周围装饰着世族风格的彩画图案,金碧辉煌。
大礼堂正门上方,挂有“天下为公”四字横匾,系孙中山所书。大礼堂的建筑充分显示了我国高度的建筑水平,礼堂内看不到一根柱子,支撑大屋顶的8根柱子隐藏在壁内,给人一种新颖、宽敞、明亮的感觉。礼堂的座席有上下两层,可容纳5000人。
纪念堂草坪上屹立着一尊5米高的孙中山全身塑像。像下的座基上刻有孙中山于1924年4月12日手书的《国民*建国大纲》全文。
纪念堂建成后,经历了一段非凡的历史风云。抗战时期,日寇轰炸方州,炸毁了纪念堂的屋角。1945年9月17日抗日战争胜利,驻广州的日军,在此签字向中国*投降。新中国成立后,按原样全面修复,并加建铁栏围墙。西楼辟为孙中山史迹陈列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