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德化县

科普小知识2021-09-17 13:05:10
...

德化县,福建省泉州市下辖县,中国当代著名瓷器产地,1996年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命名为“中国陶瓷之乡”,2003年又被称评为“中国民间(陶瓷)艺术之乡”,获“中国瓷都·德化”之称,并被一些媒体哄抬为中国古代三大瓷都之一。位于福建省中部、泉州市北部,面积2232平方公里,县人民*驻浔中镇。

中文名称:德化县

别名:中国瓷都

行政区类别:县

所属地区:福建省泉州市

下辖地区:辖18个乡镇、202个村

地理位置:位于福建省中部、泉州市北部

邮政区码:362500

电话区号:0595

面积:2232平方公里

气候条件: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九仙山、德化窑址等

*驻地:县人民*驻浔中镇

1、县情概况


德化县

德化县于五代后唐长兴四年(933年)置县,地处福建省中部、泉州市北部,土地面积2232平方公里,人口31.6万,辖18个乡镇、202个村(社区)。境内山多、水足、矿富、瓷美,素有“闽中宝库”之称。陶瓷生产历史悠久,是我国陶瓷文化发祥地和三大古瓷都之一,陶瓷产品80%以上外销,销往19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福建省十大重点出口县(市)之一、全国最大的工艺陶瓷生产和出口基地。先后荣膺“中国陶瓷之乡”、“中国小水电之乡”、“中国瓷都·德化”、“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早熟梨之乡”、“中国油茶之乡”、“中国竹子之乡”等称号。1996年以来,多年被评为“福建省经济发展十佳县”,县域综合经济实力居福建省各县(市、区)第14位。2013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54.73亿元,公共财政总收入14.01亿元,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9.07亿元。

2、建制沿革

德化建县前疆域分属尤溪县、永泰县管辖。唐贞元年间(785-795年)析永泰县归义乡置归德场,场址设在今德化县城,隶属永泰县,初具德化县雏形。五代后唐长兴四年、闽龙启元年(933年)由永泰县析出归德场置德化县,后晋开运二年、闽天德三年(945年),德化县隶属闽国东都(今福州)。后汉乾祐二年、南唐保大七年(949年)尤溪县析常平、进城二乡归德化县辖,时属南唐清源军(今泉州)。宋属清源军、平海军和泉州。元属泉州路、泉宁府和泉州分省。明属福建布政使司泉州府。清初沿袭明制,雍正十二年(1734年)划属福建布政使司永春直隶州。民国年间,历属福建兴泉永道(南路道、厦门道)之第四、第六、第七、第九行政督察区。1949年11月24日德化解放,属福建省第七专区(后改称永安专区)。1950年10月划归晋江专区;1971年晋江专区改称晋江地区,1985年撤地建泉州市,德化县仍属其管辖。

3、行政区划

辖10个镇、8个乡:

镇:浔中镇、龙浔镇、三班镇、龙门滩镇、雷峰镇、南埕镇、水口镇、赤水镇、葛坑镇、上涌镇。

乡:盖德乡、杨梅乡、汤头乡、桂阳乡、国宝乡、美湖乡、大铭乡、春美乡。

4、地理环境

德化位于福建省中部,泉州市西北部,东经117°55′—118°32′,北纬25°23′-25°56′。东与永泰县、仙游县毗邻,南和永春县接壤,西连大田县,北毗尤溪县。县境东西长62.1公里,南北宽60.4公里,总面积2232.16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273万亩,占总面积的81.6%;耕地面积186168亩,占总面积的5.6%,人均耕地0.62亩。

