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市华山景区
陕西渭南华山景区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华阴市,在西安市以东120公里处。南接秦岭,北瞰黄渭。华山(MountHua)古称“西岳”,为中国著名的五岳之一。华山是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也是汉族民间广泛崇奉的神祇,即西岳华山君神。截至2013年华山有72个半悬空洞,道观20余座,其中玉泉院、都龙庙、东道院、镇岳宫被列为全国重点道教宫观。华山1982年被国务院颁布为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91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四十佳旅游胜地之一;1999年被国家文明委、建设部、旅游局命名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2004年被评为中华十大名山;2011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华山还是神州九大观日处之一。华山观日处位于华山东峰(亦称朝阳峰),朝阳台为最佳地点。华山还是道教胜地,为“第四洞天”,有陈抟、郝大通、贺元希诸位著名的道教高人。
1、简介
华山风景区位于陕西省渭南华阴市境内,距西安120公里,在全国乃至世界享有很高的声誉,素有奇险天下第一山之称。华山为五岳之西岳,南接秦岭,北瞰黄渭,扼守着大西北进出中原的门户,资源丰富,景观独特,文化内涵丰厚。华山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据清代著名学者章太炎先生考证,中华、华夏皆因华山而得名。华山是神州九大观日处之一。华山观日处位于华山东峰(亦称朝阳峰),朝阳台为最佳观日地点。华山的著名景区景点多达210余处,有凌空架设的长空栈道,三面临空的鹞子翻身,以及在峭壁绝崖上凿出的千尺幢、百尺峡、老君犁沟等,华岳仙掌被列为关中八景之首。
2、地理环境
地理位置
华山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华阴市境内,处于北纬34°25′~34°00′,东经109°57′~110°05′之间。东西长15公里,南北宽10公里,景域面积约148平方公里。西距陕西省会西安120公里。
地质地貌
华山山脉是深成侵入岩体的花岗岩浑然巨石,它的顶都是粗粒(粒径5毫米)斑状花岗岩;中部是中粒(粒径2~5毫米)花岗河长岩及片麻状花岗岩。据地质科学工作者用放射性同位素测定,华山花岗岩形成期距今约12100万年左右,华山山脉地区的地壳发生活动,在受挤压、褶皱和破裂的过程中,岩浆开始沿着裂缝向表层地壳上升侵入,在3~6公里深处冷却,凝结成岩。
从新生代燕山期约7000万年以前,华山山脉的地壳继续上升,而渭河地带相反向下凹陷。这种内动力地壳作用,时快时慢,时断时续,显现出东西一线上并列着许多平整的三角形或梯形面,形成了秦岭北麓的大断层。这些大致平行的东西向断层,将山地割切成若干长条形断块。断块在彼此相互上升下降活动中,多呈北翘、南俯的岭谷相间的地形。同时,也出现了许多与东西向斜交的断层,使原长条形断块被切成多段。各段地发生前后错动,形成复杂运动。加之雨水、阳光、冰冻、流水等各种外力作用的相互影响,花岗岩才直接露出空间。
华山花岗岩有较多而明显的以北20度向西走的节理和断层。其他的还有南北走向,北30度西向的、北10度东向的、北50度东向的。此外还有近乎水平之大小纵横的断层和节理,将完整的花岗岩体分割成大大小小的岩块,在纵横河流的切割活动中,风化剥蚀形成了一座峻秀的山峰和许许多多奇形怪状的岩石。
