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赵小参

科普小知识2021-10-11 13:24:18
...

赵小参,女,汉族,1953年3月生,河南省驻马店市平舆县万金店镇王寨村村民。德耀中华·候选人。

1、主要事迹


赵小参

公婆早年离世,她含辛茹苦30多年,把婆家未成年的三个弟弟两个妹妹抚养成人;自己身患癌症,却又毅然抚养两个侄子,被弟弟妹妹们尊称为“嫂娘”。

1979年,赵小参嫁给了王寨村的李雪太。1983年,公公婆婆相继去世,撇下两个妹妹和三个弟弟,大的不足17岁,小的才6岁。赵小参挨家借钱,让公婆入土为安。几天之后,老屋突然坍塌,她咬牙又借钱为五姐弟置办了新家。此后,赵小参辞去了自己心爱的民办教师工作,节衣缩食,没日没夜地为一大家子人的生计操劳。7年之后,她让两个妹妹风光出嫁,帮二弟三弟盖了新房办了喜事。接下来,她独自南下广州,一边拾荒挣钱,一边求情借款,为四弟凑足1.5万元的建房钱。没有宅基地,她把自己儿子的宅基地让出来。1999年的冬天,终于为四弟娶了媳妇。

2002年秋,赵小参被查出患了食道癌。期间,二弟的妻子突然暴病身亡,二弟在外打工失去联系。当时,两个侄子一个读高中,一个读初中没人照顾。赵小参不顾自己疾病缠身,又毅然担负起抚养他们的重任。她自己少花钱,拖延治疗,省下钱供养孩子上学,直到大侄子接到北京化工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在外打工误入黑砖窑4年没有音讯的二弟回到家,跪在赵小参面前:“我这辈子最尊敬的人就是您,您就是俺的嫂娘啊!”

2、人物故事

今年62岁的赵小参是平舆县万金店镇王寨村人,几十年来,她无怨无悔抚养3个婆弟、两个婆妹及两个侄子。在自己身患癌症的情况下,她仍然肩负家庭的重任,坚持偿还几十年来抚养弟妹们欠下的外债,被弟妹们称为“嫂娘”。

借12家的钱才安葬了公婆

初中毕业后,赵小参一直在村里担任民办教师。1979年,经人撮合,26岁的赵小参嫁给了自己的同学——万金店镇王寨村油坊店村的李雪太。当时,这门婚事遭到了她娘家人的强烈反对,因为李雪太家兄弟姐妹多,在全村穷得出了名。但赵小参认为李雪太诚实有才华,经过努力他们一定能过上富裕的生活。

结婚后,赵小参和爱人齐心协力,第三年就盖起了3间土房,两个儿子相继出生,小日子过得很甜蜜。

但好景不长,1983年,在54天内,公公婆婆相继去世,撇下两个婆妹和3个婆弟,最大的17岁,最小的才6岁,家里仅有东倒西歪的两间堂屋和一间用木头顶着后墙的厨房。赵小参借了12家的钱,才将公婆安葬。

对待弟弟妹妹比对自己的孩子还亲

“当时我丈夫就愁病了,我劝他说咱不能倒下,得好好活着,把弟弟、妹妹们拉扯大。”说起当年,赵小参眼含热泪。

公公、婆婆去世后没几天,弟弟、妹妹们居住的老屋突然坍塌,赵小参和丈夫当即把弟妹5人接到自己家里住下。就这样,她家的3间土房一下子挤进了9口人,晚上还得把养的鸡、猪、牛关进屋里,屋里没个转身的地儿。见此情形,村*建议他们花1100元钱把生产队那3间没上瓦的仓库买下,也给五个弟弟妹妹安排个住处。1100元钱,这在1983年,对赵小参家来说简直是一个天文数字。赵小参既喜又忧,但很快做出决定:买下仓库,3年还清欠债。就这样,赵小参给5个弟弟妹妹置办了一个“新家”。

为了更好地照顾弟弟妹妹们,她不得不辞去自己心爱的民办教师工作,全身心担起了全家的重担。此后7年中,她节衣缩食、辛苦劳作,带领大婆妹每天为大家洗衣做饭。为了省钱,她常在哄睡自己的两个儿子后,在昏暗的煤油灯下,为全家人缝补衣服。

“记忆最深的一次是我上初中时,由于家庭困难,嫂子经常为我送饭。有一天,漫天大雪,房子上结了很厚的冰。早晨7时,早自习下课后,我看见嫂子挑着担子等在那里。担子的一头装吃的,另一头是穿的,我很心疼也很感动。”谈起嫂子对自己的疼爱,四弟哽咽着说不下去了。

在抚养四弟长大的同时,赵小参还把两个婆妹风风光光地嫁了出去;帮助二弟和三弟盖了新房、办了婚事,让他们都有了温暖的家。1999年,看到村里和四弟年龄相仿的人相继成了家,赵小参开始为四弟张罗亲事。四弟当时还没有宅基地,赵小参就和丈夫合计着先用儿子的宅基地给他建房。

手上没有钱,赵小参忙完三夏就独自到广州,一边拾荒挣钱,一边借款,终于凑足了1500元钱。就这样,四弟的新房在这年冬天破土动工了。但这时,当兵的小儿子却因没有新房与女朋友分了手。看到妈妈表现出的自责和欠疚,儿子反倒安慰她说:“妈,您的做法我能理解;您的心情,我懂。”

虽然还欠一两万元的外债,但赵小参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兑现了当初对公婆的承诺,5个弟弟、妹妹相继结婚,艰难的日子就要过去了。

2002年秋,初尝幸福滋味的赵小参却在一次体检中被查出患了食道癌。村*和乡亲们听说后纷纷赶来看她。赵小参笑着说:“你们放心吧,我不能死。我对父母没尽完孝,为养活几个弟弟、妹妹欠下的债还没有还完,我的两个孩子还没成家。”

“嫂子,您就是俺的‘亲娘’!”

