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信源
包信源,1959年1月生于镇江市人,祖籍江苏泰州,画家、书法家。曾先后结业于南京艺术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研究院。
中文名:包信源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江苏镇江
出生日期:1959年1月
职业:画家
1、个人简介
包信源作品(局部)
山水画、书法作品1990年获上海全国艺术博览金奖,《秋山清韵》入选由中宣部批准设立的中国美术最高奖“第二届中国美术金彩奖全国中国画作品展”,《秋山萧瑟》获2003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优秀奖,《山村秋色》获2004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优秀奖,《留住青山》入选“自然与人—第二届当代中国山水画·油画风景画作品展”,《新雨浑秋山》入选中国画研究院全国名家提名展,《烟雨秋山》入选2005年中国百家金陵(中国画)作品展等。
作品多次专题发表于《美术》、《荣宝斋》、《美术观察》、《画刊》、《中国文化报》、《中国艺术报》、《人民政协报》、《中国书画报》、《美术报》等。出版个人专集5册。
2、获奖记录
包信源作品(局部)
2003年山水画《秋山清韵》入选由中宣部批准设立的中国美术最高奖“第二届中国美术金彩奖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2003年获得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优秀奖)
《高山流水》第二届当代山水画名家(15人)邀请展
2004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优秀奖)
自然与人——第二届当代中国山水画·油画风景画展
中国画研究院2005年度提名展
2005年中国百家金陵(中国画)作品展
中国画研究院首届龙瑞工作室山水画全国巡回展
文化部中国画名家作品提名展
2006年中国国家画院龙瑞工作室课题研究班山水画结业作品展
2007年“河山如画图”——河山画会成立二十周年暨中国人民大学成立七十周年纪念画展
重庆立场·中国当代艺术大展
当代中国画名家手卷作品展等
3、艺术评价
笔夺造化之美——包信源的山水画境
左庄伟
(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著名美学理论家、画家)
世之善画者必善书,宋人苏东坡、元人赵子昂、明人徐青藤、清人郑板桥、当代齐白石都既是大画家又是大书家,这是因为书画本同源、书法是传统绘画的基本功、而今画家多不在意于此道理,致使绘画笔墨语言成就难以超越古代大师,但是当我们纵观今日之画坛又可以看到凡画艺出众耐人寻味者多具有书艺的深厚功力,在江苏画家中引起我关注的是江苏省文联的书画家包信源。
我在三十多年前就认识信源,那时他还是稚气未脱的孩子,我看他那执著追求的憨厚劲,日后定有出息。高中毕业后,他以积极的态度和高昂的热情主动要求下放到农村务农,并且书画技艺的学习比以往更加勤奋,还利用暇时画了大量的速写和创作。许多人说他身上有股超乎寻常的意志力,也是成就他后来发展的重要因素。接着也正因为他的才艺出众被解放军某部作为特殊人才征召入伍。他从军仍一拿抢一手紧握画笔、军营的生活既丰富了他的人生阅历、更锻炼了他刻苦从艺的品格,解甲归来又入南京艺术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和中国画研究院研修深造,当我重又见到他的人和书画时,令我刮目相看,他已经是一位比较成熟和有影响的书画家了。
信源初入画门多习西法、尔后并学传统绘画与书法、篆刻,终归以书家、画家跻身于当今画坛,以自身的实力活跃于江苏和全国画界,引起人们关注,成为沿着历代画家的艺术道路前进、继承和发展我们民族书画艺术的新一代书画家。在人类美术发展史上,不同民族在各自不同的自然,社会和文化背景下创造了不同的艺术语言,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欧洲人造型艺术以模访理论为指导,讲究运用科学方法塑造艺术形象,追求酷似生活形象的真实美;绘画是以光分明暗法,用面塑造立体效果的艺术形象,所以他们的传统绘画倡导绘画形象向雕刻形象看齐,米开朗基罗就曾说过:“最好的绘画像雕刻。”而我们中国传统绘画造型是根据物象的固有结构和常形通过提炼概括的笔墨来造型。