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广西大学

科普小知识2021-09-30 13:07:28
...

广西大学(GuangxiUniversity,GXU),简称“西大”,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市,中国南方著名高校,也是广西办学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高等学府,中国大学百强高校。学校是教育部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共建重点高校,国家“211工程”,“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之一,也是“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高校之一,“中西部高校联盟”成员之一,首批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高校之一。1928年,广西大学由中国早期革命家、教育家、有“北蔡南马”之誉的马君武先生创建。1939年,广西大学被民国*确立为国立大学。1952年,*主席亲笔题写了校名。1953年,在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中广西大学停办,师生以及设备和图书资料被调整到中南和华南地区的19所大学。1958年,广西大学恢复重建。1998年,广西大学获批博硕士学位授权单位。1999年,广西大学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学校行列。2012年入选“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计划。

中文名称:广西大学

外文名称:GuangxiUniversity

英文缩写:GXU

简称:西大

学校类型:综合性大学

主管部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

创办时间:1928年

所处城市:中国广西

属性:211工程;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

学校地址:广西南宁市大学东路100号广西大学

1、历史沿革

1928年,广西大学诞生于广西梧州市蝴蝶山,首开广西高等教育之先河,首任校长是中国著名教育家、科学家、*革命家马君武博士。学校以马君武先生提倡的"复兴中华,发达广西"为立校宗旨,建校初设理、工、农三个学院。1936年增设文学院和医学院(1937年独立建制,成立广西军医学校)。

1939年,广西大学被民国*确立为国立大学。20世纪30、40年代,竺可桢、李四光、李达、陈望道、王力、刘仙洲、陈寅恪、盛成、陈焕庸、千家驹、施汝为、卢鹤绂、纪育沣、文圣常等一大批著名教授到校任教,学校综合实力得到提高,成为国内有影响力的综合性大学。

抗战期间,广西作为中国大后方,大批专家学者及有志青年荟萃于桂林文化城,广西大学师资队伍更由此得以充实发展,使学校跃居为当时国内重要大学之一,学术力量位居全国前列。

1944年夏,日寇南侵,长沙、衡阳相继沦陷,广西告急,西大提前放假疏散。九月,学校迁至融县。十一月,柳州进入战时状态,学校再迁至贵州榕江。

1945年9月,日本法西斯投降,西大由贵州榕江迁回广西,暂栖柳州鹧鸪江。

1946年春,由学生发起“返梧运动”,迁回梧州蝴蝶山。九月再迁回桂林,校本部设在将军桥。

1949年,广西大学已发展成为拥有文教、法商、理、工、农等5个学院,下设22个系和4个专修科,在国内有较大影响的综合性大学。

1951年11月3日至9日,*教育部在北京召开全国工学院院长会议,会议拟定了全国工学院调整方案,其中决定将广西大学矿冶系、武汉大学矿冶工程系,湖南大学矿冶系、南昌大学采矿系、中山大学地质系、北京工业学院冶金专修科调整出来,在湖南长沙成立中南矿冶学院;将广西大学土木系及农田水利专修科与武汉大学,南昌大学、河南大学、湖南农学院、江西农学院、武昌中华大学等院校的水利系、科合并成立武汉大学水利学院。

1952年,*主席亲笔为广西大学题写了校名。1月24日,中南军政委员会教育部转发*教育部关于第一次全国工学院院长会议决定的工学院调整方案,要求有关院校贯彻执行。9月4日,广西大学工学院土木系水利组及农田水利专修科教师5人,其中有教授叶守泽、王鸿儒、尹政及学生59人赴武汉并入武汉大学水利学院。10月23日,农学院召开了*建设代表大会,宣布广西农学院正式成立。院长孙仲逸。广西大学农学院独立建制为了广西农学院,是1952年7月4日至11日*高教部召开的全国农学院院长会议作的决定。这次会议,根据*关于院系调整的指示,讨论了农学院的调整方案,其中决定:广西农学院保留农学、林学两个系,独立成立广西农学院,其余园艺,畜牧、兽医、植保等四个系的师生及设备,分别并入华南、华中、江西、湖南、河南农学院。

