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市七星关区
七星关地处东经104°51'—105°55',北纬27°03'—27°46'。东北与金沙县接壤,东与大方县相邻,南与纳雍县连接,西南与赫章县、西与云南省镇雄县毗邻,北与四川省叙永、古蔺县隔赤水河相望。七星关区山川秀丽,景物雄奇,境内风景名胜颇多,毕节八景、赤水八景、王张八景早见诸史册;有七星关古遗址、大屯土司庄园、瓦窑村古遗址等*、省级、县级重点文物共31处。
中文名称:七星关区
地理位置:贵州省西北部
所属地区:贵州毕节
下辖地区:24个镇、8个乡、10个街道办事处
行政区类别:市辖区
旅游景点:
气候:亚热带湿润气候
面积:3412平方公里
人口:152万
电话区号:0857
邮政编码:551700
车牌代码:贵F
1、概况
七星关区
毕节市七星关区位于贵州省西北部,地处川、滇、黔三省交汇处,是毕节市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和信息中心。东与金沙、大方两县接壤,南与纳雍县毗邻,西与赫章县及云南省镇雄县、威信县相连,北与四川省古蔺、叙永两县交界,是西南地区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全区总面积3412平方公里,辖24个镇、8个乡、10个街道办事处,聚居着汉、彝、白、苗、布依等23个民族,总人口152万人。
境内地势西高东低,平均海拔1511米,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内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2.5摄氏度,最适于生态疗养、避暑度假,被誉为“中国十大避暑旅游城市”。
2、历史沿革
毕节之名,始于元代年。在历史上曾是历代郡、府、路、司、卫、道、署的所在地。
秦设汉阳县。
汉改平夷郡。
唐设羁糜州。
宋设羁糜禄州。
元置平迟安得长官司。
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置毕节卫、赤水卫。
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合并二卫置毕节县。
1993年12月10日撤县设市。
1997年,毕节市辖6个街道、27个镇、2个乡、6个民族乡:市西街道、市东街道、观音桥街道、流仓桥街道、三板桥街道、大新桥街道、小坝镇、对坡镇、小吉场镇、杨家湾镇、大银镇、田坝桥镇、龙场营镇、撒拉溪镇、林口镇、水箐镇、青场镇、清水铺镇、田坝镇、朱昌镇、亮岩镇、梨树镇、燕子口镇、鸭池镇、层台镇、何官屯镇、长春堡镇、海子街镇、生机镇、普宜镇、放珠镇、岔河镇、大河乡、野角乡、田坎彝族乡、团结彝族苗族乡、阴底彝族苗族白族乡、千溪彝族苗族白族乡、阿市苗族彝族乡、大屯彝族乡。市*驻解放路。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毕节市总人口1128230人,其中:市西街道86136人,市东街道49174人,三板桥街道12123人,流沧桥街道18489人,大新桥街道2617人,观音桥街道7609人,鸭池镇45187人,梨树镇22688人,岔河镇35160人,朱昌镇34845人,田坝镇17425人,长春堡镇38859人,撒拉溪镇43884人,杨家湾镇34401人,放珠镇22254人,青场镇28112人,水箐镇21462人,何官屯镇32666人,对坡镇24144人,大银镇20259人,林口镇28876人,生机镇29172人,清水铺镇28168人,亮岩镇19473人,燕子口镇36453人,八寨镇24958人,田坝桥镇15829人,海子街镇56383人,小坝镇32022人,层台镇22174人,小吉场镇43099人,普宜镇21878人,龙场营镇19800人,千溪乡14958人,阴底乡28818人,野角乡18519人,大河乡15786人,团结乡18755人,阿市乡19510人,大屯乡14680人,田坎乡11425人。
