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杭州市萧山跨湖桥遗址博物馆

科普小知识2022-04-26 12:25:47
...

杭州市萧山跨湖桥遗址博物馆坐落于风景秀丽的浙江湘湖旅游度假区,是一座综合反映跨湖桥遗址考古发掘和研究成果的专题类博物馆。博物馆占地83亩,建筑面积6800平方米,展陈区域由“八千年回首”主题陈列厅和遗址保护厅组成,建筑总体以船为造型。2009年9月28日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

中文名称:杭州市萧山跨湖桥遗址博物馆

地址:杭州市萧山区湘湖路978号(近湘湖)

类型:博物馆

开馆日期:2009年9月28日

占地面积:占地83亩

1、概述


杭州市萧山跨湖桥遗址博物馆

跨湖桥遗址博物馆是一座综合反映跨湖桥遗址考古发掘和研究成果的专题性博物馆,其中收藏和展示出土的骨、木、石、陶等器物。建筑面积6800多平方米,投资一亿元。博物馆建筑整体以船为造型,造型形态从发掘的世界上最早的“独木舟”中获得启发,从平面形态到立体面造型都采用“舟”形形态组织。仿佛沉湎历史的一叶小舟正欲划向远方,体现了跨湖桥文化的精髓——人与自然的互动关系。外墙面采用充满历史沧桑感的锈蚀质感的材料,充分展现8000年文化的厚重和沧桑。跨湖桥博物馆是浙江省省继河姆渡良渚之后的又一家史前遗址博物馆。它的建成开放,是萧山文博事业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萧山加强文化建设、发展文博事业、保护利用文化资源的具体举措,对于弘扬地方文化、提升城市文化品位都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跨湖桥遗址博物馆于2009年9月28日建成开馆。

2、地理位置

跨湖桥遗址位于风景秀丽的湘湖景区,距萧山城区西南约1公里,因上湘湖和下湘湖之间狭窄处有一座连接东西两岸的跨湖桥而得名,往北越过山岭可见钱塘江,西南约7公里为钱塘江与浦阳江交汇处,形成曲折之形,往北再折向东流入东海,南面为东西向连绵不断的会稽山脉。

跨湖桥遗址博物馆地处极地海洋公园、少儿公园及杭州乐园的黄金旅游线上,东北1公里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越王城遗址,2.5公里处为下孙遗址。

3、历史沿革


杭州市萧山跨湖桥遗址博物馆

跨湖桥遗址经过1990年、2001年和2002年三次考古发掘以及2003年下孙遗址考古发掘,出土了大量骨器、木器、石器、陶器及动植物遗存,经碳十四测定,距今8000-7000年,被评为“200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是浙江史前考古取得的一项重大成果。特别是2002年又出土了世界上迄今年代最早的独木舟及相关遗迹。2004年12月“跨湖桥文化”正式命名。2006年5月跨湖桥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1月,浙江省社科院与萧山区人民*联合成立了“跨湖桥文化国际研究中心”。2009年,在《中华遗产》和《中国国家地理》主办的“最具中华文明意义的百项考古发现”和“中华文明之最”评选活动中,跨湖桥遗址有两项入围,分别是遗址出土的世界上最早、最完整的独木舟和最早的榫木构件。2010年跨湖桥文化遗址成功入选长三角世博主题体验之旅示范点;在杭州举办的生活品质体验点评选活动中,被评为杭州生活品质展评会年度最具品质体验点。同年被授予杭州市第三批第二课堂活动基地。2010年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跨湖桥文化志愿服务总队成立,同时跨湖桥遗址博物馆被确定为浙江旅游职业学院社会实践(创业)基地。

4、展馆设计


杭州市萧山跨湖桥遗址博物馆

跨湖桥遗址是距今约8000年的新石器时代人类聚落遗址,现位于钱塘江南岸的萧山湘湖上,遗址因"独木舟"的发掘而出名考古发现这里曾是海洋,而独木舟的发掘证明8000年前人类生活已经向海洋拓展,并掌握了木构造船技术.项目用地曾是砖瓦厂,考古现场大都已遭破坏.场地遗址特征缺失,出土文物少,且独木舟的遗址保护展厅单独建设,这决定了其有别于常规遗址类博物馆,不是把遗址场景展示作为观众了解古代文明的方式。选择了用符号化的建筑语言展现遗址文化作为构思的切入点。在设计手法上从代表性实物独木舟入手,将舟的形态加以提炼,生成雕塑化的建筑造型,并紧紧围绕"湖面、舟、木构"这些关键要素,营造整体性的室内外场所气氛,以个性化的方式引导人们了解跨湖桥文化。

