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瓷羊
此青瓷羊所使用的胎土的原料为石英、长石和高岭土,并以高岭土为主,其中二氧化硅的成分达77%以上,十分适合还原焰条件下的烧制。此青瓷羊所使用的青釉,是一种含有石灰石的釉质,它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钙,由于早期青瓷皆为石灰釉,所以在这种条件下烧成的青釉,匀净无瑕,成为青釉的先驱。
中文名称:青瓷羊
馆藏地点:中国历史博物馆
所属年代:三国
材料:瓷土
1、简介
青瓷羊
2、造型特色
青瓷羊
由于青瓷羊的工艺精湛,从民国时期至现在都有仿制品的出现。民国时的仿品釉色泛黄,羊的形体也不如该羊丰满,羊身即没有刻划纹饰,头部和背部亦没有蜡烛的插孔。此时的仿制品只是一种雕塑品,也没有其它的功能。现代的仿品由于采用石灰碱釉的配方,釉较厚,很少有石灰釉的玻璃质感。造型虽有相似之处,但全然没有早期青瓷羊的神韵。
这件羊所成形的名称和用途究竟称什么最为恰当?从实用和形态来看,凡羊形、狮形一类背上有孔的器物,可能是烛台。这件青瓷羊的羊头上,有一个小孔,多数学者认为是插蜡烛的地方,因此这是一个羊型烛台。例如1975年浙江绍兴出土一件南朝狮形烛台,背有方座,长方横梁上有三圆形管与底部不通,可以证明。但此羊无座和圆形管。另有同类器物被称为酒器者,如1973年江苏江宁出土的一件青瓷狮,与食具同出在墓内祭台上。《梁书·刘杳传》:"古老樽彝皆刻木为鸟兽,凿顶及背以出内酒",故汉以前多有牺尊一类铜器以及汉以后多有漆樽一类木器,均作酒器。六朝时崇尚狮子、辟邪、麒麟,多有做成明器随葬,故这类造型的青瓷器如青瓷凌羊之类,亦可称为羊尊,可能就是用作宴饮和祭祀的酒器。
3、工艺特色
青瓷羊
根据考古资料,东汉晚期许多瓷窑已在江苏、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四川等地发现,成为一个南方青瓷系统的产区。三国时期,在制瓷工艺上已有较前更为进步的技术,特别在江浙一带所发现的青瓷,经过科学分析,它们采用较优质的矿物原料与熔剂做成坯体。由于胎土含有机物较少,含铁量较多,粘性和吸水性较小;因此瓷胎白色微泛青灰,加上掌握火候怡当,烧成后胎质坚细,不吸水,玻化程度高,莫来石结晶也发育较好。当时,青瓷胎土的原料有石英、长石和高岭土,而以后者为主;江浙工区盛产以石英斑岩、正长斑岩为多数经热蚀而成为瓷土的原料,这种原料多属原生高岭土,其中氧化硅(SiO2)成分达77%以上,十分适宜用还原焰烘烧。青瓷羊的瓷釉含石灰石,成分是氧化钙,也正是青釉的主要成分。所以在这种条件下烧成的瓷器釉色光润,确有"夺得千峰翠色来"的成就,也可认为是唐代"缥瓷的先驱"。
4、西晋青瓷羊
青瓷羊
这件青瓷羊形烛台,是海盐县博物馆的藏品,为西晋晚期越窑青瓷风格。整个器型为羊状,高14厘米,长15.6厘米。躯体肥壮,四肢蜷曲作跪卧状。跪伏的羊,是温顺谦卑的象征。羊身饰疏密相间而又对称的线条纹和卷毛纹,深浅层次分明,雕刻生动有力,羊屁股正中隆起一鸡心形,上饰人字条纹,代表羊尾。整座造型优雅生动,形体健美,神态逼真,温柔敦厚。该器胎质坚硬细腻,胎呈灰白色,施青黄釉,釉质细润,釉层均匀发亮,胎釉结合牢固,是一件不可多得的青瓷佳作。多数学者认为此器是插蜡烛用的烛台,羊顶上开一小孔,内灌注蜜蜡、油脂或是插放蜡烛所用。但也有学者认为是一件盛水器。
5、相关资料
三国吴(公元222年-280年)
高24.9厘米长31.7厘米宽15.5厘米
1958年江苏省南京北京路出土
青瓷是魏晋之际生活中的重要元素,淡雅的光泽中透射出魏晋的飘逸风流。浙江上虞等地,是我国青瓷的重要发源地。而江浙一带,是传统意义上的吴地。三国时期,东吴就建都于南京,这也正是这件青瓷羊的出土地点。
中国古代"羊"与"祥"相通。古人还将羊看成知礼、有德、孝顺的化身。跪伏的羊,更是温顺谦卑的象征,最符合中国人将道德与审美合一的思想观念。这件青瓷羊顶上开一小孔,多数学者认为它是插放蜡烛所用,是一件非常精美的烛台艺术品。烛由火把演变而来,内部灌注蜜腊、油脂的蜡烛一直是古人重要的照明工具。这件羊形青瓷釉色饱满、造型生动,是青瓷中的精品。它带来光明与吉祥,陪伴人们驱走黑暗,度过漫漫长夜。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