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太原八景

科普小知识2021-08-14 13:35:19
...

“太原八景”也称“古晋阳八景”,分别是指“烈石寒泉、汾河晚渡、双塔凌霄、巽水烟波、崛围红叶、土堂神柏、天门积雪、蒙山晓月。”八大景。

1、双塔凌霄


双塔凌霄

永祚寺的双塔被誉为“晋阳奇观”,太原地标之一。历代地方志书都把“凌霄双塔”作为古太原八景之一,寺院的本名“永祚寺”却鲜为人知,直至被“双塔寺”所取代。

凌霄双塔,是太原现存古建筑中最高建筑,二塔犹就像如一双孪生姊妹。凌霄双塔,还有一个别称——文笔双峰。凌霄双塔曾使历史上不少政治家、思想家、墨客骚人为之赞叹。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曾为其颂咏;明代江南七大文人之一的李维桢曾为其吟诗;明末清初之著名思想家、艺术家傅山先生曾为其作画;新中国人民解放军名将杨成武将军曾为其挥毫。

数百年来,文人墨客、绝色佳人把永祚寺的“凌霄双塔”,当作一个绝创于世之艺术珍品或文物珍品给予珍视。但是,考其故事,研究其创建之因,并不就像如是。这二座形同孪生的姊妹塔,一个是创建于先的“文峰塔”,一个则是继建于后的“舍利塔”。不但非一同所建,而且属性也不相同。所谓“文峰塔”,是“起自堪与家言”的风水塔,即封建社会地方仕绅为补辅该地的地形缺陷,振兴地区文化的一种带有迷信色彩的标志性、欣赏性建筑。它的造形虽然取之于佛教的浮图,但是,与佛地教义或佛门没有丝毫的关联。而“舍利塔”则是佛门圣物,是奉供佛舍利子,藏佛经,受佛门弟子瞻仰、顶礼膜拜的宗教建筑。这正是永祚寺“凌霄汉塔”,近在咫尺,本质相去甚远之差别。

2、崛围红叶


崛围红叶

崛围山风景区位于市区西北24公里处。山势陡峻,松柏遍野,春日山花竞放,秋来红叶满山。“崛围红叶”是太原著名风景之一。山顶建有多福寺,寺中有一座七级舍利塔,寺内藏有寺观壁画跟傅墨迹。崛围山风景区距市区较近,气候宜人,是游人观光、消遣的去处。该景区之景点各具特色,进出交通便利,附近小滩、名吃具有山西特点与风味。

崛围红叶是太原市古八景之一,也是全国十大红叶景区之一。红叶植物名黄栌,是一种野生灌木,其叶子在九月以后会由绿变黄,再由黄变红,最后变成深红。叶落之前,尽显其最美丽妖娆之颜色。傅山先生一生钟情红叶,曾邀请当时著名学者顾炎武、严而梅来此赏红叶,也为后人留下了许多千古佳句。

3、土堂怪柏


崛围红叶

土堂净因寺是当年傅山先生隐居于崛围山时的一处住地。古寺始建于北齐,金泰跟五年重建,明清二代重修。据明嘉靖二十年《重修土堂阁楼记》中记载,汉代此处土山崩塌,裂陷成洞,洞内土丘高达30多米,其形似佛像,当地人传为山崩现佛,有佛教净土因缘,便在此建寺,就这样当地人也把净因寺叫做大佛寺。寺内大佛高达9.46米,坐姿端庄,神态安详,是目前全国最大的土质大佛。

净因寺,位于太原市土堂村,始建于北齐。寺分前后二进,前院有天王殿和东配殿,中部有卡墙与垂花门相隔,后院时罗汉殿、地藏殿等。寺址西侧有明嘉靖年间依山崖而筑之重檐歇山式楼阁一座,供一佛二菩萨。

寺旁古柏长势奇异,“土堂怪柏”为太原一景。

净因寺里的“土堂怪柏”也是太原市古八景之一。不知当年傅山先生钟爱之古堂怪柏是否在此,那土堂怪柏又哪里?是因树形很怪异,还是其他境况?现在谁也说不清楚了。但是此地一个民间传说很有意思,是说当年净因寺周围之柏树长得非常茂盛,但究竟多少棵,谁都数不清。一位统领过千军万马的将军,来到这里,他试图把这些柏树数清楚,他数了整整一天一夜,并且将数过的柏树贴上小纸条做为标记。但是,第二天他来到这里,发现所有柏树,同样地贴上了纸条,那数量也就数不清楚了。

4、烈石泉寒


烟雨蒙蒙下的石泉

在山西太原市西北20公里上兰村,汾河峡谷左侧,中北大学旁。二龙山下,殿宇壁立,清流潺潺,祠内古柏苍翠,殿宇巍峨。晋国大夫窦抽,字鸣犊,封地太原,曾开渠兴利,后人在此立祠祀奉。祠在烈石山下,故又名烈石神祠。宋元丰八年六月,祠为汾水所淹,隧北移重建。历代皆留有碑记。现存山门、献亭、大殿等。元至正三年(1343年)重建,局部保留了宋金时期风格。其中献亭甚大,后檐柱,用大殿明间廊柱代替,结构简炼而严谨,为金、元建筑中所罕见。祠旁清泉自烈石山(现称二龙山)苍崖下涌出,清澈见底,游鱼隐现,其水温寒澈,人称“寒泉”。与苍柏古祠相辉映,饶有雅趣。“烈石寒泉”为太原名胜之一。