1953年,在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中广西大学被停办,师生以及设备和图书资料被调整到中南和华南地区的19所大学。经1952年5月29日政务院第180次会议通过的1953年全国院系调整的计划,决定撤销广西大学,其所有的院系进行统一调整到华南区各高校。

1953年10月17日,广西大学文教学院、理学院的中文、外文史地、数学、物理、化学、教育等系教师共53人,师范专科学生258人并入广西师范学院。其中成立最早,师资最强的机械系、电机系(电力部分)并入华中工学院(今华中科技大学),电机系(部分)和化工系并入华南工学院(今华南理工大学),历史悠久的土木系并入中南土木建筑学院(今湖南大学),矿冶系并入中南矿冶学院(今中南大学),农学院并入华中农学院(今华中农业大学)。

1958年,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强烈要求下,在*主席、*总理的亲切关怀下,国务院批准广西大学恢复重建,校长由时任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主席的韦国清上将兼任,学校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1997年,为适应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原广西大学与原广西农业大学合并,组建新的广西大学。

1998年,七十周年校庆时,*总书记为学校题词:“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团结奋斗,努力办好广西大学”。并获批博博士和硕士学委授权单位。

1999年,广西大学进入国家"211工程"项目建设学校行列。

2000年,广西大学经教育部及国务院学位办批准成为全国第四批工商管理硕士(MBA)学位点之一,也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最早具有MBA专业学位授权的高校。

2004年,广西大学被批准为国家教育部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共建高校。

2005年,广西大学在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

2009年,广西大学商学院获得国务院学位办、教育部批准成为具有EMBA培养资格的院校,成为广西唯一一所具有EMBA培养资格的高校。

2012年,广西大学被确定为“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重点建设14所高校之一。

2013年,广西大学入选“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第一批。同年7月,广西大学与山西大学、南昌大学、贵州大学、云南大学等高校成立“中西部高校联盟”,并成为14个成员单位之一,该联盟的成立打破了中国教育联盟由高端大学垄断的局面。

2、学术研究

科学研究

学校在野油菜黄单胞菌致病变种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水牛体细胞克隆技术(成功克隆出了中国第一头克隆牛)、反重力近终形铸造技术及其应用、高密度培养生产高活力α-乙酰乳酸脱羧酶、规模化高效生物技术转化木薯淀粉生产高纯度海藻糖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杂交水稻恢复测253、测量58的选育与应用”成果在国内达到领先水平并已在国内外超亿亩农田生产应用,产生了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碾压混凝土筑坝技术”应用于仅次于三峡电站的龙滩电站等一批水电站建设中,“物权法”研究在国内产生重大影响,充分展示了学校的科研能力和水平。

袁隆平的三系杂交稻由不育系、恢复系和保持系组成,其中的恢复系最早是由广西大学张先程研究员选育成功的,1981年曾获得国家特别发明奖。广西大学的水稻育种课题组还坚持承担了很多研究课题,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其中,“杂交水稻野栽型恢复系系列与组合的选育及其推广应用”项目荣获2009年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一等奖。该项目从1980年开始实施,率先直接利用具有较强恢复能力的野生稻与栽培稻优良恢复系进行人工杂交,采用“多世代、大群体”的系谱选育方法,选育出了17个通过省级或*审定的杂交稻新品种。至2008年,国内外累计推广1.77亿亩,新增产值129.61亿元。越南水稻的当家品种全部由广西大学培育。

广西大学王丕建教授率先在国内建立了牛、水牛和猪的人工授精技术体系,曾获得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和1985年国际水牛大会“国际科学先驱奖”。该学科的“水牛体细胞克隆技术”成功研究了该国首例试管水牛、首例胚胎细胞克隆牛、世界首例受精卵冷冻保存的试管牛,研究成功了世界首例成年体细胞克隆水牛和性别控制试管水牛,育成了国内外公认的实验用小型猪品系。其中,石德顺研究员2004年成功培育了世界首例克隆水牛,该技术被美国人列为“2005年中国17项值得关注的科技成就与计划”中的第8项;2010年12月成功培育出世界首例转基因克隆水牛,中国工程院李宁评价说“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成功,转基因克隆水牛的研究成功标志着中国在水牛的前沿生物技术领域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

