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墨区
即墨位于中国山东半岛西南部,是山东省的一个县级市。秦代置县,隋朝建城,建城史1400余年。拥有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是国家环保模范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省级文明城市。2012年,位居福布斯*最佳县级城市第17位、山东省县域经济“十强”第7位。
中文名称:即墨市
外文名称:JimoCity
别名:墨城
行政区类别:县级市
所属地区:中国山东省青岛市
下辖地区:7个街道、7个镇
*驻地:通济街道
电话区号:0532
邮政区码:266200
地理位置:山东半岛西南部
面积:1780平方公里
人口:117.72万(2010年)
方言:胶辽官话-即墨话
气候条件:温带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鹤山,聚仙门,田横岛等
机场:青岛流亭国际机场
火车站:青岛站、即墨站
1、地区概况
即墨
即墨地处黄海之滨、山东半岛西南部,陆地面积1780平方公里(东西最长76公里,南北最宽36公里),辖7个镇、8个街道、1033个村庄、113.4万人口;拥有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是国家环保模范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省级文明城市。2013年,我市位居中国最具竞争力百强县第18位,名列福布斯*最佳县级城市第19位,被确定为全省率先发展为大城市的9个县级市之首。
●历史古城:秦代置县,隋朝建城,建城史1400余年。是“胶东之花”--柳腔的故乡;有与威海卫、天津卫齐名的鳌山古卫,与青岛浮山所并称于世的明朝雄崖古所,以及汉代皋虞古城、清代金口古港等众多历史遗迹;即墨古县衙是山东省唯一现存三堂老县衙;田横祭海节、秃尾巴老李的传说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
●滨海城市:4处镇街沿海,183公里海岸线,2517平方公里海域,拥有田横岛等24座海岛。
●对外开放先进市:目前,全市外商投资企业882家,其中世界500强企业19家,连续多年被评为全省外经贸工作先进市。
●商贸繁荣:即墨服装市场全国第三,小商品城江北最大,建成专业市场28处,年交易额700亿元以上,带动从业人员14万人。
●民营经济发达:民营企业1.3万家,个体工商户10.1万户。拥有即发、金王、亨达、红领、即墨老酒、海立美达等一批国内知名度较高的骨干民营企业。
●中国针织名城:拥有工商登记针织服装企业160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96家。
●品牌聚集:拥有中国名牌产品7个,中国驰名商标14个;省级名牌产品46个,省级著名商标46个;商务部重点培育发展出口名牌2个。
--蓝色经济全域发展。牢牢把握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青岛蓝色硅谷核心区布局在即墨这一重大历史机遇,把蓝色硅谷核心区建设作为青岛百年发展的希望所在和建设蓝色即墨的强大引擎,积极抢抓战略机遇,勇于承担国家使命,精心谋划蓝色经济全域发展,建设蓝色经济领军城市。面向全域谋划布局了蓝色硅谷核心区、蓝色硅谷产业区、城市中心区、经济开发区总部商务基地、汽车产业集聚区、国际商贸和现代物流区、大沽河沿岸现代农业示范区七大高端产业发展平台,聚集了一大批重点产业项目。
--现代产业体系比较完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初步形成了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以现代农业为基础的现代产业体系。一产:形成粮菜、畜牧、水产三大主导产业,建有国家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国家海洋科研中心、青岛市海珍品健康养殖示范基地和青岛市畜牧科技示范园,规划建设了七级现代农业开发区和刘家庄大沽河现代农业示范区;二产:引进建设了一汽商用车基地、扬帆造船、捷能汽轮机、昌盛日电太阳能产业基地、通裕重工等一大批重点产业项目,在全市形成了汽车、发电装备、造船三大先进制造业,太阳能光伏、生物医药、新材料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纺织服装、家电电子、机械制造三大优势传统产业;建有三大省级开发区(省级经济开发区、省级旅游度假区、省级高新区)、两大青岛市级工业功能区(青岛汽车产业新城、青岛女岛船舶工业功能区)、两处市级工业基地(服装工业基地、环保产业基地)。三产:形成了以市场商贸、高端旅游等生活性服务业为基础,以金融、物流、科技和信息等生产性服务业为主体,以科研教育、服务外包、会展等新兴服务业为引领、以公共服务业为保障的现代服务业体系。
