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化寺连理塔
开化寺连理塔在山西太原市西南17公里蒙山脚下。寺建于北齐天保二年(公元551年),依山崖雕造佛像,高约60多米,规模宏伟,与龙山童子寺齐名。现存宋代砖塔及砖券佛殿和几尊铁佛。两座砖塔均为方形,基座相联,故称连理塔。
1、相关简介
连理塔佛像
2、相关概况
开化寺碑铭
宋代弘扬佛法,在蒙山大佛南面建金光佛舍利塔,化身佛舍利塔,有砖塔券佛殿和几尊铁佛组成。两座三砖塔均为方形,基座相联,故称连理塔。束腰座之上为方形塔身,正面为半圆形门拱,火焰开脱券面,隐刻卷草与花瓣。塔檐叠涩而成,塔顶刹部雕造精巧,亭台式样,雕栏额、普柏枋和斗拱,极顶为八角形塔檐和宝珠。外形俊美,雕造秀丽,既有唐代古朴遗风,又有宋代精细刻法,是唐宋有一种过渡形式,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
3、开化寺
开化寺
开化寺创建于五代后唐同光年间(公元923年一926年),初名清凉寺。北宋熙宁六年(公元1073年)建造了大雄宝殿以后,改名为“开化禅院”,所以后来一直称为开化寺。
现存寺前楼阁式山门一座,名叫大悲阁。宋代建造的大雄宝殿在寺院的正中,其余东西配殿、后殿等或是破旧不堪,需要修葺,或是已经塌毁,只存基础了。在东翼楼之下,有泉水涓涓流出,使寺院景致独特,异常幽雅。寺院中保存着宋代大观四年(公兀1110年)的《泽州舍利山开化寺功德碑》,碑上的文字是由崔静集王羲之之字而成,书法艺术的价值极高。
4、连理塔内特点
连理塔
西壁大体分为三组,构图形式也采用连环画的形式。中间—-组是说法图,画的是西方净土世界日月灯光如来佛故事、华色比丘尼故事、忍辱太子故事和转轮王舍身供佛故事等。华色比丘尼的故事画得最为精彩。佛经中讲述的故事是,华色比丘尼遭遇不幸,丈夫被毒蛇咬死,一个孩子被洪水淹死,另一个又被老虎吃掉,她自己也被强盗掳去,霸占为妻。这个强盗很快就被官府捕获,处以极刑;她也被作为强盗的妻子一同活埋。但她幸而没有断气,后来得到释迦佛的点化,皈依佛教,终于从苦难中解脱出来。壁画中《刑场》一段画面,表现的是华色比丘尼和她的强盗丈夫被处决时的情形,但赋予了中国的乡土风情和内容。画中一个骑白马穿红袍和一个穿绿袍的官吏,由一群随从簇拥而来,华色比丘尼和她的强盗丈夫身带枷锁,被刽子手推到土坑边,坑旁还有两个手执铁锹的刽子手,正准备行刑。这一段画面仅占二三十厘米见方的篇幅,图中众多人物却神情各异,复杂的情节内容刻画得鲜明生动,完全可以同当时精美的卷轴人物小品媲美。西壁的南面一组是佛经故事“须阁提太子本生”。北面一组也是佛经故事,画的是“善友太子本生”和“光明王舍头本生”故事。
北壁画的是“鹿母夫人本事”、“均提出家”和“西方净土变”等故事,下部绘男女供养人像,郭发画师写的题记也在这里。画面上生子、乞火、割肉救母、刺瞎双目、流落异邦、回家团圆等情节,都是那样栩栩如生。画中的宫廷贵族、官吏学士、僧侣道徒、耕织渔牧、商贾贩夫,乃至于盗贼恶徒等,都是宋代社会生活的风貌。画面人物传神,界画工整,金碧辉煌,艺术感染力非常强烈。
5、文化特色
太原曲艺,起源较早,早在清末至民国间,说唱艺术在太原城乡间就有了一个较快的发展。当时主要流行于太原市城区的就有:唱莲花落的,说快板书的,边弹边唱大鼓词的,唱小曲的以及说评书的。
在太原较早的曲艺表演,似乎要数太原莲花落了。太原莲花落的传统曲目,多为脍炙人口的历史故事,当地人熟悉的民间传说。长篇的有《五女兴唐传》、《万花楼》和《呼延庆打擂》;短篇的有《小两口打架》、《小寡妇上新坟》和《夫妻格水》等等。
如今,在太原,曲艺的形式多种多样,说的、唱的、拉的、弹的,无不各具风采。
6、自然环境
连理塔
7、历史由来
山口有一片小湖,这片湖一清见底,是当年太原县的外八景之一。往西走400米的地方,有一座崭新的寺院,这是开化寺,隋仁寿元年(公元601年)建,后改称净名寺。唐高祖和高宗都曾到此瞻仰,又改名开化。五代后晋开运二年(公元945年)重建大阁5层,130间。现在看到的这座寺院基本上是重建的。开化寺的前面就是连理塔了。在距离开化寺大概50米的地方,两座基座相连的砖塔赫然入目。这两座塔建于北齐天保二年(公元551年),高60多米,与龙山童子寺齐名。因为基座相连,故称连理塔。仔细欣赏,外形俊美,雕造秀丽,束腰座之上是方形塔身,正面为半圆形门拱,火焰形卷面,隐刻卷草和花瓣。塔檐叠涩而成,塔顶刹部雕造精巧,亭台式样,雕栏额、普柏枋和斗拱,极顶为八角形塔檐和宝珠。这两座塔既有唐代古朴遗风,又有宋代精细刻法,是唐到宋的一种过渡形式。细数这些家珍,油然而生对先人的感恩之情。正是凭借着老祖宗留下的家珍作资本,太原才能积极申报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但是,文物古迹又是一件件易碎品,像连理塔这样的古迹已经很少见了。文物资源是有限的、可枯竭的、不可再生的资源,为了传承历史文脉,为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了上对得起祖宗下对得起子孙,为了太原更加美好的明天,每位市民都应善待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