广西大学曾建民教授主持的“反重力近终形铸造技术及其应用”项目研究领域很专业,但成果却与普通民众的生活息息相关。从天上的人造卫星、飞船和飞机,到地上、海上的各种交通工具,以及很多高科技产品上都已经应用此项铸造技术。“近终形”的概念使得铸件毛坯仅需要最少的加工,就可以满足使用要求,节省材料和能耗,降低成本。反重力则让铸件克服重力浇铸和凝固,过程可以精确控制,可以显著提高铸件质量。该项目获得2013年百万大奖“广西科技特别贡献奖”。

科研项目

1999至2010年,学校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7457项,科研总经费9.5926亿元。其中承担*项目508项,科研经费2.2188亿元;承担科研项目总数从1999年的223项,到2010年的1022项,增长4.58倍;科研总经费从1999年的2069万元到2010年的1.6428亿元,增长7.94倍。*科研项目从1999年的17项,到2010年的100项,增长5.88倍;研究经费从1049万元到4987万元,增长4.75倍。同期学校承担“863”、“973”、国家转基因植物专项、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以及国家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等重大重点科研项目225项,获得总科研经费5.143亿元。

2009年,学校科研经费总额达到1.7516亿元,比2008年增长32%;其中纵向项目经费8109.53万元,横向项目经费9407.36万元,分别比2008年增长14.6%、51.88%。共获立项资助的*项目68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资助44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资助12项,立项经费超过500万元有3项。

2010年,学校纵向科研项目和计划内横向科研项目立项合同经费2.32亿元,到校科研经费1.92亿元;获立项资助的国家自然基金项目69项,总经费1972.5万元,分别比2009年增长56.8%和80.5%,其中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梁恩维教授获得了1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2项,资助总金额为141万元。商学院范祚军教授获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课题立项资助1项。

研究成果

2006年至2008年,学校连续三年获广西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其中2008年同时获2项一等奖。获专利授权94项;获国家及省部级奖励成果223项。2009年,获得国家农业部中华农业科技奖一等奖1项;获广西科技进步奖15项;通过鉴定的科技成果共31项(其中鉴定为国际先进水平6项、国内领先水平11项、国内先进9项);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农作物新品种8个;申请专利95件,获专利授权19件。

截止2013年,学校共发表学术论文16,169篇,被SCI、EI、ISTP三大索引收录1,822篇次。其中2008年有720篇(次)论文被SCI、EI及ISTP三大索引收录。2010年被SCI、EI及ISTP三大索引收录的论文为1117篇次,有387篇论文被SCI收录,有624篇论文被EI收录,有106篇论文被ISTP收录。其中2005年的碾压混凝土拱坝筑坝配套技术研究和2007年的高活力α-乙酰乳酸脱羧酶的研制与应用均获的*二等奖。

研究机构

截止2014年5月,学校拥有46个研究所(中心),1个立项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3个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7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室,2个自治区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2个自治区高校重点实验室(研究基地),2个自治区金源单位,1个自治区国际合作基地,1个自治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自治区农业良种培育中心,4个广西“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大学科技园,1个现代化农业教学科研示范基地。

学术资源

广西大学图书馆竣工于2002年11月,是*支持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的国债项目,并得到香港和记黄埔有限公司主席李嘉诚博士赞助。截止2013年12月,图书馆建筑面积达32338平方米,阅览座位3634个,文献总量370多万册,涵盖理、工、农、文、经、管、法等各类学科图书,是一所综合性的大学图书馆。教学科研设备总值6.07亿元,拥有各类藏书544万册,其中印刷型图书332万册,电子图书212万册,全文电子期刊2万种,中外文纸质期刊4000多种,全文电子期刊1.7种,电子文献资源容量超过14TB。

图书馆订购中外文报纸有近190种,其中外文报纸有7种,如:THETIMES(泰晤士报)、CHINADAILY(中国日报)、21stCENTURY(21世纪报)、ShanghaiDaily(上海日报)、CHINABUSINESS(中国日报商业周刊)等;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CCND)将国内700多种报纸文献转化为电子文件。人民日报电子版收录了《人民日报》1946年至2003年包括语言文学、哲学、历史、社会学、政治、经济金融与管理、法律、教育、新闻等学科的全部内容。全国报刊索引数据库收录了1993年至2003年全国200余种报纸。EBSCO数据库中的NewspaperSource子库有30多种国外报纸全文以及200种美国报纸的部分全文。

