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坝镇
茅坝镇位于仁怀市西南,镇*驻地距县城43公里,东与鲁班镇、五马镇毗邻,西与龙井乡和九仓镇交界,南与后山乡相连,北与四川省接壤,平均海拨834米。全镇总面积139平方公里,辖12个行政村,1个社区居委会,99个村民组,8085户,38333人,耕地26382亩,其中田6050亩,土20332亩,人均耕地0.7亩。茅坝镇属典型的农业大镇,主产水稻、油菜、玉米、高粱、烤烟等农作物。
中文名称:茅坝镇
行政代码:520382105
身份证前6位:520382
长途区号:0852
邮政编码:564500
隶属政区:仁怀市
行政级别:镇
车牌号码:贵C
辖区面积:139km2
人口数量:约3.83万人
人口密度:276人/km2
1、地方简介
茅坝镇
茅坝镇位于仁怀市西南,镇*驻地距县城43公里,东与鲁班镇、五马镇毗邻,西与龙井乡和九仓镇交界,南与后山乡相连,北与四川省接壤,平均海拨834米。全镇总面积139平方公里,辖12个行政村,1个社区居委会,99个村民组,8085户,38333人。
茅坝镇山奇水美,人杰地灵、风物独特,这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清凉爽朗,气候宜人。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矿产资源,壮丽奇观的天生桥溶洞,是一处未开垦的处女地,吸引着多少游客的向往,丰富的煤炭资源储量达到1亿吨以上,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是怀南的经济、文化、贸易重镇,是一方富有魅力的有待开发建设的热土。
2、城镇发展
近年来,在*仁怀市委、市*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各部门的关心支持下,茅坝镇党委、*带领全镇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奋发努力,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大力培植特色农业,发展特色经济。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实施种草养畜工程项目,开发岗家养牛基地、官院养猪场和二合养羊基地、杨柳至跃进一带7000多亩的红粱示范带基地---十里长廊,官院、两河水稻优质米基地,雄丰玉米基地和安良烤烟生产基地。大力发展官院、雄丰等经果林基地,有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农业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充分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大力发展煤炭采掘、建材、酿酒、生态建设、旅游等产业,现有煤矿企业12间。以此为支撑,加快小城镇建设的步伐,带动城乡经济发展。同时,加强对生态环境的建设和保护,努力改善人居环境,提高人口素质。不断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政权建设、努力打造“阳光*”。
3、风俗文化
茅坝镇
各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饮食、衣着、住宅、生产工具属于物质文化的内容;语言、文字、文学、科学、艺术、哲学、宗教、风俗、节日和传统等属于精神文化的内容。民族文化反映该民族历史发展的水平。语言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民族文化的表现形式。如历史、文学(包括口头文学)、历法、医药、科学技术等,都是用一定的语言表现出来的。宗教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对精神文化的其他方面起着不同的作用。在早期的阶级社会中,宗教对文化的影响很大,波及人们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宗教在民族文化中的影响逐渐减弱。民族文化作为意识形态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在阶级社会里,每一种民族文化中都有剥削阶级的与被剥削阶级的两种文化,反映着两个对立阶级的利益、思想和世界观。在*社会里,民族文化是具有*内容和民族形式的新文化。藏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博大的一个民族,它的节日文化丰富多才。
4、行政区划
茅坝镇区划
520382105001121茅坝街道社区
520382105200122官院村
520382105201220二合村
520382105202220安良村
520382105203220黎明村
520382105204220石良村
520382105205220飞龙村
520382105206220两河村
520382105207220杨柳村
520382105208220跃进村
520382105209122雄峰村
520382105210220立岩村
520382105211220岗家村
5、地方人口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34457