--特色精品城市建设初见成效。把特色精品城市建设确定为全市重点发展战略,按照“疏老城、建新城,连滨海、融青岛”的发展思路,集中推进了城区旧村改造工程,规划建设了经济开发区总部商务基地。实施了城区主要道路整修、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基础设施建设等工程,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市形象得到较大提升。城市建成区面积52.5平方公里,城镇化水平达到60.1%。
--新型城镇化格局基本形成。建成了3个全国重点镇街(鳌山卫、华山、蓝村)、5个省级中心镇街(鳌山卫、华山、蓝村、温泉、田横)、2个青岛市级重点中心镇(华山、田横)。将全市1033个村庄规划为212个新型农村社区,积极推进农村集聚类社区建设。村庄“五化”率和硬化路通达率均达到100%,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3.8%。
--旅游特色鲜明。境内历史文化景点较多,马山石林与英国的“巨人堤”和美国的“魔鬼塔”并称世界三大石柱群奇观;山、海、岛、泉、滩、林、港等自然资源丰富,有国内唯一、世界罕见的海水溴盐温泉,引进了总投资38亿美元的美国摩天三五Mall项目、50亿元的港中旅海泉湾度假城、200亿元的温泉国际会展度假城等一大批高端旅游项目,其中港中旅、温泉国际博览中心等项目已投入运营,年可接待游客300余万人次。
--社会和谐稳定。在全省率先实施了劳动力培训转移、社会养老保险、农民健康、现代农业电气化、城乡客运一体化等民生工程;建立完善了市镇村三级医疗服务体系;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被评为全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市;建立了以限价商品房、公共租赁房、农民经济适用房、廉租房为重点的城乡一体化保障性住房体系;城乡社会养老保险、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实现了全覆盖;建立健全了“1620”社会管理组织领导、矛盾大排查、领导大接访、基层大调解、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等维稳机制,有力地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2、历史文化
即墨
“即墨”因故城(位于今平度市古砚镇大朱毛村一带)地临墨水河而得名,其名称最早出现在《战国策》、《国语》、《史记》等历史典籍中。春秋战国时期就是齐国通商名衢,秦代置县,汉初成为胶东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隋朝建城于现址,已有1400多年建城史。是“胶东之花”--柳腔的故乡;有与威海卫、天津卫齐名的鳌山古卫,与青岛浮山所并称于世的明朝雄崖古所,以及汉代皋虞古城、清代金口古港等众多历史遗迹;即墨古县衙是山东省唯一现存三堂老县衙;田横祭海节、秃尾巴老李的传说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1898年,德国强租胶州湾,把青岛从即墨分割出去,历史上先有即墨、后有青岛,也有“千年即墨、百年青岛”之说。
3、行政区划
即墨