《广西大学学报》分为《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和《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两种,时刊名为《西大学报》。《广西大学学报》为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双月刊,由广西大学主管、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是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2006年,《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被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收录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08年广西大学主办的《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和《广西农业生物科学》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还有被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数学评论》(MR)、《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美国《当代数学出版》(CMP)、《中国数学文摘》、《中国物理文摘》、《中国化学化工文摘》、《中国无机分析化学文摘》、《全国报刊索引(科学技术版)》、《中国生物文摘》、《中国力学文摘》、《电子科技文摘》等。本刊为中国科学技术文摘数据库(CSTA)、中国化学文摘数据库(CCDOC)、美国《在线数据库MathSci》、万方数据、中国期刊网收录刊源等国内外知名数据库收录。

《西大学报》先后被评为广西优秀期刊一等奖,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全国优秀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第一(1999)、第二届(2002)、第三届(2005)“全国百强社科学报”,第四届(2001)、第五届(2005)“广西十佳社科期刊”,系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本刊MARC数据、本刊DC数据、国家图书馆馆藏、上海图书馆馆藏。1989年获中国高校自然科学学报优秀编辑质量二等奖;1991年获广西优秀期刊二等奖;1994年获广西优秀期刊三等奖;1995年获全国高校自然科学学报系统优秀学报二等奖;1996年获广西第三届优秀期刊二等奖;1999年获全国优秀高校自然科学学报二等奖;2001年被评为第四届广西优秀科技期刊;2005年被评为第五届广西优秀自然科学期刊。在《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2004版)》的大学学报类期刊\社会科学类\综合高校2003年总被引频次排名第19位,2004年排名第28位。

学术交流

截至2013年12月,学校与国内许多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良好的校际、校所协作关系;不断加强校地、校企、校军合作,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日益彰显;积极承办国际或全国性大型学术交流会议,增强社会学术影响力;积极开展对台、港、澳地区的科教文化交流;学校先后与美国、英国、德国、加拿大、日本等34个国家和地区的165所高校或研究机构签订合作交流协议,建立友好合作交流关系。学校已选派了500多名教师和科技人员赴国外学习、开展科技合作、担任客座研究员等。主要合作研究项目有:与法国动科院与农业科学院寄生虫研究所合作进行关于草食动物干片吸虫防治的研究、与香港大学进行米埔沼泽自保区鸟类项目的合作研究、与香港浸会大学进行非线性研究中心进行研究、与法国动科院与法国农业科学院合作关于水牛和羊试验感染大生吸虫免疫应答的研究、与巴基斯坦执行合作项目“良种水牛胚胎体外生产技术”的研究、与波兰*间科技“马体外受精技术“的研究、与美国墨亥德州立大学进行第一期网络教学研究、与英国国际饲料资源研究所合作进行农副产品加工处理作为动物饲料的研究等。

3、院系设置

截至2014年5月,学校设有广西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广西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广西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广西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广西大学资源与冶金学院、广西大学轻工与食品工程学院、广西大学计算机与电子信息学院、广西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广西大学农学院、广西大学林学院、广西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广西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广西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广西大学文学院、广西大学外国语学院、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广西大学商学院、广西大学法学院、广西大学中加国际学院、广西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广西大学体育学院、广西大学教育学院、广西大学艺术学院、广西大学政治学院、广西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广西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广西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广西大学环境学院、广西大学国防教育学院、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独立学院)29个二级学院与1个独立学院。

4、学科建设

截至2014年5月,学校设有36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86个二级学科硕士点,8个一级学科博士点,58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和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另有涵盖19个工程硕士领域,14种专业硕士学位,12个农业推广硕士领域,还有MBA、EMBA、MPA硕士招生权。2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7个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群,21个自治区重点学科。

国家重点学科(2个):结构工程、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微生物学

“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群(6个):结构工程与红水河流域水力资源开发学科群、亚热带生物技术学科群、动植物遗传与繁育学科群、泛北部湾特色资源加工新技术学科群、电力系统信息化及“西电东送”关键技术学科群、中国-东盟经贸合作与发展研究学科群

自治区重点学科:

电气工程(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机与电器、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工理论与新技术)