东、西、南三峰呈鼎形相依,为华山主峰。中峰、北峰相辅,周围各小峰环卫而立。
气候特征
华山远离海洋,又处于西风带北纬30°~60°之间,大陆度为53°7′,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由于山体挺拔陡峭,山麓和山顶峰的垂直温度梯度(或称温度直减率):北麓从县城到峰顶,海拔高度每升高100米,减少0.44℃,南麓以洛南计算,海拔高程每升高100米,减少0.5℃。
低山区(海拔1000米以下)为温带气候,年平均气温9~14℃,最热月均温24~28℃,无霜期180~240天,日均温≥5℃,210~270天≥10℃,150~220天年积温32000~4500℃,年降水为600毫米。
高山区(海拔1000米以上)平均气温小于8℃,最冷月均气温-2.5~-10℃,绝对最低月均-40℃,最热月均温21~24℃,无霜期120~150天;日均温≥5℃,150~180天≥10℃,120~150天年积温1600~3200℃,年降水量800~900毫米。
北麓(华阴站)降水量为600毫米,南麓(洛南)为725毫米,顶峰(华山站)为925毫米。1000~1400米间,为多雨带或最大降水带。
华山云量有明显的规律性。夏季白天云量最多,云层通常随高度而增厚,上升气流。中午最盛,最少云量发生在早晨,冬季则相反,云量最少出现在正午前后。夏季云量最多,冬季最少。
风速、方向 结构均随高度和地形而变化。离地表30~50米一层的风速增势最快,250~300米高度开始风速增势变慢。空气紊流随高度减少。山谷风速通常为2~4米/秒。风向一般为白昼上山风,夜间下山风。秋季山谷风持续时间较短,冬季环流几乎静止。
3、景点
千尺幢
回心石之上,便是华山第一险境“千尺幢”。这里,山幢壁直立,其间仅容二人上下穿行。两边铁链垂直下垂,状如刀刻锯截。坡度为70°。从上到下共有370多个台阶,皆不满足宽。登时上视,一线天开,形如青蛙在跳,又如粘壁之鼯。下比上时更险,如临深井,心惊目眩。故而常有人下来时倒退而行,从胯下窥视路面。“千尺幢”顶端,有仅容一人的石洞,因为当人们爬上最后一个石级时,便从洞中钻出,故而此洞名叫“天井”。“天井”上有一平台,台上刻写的“太华咽喉”,形象的说明了这里的路形。台上的“百尺峡”为咽喉上段,峡下的平台,形如突出的喉头。“天井”以下的千尺幢,为咽喉下部。此处整个路形如人的咽喉食管,既窄又突且长。“天井”口为“太华咽喉”中段,若从此堵住,上下就会绝路。*残匪韩子佩曾在“天井”口加一块铁盖,企图固守华山,人民解放军八勇士却飞越天险,消灭了据守在这里的一个班的兵力,为增援部队打开了通道。
“千尺幢”通天道的打开是在汉代。原来的登山路不在这里,而在华山东侧的黄甫峪。秦昭王令工施钩登华山就是从那里走的。至今在东峰博台下还留有两处石刻。据《七修类编》载,莲峰之路本无路可通,因有人从北斗坪望见猿猴上下于崖隙间,探奇者循猴径而登,才发现了此条登山路。“此载虽无年可考,但却有“站北斗,望华岳”的记述。自汉武帝从黄甫峪迁西岳庙至官道北今西岳庙址,人们便开始从华山峪道入山。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说:“千尺幢”和“百尺峡”处,既没有铁链,也没有石阶,人们只能“穴空迂回,倾曲而上。”我们从唐代李白写的《黄神谷晏临汝裴昆陵十四明府序》上看出,他是从黄神谷旧路登华山的。杜甫诗中对“千尺幢”也只是简单的提到过:“车厢入谷无归路,箭括通天有一门。”说明此时两条路皆可通行。到了明代,描写“千尺幢”的诗、记等就极多。阎尔梅在《箭括》千尺幢诗中写道:“险光一线开,窄峡夹青天。蹑登先妨膝,扳崖侧用肩。木梯撞外补,铁绳井中悬。怪石横如窦,阴风直上穿。”杨嗣昌也曾这样记述过“千尺幢”:“形如槽枥,持金绳、探石窦以上。”“金绳”即是指铁链,“窦”是指石窝、脚窝。说明,在明时千尺幢已经安装铁链,凿有石窝了。解放后游人逐年增多,每年阴历三四月是朝山的旺季,这里经常发生“绣幢”事件。这里的道路曾作过两次大的修整。后在千尺幢、百尺峡处,又各开辟了一条复道,分别为上行道和下行道。
