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行优汇通的两大"另类"特征
这两日,央视对于中行洗黑钱帮助投资移民的事件将中行推上风口浪尖,同时也让这项鲜为人知的银行“优汇通”业务闯入大众的视野。优汇通全名为“中银财富优汇通”,是“在为实现人民币国际化,国家相关部门在部分商业银行进行试点跨境人民币转账业务的大环境下,为中行高净值客户实现通过合规渠道将客户合理合法的资金用于客户合理*用途的业务。中行优汇通是一项先行试点业务,存在着两点引人注目的特征。
1、优汇通未设定规模限额
这项业务最大的突破点在于,直接在境内汇出大额人民币,由*银行兑换外币,突破目前个人换汇额度每年不超过5万美元的限制。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中行相关业务人士处了解,监管层的试点文件里,并没有提到大额资金的规模上限。根据优汇通业务介绍材料,优汇通的主要客户对象为与中行合作的总行级移民合作机构的客户。具体业务流程是,客户需将资金提前1个月存入中行账户内,中行在正式汇款前1周审核客户资料,资金“T+1”工作日到客户海外账户上。
收费构成包括,“汇款金额(购汇后价格)+0.1%*汇款手续费(最低50,最高260元)+电报费(目前暂免)”。之前央视报道称“中行手续费率在0.3%-0.4%”。
多位银行业人士表示,相比地下钱庄,接受严格监管的国有银行已经在对相关文件的审核上更为严格,资金流向也更易于被监控。而突破5万美元年限额,正是此次试点“创新所在”。
对于单笔限额的问题,另一位深圳地区了解此项业务的银行客户经理表示,相关部门对此并没有明确规定,因为每笔转账都上报,央行对单笔及总额都有监控,可以随时叫停。“由于这本身就是一项试点的增值服务,且主要提供给高净值客户,所以深圳地区做的量并不大,也有很多分支机构并没有推出这项业务。”上述客户经理说。
但是这次试点相当低调,被严格限制在包括中行、工行、中信等几家极为有限的银行分行范围内,且试点的业务范围仅限于两种用途,即在开放项目下,仅以投资移民或海外购置房产为资金用途。而对客户对象则要求不得是国家公务员、*官员及其亲属在内的敏感人群。
“我所了解的情况是,尽管监管机构并没对单笔业务规模进行限制,但中行在具体业务过程中有意压低金额,就是为了防范洗钱的风险。而在具体业务考核指标上,也并没有要求按照业务规模对员工进行考核,而是以客户数量。”上述深圳客户经理说。
2、优汇通不是“跨境汇款”
这项业务跟普通的国际汇款最大的区别在于汇出的货币,一般国际汇款是先换成外汇,再用swift(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汇出,而优汇通则是直接汇出人民币到*分行之后,再由*分行来换汇。
上海地区一位中行人士向记者证实,此前该项业务仅在广东分行试点,全国客户都可以,落地行在广州分行,但后来一些重点地区的一级分行也有意愿参与试点。该项业务的客户主要来自北、上、广、深、山东、辽宁等地区。中行对文件审核有明确标准,至少包括以下三项,即收入来源证明、用途证明、身份证件。
其中,收入来源证明包括且不限于个人完税证明、自有房产租赁或买卖收入证明、企业经审计的财务报表、持股企业红利分配证明、贷款合同等其他能证明汇款资金来源的材料。
而用途证明则包括且不限于购房(地)合同、投资移民相关证明文件,以上合同文本需提供相关有效性证明,如公证律师见证等。证明材料如为全英文版本,需同时提供中文译本。
“我们认为业务本身没有问题,2011年,广东央行就给予中行试点资格,所有流程都审过,每笔业务都上报监管。业务则是中行总行层面统一推进,行领导在广东调研时还特别提到过这个产品。”中行广东一位分支机构负责人说。
而可能存在的问题在于,部分员工存在虚假宣传、对材料审核不严甚至伪造相关材料等情况,但他认为这涉及违规操作问题,并不能与“洗钱”完全挂钩。
此前报道中指出,中行工作人员在与移民中介合谋后,由移民中介伪造公司流水及虚假合同,将客户来源不明的资金洗白为合法的佣金,而这些伪造的合同则获得银行工作人员的采信,或是被用来为客户办理存单质押,再将质押贷款发放,那么办理此项业务的银行人员难辞其咎。
但有业内人士亦指出,任何支付工具都有可能成为“洗钱”通道,就优汇通本身而言,其本质是人民币跨境转账业务,作为人民币资金从正规渠道走向海外的渠道,上述可疑资金是在此之前就已经被“洗白”,因此简单将优汇通等同于洗钱是不妥当的。
不过,在这项业务中,中行是否应该承担相应资金核验的职能,目前尚无明确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