男18139
女16318
家庭户户数8314
家庭户总人口(总)34216
家庭户男17929
家庭户女16287
0-14岁(总)11169
0-14岁男5764
0-14岁女5405
15-64岁(总)20945
15-64岁男11221
15-64岁女9724
65岁及以上(总)2343
65岁及以上男1154
65岁及以上女1189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33678
6、城镇动态
仁怀茅坝镇强力推进示范小城镇建设
近年来,仁怀市茅坝镇按照“改造老街、拓展新街、以拓代改、全面提升”的工作思路,立足规划,主抓基础设施建设和招商引资,强力推进该镇示范小城镇建设。
在推进示范小城镇建设中,该镇采取有效措施,已完成2000米老街区道路白改黑和956栋房屋风貌改造;完成城镇污水处理厂及10公里的管网建设工程;建成幸福广场、美化亮化了茅坝入口牌坊,启动朝天井广场建设。
此外,该镇还实施了街道亮化、绿化、美化和天网工程,安装路灯共400余盏、高清摄像头50余个,栽植香樟树、桂花树500余棵。在土地开发建设中,新区一组团2号地块成功开发,规划建设的9栋商住楼已全部封顶;二组团1号地块已挂牌出让,准备开发建设。
7、附近景点
茅台渡口纪念碑
赤水河从仁怀市南部龙井乡入境,至茅台镇这50公里河段,风光秀美,景色迷人,滩多谷险,植被茂密,风貌原始,浑然天成,自成美景,是茅台酒厂生产用水的取水源头,是科考与探险的好去处。
古盐渡位于吴公岩景区“美酒河”摩崖石刻之下,是赤水河盐运史的鉴证,距今有400多年的历史,曾经是繁荣之极的赤水河盐运渡口之一。该渡口在岩石上凿成,石梯经过风吹雨打和盐水浸泡,变得洁白如玉,被称为“雪梯”。
瓮扁洞位于十里长滩下端,石滩峥嵘绵长,有葱郁的小山丘和谷地,建有民居式的古盐运陈列室,河岸尚存在古时留下的河堤,经历风雨仍很坚固,此处的河滩湍急形成河流瀑布景观。两岸山势奇特,有石笋伫立,有美人卧睡,有蛇吞蟾蜍等景观。
两河口位于桐梓河与赤水河交汇处,峡谷深切,气势壮阔,在悬崖上建有两河亭,亭旁是一本喻示“天赐琼浆于斯河矣”的“天书”,远眺可见郎酒厂天宝洞和二郎滩睡佛,可观吴公岩气势磅礴的大景。
马岩滩是吴公岩十里长峡的重要景点,两岸山体相逼,造型独特。有姐妹泉,从两岩壁中泻入赤水河,尤如情侣的双峰耸立,河心有巨石阻挡形成瀑布,此段河水平静,可泛舟河上,游览三棵桩的美景。
五马河田园风光
五马镇地处仁怀南面,与遵义、金沙县毗邻,辖六村一社区,93个村民组,31731人,地域面积124.2平方公里。208省道线、仁金、三洪公路穿境五马美丽的五马河而过,交通便捷,镇平均海拔600米,气候温和、风景优美,矿产丰富,是投资和旅游观光的好地方。
近年来,镇党委紧紧围绕“树立一流目标、带出一流队伍、实现一流管理、创造一流业绩”的执政理念。举旗帜、抓班子、带队伍、促发展,培养了一大批“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高素质*队伍,为推动五马经济及社会事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党委*经解放思想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良好精神状态,积极探索农村产业发展新思路,大胆提出了“工业发展园区、红粱种植园区、现代化农业种植示范园区、畜牧养殖园区、乡村旅游观光园区”五大园区发展战略,走自己的特色之路,为实现主要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基础。并以此为蓝本,加大了人、财、物力投入。从2005年起,市、镇共匹配资金2500多万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三元至五马运煤大道全线开通,村级公路遍布镇80%以上村民组,农村电网改造全面普及,95%村民组人畜饮水问题得到全面缓解。镇客车站、计生服务大楼、卫生院、农贸市场、村办公楼、供电所等进行了规划并相继得到落实,城镇功能得到了不断完善,服务群众的能力得到了加强。同时,通过“四在农家”创建活动的不断深入,我镇协农、三元两村村组创建率已达60%,农村基础设施得到夯实,群众文化素质、思想觉悟、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的变化,五马经济及各项社会事务得到了全面进步,现我镇拥有年产15万吨以上煤厂7间,大型水泥厂2间,酒厂3间,化肥厂1间,
同时以“五马河鱼”为主导品牌的餐饮业也蓬勃发展,多类乡镇企业及发营业解决农民当地就业2000余人。基于我镇当前仍以农业为主的现状,党委、*结合镇情,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在发展红梁、种养殖业、退耕还竹等产业上实现突破,增加了农民收入。2006年,全镇工农总产值突破5亿元,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呈现出了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茅台渡口纪念碑
1935年3月16日至18日,*红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袭占了茅台镇,在这里宣传讲演,张贴标语,打富济贫,开仓分盐,搭起三座浮桥胜利渡河。1980年3月,仁怀县人民*在下渡口西岸的朱砂堡下,修建了11.7米高的渡口纪念碑,临河而立,寄托着人民对红军无比崇敬和无限怀念的深情。1982年被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茅台镇河滨社区的茅台渡口是红军“四渡赤水”第三次渡河的主要渡口。