南天门
南天门南峰东侧。自东峰南坡下经二仙龛、紫气台,沿崎岖小径攀援即达。为登临朝元洞、长空栈道、贺老石室、全真崖的必由之道。
《说铃》记述:“南峰下有峡曰天门,西出当南峰之背。”可见清初时南天门仅指升表台处通往长空栈道的石峡通道而已。通道门上方凿有“南天门”三字。
今南天门上下两栋庙宇皆为清初所建。上庙称文昌阁,原在西峰,久圮,清乾隆年间渭南蒋公出资移建于南天门。下庙中有通道,为登临聚仙台、长空栈道的必由之径,当地人称之为南天门,两栋建筑各在一九八О年时经省*拨款修葺一新。门楣“南天门”三字为1978年时陕西省委副书记李尔重所题。
石峡通道东有坪,一丈见方,三面悬绝,上有围栏遮护,称升表台,亦称聚仙台,传因轩辕皇帝曾在此好会群仙而名。每当春夏交接之际,道徒们常在此焚香表祭天,此时便有群燕飞来争衔其表,颇富情趣,故又有燕子叨表台之称。
升表台东北有巨石倾斜如瓦,石下空间大小如三间房屋,故称三间房子一页瓦,为华山奇石胜景之一。
游客中心
华山游客中心项目总建筑面积8667.5㎡,其中室内建筑面积7204㎡,室外建筑面积(按50%投影面积)1463.5㎡,建筑最高点高度13.565m。其用地位于陕西省渭南华阴市城南5km处,310国道以南,著名的*风景名胜区华山的北麓。用地南依华山,北侧正对华阴市迎宾大道,与迎宾大道北端的火车站遥遥相望。用地东、西两侧现为农田和部分散居的农户,四周视野开阔。用地北侧偏东约4km处为著名的文物古迹西岳庙,并在规划上通过古柏步行街与西岳庙相连。项目用地较为方整,东西宽600m,南北长650m。用地面积约为40.8h㎡,整个场地东南高,西北低,最大高差约20m。其中北侧地势较为平缓,南侧地势落差较大。
苍龙岭
苍龙岭是华山著名险道之一,其位于救苦台南、五云峰下,以其苍黑色的外部和其似悬龙般的地势而得名。其如履薄刃,绝壑千尺的地势使得很多游客胆战心惊,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韩愈大哭投书求助的故事并引发了大量的相关典故和考证,而该处也因此留下了“韩退之投书处”的文化遗产。明清时期,该岭开始修建台阶,并于民国时期结束,共建了530余级台阶,而现代,为了防止上下堵塞,保护游客安全,在苍龙岭东飞鱼岭又开凿了一条登山复道。
苍龙岭是指救苦台南、五云峰下的一条刃形山脊,属华山著名险道之一。因岭呈苍黑色,势若游龙而得名。岭西临青柯坪深涧,东临飞鱼岭峡谷,长约百余米,宽不足三尺,中突旁收,游人在上面行走,心旌神摇,如置云端,惊险非常。因此便产生了唐韩愈在此畏险大哭投书求助的故事,留下了苍龙岭上端“韩退之投书处”的胜迹。
老君犁沟
从群仙观上行,便是“老君犁沟”。传说,这里原来没有路,是老子李耳驾青牛用铁犁开的,形如耕地时留下的犁沟,故被称为“老君犁沟”。其实,那是山水长期冲蚀而形成的。
当初,人们上下华山便是从犁沟两旁的石窝爬行的,至今人们还可看到犁沟两旁的石窝。当地流传说:“千尺幢,百尺峡,老君犁沟慢慢爬。”可“老君犁沟”同千尺幢、百尺峡一样,是登华山的必经险道之一。现在,已在犁沟的右上方,凿成271个石级,两旁铁链下垂,行走较为安全。
老君犁沟”原为“老君离垢”。用道教的话说,这就是离开尘垢到达仙境的意思。传说道教祖师李耳曾到过这里,所以是“老君离开尘世的地方。”因“离垢”同“犁沟”同音,加之此地又似犁沟,再加上华山又有卧牛石、岳庙青牛树以及北峰老君挂犁处的传说,所以人们便认为这里是“老君犁沟”无异了。