“屋漏偏逢连阴雨,那时真是苦,但我想自己会挺过来的。”赵小参说,在她患病期间,二弟媳妇突然暴病身亡。此时,二弟在外打工,失去联系,自己18岁的大儿子正读高中,15岁的小儿子在读初中。为了不让两个侄子的学业受到影响,赵小参毅然决定:收养两个侄子!面对愈加沉重的生活负担,她不得不拖延自己的治疗时机,尽力供养两个侄子读书。

功夫不负有心人,大侄子参加高考后金榜题名。这时,二弟终于踏进4年未回的家门。听了儿子深情的诉说,二弟扑通一声跪在赵小参的面前:“嫂子,我这辈子最尊敬的人就是您,您就是俺的亲娘!”

赵小参先后做了3次手术,抽掉了两根肋骨,截下了25厘米长的食管。出院后,又接受了数年断断续续的化疗。5年后,她奇迹般地康复了。

30年来,为抚养弟弟、妹妹加上自己看病,赵小参家欠下了5万余元的外债。虽然弟弟、妹妹们多次提出分摊偿还,但都被她拒绝了。

她说:“在公婆面前,我是大儿媳妇;在平辈面前,我是大嫂;在晚辈面前,我是大娘。这3个‘大’字就是我的全部责任。只要你们各自过好日子就行了,所有的账不用你们管。”

于是,身体还很虚弱的赵小参,在亲人们的万般牵挂下,独自到天津市一个农业园区,干起了打药、拔草等农活。踏实能干的她受到了老板的认可。农活较少的时候,她就走上街头或家属区,拾废品卖钱。十几年来,她没买过一件新衣服。她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尽可能地多攒些钱,尽快把家里的欠账还完。

去年8月,她听说同村的宋某打工回来了,就赶忙前往他家,还上了14年前借他的800元钱。还上这最后一笔欠款后,赵小参心上的石头终于落了地。

如今,苦难已随风而去,赵小参被幸福包围着——弟弟妹妹们都有了自己幸福的生活,对她都尊敬有加,一有空就去她的院里坐一会儿。

大儿子从中国人民大学毕业后在北京中关村工作,结了婚给她生了个大胖孙子;二儿子从部队转业后在*办厂创业成功,还给她娶回一个师范大学毕业的漂亮媳妇。两个儿媳妇都特别尊敬她,经常接她小住几天,并大包小包地给她买新衣服,时不时地给她塞零花钱。

令赵小参夫妻惭愧的是他们老两口一辈子都在忙着给弟弟们盖新房,却没能给自己的两个儿子盖上房子。两个儿子靠自己的努力不仅在城里落了户,而且二儿子要给他们老两口在县城买套房子,让受了一辈子苦的父母享享清福。

2014年8月,在驻马店市身边好人巡回报告会上,赵小参的宣讲让很多人感动得流下热泪,很多网友在网上发贴点赞。

2014年,赵小参荣登“中国好人榜”,被评为第一届“驻马店市道德模范”。2015年5月,赵小参被授予驻马店市2015“天中最美母亲”荣誉称号。

“现在,我感到很幸福。弟弟妹妹们过得好,孩子争气,自己还能劳动,身体恢复得好,还有党和*以及好心人的关心,我很满足。”接受记者采访时,赵小参满足地说。

3、获得荣誉

赵小参荣登“中国好人榜”。

赵小参被授予“全国道德模范”荣誉称号

4、社会评价

光明网:“好嫂子”赵小参的经历,不仅再次向公众诠释好人必有好报,更给全社会提供了一面道德的镜子。值得我们每个人都拿起来照一下自己。扪心自问,假若婆婆公公遭遇不幸,自己会不会推掉本应承担的责任;当遇到兄弟姐妹遇难,自己是否怕麻烦而“视而不见”?因此,“好嫂子”赵小参的故事令人感动。但我们社会需要的不止是这份感动,更需要的是行动。只有我们用实际行动,“复制”他为了家人的幸福,不计个人得失的精神,全社会才能充满爱与道德的芬芳。

驻马店日报:孝老爱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随着时代发展,孝老爱亲的精神传承也在潜移默化地发生着改变,被赋予新的内涵,构成了*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们身边,有很多像赵小参一样弘扬孝老爱亲、见义勇为、助人为乐、诚实守信、敬业奉献等美德的平凡好人,正是一个个普通人的善行义举,夯实了千百年来积淀的道德根基,也在点点滴滴中汇聚起共同崇尚的价值观念和人间温情。

上一篇:刘婷

下一篇:董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