中国绘画的基本造型语言是线条和笔墨的运用,塑造形象讲究意趣和神韵,神似高于形似。所以来华的意大利人利玛窦说:“中国画是画阳不画阴”“以线造形”是通过平面处理来高度概括物象之质量感、空间感和体积感,它不像西画那样直观“真实”,而是一种感觉的联想,讲线条造型必讲“骨法用笔”,它是传统绘画笔墨语言的基本表现技巧,它决定中国画的品味,傅抱石先生说过“笔墨见高低”,所以对中国画家来说工画者必工书,高明的画家能以书法入画法,如元王叔明笔法多杂篆隶,近代的吴昌硕的用笔则得力于石鼓文,有人说文与可的竹是从草法中得来,可以见得画家如无书法的修养难能出众,信源的出众之处正在于能将书法引入画法,将画法融于书法,所以观他的画法有笔气纵横之感。
包信源作品(局部)
在一个时期里由于西方文化思潮的影响,有人提出否定我们民族几千年来建树起来的传统绘画理法,持这种观念的人除了少数怀有个人目的之外,大多出于无知,因为他违背了唯物主义的历史观,经过实践和冷静的思考之后又合乎情理地回归到传统上来,惟立足于民族优秀的传统基础之上、从现代社会而生的现代观念出发,去继承、去创造符合现代人价值观念的绘画,信源在这条道路上努力探索,我以为他画中的古意、静境和抽象的笔意正是他所创造的画境内涵。初看他的画颇有古山古水古树古画法所构成的古画境,但如果从鉴赏层面去研究,就会发现古画境中透现出现代意识和画家自身的情绪气质。中国画家历来视所选择的题材仅仅作为一种精神的符号,画山水林木溪流,甚至人物,既表现物象的形态和精神,更着意于物性所传达画家的社会理想、美学理想和思想感情。
信源在画中造境无浮躁诡诈之气,寥寥数笔,几座峰岭或半壑松风,一滩流水,皆为寻常境界,但是他集中写出一个“静”字。静境是当今激烈竞争时代人们疲惫的心灵所祈求的一种精神寄托的境界,在现实生活是中难以寻觅的,现在即使是到真山真水中也找不到一块净土,它只存在于画家的心灵中,在画家的笔下可以见得。你看在信源的画中置景布势无杂无染,在深山老林常点缀茅舍楼台,但多不见人踪,虽在水面有扬帆、顶多置一垂钓老者,这使观赏者有超尘而不脱俗之感,这正是当今人们祈望的一席精神乐土,借以平衡紧张不安的心灵,正如用西方现代艺术大师马蒂斯所言这是“安乐椅式的艺术。”
信源写山水如作书,行笔并不苛求笔下出现何种皴法,他的用笔往往是大写山形山势,但多含莫名的抽象性,具有莫名其妙之美感,给我最深的感受是生气和灵活,此种意境得力于他的书艺、诗文和传统优秀文化的修养,这非一般画家所能为之的。
刻苦勤奋是信源的本色,如果说他已经取得一些成就,那是用汗水磨墨画出来的,认识他的人都知道,他能吃苦,能在极艰苦困难环境中挥毫,但这只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从它所具备的综合元素来看,其前景不可估量,正如古人所云“天道酬勤”。
4、相关报道
包信源作品(局部)
文/贾德江
冥想、神游,心物感应,天人合一,是中国山水画家处理主体与客体关系所独有的体认方式。长期生活在江南重镇的当代著名山水画家包信源,深受金陵画派的濡染,画风清新秀润,笔墨苍郁幽雅,气象绵缈,含蓄蕴藉。在他的作品中,或空山孤亭,或秋壑云起,或野水苍茫,或夕阳远村,宁静、淡泊、深邃、幽远,展现出一种疏离于当今工业文明的田园诗式的山水情怀。
他笔下的自然景物,如山、石、树、水、云、亭、屋、塘、田等,皆非某种特定的地域地貌,而只是传达其主管意象的媒介。他的山水画苍茫繁复,构图大多饱满充实,山石岩壁、肌理走势、杂树苔草,层层叠叠,皴点相间,点线结合,积点成面,松活通透,五墨皆备。在这里,目之所见皆为平淡普通的自然景观,它不是以“形”炫人耀目,而是以“意”动人心弦;它并非是对客观景物的被动摹现,而是万趣融其神思、万物为我所有的主动创造,更为注重神韵,更加富于传统的文人逸趣。
就表现风格而言,他的画是古典的,又是现代的。不仅宋元明清诸大家的笔痕墨迹处处可见,现代大家傅抱石的“散笔皴”亦时而可寻。这给他的画风带来一种平稳的正气。他没有囿于传统的笔墨程式,而是根据意境和风格塑造的需要,探究新的皴法、点法,新的笔墨结构。他独得自然与传统的双重蒙养,加之自身的那股灵气、才情,深得空灵飘逸的旨趣,从而产生韵外之象,象外之韵。
包信源在艺术取向上,自觉地把自己绘画融入当代语境,自觉地从山水传统向现代延伸,使画面中的意象塑造、诗意表现、情怀深思更富于时代性和现代感,以力求画面中自然的生命节奏与人的生命节奏相统一,形成笔墨诗意与形式意象血肉相连,展示心灵中的“精神家园”图景。包信源背靠传统、面向现代,他的艺术正是在社会的转型中获得了生机。他的艺术前景是不可估量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