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培爱
陈培爱,男,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闻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广告协会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广告教育研究会会长,福建省传播学会会长,日本龙谷大学高级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为广告学理论、广告文案、广告策划、广告文化、广告史、品牌与广告、广告教育等。被广告界誉为“中国广告第一人,中国广告界泰斗”。
1、人物简介
1950年1月出生,毕业于厦门大学中文系。1983年参与创建*高校第一个广告学专业。
现任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教育部新闻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新闻史学会副会长,中国高校广告教育研究会会长,中国新闻教育学会理事,福建省传播学会会长。主要代表作有《广告原理与方法》、《中外广告史》等。
2004年组织参加南京2003年中国大学生广告辩论赛,本队荣获全国冠军,组织举办第三届世界华文传媒国际学术研讨会。与广告相关的学术课题包括广告学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与研究,全球化背景下的广告传播与文化冲突,国家十五规划教材《广告学概论》、《广告传播艺术》等。1983年参与创建中国高校第一个广告学专业;1993年始主编国内高校中第一套广告学系列教材《21世纪广告丛书》10本;1997年厦门大学广告学专业获得中广协评估所有“四项”第一;1999年参与首创“中国广告协会学院奖”,2003年发展至南京举办。
2、主要学术成果
1、1983年参与创建*首创的广告传播专业,出版各类著作15部,论文100多篇;
2、多部著作与论文获得福建省优秀社科成果二等奖、三等奖,厦门市一等奖、二等奖;
3、2005年他主持的“广告学人才培养模式”获得国家本科教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福建省一等奖;
4、1997年主持国家社科基金研究课题“我国电视广告社会效益及其改进对策研究;2005年主持国家社科基金研究课题“广告传播研究”;
5、《广告学概论》、《广告策划》本科课程2004、2005年获得福建省精品课程;
6、《广告传播研究》2006年获得福建省优质硕士课程;
7、2006年获得厦门大学教学名师、福建省教学名师称号。
3、主要承担课程:
本科生:广告学概论、广告文案、广告策划、广告论文指导
硕士研究生课程:广告文化研究、广告理论研究、品牌研究
博士研究生课程:中国广告史、外国广告史
4、人物评价
陈培爱教授1983年参与创建*高校中首创的广告学专业,主持并完成10多项*、省部级与各类社科研究课题。20多年来致力于中国广告学理论的研究与建立,并颇有建树,是我国广告教育的开拓者与先行者之一。曾任中国市场学会“金鼎奖”评委,中国广告协会“中国广告学院奖”评委,教育部“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评委,金犊奖评委等。
陈培爱的名字与成果已列入多种权威工具书《中国文学史著版本概览》、《中国当代中青年社会科学家辞典》、《中国100所高等学校中青年社科教授概览》、《世界优秀华人教育专家名典》、《中国专家人名辞典》等中。被广告界誉为“中国广告第一人,中国广告界泰斗”。
5、人物访谈
问:您觉得国内外的广告教育差距在哪里?
陈:23年的发展,从教育理念来看不会有太大差距。现有的差距,是社会的市场运作,广告业如果在混乱的市场条件下运作很难。依托的基础是产品质量要好。比如秦池酒,招标的标王,但是质量不好,最后还是不行。如果没有好的质量,有好的创意也不行,创意概念使相对容易出来的东西。没有质量基础,有概念也做不下去。在教育方面还有理念问题,需要不断通过研讨会来沟通交流,和广告事业机构,广告媒体互动,彭创出一些有现实意义的解决办法。以前大家觉得国内很差,但是近年来,我们可以发现在与海外的对话中我们有了更多的话语权。
问:您觉得广告教育论坛有没有真正形成切实有用的方案。
陈:应当会有。我觉得这几次会议是一个转折点,以前广告教育大家都是觉得要倾听三种声音,第一是高校,教授,第二是广告从业者,第三是海外的声音。中国广告教育进行了20多年以后,我觉得现在已经到了思考下一步发展的时候。首先是如何培育创新型人才,然后就是国际化的视野。我们已经有了这样的基础,在以后人才培育上更注意这两个问题,就会更好。
问:很多人认为现在很多高效的广告教育,和现实是有距离的,和广告主也是有距离的。
陈:这个问题很重要,高校在教育当中都有一个教育理念。我们的教育理念就是培养学生不能是应试型,必须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有深厚的理论素养;第二,在这个基础上适当地加一些开创。如果一开始就培养应用型的,那是另外一些学校的做法,并不适用于综合型大学。培养在理论基础上有一定开创能力的,必然不能像广告界要求的可以马上在工作中干得很好,需要有一两年的适应,后面会干的越来越好。如果完全按照市场要求来做,我觉得就会断送大学基本的教学理念,必须培养有可塑性,有发展潜力的人才。第二,我们要区分不同人才的模式和培养目标,应该分类分层次地看待学生。第一,硬挨是综合性大学培养的理论身后,高素质,偏向于策划的学生,第二是研究型的,教育型的,第三是完全就是应用型的。现在很多广告公司希望大学生一过去就能马上做事情,以这点来评价大学生并不是很公平。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