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降水量

科普小知识2021-12-28 13:13:39
...

降水量,是指从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液态和固态(经融化后)降水,没有经过蒸发、渗透和流失而在水平面上积聚的深度。它的单位是毫米。在气象上用降水量来区分降水的强度。可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小雪、中雪、大雪和暴雪等。

中文名称:降水量

外文名称:precipitation

单位:毫米(mm)

1、词语释义

从空中降下的雨、雪、冰雹等,气象部门统称为“降水现象”。一定时间内,降落到水平面上,假定无渗漏,不流失,也不蒸发,累积起来的水的深度,称为降水量(以毫米为计算单位)。

按气象观测规范定,气象站在有降水的情况下,每个六小时观测一次。6小时中降下来的雨雪统统融化为水,称为6小时降水量;24小时降下来的雨雪统统融化为水,称为24小时降水量;一个旬降下来的雨雪统统融化为水,称为旬降水量。一年中,降下来的雨雪统统融化为水,称为“年降水量”。

把一个地方多年的年降水量平均起来,就称为这个地方的“平均年雨量”。例如,北京的平均年雨量是644.2毫米,上海的平均年雨量是1123.7毫米。

2、等级划分

按降水强度划分

“降水量”是气象术语,按气象观测规范规定,气象站在有降水的情况下,每隔六小时观测一次。在气象上用降水量来区分降水的强度。所以降水量等级可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小雪、中雪、大雪和暴雪等。


降水量等级

小雨:12小时内降水量小于5mm或24小时内降水量小于10mm的降雨过程。

中雨:12小时内降水量5~15mm或24小时内降水量10~25mm的降雨过程。

大雨:12小时内降水量15~30mm或24小时内降水量25~50mm的降雨过程。

暴雨:12小时内降水量30~70mm或24小时内降水量50~99.9mm的降雨过程。

大暴雨:12小时内降水量70~140mm或24小时内降水量100~249.9mm的降雨过程。

特大暴雨:12小时内降水量大于140mm或24小时内降水量大于250mm的降雨过程。

小雪:12小时内降雪量小于1.0mm(折合为融化后的雨水量,下同)或24小时内降雪量小于2.5mm的降雪过程。

中雪:12小时内降雪量1.0~3.0mm或24小时内降雪量2.5~5.0mm或积雪深度达3CM的降雪过程。

大雪:12小时内降雪量3.0~6.0mm或24小时内降雪量5.0~10.0mm或积雪深度达5CM的降雪过程。

暴雪:12小时内降雪量大于6.0mm或24小时内降雪量大于10.0mm或积雪深度达8CM的降雪过程。

按降水的性质划分

按降水的性质划分,降水还可分为:连续性降水、间断性降水、阵性降水

连续性降水:雨或雪连续不断的下,而且比较均匀,强度变化不大,一般下的时间长,范围广,降水量往往也比较大。

间断性降水:雨或雪时下时停,或强度有明显变化,一会儿大一会儿小,但是这个变化还是比较缓慢的,下的时间有时短有时长。

阵性降水:雨或冰雹常呈阵性下降,有时也可看到阵雪。其特点是骤降骤停或强度变化很突然,下降速度快,强度大,但往往时间不长,范围也不大。如果在阵雨的同时还伴有闪电和雷鸣,这便是雷阵雨。

3、衡量标准

由划分标准可知,只要是在12或24小时之内(请注意降水量指的是12或24小时之内,是一个区间,而不是平均值。)降水量达到了标准就行,不一定是持续降水,所以不用平均到12或24小时。比如某日24小时连续降水,1分钟也没停,降水量达到了10-25毫米,叫做中雨,但如果这一天中只有2个小时降水,降水量也达到了这个标准,也叫做中雨,因为它也是24小时之内的降水。如果在12或24小时内没有再发生降水,那么就可以认定为中雨了。如果真有说的这种情况,在预报时会使用“短时有大暴雨”等词语提醒大家,毕竟24小时持续降水量20毫米与10分钟内降水量20毫米造成的实际效果是不一样的。比如经常在天气预报里听到“短时有雷雨大风”等,就是这样的特殊情况下的预报。