土木工程(岩土工程、结构工程、市政工程、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

应用经济学(国民经济学、区域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产业经济学国际贸易学、劳动经济学、统计学、数量经济学)

化学工程与技术(化学工程、化学工艺、生物化工、应用化学、工业催化)

作物学(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作物遗传育种)

生物学(植物学、动物学、生理学、水生生物学、微生物学、神经生物学、遗传学、发育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物物理学、生态学)

兽医学(基础兽医学、预防兽医学、临床兽医学)

轻工技术与工程(制糖工程)

植物保护(植物病理学)

动物生产技术(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9个):电气工程、土木工程、畜牧学、生物学、作物学、化学工程与技术、轻工技术与工程、生态学、植物保护

一级学科博士点(8个):电气工程、土木工程、应用经济学、化学工程与技术、作物学、生物学、兽医学

一级学科硕士点:应用经济学、新闻传播学、哲学、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公共管理、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控制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矿业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园艺学、数学、物理学、生物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结构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轻工技术与工程、作物学、生物学、农业资源利用、植物保护、兽医学、畜牧学、微生物学、植物病理学等。

5、师资力量

截至2018年4月,学校现有在职在编教职工3662人,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618人、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1112人,专任教师2070人。其中院士1人、双聘院士6人、“973”项目首席科学家1人、国家“千人计划”特聘教授3人、“万人计划”领军人才5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5人、教育部“长江学者讲座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0人、国家“杰出专业技术人才”2人、中国科学院“国外引进杰出人才”(百人计划)人选6人、国家“千人计划”青年项目2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6名、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1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7人、鲁迅文学奖获得者1人,外籍教授、专家19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3人。

学校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审委员1人,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5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入选国家人事部“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6人,教育部高等学校学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全国模范教师3人,4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全国优秀教师7人,全国高等学校优秀骨干教师3人,教育部骨干教师7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全国先进工作者3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8人,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3人,全国师德先进个人2人,享受*特殊津贴专家72人。

两院院士

兼职院士:郑皆连(路桥工程专家)

双聘院士:王浩(水文水资源专家)

学校有广西高校人才小高地创新团队7个:可再生资源综合利用与环境保护创新团队、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新技术创新团队、泛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研究创新团队、资源化工应用新技术创新团队、广西机械科学与技术创新团队、环境生物与控制创新团队。

6、首任校长

“一代宗师”马君武

“种树如培佳弟子,卜居恰对好湖山。”这是广西大学首任校长马君武先生在广西大学任内撰写的一幅对联。正是怀着这种为壮乡培育佳弟子、为八桂输送栋梁才的雄心壮志,马君武先生与他的一批同道者于1928年10月创办了广西大学。从此,首开了广西高等教育的先河。马君武先生为广西大学的创建和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两度出任广西大学校长(1928.10—1936.7;1939.9—1940.8)。

马君武(1881-1940),1881生于广西桂林恭城县,名和,原名道凝,字厚山,别署贵公,号君武。著名教育家、科学家和*革命家。中国第一位留德工学博士,中国同盟会第一批盟员,上海中国公学、大厦大学、广西大学第一任校长,曾任同盟会执行部书记长,孙中山非常大总统府秘书长,南京临时*实业部次长和临时参议院参*、交通部部长,广西省长,北洋*司法总长,北京工业大学校长,抗战爆发后任最高国防会议参议及第一届国民参政会参政员。被誉为“一代宗师”、教育界“北蔡南马”。

马君武自幼苦学,后考入广西体用学堂。1901年自费赴日留学,初与梁启超办《新民从报》,旋追随孙中山革命。1903年,入日本京都大学学应用化学。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马君武为首批盟员,参加起草同盟会章程,被选为执行部书记长,并任广西主盟。1906年回上海创办中国公学,次年赴德国入柏林工业大学学冶金,获工学学士学位。辛亥革命前夕回国,出任《民立报》主笔,呼号革命。参与创建中华民国,推选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参与起草《中华民国临时*组织大纲》。民国始元,任南京临时*实业部次长和临时参议院参*,参与起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二次革命失败后再赴德国入柏林农科大学,稍后兼任波鸿化学工厂工程师,于1915年获柏林工业大学工学博士学位。1916年回国,任军*交通部部长及广州石井兵工厂部工程师,1921年任非常大总统府秘书长,同年出任广西省长,次年遭“自治军”袭击,夫人彭文蟾中弹殒命,马君武随即通电辞去广西省长职务。