1949年即墨县划为15个区、3个镇。1951-1952年建乡,即墨县划为172个乡。1956年即墨、即东两县合并划为18个区。1957年改为15个区,2个镇;1958年成立37个人民公社,后合并为30个。1961年,将城阳、棘洪滩、马戈庄、河套、阴岛五个公社划归崂山区;全县改为24个公社。1963年改为26个公社。1972年改为30个公社。1984年以公社的范围为基础划为10个镇、20个乡。以后有15个乡先后撤乡设镇。1998年5月,将白庙乡并入鳌山卫镇,同时,撤销即墨镇、三里庄乡,设立环秀、潮海、通济三个街道办事处;9月,设立即墨经济开发区,同时将潮海办事处和留村镇的9个村庄划归经济开发区。1999年划为营上、留村、段村、鳌山卫、温泉、王村、田横、丰城、金口、店集、大官庄、华山、灵山、长直、段泊岚、瓦戈庄、刘家庄、移风店、七级、蓝村、南泉、普东、大信、马山24个镇,太祉庄、石门、乔家屯3个乡,环秀、潮海、通济3个街道办事处,山东省即墨经济开发区,田横岛省级旅游度假区。2001年经乡镇规模调整后,划为营上、留村、龙泉、鳌山卫、温泉、王村、田横、丰城、金口、店集、华山、灵山、段泊岚、刘家庄、移风店、七级、蓝村、南泉、普东、大信20个镇,环秀、通济2个街道办事处,山东省即墨经济开发区,田横岛省级旅游度假区。2001年8月设立北安街道办事处(原营上镇)。2002年5月17日,龙山街道办事处在原留村镇的基础上成立。2012年8月撤销王村镇,将其原行政区域并入田横镇,新成立的田横镇*管辖范围为原王村镇*所辖区域,原田横镇*所辖区域由田横岛旅游度假区管辖,目前全市共有7个镇、8个街道办事处、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
4、交通区位
即墨
即墨位于中国山东半岛西南部,地处东经120°07′-121°23′,北纬36°18′-36°37′,东临黄海,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南依崂山,近靠青岛。
公路:地处山东半岛重要交通枢纽,扼青岛通往全国的陆上“咽喉”,处于青岛半小时经济圈、山东半岛1小时经济圈核心地带。青银、青新、威青3条高速公路以及青烟、青威、青沙等国家和省级公路贯穿全境。目前正在规划建设青龙高速公路。
港口:拥有鳌山、女岛2个国家二类开放码头,距青岛港70公里,青岛港是仅次于上海、深圳的第三大集装箱运输港口。港内水域宽深,四季通航,港湾口小腹大,是中国著名的优良港口,环胶州湾高等级公路与济青高速公路相接。
铁路:胶济、蓝烟2条铁路贯穿全境,目前正在规划建设青荣城际铁路。拥有一处火车货运站,距青岛火车站25公里,青岛火车站是胶济铁路上大量动车组的始发站,日到发客车总对数达188对,日发送旅客达4万人次。
机场:距青岛国际机场15公里,青岛国际机场已开通定期航线108条,其中国内航线95条、国际地区航线13条,通航57个国内外城市,形成“沟通南北、辐射西部、连接日韩、面向世界”的开放型航线布局。
5、自然资源
即墨
土地资源2011年,全市土地总面积178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2976公顷,适宜粮、油作物和蔬菜、瓜果种植。
海域资源全市有海域2517平方公里,海岸线183.01公里,有丁字湾、栲栳湾、鳌山湾等10处海湾(港湾)。有田横岛、大管岛、小管岛、女岛等24个岛屿,其中田横岛为历史名岛。还有17处礁石、7个岬角、9处滩涂。沿海浅海水面积400平方公里,可供贝藻养殖的水面约3333公顷,滩涂1万多公顷,适宜石花菜、海参、鲍鱼和扇贝生长。
旅游资源山、海、岛、泉、滩俱全,拥有2517平方公里海域、183公里海岸线、215平方公里的鳌山湾,4处大型沙滩,17处岛屿,86处山峰,全国唯一的海水溴盐温泉、历史名岛田横岛、道教圣地鹤山、世界三大石柱群之一的马山石林等众多旅游资源。其中,海水温泉资源世界罕见,分布面积7.2平方公里,自涌地面达60℃;鹤山素有“崂山魂”的美誉。截至2011年底,全市共有国家A级以上景区8处,省、青岛市工业旅游示范点4处,省级旅游强镇2家,*农业旅游示范点1处,*自然保护区1处,山东省旅游特色村1家。
林业资源2011年全市林地面积共40761公顷,木材蓄积量626855立方米,森林覆盖率33%。2011年造林面积1405公顷,其中用材林375公顷,经济林130公顷,防护林900公顷。
矿产资源主要有重晶石、膨润土、砚石、麦饭石、花岗岩、玄武岩等。重晶石分布于市境西南一带,储量300万吨以上。膨润土多见于环秀街道办事处西山前村,储量500万吨以上。花岗石主要分布在鳌山卫镇一带。玄武岩主要分布在段泊岚镇毛家岭一带。麦饭石分布在市境东南部一带,储量较大,质地优良,矿床浅露,易于开采。
建港资源全市拥有经营性港口码头4个,即田横岛-绿岛陆岛交通客运码头和大管岛-冯家河陆岛交通码头及鳌山港、女岛港两个具备港口货物经营资质条件的货运码头。
