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姚建伟

科普小知识2021-07-07 12:48:36
...

江苏宜兴人,1966年7月出生,1992年毕业于*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著名设计师、画家、清华大学副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瑞典卡尔·米勒斯艺术馆合作艺术家、北京市国际设计周特聘专家、中国包装联合会设计委员会副秘书长。

中文名:姚建伟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江苏宜兴

出生日期:1966年7月

职业:设计师、画家

1、人物简介

姚建伟,江苏宜兴人,1966年7月出生,1992年毕业于*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著名设计师、画家、清华大学副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瑞典卡尔·米勒斯艺术馆合作艺术家、北京市国际设计周特聘专家、中国包装联合会设计委员会副秘书长,曾获中国十大杰出设计师、中国设计业十大杰出青年提名奖、中国设计事业三十年突出贡献奖、美国蒙恬贝尔艺术奖、中国最具影响力平面设计师、中国当代艺术文献提名等。

2、人物荣誉


设计作品

中国十大CI策划专家

中国最具影响力平面设计师称号

中国设计业突出贡献奖

中国营销二十年十大杰出设计师

2005年中国设计业十大杰出青年提名奖

美国蒙恬贝尔艺术奖获得者

日本平山郁夫奖获得者

全国优秀设计工作者称号

3、展览概况

2017年“吾乡吾友”艺术作品展,常州画院美术馆,常州

2016年“心墨流痕”姚建伟水乡主题作品展,香堂,北京

2016年“香港8090水墨提名展”,集古斋画廊,香港

2016年“中国水墨计”年度展,昆明

2015年“*工艺美院8090水墨展”,鸟巢文化中心,北京

2015年“江南行”当代中国画名家小品邀请展,江南美术馆,无锡

2014年“中国文化周——中国书画名家艺术精品展”,加州大学,美国

2014年“水墨中国·中俄青年书画艺术展”,克里姆林宫,俄罗斯

2014年“水墨中国·中俄青年书画艺术展”,圣彼得堡,俄罗斯

2014年“中国水墨计”十二人作品展,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南京

2014年“中国水墨计”十二人作品展,昆明市金鼎美术馆,昆明

2014年“中国水墨计”十二人作品展,广州

2013年“中国水墨计”九人作品展,四川大学美术馆,成都

2013年“梦笔生花”绘画展览,798赵绪成艺术馆,北京

2013年“边走边画”姚建伟写生作品展,二十二院街艺术区,北京

2012年“十八大全国书画名家精品展”,全国政协礼堂,北京

2012年“中国水墨计”九人展,798香港当代美术馆,北京,中国

2011年“中国水墨计”九人展,云南民族博物馆,云南,中国

2011年“中国水墨计”九人展,广州国彩艺术馆,广州,中国

4、设计作品

法国电力

清华控股

民生私人银行

北京东方美术馆等

5、艺术评论


设计作品

姚建伟的彩墨灵境

姚建伟有才,作为设计师,大家都知道,作为水墨艺术家,圈里人也未必都知道。

算来与建伟相识已近二十年,知其除视觉传达设计之外多有涉猎,近年尤喜舞弄水墨,观其近作,甚是惊喜。其视觉图式,淅淅沥沥,斑斑点点,或霸捍,如雨后青山铁铸成,或磅礴,似惊天恸地泣鬼神,其更多灵秀以至闲静,若小楼一夜听新雨,单就笔墨而言,这已难能可贵。

李贽《童心说》有云:“夫童心者,真心也。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也。”文中所强调的“真”,即指那些未被掩盖、为丧失的人的天性,而这种“天性”正是艺术家苦苦寻觅而可望不可及的“真谛”。建伟作为60后的艺术家,无疑是幸运的,透过他的水墨,无论是洋洋洒洒的写生,还是身处逆境的“残荷”,于平易之中体现了他艺术追求上的双重性和冲突性,而这种双重性的矛盾体本身正是他“天性”的体现。

