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旱
夏旱亦称伏旱。发生于夏季的旱象。夏旱的特点是日照强、温度高、蒸腾极为旺盛。2014年7月河南遭遇63年来最严重的“夏旱”,全省多地供水告急。
1、介绍
夏旱(summerdrought)亦称伏旱。发生于夏季的旱象。夏旱的特点是日照强、温度高、蒸腾极为旺盛。
中国夏旱最常在长江中下游一带发生,黄淮流域以及渭河流域也比较多见。夏旱出现的频率虽不及春旱多,但对作物的危害比春旱严重。因为这时正值春播和夏播作物旺盛生长时期,需水较多,而温度很高,蒸腾旺盛,持续晴朗无雨,旱象必然很重。
2、类别
夏旱指发生在6-8月份的干旱。夏季气温高,农作物生长旺盛,需水量大,如无雨、少雨或降水不及时,就会形成夏旱。夏旱分为初夏旱和伏旱。
初夏旱(6月份)。在我国北方,初夏雨季尚未来临,降水仍然很少,但气温升高,蒸发加强,水分亏缺严重。据观测,无灌溉地土壤水分从春季开始逐渐减少,到初夏时节达到一年中的最低值。在缺雨年分,初夏是水分供应最差季节。这时雨量年际变化很大,雨季开始早的年份,初夏就解除旱象,来得晚的年份干旱就相当严重。统计表明,初夏旱主要发生在河南中部和北部、河北南部、山东中部、晋南、关中东部、宁夏南部和甘肃中部。
伏旱(7-8月份)。盛夏三伏期间的干旱。这时作物生长旺盛,需水多,抗旱能力弱。干旱发生时太阳辐射强烈,温度很高,空气干燥,蒸发力强。因此,这时干旱对农作物的危害特别大。伏旱主要发生在秦岭、淮河以南到广东、广西北部的广大地区,特别是湖南、湖北、江西、浙江西部,其次是北方地区。
3、空间分布
夏季,干旱的多发区主要分布在东北西部、华北大部、西北东部及黄淮北部,发生频率达50%~60%(图29b)。长江中下游地区、黄淮南部、东北中部和北部及四川东部等地发生频率也较高,有30%~50%。华南、西南及东北地区东南部为夏旱少发区,发生频率在30%以下。
盛夏期间的干旱主要发生于三伏期内,所以通常又被称为“伏旱”。这时候作物生长旺盛,需水多,抗旱能力差。而干旱发生时,太阳辐射强烈,温度高,空气干燥,蒸发力强。在北方,有些年份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北,使得37°N甚至更北的地区受到副高控制,从而发生伏旱。
较为严重的伏旱多发生于南方地区。7月上旬,雨带移到华北、东北地区,秦岭、淮河以南到广东、广西北部的广大地区被副热带高压控制,空气下沉,天气晴热,蒸发力强,而降水较少,水分供需矛盾大,如果沿高压脊西侧北上的台风偏少,则会造成如我国秦岭、淮河以南到广东、广西北部的广大地区,尤其是湖南、湖北、江西、浙江西部地区最容易发生伏旱。金华、南昌和长沙是伏旱最严重的地区。伏旱开始的时间南方比北方早,且北方地区相对南方较弱。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