5、自然资源

德化县地处闽中屋脊戴云山区,全县地势较高、地形复杂,地貌以低中山为主,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平均气温19.5℃,年均无霜期260天左右。境内资源丰富,拥有“山多、水足、矿富、瓷美”四大优势,素有“闽中宝库”之称。山多,全县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258座,福建第二大山脉戴云山主峰横亘境内,是典型的山区县;现有林业用地272万亩,有林地257万亩;林木蓄积量1245万立方米,占泉州市的55%;森林覆盖率77.3%,位居泉州市首位。水足,年均降水量1800毫米左右,为我省多雨区之一;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为福建省平均水平的2.5倍,全国平均水平的3.8倍,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全县可供开发的水力资源30.2万千瓦,现有水电装机容量28.48万千瓦,位居福建省前列,是我国首批100个农村电气化试点县之一,2004年在全省率先成为全国水电农村电气化县,荣获“全国‘十一五’水电农村电气化县”称号。矿富,据初步勘查,境内有高岭土、煤炭、石灰石、铁矿石、泥煤、叶蜡石、金、铅、锌、铜、钨、锰等矿藏40多种,其中铁矿石、高岭土、石灰石储量均在亿吨以上,已探明黄金储量20吨以上。矿产资源潜在的价值可达几百亿元,开发潜力很大。目前已发现的大小矿产地270多处。瓷美,陶瓷生产历史悠久,是我国陶瓷文化发祥地之一和全国最大的工艺陶瓷生产和出口基地,瓷种众多,作品素以“白如雪、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驰名于世;其中的建白瓷、高白瓷、瓷雕被誉为现代中国瓷坛的“三朵金花”。

6、名胜古迹


德化县

灵鹫岩

位于九仙山巅东侧山麓,建于唐开元年间(713~741年),明万历间重修。清初修葺两殿,“*”期间被毁。1988年初,原灵鹫岩住持释宽净法师倡议重建,得到美国蒙特利公园市般若修德善堂资助,华裔宏仁、宏华等众信捐资百万元,同年10月28日,释宽净法师、妙法女居士专程从美国到九仙山为重建灵鹫岩寺奠基。历经两年,该寺大雄宝殿、观音殿、禅房、钟鼓楼、外山门等9座殿宇修葺一新。全国政协副主席、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亲笔题写寺匾;宏仁、宏华和王震、妙法分别捐献缅甸玉佛三尊、泰国金铜佛两尊,使千年古刹重放异彩。1990年2月17日,泉州市人民*批准开放该岩寺为佛教活动场所。1990年11月3日举行重建落成暨开光典礼,省、市、县领导为该寺重建落成剪彩,厦门南普陀寺住持妙湛和尚主持开光仪式。

九仙山摩崖石刻

以九仙山气象站为中心,可分为东、西、南、北和中部5个摩崖石刻区。目前已发现50处。年代可考的为元、明、清历代石刻。

石弥勒佛

为九仙山弥勒洞镇洞石佛,唐开元丙辰年(716年)前,邹无比生前所雕。佛高2.7米,底座近似圆形,周长8.9米,胸围5.2米,肚大,体态丰满、匀称,笑容可掬,雍容华贵,富有大慈大悲的神韵。观赏者无不为之动容,随之微笑。石雕前有悟佛的楹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常笑笑天下可笑之人。”它是九仙山高深玄妙,出世绝伦的人文艺术,为镇山之宝。

石观音佛像

位于摩崖石刻“补陀”前,广钦寺通往狮头山的路边。元代雕刻,高2米,胸围2米,其中莲花石座高0.25米,长1.5米,宽1.05米。佛像头戴三山帽。石雕分佛身和头部两段,连接处用石栓固定。跏趺坐式,脚板向下,手指修长,衣纹简练,袒胸并佩带项链装饰品,显得古朴庄严。20世纪60年代后期,佛像头部和面部遭破坏,经人工修复后基本保持原状,表面风化严重。2003年,县文体局集资就地建阁,让游人观赏供奉。

德化窑址

德化窑址于1961年5月由福建省人民委员会公布列为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屈斗宫德化窑址”(包括浔中、三班、盖德3个乡宋至明代的窑址)于1988年1月13日由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1954~1988年普查,全县已发现宋至民国历代古瓷窑址229处。其中宋代12处,宋元时代28处,宋明1处,宋明清1处,宋清2处,明代6处,明清13处,明、民国1处,明清、民国7处,清代117处,清至民国34处,民国7处。这些古瓷窑分布在16个乡61个村,其中以浔中乡最多达90处,上涌、三班乡分别为31处和28处。古瓷窑址数量列居全省各县之冠。