1924年,马君武任上海大夏大学校长。次年受冯玉祥、段祺瑞的邀请,随孙中山到北京商谈国是,又被北京工业大学聘为校长,还短期担任北洋*司法总长。1926年3月,段祺瑞*枪杀和平请愿的学生,发生“三·一八*”,马君武为此愤而辞职,仍回大夏大学任校长。

1928年,应新桂系主政的广西当局邀请,回广西创办广西大学,任校长。1932年兼任两广硫酸厂厂长。1937年抗战爆发,任最高国防会议参议及第一届国民参政会参政员。1939年,马君武复任国立广西大学校长,次年病逝于任上。噩耗传出,惊动高层,学界震悼。***,朱德,*等通过八路军驻桂林办事处持送挽幛祭奠,学术名流翁文灏、竺可桢、萨本栋及上海大夏大学等也都拍发唁电。

马君武是著名科学家,一生译著颇丰。主要有《物种起源》、《达尔文》、《民约论》、《弥勒约翰之说》、《税赋论》、《代数学》、《矿物学》等。

马君武还是诗人,著有《马君武诗稿》。他的诗,以鼓吹新学思潮和爱国主义为特色,总是洋溢着乐观、光明的基调。如民国初肇时,马君武写下《京华早春》抒发雄心壮志:“山深三月犹微雪,林密长宵觉峭寒。图籍纵横忽有得,神思起伏渺无端。百年以后谁雄长,万事当前只乐观。欲以一身撼天下,须于平地起波澜。”

马君武题写的校名:


马君武的题词:


马君武亲撰的校歌:


马君武与孙中山先生:


桂林良丰马君武先生墓:


7、现任领导

刘正东校党委书记

赵跃宇校党委副书记、校长

吴尽昭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

查丹明校党委副书记

罗廷荣校党委常委、副校长

马少健校党委常委、副校长

钱健校党委常委、副校长

范祚军校党委常委、副校长

吕逸校党委常委、纪委书记

冯家勋副校长

宁旭初校党委常委、总会计师

雷德鹏校党委常委

冼季夏校党委常委

曾冬梅校党委常委

童张法校长助理

刘向校长助理

陈磊校长助理

8、历任校长

1928.6.-1929.6:马君武

1931.5.8-1936.6:马君武

1936.6.-1938.2:黄旭初

1938.2.-1939.8:白鹏飞

1939.8.-1940.8:马君武

1940.8.-1941.8:雷沛鸿

1941.9.-1942.10:高阳

1942.11.-1943.8:李运华

1943.9.-1946.3:李运华

1946.3.-1949.4:陈剑脩

1949.5.-1949.10:盘珠祁

1949.12.-1950.2:张映南

1950.3.-1953.10:杨东纯

1958.12.-1968.11:韦国清

1968.11.-1971.4:黎炎怀

1971.5.-1973.10:陈秉德

1973.10.-1978.12.:黄传林

1978.12.-1982.3:覃应机

1982.3.-1986.9:候德彭

1986.9.-1990.1:王奇浩

1990.1.-1995.2:陈光旨

1995.2.-1997.3:郑志鹏

1997.3.-2012.6:唐纪良

2012.6.-2017.2:赵艳林

9、知名校友

院士:

施汝为,文圣常,陈太一,党鸿辛,卢鹤绂,沈善炯

李林,郑志鹏

国家特等发明奖:

张先程

著名歌手:

后弦(邓文彬)

革命英才:

陈保民,陈达伍,陈迩冬,陈素华,陈务信,陈作民,何文里,何康,何忌,郭英布,郭书盛,丁明等

党政军界:

罗建文,李兆焯,黄健,黄日波,陈平,李纪恒(云南省省长),苏道俨,徐贵,谭丕创,雷海良,杨道喜,赵发旗,彭钢,鲁炜(北京市副市长),陈武等

科技界:

黄维义,安家成,敖运亨,白先进,蔡道雄,蔡高炎,陈瑶,岑长恩,曹子丹,蔡雄,蔡希高,蔡健和等

企业界:

何文,何懿,黄嘉棣,沈铭明,蔡庆祺,蔡曙晓,陈正秋,陈引芝,陈贻芳,陈明,陈健学,陈辉等

10、校园文化

校歌

原词由马君武博士创作:

保卫中华,发达广西,是我们立校本意。

为国牺牲,为民工作,是我们求学目的。

努力、努力、大家一齐努力,求得知识,炼好身体,更遵守严格纪律。

努力、努力,大家一起努力,对内团结,对外抵抗,为祖国奋斗到底。

第三版《广西大学校歌》

振兴中华,建设广西,是我们立校本意;

为国奉献,为民服务,是我们求学目的。

努力,努力,大家一齐努力,学好知识,练好身体,有理想道德有纪律;

努力,努力,大家一齐努力,团结求实,勤奋创新,为祖国奋斗到底!

第四版《广西大学校歌》

复兴中华,发达广西,是我们立校本意;

为国奉献,为民工作,是我们求学目的。

努力,努力,大家一齐努力,求得知识,练好身体,更遵守严格纪律。

努力,努力,大家一齐努力,勤恳朴诚,厚学致新,为祖国奋斗到底!

校训

勤恳朴诚、厚学致新

“勤恳朴诚”是广西大学首任校长马君武先生亲撰的校训。自1928年广西大学成立到1953年院系调整,广西大学一直沿用这一校训。按照字面的理解,“勤”是勤奋、认真,“恳”是真挚、恳切,“勤恳”合在一起就是殷勤恳切,唐代柳宗元在《柳浑行状》中说:“词旨切直,意气勤恳”,就是指做事认真不懈;“朴”是朴直朴素、敦厚老实,“诚”是诚信诚实,真心真意,“朴诚”合在一起就是敦厚老实,艰苦朴素,诚信诚实。“勤恳朴诚”就是要求勤勤恳恳做事,实实在在做人,艰苦创业,俭朴生活。其中“诚”是核心,是根本。

“诚”是人类社会的最高道德规范,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诚就是真,其对立面是“欺”,“真”的对立面是“假”。为人朴诚,就是朴实无华,诚心真意,以诚相待。大学既是传授专门知识与技能的场所,更是教人勤恳朴诚、求真求善的精神家园,就教育来说,教人如何做人比传授知识更为重要,正如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做学问也要“朴诚”,要有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严谨勤奋的治学态度,诚心诚意,求真求实,不弄虚作假,不投机取巧,不急功近利。

“厚学致新”。“厚”原指物体的厚度,与“薄”相对,引伸为深重、厚道、宽厚之意。“厚学”既指有广博的知识和学问,又指崇尚知识,博采众长,且还有兼容并蓄,融贯古今与中西的要求。常说要厚积薄发,无论是做学问、搞研究,还是干事业,都必须有深厚的知识基础,才能达致目标。“致新”就是努力创新,与时俱进,要求通过学习研究,获得新知识,进行新创造新发明;要求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厚学致新”还是为学的两个层次,或者说是两个阶段。要达到“厚学”,首先要广泛的猎取,培养充沛而旺盛的学习志趣,这是人生强大的求知动力。

“厚学”还意味着博大和宽容,惟有博大和宽容,才能兼容并包,使为学具有世界眼光和开放的胸襟,真正做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因此厚学是为学的第一阶段,要求刻苦学习,博采众长,正如马君武先生所说:“集世界之知识,造极新之国家”。而“致新”是为学的第二个阶段,也是最高境界,要求致力去实践自己所学的知识,忠贞不渝,踏踏实实,一心一意,坚持不懈,努力认识新事物,创造新业绩。“勤恳朴诚,厚学致新”很好地体现了广西大学的办学传统和人文精神,既有老校训的传承,又有与时俱进的创新。

11、附近交通

公交路线

东门:14路、31路、71路、72路、84路、85路、803路

正门:4路、8路、10路、24路、33路、34路、35路、44路、46路、48路、52路、58路、59路、62路、66路、68路、76路、84路、88路、91路、204路、207路、218路、222路、西乡塘专线大站快车、604路、605路、707路、804路

上一篇:广西民族高中

下一篇:广西戏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