水利资源全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4.63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3.01亿立方米,地下水1.62亿立方米。地上水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和过境河道引入水。年平均降水量737毫米;东部山丘地区地下水水量很少,西部大沽河沿岸地下水较丰富。随区域、年际、季节的不同,降水量变化幅度较大,水资源占有量亦有变化。
6、民俗风情
即墨
即墨自古民风淳朴,世俗友和,节庆繁多。经历史陶冶,时至今日盛世,迷信陋习多被抛弃,民俗风情与开放新风相融汇,使民族传统文化更加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成为人们娱乐休闲、陶冶情操的一种特有方式。
元宵节踩街
即墨素有正月十五闹元宵的传统。是日,家家张灯结彩,燃放烟花爆竹;人们身着节日盛装,成群结伴涌上街头,观看民间表演的龙灯、舞狮、高跷、秧歌等歌舞形式的"踩街"活动。近几年来,这种传统的"踩街"活动,已由民间的小规模自发性分散表演,发展成了有组织大规模的隆重节庆活动。
正月十五这天,整个即墨城区到处洋溢着节日的喜庆气氛。本市居民与邻近地区赶来观光的游客10多万人,聚集在几条主要街道和市*门前的中心会场周围,观赏场面恢弘波澜壮阔的"踩街"活动。伴随着震天动地的新春锣鼓声和悠扬悦耳的唢呐笙笛声,一辆辆装点精美华丽、五彩缤纷的彩车,载着现代企业文化形象与传统民间艺术情趣,向人们缓缓驶来。彩车上那"双龙腾飞"、"凤凰展翅"的优美造型,"飞机凌空""火箭待发"的伟岸雄姿,以及"招商引资、发展经济""振兴即墨,科教兴农"等标语口号光彩夺目,处处炫耀着改革开放以来繁荣昌盛的大好形势和预示即墨经济再次腾飞的宏伟蓝图。展示民间歌舞的秧歌队、高跷队、旱船队载歌载舞,欢腾跳跃,人们舞的是太平盛世,唱的是丰收喜悦。"猪八戒背媳妇"、"姜老背姜婆"、"老媒婆说亲",扮相诙谐滑稽,让人乐不可支,取经归来的"唐僧师徒"和笑容可掬的"济公活佛"显得风度翩翩彬彬有礼,不住地向沿途观众作揖拜年,恭贺新禧。少年儿童表演的"大头娃娃舞""童子鼓",更是活泼可爱稚趣盎然。元宵节彩车巡游暨民间歌舞表演活动,既不失传统文化韵味,又具有现代生活气息。
田横祭海民俗文化节
“田横祭海民俗文化节”每年公历3月18日举办,历时3天。
田横民俗祭海活动有着500多年的历史。祭海(上网)节这天,周戈庄村几乎家家宾客盈门,整个村庄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充满了浓厚的节日气氛。临时搭建的硕大松门披彩挂红,显得富丽堂皇、蔚然壮观;海滩上林立的旄子旗(站缨)在春风中猎猎飘扬;修葺一新的渔船上张贴着等吉庆对联。偌大的一个东海滩人声鼎沸万头攒动。几十张“一”字排列的供桌,摆满了三牲(整猪、整鸡、整鱼)及精心制做的面寿桃糕点等祭品,尤其是那几十头刮得光亮披红戴花的整猪和制作在寿桃上的“孔雀开屏”、“荷花仙子”、“鲤鱼跃龙门”等匠心独居的手工艺品,久久吸引着人们赞叹的目光……在人山人海的包围中,身着古典劲装的锣鼓手,把欢快的锣鼓敲得震天动地,跑旱船的、踩高跷的、扭秧歌的,欢呼跳跃,热闹非凡,欢乐的气氛象涌动的春潮,一浪高过一浪。随着祭祀仪式主持者一声令下,海滩上,渔船上,成百上千挂鞭炮依次燃响,雷鸣般的鞭炮声伴随着铿锵激越的锣鼓声,响彻整个港湾,把祭海(上网)节推向了高潮。近几年来,在镇*及文化部门的主导下,祭海活动已由当初一个渔村--周戈庄村自发形成的民间祭祀活动演变成为我国北方地区规模最大的祭海活动;在形式上已由传统的祭神,演变为有着丰富民俗文化内涵和系列民俗文化活动的盛大节日--“田横祭海民俗文化节”。
为进一步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推动海洋民俗旅游和经贸招商活动的开展,努力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田横祭海民俗文化节”现由田横镇人民*、青岛民俗博物馆、即墨文化局、即墨旅游局共同策划主办。共组织了十余项大型文化活动,主要有:盛大的祭奠仪式、民俗文化大集、书画摄影作品街头展、现场书画表演、民舞巡游、武术魔术表演、灯谜有奖竞猜、太平盛世唱大戏、海景焰火晚会、斗鸡表演、香饽饽面塑大赛暨展销、民俗摄影邀请赛、琳琅满目的商品交易等。
马山文化旅游山会
马山庙会由来已久,而且会次之多在即墨当属首家。其中有农历正月十六日的大王庙会、三月二十八日的天齐庙会、九月九日的玉皇庙会,而最隆重的是六月二十八日的白云庵庙会。