5、展览内容

遗址厅

跨湖桥遗址自1990年6月首次发掘以来,经过三次考古发掘,其中2002年发掘出土的独木舟及相关遗迹,经碳十四测定,距今8000-7000年,是迄今发现的世界上年代最早的独木舟。独木舟采用火焦法制作,出土时在其周围发现桩架结构、木桨、石锛、编织物等大量相关遗迹和遗物,对研究我国造船史、交通史以及世界造船史,都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被誉为“世界第一舟”的跨湖桥独木舟,采取原址保护的方式,安卧在湘湖水底下6.5米的遗址厅内。

陈列厅


杭州市萧山跨湖桥遗址博物馆

第一部分——跨湖桥文化的诞生

人类文明的总体路径,是从山地、洞穴向河谷、平原发展。从实际的考古发现看,浙江地区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分布于浙中山区,跨湖桥文化是山地文化向平原文化发展的早期一支。跨湖桥文明的诞生与气候环境的变化有密切的关系。全新世偏早期曾发生过一次间歇性的降温事件,东亚低纬度地区呈现一种干旱的气候状态,人类为了更好的生存,*向水源更为充沛的下游转移。古跨湖桥人沿江而下,带着已经萌芽的农业文化传统,来到更适宜人类生存的河口地带,在距今8000年~7000年之际,迅速繁荣发展起来,创造出一支具有地域特色的史前文明。


杭州市萧山跨湖桥遗址博物馆

第二部分——跨湖桥人的活动

跨湖桥人在古湘湖之滨生活了近千年之久。农业、采集、渔猎支撑着他们的基本生活。他们制作骨器、木器、石器作为生产工具,制作各种各样的精致陶器作为生活器皿,木作技术也已经十分发达,榫卯技术已经出现,值得称道的是,跨湖桥人自然知识十分丰富,跨湖桥人懂得了用生漆涂饰木器、用动物或植物的胶汁粘补陶器,在他们的精神世界里,已经出现拜火崇日的宗教观念。


杭州市萧山跨湖桥遗址博物馆

第三部分——农业起源的探索

农业起源是人类从攫取型经济向生产型经济转变的历史性事件,被称为“伟大的农业革命”。从“世界农业起源图”揭示了农业的三大中心,说明农业起源与人类文明息息相关。同时,人类的生存形态已经开始从单纯依赖自然资源的狩猎采集向食物生产过渡,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动植物驯化。跨湖桥遗址的稻作遗存分布范围较广,50%以上的稻谷明显不同于普通野生稻,是人类驯化后的栽培稻。跨湖桥文化中,野猪驯化成家猪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第四部分——聚焦跨湖桥遗址

主要集中展示了跨湖桥遗址发现、发掘、研究及文化命名的发展历程。跨湖桥遗址自1990年第一次发掘至今历时近二十年。跨湖桥遗址的发现,打破了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对浙江新石器时代文化的两分体系,建立起区域文化的多元格局,为长江流域新石器时代文化研究中整体观念的形成树立了新的坐标。期间,社会各界和多学科专家对跨湖桥遗址的研究和保护倾注了大量心血。