7、地名文化

德化县民政局相关人士介绍,由制陶衍生出的许多地名文化,也成了德化当地的一大财富。目前,德化境内以陶瓷行业的原料窑炉、制作烧成、产品等相关而命名的居地遍布。

如观音岐,原来叫白泥崎,因为这座山蕴藏制瓷原料——高岭土,明代瓷雕大师何朝宗,利用白泥崎的优质瓷土,烧制出举世无双的瓷观音,轰动国际瓷坛。后来窑工和瓷民为纪念他的功绩,在碧象岩供奉何朝宗雕塑的观音像。因此,后人就把白泥崎叫观音岐。

除了日益强盛的陶瓷文化,德化部分村落仍保留着各种传统民俗。

例如,在赤水镇大尖山脚下的许氏村民,每年都会过一个特殊的节日——食薯节。原来,以前苦难的村民因难以生存,曾许愿,若退居尖山岭种甘薯能有活路,世代愿在每年正月初一家家食用甘薯,以谢天恩。后果然饱食无忧。于是他们在每年初一都要食用甘薯,以践诺言。慢慢地,周围的村民也纷纷效仿,目的是教育后代忆苦思甜。

每年农历三月十五,德化丁墘大卿宫的“摆大龟”,祈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已延续几百年,这是德化民间最隆重的典礼之一。

8、特色产业

德化的瓷业,历代烧制规模之大,分布之广,确实壮观,从人口密集的城关到偏僻的山村,从田野到丛山密林,经常可以发现古瓷片和古瓷窑的遗址,白莹莹、花艳艳的瓷片,象颗颗星斗撒在人间,似片片白玉镶织大地,把青翠翠、绿葱葱的山乡点缀到更加美丽。全县已发现的唐、宋、元、明、清至民国的窑址达238处,全县十八个乡镇都有古窑址分布,其中“屈斗宫德化窑址”(包括浔中、龙浔、三班、盖德,4个乡镇宋至明代的窑址)1988年被国务院颁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德化早在新石器时代原始社会后期即开始生产和使用陶瓷。至唐代后期,德化三班、泗滨一带制瓷业已开始发展。唐末五代出现陶瓷专著《陶瓷法》、《绘梅岭图》。

1993年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欣然题词:“德化名瓷,瓷国明珠”。

9、经济情况

2013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54.73亿元,比2012年增长(下同)增长12.6%;公共财政总收入14.01亿元,增长10.6%,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9.07亿元,增长19.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1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281元,分别增长8.9%、11.5%;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6.2:59.7:34.1。

三农工作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特色农业产值18.46亿元、5.24亿元,分别增长2.7%、12.5%;支农投入3.01亿元,增长32.5%。成为全省首个获准开展统筹城乡发展试点县份,出台林业产业发展实施意见,稳步推进以林权换收益、以收益换限价房购买指标的林权“两换”改革试点,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建设、森林分类经营、生物防火林带建设获得省林业厅批准开展试点,流转森林资源5.1万亩。实施美丽德化建设工程,整合涉农资金2956万元,创建9个“美丽乡村”、2个“美丽社区”,支持11个省市级新农村示范村、扶贫开发重点村建设,启动实施7500套安居工程建设;国宝乡佛岭村入选全国“美丽乡村”创建试点、南埕村获评泉州市十佳“美丽乡村”,全县“美丽乡村”环境卫生考评保持泉州市前列。创建上涌镇省级农民创业示范基地,获评省市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11家、市级龙头企业7家,戴云生态合作社、农伯情合作社分别被列入农业部、省级规范化建设项目,英山村获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美湖大樟树入选“福建十大树王”,樟树、十八学士茶花分别被确定为“县树”“县花”。

工业经济实施产业转型升级工程,开展企业技改和循环化改造、外贸转型升级项目184个,鼓励企业“退城进园”、集群发展,落实上级稳增长政策,出台综改区、金改区、“1+X”等配套政策,兑付涉企资金1.35亿元、结构性减税5980万元,兑现土地税房产税“即征即奖”7000万元,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1663万元,提供企业贷款40.5亿元,增长22.7%。新增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全省十强文化企业各1家,制定陶瓷类国家和省级标准3项。新办工业企业313家达2934家。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分别为219.03亿元、175.24亿元,分别增长19.1%、21.1%;其中全年陶瓷业、规模以上矿业、规模以上电力业产值分别为150.12亿元、26.12亿元、6.45亿元,分别增长20.7%、7.7%、6.8%;全县工业纳税6.9亿元,其中陶瓷纳税3.4亿元,增长25.6%。