农历六月二十八日,是明光宗赐号"慧觉禅师"得道之日。"慧觉禅师"是明代马山东麓山东村人,姓刘,名贞洁(字恒清),万历末年,奉明神宗之诏,入京师讲道。崇祯年间,回白云庵授徒讲道。后来人们为纪念她,自发地将六月二十八日这天作为庙会,迄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改革开放后,为弘扬民族传统文化,顺应民意,庙会得以恢复,并将马山庙会正式定名为"青岛马山文化旅游山会",会期从农历六月二十六日到二十八日,为时3天。
如今的山会由过去迷信色彩浓厚的民间庙会,变为文化搭台旅游唱戏的文化旅游山会。山会以旅游观光为主,突出表现了马山的地质科学文化和民族宗教文化特色。宗教(道教)活动以聚仙宫、白云庵为正式活动场所,且有专职神职人员住持。
每次山会期间,都有专业和民间的文艺团体在即墨大夫雕像前的广场上,演出精彩的戏剧、曲艺、歌舞、杂技等文艺节目。
天井山庙会
天井山庙会,因其丰厚的传统民俗文化内涵和许多美丽的民间传说,吸引着众多的游客。每年的农历六月十三日(传说这天是"黑龙王"的生日),远近宾客纷至沓来。
过去的天井山庙会,迷信色彩比较浓厚。人们了感激"黑龙王"行雨灵验,造福乡里,恩泽四方的功德,每年都举行规模盛大的庙会。赶会队伍前面由乐队开路,人们手执旗罗伞扇,用八人大轿抬着"黑龙王"坐像,风、雷、云、雨使者与各种仪仗紧随其后。山上山下熙熙攘攘,龙神祠前更是香烟缭绕,善男信女摩肩接踵,随后便是隆重的祭祀仪式。
现在的庙会,除传统的民俗活动外,逐渐充实时代文化新风,本市和外地的文艺团体争相来此献艺助兴,小商贩更是闻讯蜂涌,数万游客把这座小山变成了一个传统民俗活动与现代文化娱乐相结合的大舞台。
东京山庙会
东京山,位于鳌山卫镇东隅,因山上有一巨石形似鹰嘴,故又名"鹰嘴山"。此山面临鳌山湾,西与东崂之秀鹤山毗邻,风景优美,海光山色得天独厚。每年的庙会,更为这座小山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
东京山的"狐仙庙",始建于百余年前。传说这里的"狐仙"极为灵验,有求必应。每年的正月初一、正月二十、三月初三、六月初六、九月初九是逢庙会的日子。以正月二十日的庙会为最盛。从凌晨开始,就有游客陆续上山,加之商贩及外地的游客,最多时一天可达5万之众,可谓人山人海。
即墨柳腔
即墨柳腔是一个较古老的地方剧种,始于清朝乾隆年间,从山东境内广泛流传的"本肘鼓"的基础上演变而来,源于即墨西部的沽河流域,流行于胶东地区,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柳腔初期的演唱形式非常简单,所用的乐器也只有一只手锣,一只手鼓和一支竹板。后来受"四弦小调"的影响,开始采用"四弦胡琴儿"伴奏。初用弦乐时,拉与唱不相协调,艺人们就配合着往上溜,因此,被戏称为"溜腔",后来艺人们觉得不雅,就借用同音字,定名为"柳腔"。从此,柳腔作为一个剧种,登上了即墨的大众舞台。柳腔剧目内容多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传统民间故事,对白运用即墨方言,曲调有欢调、悲调、垛板、慢板、数板、南锣、娃娃腔等板式。唱腔委婉细腻,优美流畅,语言风趣生动,表演朴实无华,有着强烈的地方色彩和浓郁的乡土生活气息,深受群众喜爱。特别是在"四弦胡琴儿"悠扬悦耳曲调的伴奏下,加上柳腔特有的向上翻高8度或6度的尾音"勾勾腔",听来真是余音袅袅、绕梁三匝,令几代家乡父老为其痴迷。
建国后,柳腔得到党和*的高度重视,即墨县于1956年成立了专业的"即墨柳腔剧团"。经新老艺术工作者发掘、整理和创新,使柳腔不论在演出剧目,还是唱腔板式、音乐伴奏与曲牌上,都达到了空前完美的程度,同时,也迎来了柳腔艺术事业发展的鼎盛时期。1959年,青岛市柳腔剧团应邀进京,并三进*怀仁堂,向*领导和戏剧界知名人士及首都人民汇报演出了《割袍》、《赵美蓉观灯》等剧目,获得极大成功,演职人员受到***、*、朱德、陈毅等的亲切接见和热情鼓励,得到了郭沫若、田汉、老舍、梅兰芳等一大批文化名人的肯定和赞扬。《北京日报》、《光明日报》、《文汇报》、《中国青年报》、《戏剧报》等报刊都发表了评论文章,对柳腔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把柳腔誉为"胶东之花"。从此即墨柳腔这一地方小剧种,以她独特的艺术魅力,扬名全国。原文化部部长*、朱穆之也先后莅临即墨,在观看了柳腔剧团的演出后,高度评价了即墨柳腔的艺术性和观赏性。著名诗人贺敬之在观赏即墨柳腔之后,也即兴写下了"杯接田单饮老洒,醉人乡音听柳腔"的精彩诗句。