在犁沟上端的石崖上,既有“老君犁沟”又有“离垢”石刻。这是因为郭雄藩看到有人误把“离垢”当“犁沟”之后,为恢复原名的真实性,于是又题写了“离垢”二字。其实,是先有“离垢”后有“犁沟”的。王履写的《始入华山至西峰记》中写道:于明洪武十六年即1383年秋游华山,当他行到此时“问仆,仆曰:老君离垢也。”这说明到此时为止还叫离垢。在明代后期的一些记载中,才出现“犁沟”的字样。
西峰
西峰海拔2082.6米,华山主峰之一,因位置居西得名。又因峰巅有巨石形状好似莲花瓣,古代文人多称其为莲花峰、芙蓉峰。袁宏道在他的《华山》中记述:“石叶上覆而横裂”;徐霞客《游太华山日记》中也记述:“峰上石耸起,有石片覆其上,如荷花。”李白诗中有“石作莲花云作台”句,也当指此石。
西峰为一块完整巨石,浑然天成。西北绝崖千丈,似刀削锯截,其陡峭巍峨、阳刚挺拔之势是华山山形之代表,因此古人常把华山叫莲花山。
登西峰极目远眺,四周群山起伏,云霞四披,周野屏开,黄渭曲流,置身其中若入仙乡神府,万种俗念,一扫而空。宋名隐士陈抟在他的《西峰》诗中就有"寄言嘉遁客,此处是仙乡"的名句。
西峰南崖有山脊与南峰相连,脊长300余米,石色苍黛,形态好象一条屈缩的巨龙,人称为屈岭,也称小苍龙岭,是华山著名的险道之一。
西峰上景观比比皆是,有翠云宫、莲花洞、巨灵足、斧劈石、舍身崖等,并伴有许多美丽的神话传说,其中尤为沉香劈山救母的故事流传最广。峰上崖壁题刻遍布,工草隶篆,琳琅满目。峰北绝顶叫西石楼峰,峰上杨公塔为杨虎城将军所建,塔上有杨虎城将军亲笔题辞。塔下岩石上有"枕破鸿蒙"题刻,是书法家王铎手迹。
古今文人吟咏西峰的诗文很多,唐代乔师对有《西峰秦皇观基浮图铭》,明代书画家王履有《始入华山至西峰记》,甚至唐代国子监殿试也以莲花峰为题。唐刘得仁的一首《监试莲花峰》诗写道:
太华万余重,岧峣只此峰。
当秋倚寥泬,入望似芙蓉。
翠拔千寻直,青危一朵秾。
气分毛女秀,灵有羽人踪。
倒影便关路,流香激庙松。
尘埃终不及,车马自幢幢。
北峰
峰为华山主峰之一,因位置居北得名。北峰四面悬绝,上冠景云,下通地脉,巍然独秀,有若云台,因此又名云台峰。唐李白《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诗曾写到:“三峰却立如欲摧,翠崖丹谷高掌开。白帝金精运元气,石作莲花云作台。”
峰北临白云峰,东近量掌山,上通东西南三峰,下接沟幢峡危道,峰头是由几组巨石拼接,浑然天成。绝顶处有平台,原建有倚云亭,现留有遗址,是南望华山三峰和苍龙岭的好地方。峰腰树木葱郁,秀气充盈,是攀登华山绝顶途中理想的休息场所,1996年开通的登山缆车上站,即在峰之东壁。
峰上景观颇多,有影响的如真武殿、焦公石室、长春石室、玉女窗、仙油贡、神土崖、倚云亭、老君挂犁处、铁牛台、白云仙境石牌坊等,且各景点均伴有美丽的神话传说。
擦耳崖
从北峰往南走,便开始登上攀爬主峰的道路。距北峰不远处是“仙人砭”,与“仙人砭”相连的就是“擦耳崖”了。这里一面是向外凸出的悬崖绝壁,一边是深不见底的万丈深渊,游人行至此处,唯恐被山势逼下悬崖,需身体紧贴崖壁慢慢侧身而过,道路紧仄之处更是岩壁擦耳,连脸面都蹭在崖壁上才走得过去。袁宏道曾有诗描写擦耳崖之险:“逋客时时属耳垣,倚天翠壁亦可言。欲知危径欹危甚,看我青苔一面痕。”形容经过这里不仅要贴崖擦耳,甚至脸皮都沾上了青苔。现在擦耳崖的道路已修整,宽处可走两人。但是到了最逼仄的地方,仍然可以感受到当年的擦耳之险。擦耳崖周围摩崖石刻很多,像天然的书法屏障。
自古华山一条路
华山是我国著名的五岳之一,风光优美、景观壮丽,各座主峰各具特色,各有魅力:
北峰:海拔1614.7米,因独立于其它四峰居北而得名。北峰又叫云台峰,因东西南三峰远望若花,北峰顶上时常有白云缭绕,像白云托莲花而起的台子,故名云台峰。北峰是观景览胜的最佳之地,游人至此可观赏华山全景。北峰顶上2003年金庸先生华山论剑的地方,立有金庸所题“华山论剑”四个大字。
西峰:华山五峰最美的一座峰,又叫莲花峰。是宝莲灯,沉香劈山救母故事的发生地。又因有石荷叶覆盖峰顶而得名。西峰山势如同刀削斧劈,险峻挺拔,浪漫爱情的发源地“天下第一洞房”就位于此。峰上有斧劈石,翠云宫等著名景点。
南峰:华山最高峰,海拔2154.9米,又叫落雁峰。因山太高,回归的大雁不能一跃而过要停下来休息,故名落雁峰。南峰顶有仰天池,池水久旱不干久涝不溢,是华山一大奇观。长空栈道,惊险刺激,是华山第一天险。
东峰:又叫朝阳峰,观看日出的最佳之地。东峰有引凤亭,有华山第二天险鹞子翻身,是通往下棋亭的必由之路。下棋亭,当年赵匡胤下棋输华山的传说所在地。
中峰:又叫玉女峰,秦穆公女儿弄玉的修身之地。中峰上有玉女祠,玉女洗头盆等景点。由北峰去其它几峰,途中会经过擦耳崖,上天梯,苍龙岭等险道,日月崖,三元洞,都龙庙,五云峰,华岳仙掌,锦鸡守玉函,金锁关等景点。
4、民俗文化
合阳面花
合阳面花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造型生动夸张、色彩鲜艳夺目、民俗气息浓郁、制作精巧细腻的风格特点。同时由于地域的不同,各呈异彩,千姿百态,美不胜收。金水沟以西地区制作的面花偏于细腻,而在金水沟以东制作的面花个体大,染色明亮鲜艳,造型粗犷简洁则是徐水沟以北、梁山脚下面花的特点,突出特征,省去细部。合阳面花从外形上可以分为三类。一是简洁生动的贴花型,类似浮雕;二是夸张性强的变体型,选取花鸟虫鱼、瓜果蔬菜作为表现对象,突出特征,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第三类是富丽堂皇的插花型,呈立体状,甚至做到了几层高,十分壮观。这一类品种最多,结婚大喜之日娘嫁送女的“老虎馄饨”、祝寿的“寿糕”属此类。合阳面花设色浓艳,大红大绿,具有显著的民间特色,面蒸熟后点染是一大关,既要色彩艳丽,又要不失面的本色,方为上乘之作。
合阳提线木偶
合阳提线木偶又称合阳线戏,”线腔戏”,俗称”线胡胡戏”。其角色形象酷似唐俑和”来报子”,有”郭秃”遗痕,。起于汉,而兴于唐,繁荣于明清。尤其在明清,流派纷呈、名角辈出,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并且在合阳提线木偶里早已具备了后来戏剧里的主要行当,如生、旦、净、丑。合阳线戏偶高80至90厘米,初期偶身扁平,无手足,以袖袍代之。提线5至7根(头3,手2,腰1),特殊需要加至13根,线长约1米(名为”低线”);七十年代后舞台更新,艺人在高空操作,”高线”出现。艺人们经过长期实践,摸索出提、拨、勾、挑、扭、抢、闪、摇八种技法,使偶人几乎可以做出各种生活与舞蹈动作,神态逼真。
华阴老腔
华阴老腔系明末清初,以陕西省华阴市当地民间说书艺术为基础发展形成的一种汉族皮影戏曲剧种。其声腔具有刚直高亢、磅礴豪迈的气魄,听起来颇有关西大汉咏唱大江东去之慨;落音又引进渭水船工号子曲调,采用一人唱众人帮合的拖腔;伴奏音乐不用唢呐,独设檀板的拍板节奏,均构成了该剧种的独有之长,使其富有突出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世代流传,久演不衰。老腔是一种板腔体戏曲剧种,是皮影戏的一种,唱戏人在后台是皮影戏,唱戏人跑到前台吼唱就是老腔,主要流行于陕西省华阴市的双泉村。据《华县志》载:老腔皮影又名拍板调,于清乾隆元年至十年(1736-1745)就已盛行于华州(今华县)。华阴市东临潼关、西接华县、南依秦岭与洛南县接壤、北隔渭水与大荔县相望的独特土地造就了老腔的独特唱腔特点。