2003年,毕节市辖6个街道办事处、29个镇、6个民族乡,595个村委会、16个社区居委会。年末总人口128.47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1.94万人;少数民族人口13.97万人。
2007年末,全市总面积3412.2平方千米,总人口136.2万人,其中少数民族3.2万人,非农业人口16.8万人,辖6个街道、27个镇、8个乡(其中6个民族乡),524个行政村、20个居委会。
2011年,撤销县级毕节市,设立毕节市七星关区。以原县级毕节市的行政区域为七星关区的行政区域。
3、行政区划
2014年6月,七星关区辖10个街道、24个镇、2个乡、6个民族乡:市西街道、市东街道、观音桥街道、三板桥街道、大新桥街道、麻园街道、洪山街道、碧阳街道、德溪街道、碧海街道、对坡镇、小吉场镇、杨家湾镇、大银镇、田坝桥镇、龙场营镇、撒拉溪镇、林口镇、水箐镇、青场镇、清水铺镇、田坝镇、朱昌镇、亮岩镇、燕子口镇、鸭池镇、层台镇、何官屯镇、长春堡镇、海子街镇、生机镇、普宜镇、放珠镇、大河乡、野角乡、田坎彝族乡、团结彝族苗族乡、阴底彝族苗族白族乡、千溪彝族苗族白族乡、阿市苗族彝族乡、大屯彝族乡。
4、地理位置
七星关区地处黔西山地北部,西部较高,南部及东北部较低,喀斯特地貌发育。年均气温12.8℃,年降水量954毫米。境内河流属长江水系,主要河流有赤水河、六冲河。矿藏有煤、硫、铁、硅、砂、粘土、草炭、大理石、高岭土、重晶石等。326国道、211省道过境。革命纪念地有红军二、六军团长征到毕节时创建的“中华苏维埃人民*川滇革命委员会”,“贵州省抗日救国军司令部”等革命遗址。古迹有新石器时代遗址,明清时代的摩崖,苗族农民起义的古战场遗址。
5、自然资源
一、土地资源
毕节市七星关区土地利用现状,全区土地总面积为341097.61公顷,其中:耕地138891.1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91.27%,园地886.41公顷,林地151040.35公顷,草地4696.97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10114.45公顷,交通运输用地3608.97公顷,水域及水利实施用地1930.39公顷,其它土地29928.95公顷。
二、水资源
毕节市七星关区拥有较为丰富的水资源。年均地表径流量为14.92亿立方米,平均每亩土地地表降水总量654.3立方米,径流量为291.4立方米,地下水储量为4.33亿立方米,尚待进一步开发利用。水能资源可开发量为115714千瓦,在贵州省属水能资源丰富县区。
三、矿产资源
毕节市七星关区矿产资源有硫、铁、煤、锌、大理石、硅砂、铜、草炭、粘土、高岭土等20余种,其中:煤炭地质储量达42.55亿吨,以无烟煤为主,有少量烟煤、煤层4至5层,机械性能好,热量7000至8000大卡;硫磺矿储量达8.41亿吨,有铁磺、褐铁磺、菱铁磺、针铁磺等类型,品位较高,易采、易选;已探明的粘土储量达到3000万吨以上,三氧化铝含量平均达30%以上,其它有害物质均低于2%以下;大理石资源尤为丰富,作为建筑材料颇具开采价值。
四、生物资源
毕节市七星关区生物资源十分丰富。全区林木资源有700余种,农作物资源有玉米、稻谷、小麦、马铃薯、烤烟、油菜籽、花生、大蒜、苎麻、蚕桑等455种,中药材有杜仲、天麻、半夏、何首乌、金银花、苦参等2000多种;花卉类400余种,此外还有蕨类、菌类和饲料类等植物资源,草种资源378种。毕节市七星关区还有独具高寒山地特色的猪、牛、马、羊等产品,沔鱼河四腮鱼属全国珍稀鱼种。资源丰富齐全,在这里实施生物工程,前景可观。
6、经济概况