5、天门积雪


天门山

双龙泉、千(虫蜀)谷均为北都晋阳附近名胜。双龙泉即今太原市阳曲县西北地南、北龙泉。二泉相距仅五百米,周围山峦起伏,林木荫翳。泉旁有大安寺,建于唐初,寺内有佛塔一座,俗称“唐僧宝塔”,为贞观年间高僧玄奘法师传经之所。千(虫蜀)谷是太原西北地一条峡谷,古代为晋阳通西北诸州地孔道,其东口为著名地天门关,隋炀帝曾在此开辟交通,修设栈道,故名杨广道。此地山崖就像如削,谷径幽深,“天门积雪”为古代晋阳八景之一。就在这山崖就像如削、谷径幽深地天门关下,当时地并州总管杨广架设栈道,修筑了北上地驰道,史称杨广道。当年,第三次北巡地隋炀帝杨广就是由晋阳出发从这条驰道北上,率领十万吏卒宫女巡幸宁武天池地汾阳宫,并在那里住了五个月。

6、汾河晚渡


汾河晚渡

山衔落日千林紫,渡回归来簇就像如蚁,

中流轧轧橹声清,沙际纷纷雁行起。

遥忆横流游幸秋,当时意气那个谁能俦。

楼船箫鼓今何在?红蓼年年下白鸥。

古人观景,除了自然风光之外,更加注重意境,正因为就像如此,汾河晚渡,在清代成为太原八景之一。

本诗作者:明代诗人张颐。簇就像如蚁:喻众人拥挤在渡口。中流:半渡,渡河中间。轧轧:象声词,这里指摇橹地声音。沙际:沙边。横流游幸秋:指汉武帝刘彻游幸汾河地事。俦:相比。红蓼:开着红花的蓼草。下:落下。

7、蒙山晓月


蒙山晓月

蒙山在太原西南约20公里处,晋祠北之寺底村,主峰高1325米,蒙山晓月为旧太原八景之一。北齐高洋帝于天保二年(551)将东魏大庄严寺扩建为开化寺,开凿了高200尺的摩崖大佛,称为西山大佛,比目前全国最大的乐山大佛略高。隋文帝时新建了庇盖大佛地殿阁,唐高宗跟武则天曾来此礼佛,赐宫内袈裟。由于寺毁阁倾,大佛淹没于乱石瓦砾之中,仅见胸颈一点(不多的意思),胸宽25米,高17.5米,颈部直径宽五米。

蒙山南连风峪太山顶峰,北为冶峪,开化峪。石灰岩山体,夹有白沙岩层。开化峪至晋祠南牛家口,炭酸盐出露段有称"地下水道"(晋祠泉水断裂带上),此断裂带,是西山地区地下水主要排泄通道。长达三公里的断层,有山北上冶峪东地东北向跟山中原寺底村南的东向断层。经济林木有白皮松、侧柏、白桦、沙棘等。有角篱、柴胡等中草药。野鸭、山鸡、老鹰、山雀飞翔在灌木丛中,山猪、野兔、狍子出没在崇山峻岭之中。蒙山矿藏资源丰富,有煤炭、青石、白灰、石膏、耐火土等资源,。蒙山脚下开化峪自古就有传统烧制陶器工艺。

蒙山为古太原县八景之一,古有蒙山晓月之称。蒙山是块风水宝地,自古历代帝王、将相曾多游蒙山建庙、凿窟造佛。史载:"汉刘聪征刘琨不克,掠晋阳之民,逾蒙山西遁。"公元551年北齐文宣帝高洋于晋阳蒙山凿造西山大佛,北齐后主高伟"凿晋阳西山为大佛像"一夜燃油万盆,光照宫内"。大佛像处即古大岩寺处,此前东魏高僧昙鸾弘修净土法门,东魏孝静帝"勒令住并州大寺",日本净土真宗经籍载为"并州大岩寺",即此处。北齐高洋赐额"开化"寺,隋代高僧导绰又在开化寺师事慧瓒时"继昔鸾师净业"。这里是佛教净土宗的早期道场。

隋文帝杨坚之父杨忠为北周大将,率兵在蒙山与北齐作过战,因之隋文帝于开皇二年(582)为其父杨忠建祠,称"武元皇帝祠",后称"圣寿观"。隋秦王杨俊在晋阳任并州总管时支持赞成慧瓒法师在仁寿元年(601),为北齐所凿的"晋阳西山大佛"建大佛阁。唐李渊和李世民在晋阳瞻拜过大佛。唐高宗李治、皇后武则天显庆五年(660)幸晋阳瞻拜,(此寺及南十余里地龙山童子寺瞻礼二寺大佛),次年又派专使赐大佛袈裟时"五色光洞烛山川,道俗瞻睹数千万众"轰动并州。晚唐晋王李克用再建大阁,五年用工三十万。五代后晋时北平王北京留寺刘知远,重修庄严阁,高五层共一百三十间。北汉刘继元在蒙山顶造避暑宫,开化峪内设御驾桥。宋时又在蒙山开化前寺建连理二塔。另外蒙山还有北齐天统二年(566)建甘泉寺,有甘泉等。

8、巽水烟波


巽水烟波

太原城中历史悠久的湖泊儿童公园的文瀛湖,文瀛湖是在明代展扩太原城池后,由东南半壁雨水汇集而逐渐形成之二片积水。当时名字叫海子堰,传说当年李自成部将陈永福在这里处死了一千余名明朝宗室。海子堰这二片积水到清代被贯通,因其滨临贡院而被命名为文瀛湖,成为旧太原八景之一的“巽水烟波”。

1912年孙中山来太原时,在文瀛湖畔向各界群众做即景讲演,此后,这里先后被命名为文瀛公园、中山公园、新民公园、人民公园,1982被命名为儿童公园。

上一篇:司徒小镇

下一篇:龙山石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