1935年3月,*红军主力从遵义再次西进仁怀县境。15日晨,对仁怀鲁班场守敌周浑元部发起猛攻,鏖战竟日,复舍敌北去,于16日清晨乘虚占领茅台。上午10时许,在中渡口、下渡口及银滩三处搭好浮桥。从当天下午至17日,红军胜利地三渡赤水河。*、-、-等**,俱随一军团由中渡口渡河。
茅台渡口纪念碑,位于仁怀市茅台镇朱砂堡的赤水河畔。纪念碑建在岸边小土台上,占地约80平方米。台地上建水泥栏杆高1米。台地下砌石保坎三级,并有三十余级石阶直达渡口。
茅台渡口纪念碑为水泥混砂材质,通高11.7米。碑基长方形,青石料构筑。正面长4.5米,进深3.4米。碑座梯形,中高2.4米,上底宽2.5米,下底宽3.4米,水泥干粘饰面。碑身四棱柱形,高7.5米、宽2.3米,水泥磨面,竖书31个凸出的红色楷字,上穀为“中国工农红军四渡赤水”,正中为“茅台渡口”四个大字,末署“贵州省仁怀县人民*一九八0年三月”,由书法家陈恒安手书。碑顶高60厘米。纪念碑右侧,一株古老的黄葛树,虬枝盘曲,枝叶繁茂,当年红军渡河,曾以此树干拴系架设浮桥的缆索。
茅台渡口纪念碑于1979年1日动工兴建,次年3月落成,1982年列为仁怀县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2月,列为贵州省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维修茅台渡口纪念碑的暗沟、栏杆并竖立了文物标志等。2002年,贵州省人民*划定并公布了该文物保护范围,2006年批准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8、地方特产
仁怀血粑
茅台酒是仁怀著名的特产之一,茅台酒产于赤水河中游仁怀市茅台镇,是中国酱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据《史记.西南夷列传》记载,公元前135年,汉使唐蒙出使南越,将产于今茅台一带的“枸酱”酒献与汉武帝,汉武帝饮后连称“甘美”,清代著名学者郑珍,也曾在茅台留下过“酒冠黔人国”的著名诗句。1915年,茅台酒在*万国博览会上一举夺得金奖,蝉联国家历次名酒评比之冠;1996年又在美国举办的纪念*万国博览会80周年名酒评会上再次荣获特别金奖第一名。茅台酒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也由解放初期的小型作坊发展成为一家拥有资产13亿元,职工3000余人,年生产茅台酒4000多吨,创税3亿余元的国家特大型名酒企业,为贵州经济与中国轻工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茅台酒厂位于贵州省仁怀市西北六公里的茅台镇,地当赤水河东岸、寒婆岭下、马鞍山斜坡上,群山环峙,形势险要,依山傍水,海拔450米,是川黔水陆交通的咽喉要地。地处贵州高原西北部,大类山脉西段北侧,东靠历史名城遵义,南临川南。赤水河航运贯穿全境,仁蔺、茅丹、茅习、遵茅公路汇聚于此,是连接川黔的重要枢纽和连接历史名城遵义和*风景区赤水的通道。全镇总面积87.2平方公里,城区面积1.7平方公里,总人口4.2万人(城区人口1.6万)。茅台镇历来是黔北名镇,古有“川盐走贵州,秦商聚茅台”的繁华写照;域内白酒业兴盛,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在茅台三渡赤水,写下了中国革命史上的壮丽诗篇。茅台镇集厚重的古盐文化、灿烂的长征文化和神秘的酒文化于一体,被誉为“中国第一酒镇”,是茅台酒的故乡。
合马羊肉
“合马山羊”是贵州四大优良品种之一的黔北麻羊,“合马羊肉”则是黔北颇有名气的特色食品。近年来,合马山羊的烹调技艺得到更一步改进,推出了清炖,煎炒,粉蒸,凉拌,烧烤,红油等颇具特色的羊肉全席,合马羊肉已成为酒乡人民宴请宾客的一道佳肴,同时也成为合马镇人民的脱贫致富的一项优势产业。为进一步推介合马羊肉,展示合马羊肉的独特风格,合马镇*修建了羊肉一条街,并在茅习公路一侧镌刻一座高2M的“合马羊”雕塑,喜迎八方来客。(仁怀)
近年来,合马山羊的烹调技艺得到更一步改进,推出了清炖,煎炒,粉蒸,凉拌,烧烤,红油等颇具特色的羊肉全席,合马羊肉已成为酒乡人民宴请宾客的一道佳肴,同时也成为合马镇人民的脱贫致富的一项优势产业。为进一步推介合马羊肉,展示合马羊肉的独特风格,合马镇*修建了羊肉一条街,喜迎八方来客。
仁怀血粑
血粑,是仁怀市特有的民族食品。血粑呈紫红色,食用时蒸.煮.烤.煎均可,鲜美可口.色.香.味俱佳,放入口中又软又不沾牙
据说,血粑是明朝万历年间苏州迁入仁怀,苗族人民杀猪祭祖时,有一个姓陶的妇女,误将玉米面粉掉进猪血中。她将就煮来吃,发觉味道鲜美,便用粮食面粉和猪血做成血粑祭祖和给在家吃。从此苗家便有了这种独特的食品。从部分苗族人民仍有用血粑祭祖的风俗来看,应该说此说是比较可信的。倘真如此,它已诞生了400多年了。(仁怀)
仁怀血粑的制作方法:
1,粘米、黄豆、淘洗干净,用水浸泡4个小时,磨成米和黄豆的混和浆备用。
2,糯米淘洗干净泡4个小时,上锅蒸至7、8分熟备用。
3,把打好的黄豆和粘米浆和蒸至熟的糯米加上适量的红糖一起搅拌均匀,拌好以后搓成饭团,再用竹笋叶或大片的竹叶包起来,外面用绳子捆紧,放进蒸饭用的大木甑里上火蒸煮,十几二十个小时以上,剥去竹叶就可以食用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