2011年全区生产总值完成151.34亿元,同比增长18.2%,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6.1亿元,同比增长55.10%;财政总收入完成21.57亿元,同比增长86.9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2亿元,同比增长17.1%;农民人均纯收入4296元,同比增长18.54%;2012年全区生产总值完成184.42亿元,同比增长17.70%,固定资产投资(省口径)完成182.48亿元,同比增长75.40%;财政总收入完成28.54亿元,同比增长32.3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52亿元。在全省经济发展增比进位综合测评中,七星关区排名从第14位上升到第7位。
7、旅游景点
橙满园
一、橙满园
清水铺镇橙满园村位于毕节市东北部,距毕节城区86公里。最高海拔900米,最低海拔550米。近年来,该村利用自身优势,发展乡村生态旅游。通过对观光果园、乡村旅游接待户、文物古迹、红色旅游景点等资源进行组合。招徕客人游览和体验橙满园景区厚重的历史文化;鲜活、动人的生态环境;橙满园香的*新农村景象。取得了旅游搭台,经济唱戏;商贾云集,购销两旺;服务市民,致富果农的可喜成绩。
橙满园村地处赤水河河谷地带,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和气候资源优势,适宜发展柑橘等水果生产。现在种植的主要有9个柑桔品种,包括:脐橙、血橙、锦橙、温州密桔、红桔、新会橙、冰糖甜橙、碰柑、红心柚等品种。辅助种有桃、李、梨等水果。其中:柑桔3000亩,桃、李2500亩,梨1300亩。
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和气候资源优势,精选各地优良品种,采用科学种植技术,橙满园所产柑桔具有长寿丰产,经济效益高;营养丰富,色香味兼优;全身是宝,可综合利用;品种繁多,可季产年销等特点。年产水果600余万公斤,广销我省各地和四川、云南等省。
橙满园是一块记录着红色文化史实的土地。在对敌武装斗争、建立人民政权、抗美援朝、拥军优属、民兵工作等方面,都留下了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
猪拱箐
二、西南苗王城遗址——猪拱箐
猪拱箐位于毕节市西北部青场境内,主峰海拔二千二百余米,三面绝壁,唯有一路通往大山北门,地形雄奇险峻、巍然磅礴,易守难攻,是清朝末年苗族云、贵、川三省农民起义军总部遗址。1982年4月被贵州省人民*确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清朝咸丰十年八月,苗民陶新春、陶三春兄弟率众于赫章县韭菜坪起义,九月挥师转移到毕节市猪拱箐建立义军根据地。咸丰十一年二月,太平军石达开部开往毕节,与苗族义军会合,推动了猪拱箐苗族农民起义。之后十多万义军在清军的倾力剿灭之中,坚持抵抗时间长达七年之久,创下了我国农民起义史上的奇迹。
当时,猪拱箐的半山以上为内营,居住苗族精兵与亲属;山以下为大营,混居白彝、土僚、龙仲、蔡家等各族义军。中间以大路为隔,苗为首,各族人的大小村寨星罗棋布,景象繁荣,俨然一个山城都市,故而时称“苗王城”。同治五年三月,云贵总督劳崇光上奏朝廷:“贵州毕节猪拱箐地方,苗、号各匪据为老巢,上年窜陷云南镇雄州,并分扰彝良、昭通一带,蔓延甚广,若不亟筹剿办,势将不习复制”。朝廷4月下令,调集云、贵、川、桂、湘五省兵力“会剿”猪拱箐。然而持续剿苗一年余,清军仍不能取胜。最后,损失惨重的清军改变了强攻战术,利用“剿抚兼施”、“派遣间谍”等手段,成功收买义军内部将领王长毛,于深夜寻机砍掉陶三春帅旗,鸣枪为号,里应外合,突然发起猛烈进攻,义军尸横遍野、惨遭失败。最终使号称“陶帅苗王城”的猪拱箐根椐地于同治六年六月十九日全部陷落。