4、影响因素

影响降水量的主要因素有:①天气系统的发展暖而湿的空气与冷空气交汇促使暖湿空气被冷空气强迫抬升或由暖湿空气沿锋面斜坡爬升。②夏日的地方性热力对流使暖湿空气随强对流上升形成小型积雨云和雷阵雨。③地形的起伏使其迎风坡产生强迫抬升但这是一个比较次要的因素。多数情况下它和前两种过程结合影响降水量的地理分布。

中国降水最多和最少的地方中国年降水量的最高记录要数*的火烧寮年平均降水量达6558毫米最多的一年为8409毫米。年降水量最少的地方则数吐鲁番盆地中的托克逊年平均降水量仅5.9毫米年降水天数不足10天有些年份滴水不见。在吐鲁番沿公路两旁常见到用十字中空的土砖砌成的房屋这就是专门用来制作葡萄干的“晾房”在干旱少雨的气候下葡萄挂“晾房”内就能自然风干中外闻名的吐鲁番葡萄干就是这样制成的。

影响某地降水多少的因素:位置、大气、地形、洋流、植被及水文。

(1)、位置主要是海陆位置对降水的影响通常大陆内部干旱少雨。

(2)、大气主要包括大气环流、锋面、气旋(反气旋)等因素对降水的影响。①大气环流包括三圈环流和季风环流。三圈环流中形成了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其中低压带控制地区降水较多高压相反;西风带内西岸降水多于东岸信风带内东岸降水多于西岸。季风环流中夏季风降水多于冬季风。②锋面冷、暖锋、准静止锋过境时都易产生降水。③气旋对应的是低压气流上升多阴雨;反气旋对应高压气流下沉多晴天。

(3)、地形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高大地形也会阻止水汽的进入如*气候干燥的原因除了深居内陆以外还由于周围高大山脉对水汽的阻挡。

(4)、洋流暖流流经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的作用;寒流流经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的作用。例如澳大利亚的荒漠一直延伸到大陆西岸的广大地区除副高控制外还受信风和西澳大利亚寒流的影响;再如英国和挪威的海港终年不冻就得益于北大西洋暖流的作用。

(5)、植被和水文状况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以及湖沼、水库周围空气的湿度较大相对降水较多。

(6)、人类活动城市湿岛效应是城市多上升气流易成云致雨;雨岛效应是城市尘埃多凝结核多雾和低云比效区多。

5、测量仪器

测定降水量的基本仪器是雨量器。有雨量器和雨量计两种。


漏斗式雨量器

漏斗式雨量器

用于测量一段时间内累积降水量的仪器。外壳是金属圆筒分上下两节上节是一个口径为20厘米的盛水漏斗为防止雨水溅失保持器口面积和形状筒口用坚硬铜质做成内直外斜的刀刃状下节筒内放一个储水瓶用来收集雨水。测量时将雨水倒入特制的雨量杯内读取降水量毫米数。降雪季节将储水瓶取出换上不带漏斗的筒口雪花可直接收集在雨量筒内待雪融化后再读数也可将雪秤出重量然后根据筒口面积换算成毫米数。

虹吸式雨量计

可连续记录降水量和降水时间的仪器。其上部盛水漏斗的形状和大小与雨量器相同。当雨水经过漏斗导入量筒后量筒内的浮子将随水位升高而上浮带动自记笔在自记纸上划出水位上升的曲线。当量筒内的水位达到10毫米时借助虹吸管使水迅速排出笔尖回落到零位重新记录。自记钟给出降水量随时间的累积过程。

翻斗式雨量计

可连续记录降水量随时间变化和测量累积降水量的有线遥测仪器。分感应器和记录器两部分其间用电缆连接。感应器用翻斗测量它是用中间隔板间开的两个完全对称的三角形容器中隔板可绕水平轴转动从而使两侧容器轮流接水当一侧容器装满一定量雨水时0.1或0.2毫米由于重心外移而翻转将水倒出随着降雨持续将使翻斗左右翻转接触开关将翻斗翻转次数变成电信号送到记录器在累积计数器和自记钟上读出降水资料。

上一篇:能见度

下一篇:强对流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