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古太原县城

科普小知识2022-04-13 14:25:22
...

现存的古太原县城(今晋源街道办事处所在地),是坐落在晋阳古城遗址上的一座明代早期县城。它传承了2500多年晋阳古城文脉,是晋阳古城的延续。它沿用了晋阳古城“城池凤翔余”的建筑格局,俗称“凤凰城”。它依托龙山,展示着古晋阳龙凤呈祥之灵气,处处体现着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和合交融,保持了我国汉唐文化与传统的地域民俗文化,是一座依山傍水、设施完备的城池。

1、地理位置

古太原县城位于太原市晋源区晋源街办所在地,距市中心20公里,它是建立在晋阳古城遗址之上的明、清时期的太原县旧城。

2、著名景点


古太原县城

古太原县城,也称明清太原县城,位于太原市西南部晋源区境内,距今已有630余年。因其整体格局如同头北尾南振翅高翔的凤凰,故俗称“凤凰城”。“凤凰城”因其独特的造型,不规则的城垣,曲线形成的街型,高低错落的建筑,而有活城之说;每临集市、庙会,远离县城五里之外,都能听到里面的叫卖声。

“创建于明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的古太原县城隶属于明清太原府,比太原府城的建城年代晚了393年。它是在晋阳古城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规模不及晋阳古城的1/20,但古老的建筑风格、浓郁的风俗民情,无不与晋阳古城一脉相承。”太原市晋源区宣传部部长梁宏宇对古太原县城的历史了如指掌。

“原明清太原县城,内有九街十八巷,设四门,四周城堵51堵,敌台32座,城高三丈,壕深一丈,两岸植柳。北门城门洞向北,瓮城门洞向东开,表示凤首向东顾盼,取‘丹凤朝阳’之意,瓮城内外出路南北两侧各有一眼水井,象征凤之双目。东西内门洞各向正东、正西,外门洞皆转向南,如凤之双翼。南门为凤尾,尖端直指南方。”梁宏宇告诉记者,古太原县城四条大街交汇于十字中心,十字街中心凸起象征凤凰的腹部,因此从整体上看,县城如俯冲落地的凤凰占据着高台,故名“凤凰城”。

走进古城,斑驳的北城门内,有一匾额上书“德化”两字,与南城门外的“龙天庙”遥相呼应,像生活在古城内的人们一样拙朴、澹泊。

据当地人介绍,太原县城内外原有大小寺庙、楼阁、祠堂50多处,如:刘王祠、尹公祠、赵襄子祠等,这些都是传承古晋阳历史文化的有力佐证。4条大街原有12座牌坊,十字街、丁字道原有五道将军庙22处。宝华阁、鼓楼、观音阁等建筑,雄伟壮观,古朴庄重。直到20世纪40年代,县城内作坊店铺还多达160余家,南关、西关车马旅店40余座,其繁华景象非同一般。另外,还有一般县治城郭中十分罕见的先农坛、*坛,更衬托出古县城的尊贵身份。

太原市博物馆馆长张宏说,古太原县城复建在晋阳古城遗址之上,既是晋阳古城的延续,更是晋阳文化的传承。目前在城内发现的诸多历史建筑,足以证明它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西依龙山,东视汾河,“凤凰古城”自古物阜民丰。作为大唐的龙兴之地,这里水秀山明,历代名人不绝于里。除汉文帝、汉景帝外,还有一位“文治武功”的“太原公子”———李世民。临去世前一年,李世民回到太原,故地重游,感慨万千,挥毫写下了一篇气吞山河的诗篇《晋祠之铭并序》,抒发了自己“以德治国”的理念。


古太原县城

原太原县四门城楼上供奉关帝、文昌、财神、药王四神灵。北门额书‘古原屏翰’、‘奉宣’、‘德化’,喻意此地为北方屏障,依据于晋阳古城奉上级召宣之门,以德化民,是汉文帝刘恒治国纲领的缩写。东门‘东汾聚秀’、‘观澜’,形容汾水秀丽,在城头高处观赏滚滚而流的汾水景象。西门‘西兑金汤’、‘望翠’,意为西山宝藏汇聚,满目青山翠绿。南门‘桐荫晋阳’、‘进贤’,意为晋阳乃西周初年周成王桐封叔虞之地,后代子孙都享受王族权益。”据梁宏宇介绍,凤凰城里自古读书人多、人才辈出。从纪念早于大禹的治水英雄台骀的昌宁公祠、纪念唐叔虞的晋祠、晋阳古城遗址、纪念汉文帝刘恒的龙天庙等,到北齐历时24年开凿的蒙山大佛,再到1999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的虞弘墓和填补南北朝美术史空白的娄睿墓等都传承和见证了太原历史变迁和文化发展的过程。”明清太原县城,设四门,四周城堵(马面)51堵,敌台32座,城高三丈,壕深一丈,两岸植柳。城垣周长3732米(城垣数为考证实测参考数),南面城墙从东至西1152米,整体向外弧形。西面城墙从南至北676米,由南向北直线倾斜。北面城墙从西向东1150米,由西向东南直线倾斜。东面城墙从北向南756米,由北向南直线倾斜。东西宽,南北窄,呈长方形。北门内城门洞向北,瓮城外门洞扭转折向东,表示凤首向东顾盼,取“丹凤朝阳”之意,瓮城内道路南北各水井一眼,象征凤之双目。东西内门洞各向正东、正西,外门洞皆转向南,如凤之双翼。南门为凤尾,尖端直指南方。四条大街交汇于十字中心,传说十字街中心凸起象征凤的腹部。城整体如俯冲落地的凤凰占据高台。凤凰城因其独特的造型,不规则的城垣,曲线形成的街型,高低错落的建筑,故有活城之说。