6、馆内藏品

动物

猪左下额:牙齿排列明显扭曲,可以判定为家猪,跨湖桥遗址是南中国地区最早发现家猪的遗址。

梅花鹿头骨:高15厘米。

梅花鹿角:长42厘米。

龟甲:长18厘米,宽11.5厘米。

骨器

三孔骨哨:长7.3cm,孔径1.3cm,三孔,推测是用于吹奏的乐器。

骨镖:长8.8cm,箭头状、用于狩猎的器具。

骨耜:长15.4cm,宽8cm,偶蹄类动物的肩肿骨制成的农具。

骨针:长9cm,直径0.2cm,孔径0.1cm,有孔穿线,是最原始的缝缀工具。

石器

磨石:长13.5cm、宽13cm、厚4cm。

石锛:是新石器时代生产工具,长11.3cm、刃宽7cm、厚2.6cm。

石锛:长11.5cm、刃宽2.7cm、厚5.5cm。

石斧:砍伐工具,长12cm、厚2.2cm、刃宽6cm。

石斧:长12cm、厚4.5cm、刃宽6cm。

圆饼状石器:直径4.8cm、厚0.7cm。

陶器

彩陶片:纹饰类型主要有太阳纹、火焰纹、条带纹、波浪纹、环带纹等。

纺轮:由陶片打制而成,边缘或略做打磨,形状多为不规则的圆形,中间钻一孔,孔的位置往往不在正中,小部分孔未钻透或未施孔,据推测未钻孔的可能为半成品。

釜支子:是陶釜的支架,通常以三个为一组。高为6.5、宽为5.2*4.3厘米。

陶支座:相当于支架,底径8、残高6.7厘米。

陶钵:外红内黑陶,口径16、高8.8厘米。

陶豆:尖圆唇,上(腹)沿外翻,下腹与柄连成筒形,下腹底缘有一周带锯齿的凸棱,圈足中部有一道凸棱,圈足底呈盘口。盘内黑,外壁灰黄。口径19、底径13.5、高14厘米

圈足盘:圆唇,敞口,弧腹较深;圈足外撇,中部施扁方形未穿透镂空,外红内黑。口径27.6、底径22.4、高12厘米。

陶釜:侈口,卷沿,斜肩,腹微折,圜底。夹沙黑陶,颈部以下施竖绳纹,绳纹延至颈部以上,器内积有杂斑(出土时装30余根整齐的根茎类枝条,疑为中药罐)。口径12、腹径12.4、高8.6厘米。

7、荣誉

2009年,在杭州市首届十佳讲解员大赛中,跨湖桥遗址博物馆讲解员黄安琪荣获优秀讲解员。

2009年,在《中华遗产》和《中国国家地理》主办的“最具中华文明意义的百项考古发现”和“中华文明之最”评选活动中,跨湖桥遗址有两项入围,分别是遗址出土的世界上最早、最完整的独木舟和最早的榫木构件。

2010年,在杭州举办的生活品质体验点评选活动中,跨湖桥遗址公园被评为杭州生活品质展评会年度最具品质体验点。

2010年跨湖桥文化遗址成功入选长三角世博主题体验之旅示范点。

2010年4月,跨湖桥遗址博物馆被评为杭州市第三批青少年学生第二课堂活动基地。

2010年,跨湖桥独木舟及相关知识点写进了浙江省义务教育教科书八年级历史与社会图册。

2010年5月,跨湖桥遗址博物馆被授予萧山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荣誉称号。

2010年5月18日,跨湖桥遗址博物馆成立跨湖桥文化志愿服务总队,并被确定为浙江旅游职业学院社会实践(创业)基地。

2010年6月,跨湖桥遗址博物馆被萧山区教育局评为萧山区素质教育基地。

2010年11月跨湖桥遗址博物馆在2010中国桂林·史前文化遗产国际高峰论坛暨中国博物馆协会史前遗址博物馆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学术研讨会上被当选为中国博物馆协会史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

2010年12月跨湖桥文化遗址被上海市旅游局、江苏省旅游局和浙江省旅游局评为20个最受欢迎的长三角世博主题体验之旅示范点。

2010年12月,跨湖桥遗址博物馆被授予“首届中国国际(萧山)跨湖桥文化节——金色文化传承奖”。

2011年3月,跨湖桥遗址博物馆被*杭州市萧山区纪律检查委员会、杭州市萧山区监察局、杭州市萧山区人民*纠风办公室评为萧山区人民满意基层站所(服务窗口)。

2012年4月,跨湖桥遗址博物馆被共青团杭州市萧山区委评为2011年年度先进团(总)支部。

2012年4月,跨湖桥遗址博物馆被共青团萧山区委评为“青年文明号”。

2012年6月,跨湖桥遗址博物馆被评为“杭州市中学生社会实践基地”。

2012年6月,跨湖桥遗址博物馆举办的跨湖桥文化“小小讲解员”大赛活动被杭州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授予“杭州市青少年第二课堂主题活动创新奖”。

8、景点信息

地址:杭州市萧山区湘湖路978号(近湘湖)

类型:博物馆

游玩时间:建议30-60分钟

电话:0571-83869286

开放时间:9:00-17:00

9、交通

K716(跨湖桥站下,向北步行220米)、K707(跨湖桥站下,向南步行380米)均可到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