多年来,即墨柳腔剧团有一大批优秀剧目和优秀演员获奖,其中柳腔《王三卖鱼》,被青岛电视台制作成电视戏曲片,荣获1985年中国首届戏曲电视片"鹰象奖"二等奖。由于柳腔有着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及广泛的群众基础,即墨除有专业柳腔剧团外,不少村庄都有业余柳腔剧团。
即墨九狮图
九狮图,又称九狮舞。是即墨民间艺人于1924年创作编排的,第二年的元宵节期间首次于即墨城演出,深受群众欢迎。此后,作为一种传统的民间舞蹈节目保留至今。
九狮图的表演阵容由12人和9只狮子道具组成,其中4人手执2只"母狮",7人各执1只"子狮",另1人手执绣球,引诱狮子起舞。群狮舞动时,配以欢快激越的锣鼓声伴奏,7只"子狮"环绕2只"母狮"合着节拍,欢腾跳跃,时而翻滚扑球嬉戏,时而摇头摆尾扭动腰身,一举一动都把真狮雄健威武的凶猛习性表现得淋漓尽致,令人叹为观止。
九狮图的表演形式分"走街""圆场"两部分。"走街"为行进舞蹈,在行走过程中表演"龙摆尾"、"扭绳"、"双对狮"等动作。"圆场"是就地表演,主要有"四门斗"、"绣球戏狮"、"群狮扑球"等舞蹈动作。
即墨大鼓
即墨大鼓,是即墨盲艺人于民国初年,集流传于即墨民间的"解门大鼓"、"高门渔鼓"、"李门咣咣"三种曲艺形式之大成,通过融会贯通而创造的。其唱腔优美韵味十足,伴奏悦耳动听,语言风趣生动,所唱书目章回衔接紧凑,充满悬念,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经过几代艺人的创新与发展,使这种曲艺形式日趋丰富完善。
即墨大鼓属"东鲁派"的一个支派,采用坠琴伴奏,唱词讲究韵辙,唱腔有"慢板"、"四六"、"快板"三种。表演形式以唱为主,间以评白,其评白沿袭东鲁大鼓的特点,在运用即墨方言的基础上稍带安徽地方口音。
即墨秧歌
即墨秧歌早在明清时期就活跃于城乡民间,每逢农闲、年节和庙会,特别是正月元宵节期间,各村的秧歌队便走街串巷进行流动演出,一直延续至今。
即墨秧歌在表演风格上分为东、西两派。东部沿海一带的为东派,东派的舞蹈动作融汇了武术风格,特点是歌舞并重,场面欢快热烈,舞蹈队形巧妙多变,动作粗犷豪放、刚健有力。西部瓦戈庄、刘家庄一带的为西派,西派的特点是以唱为主的妩媚多姿、轻灵柔顺的歌舞小段,动作细腻流畅、诙谐幽默。
即墨秧歌的整体表演形式又分为"大场""小场"两种。"大场"的演出阵容通常有9-12人组成,其中有花枝招展的"拉花女"4名,手执竹板的"货郎"和扮相滑稽可笑的"媒婆",及各2名武生装束的"戳钱棍"和头戴文巾的"棒槌",这些扮相不同行头鲜明的角色,在以伞为标以响铃为号的领舞人"膏药客"的现场统一指挥下,不断变换队形,互相穿插交错跑场,跑场队形通常是传统的"剪子股""龙摆尾""豆荚角"等图案,在通过队形图案变化的过程中,使用秧歌独具的步伐,展现出各种舞蹈动作,根据节奏快慢的调节,以及各个角色引人逗乐的插科打诨,表现出欢快活泼的热闹场面。同时,在跑场的间隙,由场上灵魂人物"膏药客",即兴发挥自编自唱秧歌曲调小段,这些小段大都声情并茂,让人赏心悦目。"小场"俗称扮故事,一般由3-5人上演一些载歌载舞有故事情节的小段子。
即墨秧歌的伴奏有打击乐和管弦乐两部分。打击乐通常用于"大场"伴奏,管弦乐一般用于"小场"伴奏,主要乐器有二胡、唢呐、笙等。其主要乐曲《赶庙》、《秧歌曲牌》、《旱船调》被载入《山东民间歌曲选集》。
7、土特名产
即墨
即墨老酒清代称为“老干榨”,亦称“黄酒”。1932年,即墨有黄酒作坊500余家,年产量50万公斤。1949年即墨解放后,县人民*以旧酒馆为基础,建起即墨黄酒厂。为便于同其他地区的黄酒区别,该厂将其生产的黄酒正式注册为“即墨老酒”。即墨老酒的主要生产原料为黍米、麦曲和水等。在酿造工艺上继承和发扬了“古遗六法”,即“黍米必齐,曲蘖必时,水泉必香,陶器必良,煁炽必洁,火剂必得”。所谓黍米必齐,即所用黍米必须颗粒饱满均匀,无杂质;曲蘖必时,即必须在每年中伏时,选择清洁、通风、透光、恒温的室内制曲,使之产生丰富的糖化发酵酶,陈放一年后,择优使用;水泉必香,即采用水质好含有多种矿物质的崂山水;陶器必良,即在酿造过程中所用容器必须是质地优良的陶器;煁炽必洁,即使用工具和容器必须加热烫洗,严格消毒,以达到预防污染,保持酒味清洁纯正之目的;火剂必得,即蒸米的火候必须达到焦而不糊,棕红发亮,恰到好处。即墨老酒香型独特,微苦焦香,温馨醇厚,余味深长。据化验,即墨老酒含有17种氨基酸、16种人体所需要的微量元素及酶类维生素。每公升即墨老酒含氨基酸高达10110.94毫克,比啤酒高10倍,比红葡萄酒高12倍。其中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色氨酸、缬氨酸等是人体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不能满足生理需要的必需氨基酸。定量常饮即墨老酒能够增强体质,加快人体新陈代谢,防止疾病,延年益寿。因即墨老酒为滋补健身之佳酿,所以历来被中医用为“药酒”。据青岛医学院和青岛市市立医院生化教研室、营养室的多年临床验证:即墨老酒中含有少量乙醇,能在人体内氧化成乙醛、乙酸,而在其氧化过程中,对人体有舒筋活血、驱风寒、健脾胃的功能;对关节炎、腰腿痛及妇科病等均有明显疗效;适量饮用,还具有强心肌、软血管、降血脂、降胆固醇的效用。