贵州抗日救-司令部旧址
三、贵州抗日救-司令部旧址
贵州抗日救-司令部旧址位于市区和平路74号,建于清末。该馆是贵州辛亥革命元老周素圆先生的住所,也是司令部驻地。
1936年2月,贺龙、任弼时、肖克、-等率领中国工农红军二、六军团长征到达毕节。为了更好地贯彻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组建抗日武装,按照团结民众和一切爱国志士加入抗日队伍,不分政治派别,不论成分,一致联合起来,组建抗日救-的施政方针,红二、六军团以毕节地下党掌握的席大明、周质夫、阮俊臣三支地方武装为基础,组建了“贵州抗日救-”,下设三个支队。请曾任贵州军*行政总理的毕节爱国*人士周素园担任贵州抗日救-司令,0贵州省工作委员会委员、毕节地下党支部书记邓止戈任参谋长。红二、六军-李国斌、廖明、欧阳崇庭分别担任三个支队的政委,席大明、周质夫、阮俊臣分别担任支队长。司令部设于毕节城区和平路周素园先生的住宅内。
贵州抗日救-成立后,组织毕节各界人士成立了“抗日救国委员会”和“抗日救国团”等民众团体,广泛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红军北上时,第二支队编入红军随军北上,一、三两个支队在根据地坚持斗争,直至解放。周素园先生与红军一起北上,到延安后*、-副主席、-总司令亲自接见了他,*称赞他:“是我们的一个十分亲切而又可敬的朋友与革命同志”。
“贵州抗日救-”是红军长征途中建立的唯一的省级抗日武装。1985年,为纪念长征胜利50周年,省、地、市拨出专款,对司令部旧址进行全面修复。同年,贵州省人民*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所挂的金匾为肖克老将军所题。
现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免费开放。
8、民风习俗
一、花灯戏曲
花灯戏曲是七星关区地方戏曲之一,民间花灯艺人主要集中在田坝镇。采取多项措施保护、传承当地的花灯民间文化艺术,花灯剧本创作和时代接轨、与生活同步的思想已成为田坝花灯戏曲创作的一个重要方向。
为使花灯文化得到继承和发展,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指导下,田坝镇加大挖掘、整理、保护民间花灯剧本的力度,对民间花灯艺人手中的抄本进行搜集整理,紧扣“取其精华,舍其糟泊”的原则,融合时代元素如计划生育政策、农业生产技术、农村新风尚等,加以创造、改编,将宣传党的政策和时代新风作为主要内容,让民间文化和时代精神深入群众的生活。同时,该镇还邀请区群艺馆的专业老师前来指导,在编剧和舞蹈上突出特色,使花灯戏曲更具有观赏性,更符合观众的口味,更适应社会的发展形势。
现在,以宣传计划生育政策和新社会、新观念为主题的《张二嫂看戏》、《三人讨亲》等剧目已逐渐成型。此外,该镇正积极争取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已向区文化体育广播电视旅游局申报200万元项目支持,大力传承保护“花灯文化”。
二、《母亨排锣》
流传于七星关区大屯乡大河村大寨组的彝族民间原生态器乐《母亨排锣》,主要用于彝族婚嫁等喜事,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该民间艺术于去年11月在贵州省专业艺术第二届器乐暨贵州原生态器乐演奏比赛中荣获第七名。属于典型的彝族民间艺术文化的一朵奇葩。
母亨是彝语音译,汉语就是唢呐的意思;排锣,就是悬挂起来的锣,《母亨排锣》就是这两种乐器的配合使用。这两种乐器都是彝族传统乐器中最常见的,也是人类艺术文化历史发展进程中保留时间最长的乐器。彝族传承的《母亨排锣》主要以吹奏、打击为主,调门繁多,曲调欢快,主要用于彝族人民的婚嫁等喜事场合。