第三产业泉州农商银行德化支行、鑫汇丰小额贷款公司开业运营。成立戴云旅游开发公司,建成顺美陶瓷文化生活馆,云龙谷列入省休闲农业示范点,国宝乡获评省休闲农业示范乡镇。全县接待游客突破26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4亿元,均增长30%以上。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75亿元、38.04亿元,分别增长9.5%、9.7%;三产纳税3.95亿元,增长36.2%,其中房地产纳税2.86亿元,增长50.9%。

内外经贸建设电子商务创业园,全年陶瓷电子商务销售额突破8亿元,引领我县陶瓷企业有力拓展市场;外贸出口企业有为应对欧盟反倾销调查,参与应诉的49家陶瓷企业均享受最终裁决17.9%的加权平均税率;新增进出口经营权企业28家总数达255家,新设陶瓷产品营销中心7家,全社会出口交货值106.2亿元,增长19%,其中自营出口商品总值2.13亿美元,增长5.3%。

项目带动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8.8亿元,增长25.2%;完成工业投资22.9亿元,增长14.3%,其中工业技改投资14.3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129.6%。124个“五大战役”重点项目动工建设114个,完成投资47.1亿元,增长25.6%。引进项目42个,协议总投资96.05亿元,实际到资8.48亿元,其中引进超亿元项目10个、“回归工程”项目14个;实际利用外资(历史可比口径)605万美元,增长10%。

品牌建设成立全省首个县级版权协会,获得全省首个版权就地办理省级权限,最高法院授予德化县部分知识产权民事纠纷案件管辖权。实施县级以上科技项目84个,新增国务院特殊津贴人才1人、高级工艺美术师9人、高级技师92人、马德里国际商标1件、省市级商标15件、注册商标310件、版权登记8000件、授权专利640件,获评省知识产权强县。出台《德化黑鸡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管理规定》,大铭生姜、苏洋西红柿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个茶叶产品通过QS认证,新增省级名牌农产品2个、省市级商标8个、农业专利15项,获评各类省级农产品奖项12个。建成全国首个出口陶瓷质量安全示范区。陶瓷产业园区被确定为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宜居建设实施宜居城市提升工程,制定征地拆迁流程工作手册,城区征地2241亩、拆除房屋16万平方米,改造乡镇立面17万多平方米。省道盖阳线基本建成通车,新改建市政道路9.5公里、沿溪休闲道4.5公里,城区建成区扩大5.4平方公里达18平方公里。深入实施浐溪流域清水工程,污水处理厂二期正式运行,水电气配套设施不断改善,城区污水处理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88.8%、100%。完成城乡绿化5.2万亩;城区新增绿地40万平方米,绿地率39.5%、亮化率97.5%。启动建设“智慧城市”,率先在全省完成4G建设任务,城区公交实现到站信息实时查询,城区学校公交覆盖面达90%。创建*生态乡镇17个、省市级生态村82个。获评*生态县、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县、省级森林县城,被列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地区、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县。

民生事业实施民生优先改善工程,建立县关爱老年人幸福基金,新农合人均筹资额、*补助标准分别提高到340元、280元,参合率达到99.96%;政策范围内住院补偿比75.3%;社会保障支出达1.57亿元,发放各类救助款2300多万元。居家养老服务站实现城市社区全覆盖,敬老院基本实现乡镇全覆盖。成功举办第十届运动会。建立城乡学校“片区化”管理和城区校长、教师校际交流机制,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全部建成,“两项督导”通过省级评估。县老年大学被确定为全国老年远程教育实验区、省一级示范校。城市安全信息系统基本建成,社会治安满意率连续5年居泉州市首位、连续2次进入全省前十位。被列为全省县乡医疗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试点县、食品安全示范县创建单位,县城公共文明指数测评居全省首位,获评千年古县、国家卫生县城、省级双拥模范县。

上一篇:安溪县

下一篇:金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