即墨老酒的销售遍及全国,同时远销新加坡、日本、蒙古、俄罗斯、罗马尼亚等国家。*轻工部出版的《黄酒酿造》一书称:“长江以北,以山东省黄酒生产为最,而‘即墨老酒’尤负盛誉”。日本出版的《最新化学工业大系全书》记载:“中国北方黄酒--即墨老酒最为著名。”1959年,在印度举办的世界博览会上,即墨老酒赢得高度评价。1963年,在第二届全国评酒会上被评为全国优质酒;1979年,在第三届全国评酒会上再次被评为全国优质酒;1984年,在全国轻工系统酒类质量大赛中获金杯奖;1987年11月,在上海举办的首届中国黄酒节上被评为特等奖;1987年11月,在青岛市消费者协会、青岛市食品工业协会和青岛广播电视报社联合举办的“深受消费者欢迎的青岛食品”评选活动中,得票居参评的157种产品之首。1994年,即墨牌即墨老酒被评为青岛名牌产品。1997年,“即墨”商标被评为青岛市著名商标和山东省著名商标,即墨牌即墨老酒被评为山东名牌产品。
即墨镶边清末,即墨民间就广泛流传着“小扣锁”(又称捏绣)、刺绣等手工工艺,农村妇女绣织的鞋面、枕头、嫁衣、戏装等,做工精巧,花样繁多。1918年,荒洼村(今属移风店镇)手工艺人卢忠溪通过英商在烟台开办的德仁洋行,引进一幅意大利“手拿花边”底样,试做成功后,便出资在即墨城北阁里创办起“裕民花庄”,专司经营和传播技艺。随着“手拿花边”的流传发展,许多民间艺人在加工制做过程中,不断吸收“小扣锁”、刺绣等工艺特点和针法,逐渐形成一套独特的具有民族传统特色和地方艺术风格的工艺针法。由于这种工艺针法演变形成于即墨民间,人们就把以这种针法制成的花边称为“即墨手拿花边”,也就是“即墨镶边”的雏形。此后,手工艺人在继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创新,逐渐发展形成了品种繁多、用途广泛、绚丽多姿的“即墨镶边”。
“即墨镶边”是一种单线织绣的花边,主要采用不同股数的丝光线和优质亚麻布为原料,集锁、编、织、缠、拉、露、镶等20多种工艺和80余种针法为一体,综合运用各种工艺和针法,经过镶拼,把花边和刺绣连缀成套,虚实照应,和谐统一,层次分明,色泽清秀,有强烈浮雕感,达到平、薄、光、匀、齐、净的工艺技术要求。织边的主要针法有锁灯笼扣、织密布、绞柱、搁边、二针网、三针网等50多种,刺绣的主要针法有插花、行梗、纳底、抽经(纬)、锁边、掏眼、扒丝、抽勒、切勾等20多种。织边和刺绣均须拉线松紧一致,底线适宜,用线不碾不毛,网眼均匀清晰,针码平均。织出的图案角尖、弧圆、边齐,整体平整,不卷不曲。即墨镶边产生后,很快在即墨广大农村妇女中流传开来,发展成为一项主要的家庭副业。民国初年,形成了以即墨为中心,北至莱阳、海阳,南到崂山,西跨沽河两岸的广大生产区,仅即墨县城就拥有私营花边庄45家。即墨*,全县有花边庄30余家,能生产台布和餐套两个品种十几种规格,年产量徘徊在八九千套。新中国建立后,随着对外贸易的扩大,“即墨镶边”在国际上赢得“抽纱瑰珍”之称,品种规格不断向中、高档及多用途发展,产量、产值、利润不断提高,花边产品逐渐扩大到台布、餐套、床罩、沙发套、靠垫、衣领、伞面、琴罩等十几个品种2800多个规格,并研制出新产品“百带丽”和“新百带丽”。1978年,“即墨镶边”被山东省第二轻工业厅评为名牌产品;1979年,被山东省经济委员会评为“山东省优质产品”;1980年,被轻工业部评为优质产品;1983年,获*“工艺美术品百花奖”金杯奖。
鳌山绿茶1998年,鳌山卫镇鳌角石村农民着眼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开始试种茶树。村集体规划出40公顷茶园基地,实行统一提供种子、统一技术规程和标准、统一施肥、统一浇水、统一防治病虫害、统一采摘标准的管理,注册“鳌福绿茶”商标。2000年,“鳌福绿茶”获青岛市优质绿茶一等奖。2001年,“鳌福绿茶”在中国“觉农杯”名优茶拍卖会上被评为全国无公害名优茶推荐产品。2002年,在农业部举办的杭州中国名茶展览会上,“鳌福绿茶”获北方绿茶唯一金奖、山东省优质绿茶特等奖。2003年,全村销售收入400多万元,户均收入1.2万元。“鳌福绿茶”的成功带动了鳌山卫镇其他村庄以及东部乡镇的茶叶生产。