《母亨排锣》由于乐器多、调门多、技法复杂,在学习的过程中,要讲究配合,也就显得比学习一般的乐器更困难。作为彝族民间原生态艺术文化,《母亨排锣》代表了彝族人民艺术文化发展的一定渊源,它的传承,就是对彝族民间艺术文化的保护。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母亨排锣作为彝族人民自己的原生态的艺术文化,在这个民族传统文化不断消亡的社会更显得珍贵。为此,七星关区文体广旅局已经加大物力人力的投入,大力培养《母亨排锣》的传承人,相信在*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扶持下,在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关心下,《母亨排锣》一定会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
9、地方美食
胡家汤圆
一、胡家汤圆
毕节汤圆历史悠久,地方名吃、远近闻名。
做法:汤圆可分为水晶、酥麻、滚水等多种,尤以水晶最佳。采用糯米、大米,适量的白糖、麻酱、挑仁(压碎)、芝麻、化猪油等原料制成。
特色:水晶选料精致,做工考究,煮熟后,晶莹剔透,如水晶一般,吃在嘴里,满口生香,回味无穷。
王*烧鸡
二、王*烧鸡
“王*烧鸡”是经过卤、炸、煮过后的鸡,抹上麻油或花椒油就可食用。吃时为保持原汁原味,最好不用刀切,而用手撕。从前的“王*烧鸡”在一个不知名的小巷里,当地人要找还得费一番功夫。现在街头就有。
来历:王文让厨师是土生土长的毕节人,九岁学艺,如今年逾古稀。因他为人憨厚,工作勤谨,目不识丁,人们早年赠个绰号“王*”。王师傅烹调技艺非常精湛,尤以烧鸡最为拿手。
王*烧鸡:系以制作人王文让的绰号命名。食用时一般不用刀切,而用手撕,别有风味。成品色红透黄,油亮滋润,外皮酥脆,内肉细嫩,醇香可口。
韭菜炒核桃
三、韭菜炒核桃
在毕节学院内的至善堂里有一道口碑甚好的菜肴:韭菜炒核桃。是啊!清炒韭菜、韭菜炒蛋、韭菜炒虾肉等很平常,但韭菜炒核桃确是道稀罕的菜品了。
先不说春天吃韭菜有多少好处,也不说核桃的营养价值有多少,单单是看着青青的韭菜白白的核桃混在一起,就觉得漂亮,食欲亦随之大增。据了解,这道菜可不好做,核桃炒出来得有刚刚从树下摘下的味道,嫩嫩的,甜甜的。因此,如果使用的不是新鲜核桃,就要先把核桃仁煮一段时间,再泡一段时间,把皮儿剥掉。其余的就简单了:将韭菜根部的衣去掉,洗净,切成寸段;锅烧热,滑油,再加少许油;煸炒韭菜几下,加盐、味精、加少许糖,加核桃肉;再煸炒几下,闻到韭菜香味,韭菜即熟,即出锅。
如果你懒得跑去那里吃,自己又是个厨房达人,赶紧买来韭菜和核桃来试试吧,一定让家人大饱眼福和口福。
石姨妈菜叶豆腐乳
四、石姨妈菜叶豆腐乳
“石姨妈菜叶豆腐乳”为何独具特色:
独特的生产条件:毕节市位于贵州省西北部,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海拨457—2900米之间,立体气候明显,雨量充沛,日照充裕,无霜期长,无工业污染。正由于气候及特定的地理位置,使得该产品只能在毕节当地生产。特定的气候和特定的季节是其特色的基本保证。
独特的制作技术:该产品引用世代祖传配方,采用传统手工与现代工艺相结合而生产。在腐乳的生产环节完全手工制作,并采用自然发酵,自然风干,窖藏等纯自然手法。手工及自然生产技术使其具有独特的腐乳香味,产品承诺不添加任何化学防腐剂,每一块腐乳都用菜叶包裹,保证腐乳的独特本味极其绿色本色。该特点是现代机械化生产所不能比拟的。
独特的选料方法:该产品选料极其考究,其所有原料都经过精挑细选,甚至有些配料来自于省内其他地区,目的是保证产品的最佳吃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