他在当代突变和分裂的文化情景中,自我抗辩、自相冲突,纯粹的艺术情怀和任性的自我意识,强化了他的拒绝性,宁愿将自身挤压在边缘,并最终实现主观上的返璞归真。

建伟的写生作品,其创作方式貌似也是实景写生,但这绝不是对“景致”斩杀式的转移临摹或搬运工式的“再现与复制”。毛笔于他的手中表现出种种不羁,亦或是在冲锋式的左右突围,亦或在庞杂的现实景致中一次次努力地摸索自己的兴奋点。他笔下反感所有程式化的造型方法,随心所欲地点、涂、勾、抹,笔触跳跃迸发,一任自己最鲜活的情感宣泄在洪荒无人迹的野地里。

建伟在用自己的节奏画画,无拘无束,无挂无碍,在十足书生气的外表掩饰下寻找着解衣盘礴的快感。这不禁使我脑中浮现二位令我顶礼模拜以写生方法抒写风景的艺术家,一为是西方的大卫·霍克尼式的童话般的“与景对话”,一为东方的杜大恺式的静观的“借景自语”。而此时“东方与西方”在建伟身上完美统一。

“残荷”的创作体现了建伟艺术创作上极强的主观叙述性。其笔墨单纯,色泽静谧,造型硬朗,写一塘残荷,满目萍碎,看那残荷,风雨中,有的高擎着黑褐色的叶子,有的被风雨摧残折断倒立在水中。叶子有的残破,有的蜷曲,有的倒伏泥淖之中。或昂首向天,或低头深思。或相互依偎,或枝叶相交......尘世的荣衰,世态的炎凉,莲的心事,谁人能懂?这是怎样一幅苍凉悲壮的凄美景致。那是一种沧桑之后的心境,苍凉而悠远但又蕴藏无限生机,是经过了万千红尘之后的淡定,脆弱而不屈!这正是建伟所强调的“残而不破”。正如夏加尔所言,“我所描绘的不是虚构,而是比现实更为真实的存在。”

纵观建伟彩墨作品,兼工带写,不蔓不枝,笔意上很有八大、石涛的意味,图式中又多少吸收了现代主义艺术家的处理方式,即对于意象的处理,消解多于建构。但他描绘的对象却多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山水田园,因此在古典对象与现代的表现方式之间,必然会出现消解与反消解的张力。而建伟似乎很喜欢这种动荡冲突的创作过程,也正因为他所针对对象的模糊本质,以及他创作意图的非现实性,也使得他的作品抗拒任何文本意义上的解读,从而以沌淆抵御逻辑性修辞,并在逻辑破裂的空白中,寻求精神的飞跃性提升。

最后借用李商隐一句“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来概括姚建伟的水墨意境,不过,我要改一个字“阴”改为“阳”,即“秋阳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张所家写于大西洋新城)


设计作品

取自写生,超越写生——读建伟写生画作

50多年前李可染、罗铭、张仃先生倡导水墨写生,就是意图复兴中国水墨的本质追求,从自然造化中寻找水墨的新造化。而自古文人取意于山林,也是为心净寻找一片栖息之地。

建伟近年来边走边画,不仅是对旅途风景的记录,而更多的是为自己寻找一种心境的表达,名为写生,实为写心、写意。观其作品有都市景观,也有乡村趣情,有小微景致,也有俯瞰视界。随心游走,边走边画,所见所画,难得如此心静而为,画中透露着丰富的视觉表情,不时传来那种轻松时光的愉悦情绪。为此,建伟的彩墨写生画得很阳光,画语中也留下些许慵懒笔意,但更真实地留下那些阳光下的悠闲心态。

悦读建伟画荷,赏心其残荷之美,尤如为秋荷肖像写生,使荷叶有着多样的人生面相。也悦目于建伟的同里印象,欣赏其对光的借用,颇具装饰感的民居画像,描述着对江南墨色的独到选择。

沿着建伟画作之路径,己看不到那种纪实写生的原态,更多的是他面对景致时的不同视境所现。画取自写生,又超越写生,是写生的更高境界。(曾辉)

上一篇:范思哲

下一篇:Laura Shigihara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