传统手工制品窝洛子缸龙山街道南窝洛子村南山北坡蕴藏着一条由西向东延伸的陶土层,宽约6米、深10余米,其陶土具有细、粘、硬等特点。捏结成块曝晒不裂,水泡不碎。当地人于明朝时即利用这一优良粘土烧制碗、盆、罐等器皿,颇受用户欢迎;后又用这种粘土制做储粮盛水的大小不同的缸。这种缸,质地坚硬,表面光泽,以石敲之铮铮有声;用其盛水不渗、储粮不霉。1981年,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窝洛子缸的制作达到最盛,参与制作和销售的户数和劳力均达到全村的80%,产品销售遍及胶东半岛及东北三省。至2002年,已封窑停产。
葛村榼子即墨民间有逢年过节等喜庆日子用面粉做成鱼、桃、虎、元宝等象征吉祥的面食品的风俗。1802年,王家葛村(今属龙山街道)王丕良根据这一风俗,自己设计图案,用圆凿、弯铲等刻制而成面模(俗称榼子)。模内花纹清晰,有荷叶、莲蓬、金鱼、桃子、元宝等多种图案。产品曾销往上海、天津及省内各地。这一技艺于王家世代相传,同时招徒授艺。1981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刻制面模达到最盛,年产量达200万件,全村纯收入300万元。到1995年后,由于原材料缺乏,刻制经营者逐渐减少。2003年,全村从业人数60余人,刻制的面模供不应求。
官庄筛子清康熙年间,刘家官庄村(今属龙山街道)村民于云财一家用竹料编织筛子,随后有五六户也学会竹编手艺。至1949年,全村200余户人家有180户的700余人从事这一手工业。1952年,即墨县手工业管理局在该村成立了即墨县竹器厂。人民公社成立后,生产大队、生产队分别成立了竹器社、竹器厂,作为集体副业。1981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后,该村很快成为全县有名的运输专业村,从事竹编业的人员大减。尽管如此,艺人们根据社会需求,将竹编筛子逐渐增加到竹筐、竹篓等20多个规格品种。由于官庄筛子等竹织品造型独特,技艺精湛,产品除畅销山东省周村、潍坊、青州、烟台、青岛、莱阳、海阳等39个县市外,还远销东北三省。因此,该村至今还有“筛子官庄”之称。
杨头斧1920年,章丘县人梁全寿逃荒来到杨头河南村(今属经济开发区),教村中一些人打制斧头。杨头斧精选上等钢材,经锻打、淬火而成。这种斧头造型美观,厚薄适度,特别是淬火时火候适宜,因而斧头顶端不崩不塌、斧刃锋利不卷。由此杨头斧名噪四乡,成为该村的传统手工产品,其斧头品种规格齐全,有单刃斧、双刃斧、长柄劈山斧(伐树斧)等。产品除销售全省各地外,还远销浙江、东北三省。当地有“三里庄菜刀杨头斧,不崩不卷尽管使”之说。
大欧鸟笼七级镇大欧戈庄村编制鸟笼始于明代,以其工艺复杂、造型美观、质量优良、有独到的欣赏和收藏价值,在国内久负盛誉。清朝顺治年间,大欧鸟笼进入北京市场,为京城的公子王孙、富家子弟们赏识,竞相购买,大欧鸟笼一时名声大震。民间流传的“张院的簸箕、毛子埠的升,大欧的笼子进北京”就是见证。大欧鸟笼分大、中、小三个型号,按形状分为圆形、方形、扁形、花鼓形、凸腰形等。大欧鸟笼选用上好的竹料及梧桐木,将鸟笼框圈制好后,放入锅中蒸煮。因此,大欧鸟笼不干裂、不变型、坚固耐用。全村专门从事鸟笼制作的能工巧匠近千人,加工业户近400户,年可加工制作鸟笼50万只,增收500余万元。其产品销往北京、上海、天津、广州、福州、西安、西宁、南昌、哈尔滨、沈阳、长春等大中城市,而且还进入了中国香港、日本、韩国、美国、加拿大市场。
虎头鞋虎头帽流传于移风店镇大沽河畔的虎头鞋、虎头帽、布老虎等手工艺品年代久远。经过多年的演变,这些工艺品在用材上、颜色上虽然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但其古朴、原始的本色保留了下来。
虎头鞋、虎头帽、布老虎为手工缝制,取材为日常常见的各色布条、麦糠、纽扣、线等原材料,器具为剪刀、针等。这些手工艺品既有观赏价值,又有实用价值。其中虎头鞋、虎头帽因男孩、女孩的差别,而有不同的颜色及样式,以表达不同的寓意。一般是男红女绿,取意为“红官绿娘子”,暗寓男孩“无病无灾,长大当官”,女孩长大后当娘娘。布老虎既可用作家庭摆设,有可用作儿童的枕头,美观舒适,且寄予了家长对于子女成长的良好祝愿。现仅在该镇的毛公泊村、孙家村尚存,掌握这项技能的仅有为数不多的老年妇女。
上一篇:行政秘书年度工作计划范文
下一篇:即墨田横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