华州皮影
华县皮影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古老的民间艺术,是我国民间工艺美术与戏曲的巧妙结合。起源于汉代、兴盛于唐宋、明清为鼎盛时期。原为宫廷戏,唐以后流传于民间,十三世纪右传入西方,至今仍在中国保留着它的原始风貌,甚称“国宝”、“中华一绝”。皮影俗称“灯影子”,在灯光的照射下,以兽皮刻制的人物隔亮布演戏而得名,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傀儡戏之一,有“电影之父”之美称。 华县皮影为陕西东路皮影的代表,其唱腔以细腻悠扬的“碗碗腔”为主,演技精甚,唱腔委婉,在中国傀儡戏剧中独树一帜。目前经常演出的皮影班社有5家,著名皮影演出艺人40余名,潘京乐等老艺人曾赴德、日、法、新、*、香港等许多国家和地区进行文化艺术交流活动。
渭南剪纸
渭南剪纸是民俗文化的载体,与民俗活动紧密联系。反映了民间风俗的各种事象。因而民俗观念必然影响剪纸的题材内容取向。渭南剪纸题材分为人物、动物、花果、器物等。人物类剪纸有戏剧人物、民间故事人物、神仙人物、二十四孝人物、生活类人物、喜娃娃以及巫术用的人物等。由于渭南地区戏剧文化发达,人们把对戏曲的热爱转化为剪纸的艺术形式。这种剪纸称为戏文剪纸。戏文剪纸是渭南剪纸中较为突出的内容之一,广泛应用于年俗的窗花和刺绣花样中。有些妇女把一本戏中的精彩片段,像连环画一样剪成窗花,贴于窗上,甚为精彩。神仙人物、二十四孝也是人物剪纸的主题内容。神仙人物有八仙、福禄寿三星等。这类人物剪纸多用于丧俗,但也可剪成窗花贴于老人的窗户上,寓意吉祥纳福、富贵长寿。娃娃题材是婚俗剪纸中的主题纹饰。结婚新房炕墙中间要贴一幅“胖娃娃坐莲”的喜花,窗上要贴“四喜娃娃”、“抱鱼娃娃”等喜花。生活类人物是在20世纪50年代后妇女们创作的剪纸作品表现的内容。
5、美食特产
关中柴火印
红色主题餐厅,地方特色小吃大锅饭,味道很正。儿时的记忆在此店一一展现。而且是真正烧柴焖的鸡或炖排骨。架柴烧火,拿起大勺现场操作,原汁原味,健康的食品。体验着父辈们那种简单的快乐生活,仿佛也找到了儿时到外婆家烧柴焖饭的感觉!
带把肘子
属蒸菜类,在秦馔沿袭上久负盛名,作酒菜、饭菜均可。以香味突出,色、香、味、形俱佳著称。色泽枣红,如把柄,故称“带把肘子”。
水磨丝
以猪耳为原料,因将猪耳传统名菜平面片平,可见水磨石般花,故名。是陕西大荔县传统名菜,此菜用料普通,以刀功精湛而名噪遇选。
卤烧鸡
卤烧鸡是潼关的驰名小吃,贲秃娃的最好,在潼关享有50年之声誉。以肉酥、味鲜、色美、虹好,调料得当,干净卫生,在同行中一直名列前茅。
大刀面
大刀切的面叫大刀面。是华山的特色面食,大刀面浇上事先调好油炸面酱、豆腐、粉条、臊子,调入醋、盐、辣子油,酸辣可口。
棒棒馍
棒棒馍是在椽头蒸模的技术工艺上独家研制而成的新产品,其营养丰富,香酥可口,消食健胃,品味齐全,质优价廉,食用方便,是居家旅游首选食品之一。
太后饼
太后饼是以上等白面为主料,以猪板油、精盐、八角、花椒、桂皮、蜂蜜、菜籽油为辅料,经过制猪板油泥、和面、制饼坯,最后在木炭上烘烤而成。
时辰包子
时辰包子用料选料讲究、制作严格独特。面粉、猪油、大葱等若干简单材料,经油馅、和面、拌馅包制等若干简单工序却能做出皮薄馅多、鲜香盈口、油而不腻、回味不尽的美味,令人叹服。
金丝蜜枣
又称京式蜜枣、北市蜜枣,是我国三大蜜枣之一,呈琥珀色,透明或半透明,素有金丝琥珀之称,驰名中外。
芝麻烧饼
韩城风味芝麻烧饼,美味可口,闻名关中。饼呈圆形主要用料是白面、食油、芝麻、调料。芝麻烧饼层层多,色泽黄,酥脆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