太原县四门城楼上供奉关帝、文昌、财神、药王四神灵。北门额书“古原屏翰”、“奉宣”、“德化”,喻意此地为北方屏障,依据于晋阳古城奉上级召宣之门,以德化民,是汉文帝刘恒治国纲领的缩写。东门“东风聚秀”、“观澜”,形容汾水秀丽,在城头高处观赏滚滚而流的汾水景象。西门“西兑金汤”、“望翠”看西山矿藏汇聚丰富,眼望在青山翠绿之中。南门“桐荫晋阳”、“进贤”,晋阳为桐封叔虞之地,后代子孙都有享受王族权益,凤凰城之读书人多,人才辈出。

太原县城内外共有大小寺庙、楼阁、祠堂50余处,如:刘王祠、尹公祠、关王祠、崇圣祠、节孝祠、洪侯祠、梁公祠、赵襄子祠等,这些祠堂的存在与形成都是对古晋阳历史文化传承有力的佐证。四条大街共有12座牌坊,十字街、丁字道有五道将军庙22处,宝华阁、鼓楼、观音阁等建筑,雄伟壮观,古朴庄重。直到19世纪40年代,县城内作坊店铺多达160余家,南关、西关车马旅店40余座,可见繁华景象非同一般。

3、保护开发


古太原县城

姚富生,一位土生土长的晋源人。早在10多年前,当一些人还在对古城遭到破坏而漠然视之时,他已经意识到了严重性和隐藏在古城背后的巨大潜力。“作为土生土长的晋源人,眼看着古城的风韵渐渐消失,心里感到非常难受。从1999年开始,我就开始呼吁古太原县城的保护与开发。”

梁宏宇说,作为最早提出开发古太原县城的先行者,10多年来,姚富生可谓殚精竭虑,历尽艰辛。

“上世纪90年代末,古太原县城破坏很严重。一些建筑物是因年代久远而自然毁坏,一些建筑物则是因为特殊的历史原因遭到损坏。这些都属于不可抗拒的因素,我们无能为力,但对今天一些人为破坏我们却不能坐视不管。”

姚富生告诉记者,上世纪80年代初,一些缺乏文物保护意识的村民拆了城墙上的砖用于建房、修猪舍等,使城墙逐渐损坏,特别是近几年,破坏也越来越严重。“许多村民将原先土木结构的老宅拆掉,重新翻新成混凝土结构的新房。这对于古城的保护无异于釜底抽薪,如果任由其发展下去,古城将不复存在。”

为阻止村民翻盖老宅,姚富生甚至不惜与多年故友翻脸。说起那次冲突,姚富生至今难以释怀。

“那个人是我从小玩到大的好友,2000年,他为了盖新房,要将原来的老房子拆掉,他家的房子建于清代光绪年间,是一百多年的老宅,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为了阻止他拆迁,我多次上门劝说,情急之下还差点动手。”说起这段往事,姚富生感慨不已。为了这座古城,这样的事在他身上发生过太多太多。

“1999年,我提出了开发古城,当时很多人都不理解。有的人甚至说我想从中谋利,想借此发财。”姚富生说,那时走在大街上,背后总有人指指点点。“心理素质要差点,这些风言风语也能把你气死。”

10多年下来,古城的每一砖每一瓦他都了然于胸。

“1999年,我带人对古城的整体进行了测量,经过几年工作,2004年,我们终于绘制出了一张完整的古太原县城图,可以说是小有所成。”

在对古城进行考察研究的同时,姚富生四处奔走,给人们讲解古城保护的重要性,逐渐地,他的队伍扩大了,同行的人也越来越多。

“2003年,我们成立了‘晋阳文化民间研究会’,以此为依托,奔走呼号,致力于古太原县城的保护与开发。现在,我们研究会共有会员50多人,都是一些热爱文化的老年人。年纪最大的有80多岁,年轻的也有50多岁。”

当年,古太原县城店铺字号林立,既有明代的建筑物,又有清代的建筑物。究竟哪一家是清代,哪一家是明代的,研究会首先从人文地理资料入手,对失去的古建筑、古文物进行盘点、搜集,绘成图册。几年来,我们先后整理出版了《太原市旅游文化漫谈》、《晋源民间文化研究》等书籍。同时,我们还到外参观、学习,寻找资料,先后到过河北、上海、香港等地。为此,前前后后投资了100多万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修复古太原县城的可行性建议。”


俯瞰古太原县城雪景

民间保护与开发古太原县城高涨的热情,引起了晋源区*的高度重视。如今,“古太原县城保护开发建设项目”已确定为2011年度太原市的重点项目,引起海外人士的青睐。姚富生多年的心愿终于要实现了。

近年来,晋源区*和民间都加大了保护力度,文庙、龙天庙、玉皇庙、秦家大院、西城门洞得到了程度不同的修复。遗憾的是,由于受资金所困,一些古建来不及修复就已塌毁,对古城的建设性破坏还在继续。

令人欣慰的是,姚富生这些在古城的人文环境熏陶下成长起来的具有先见之明的企业家和文化人士,多年来积极致力于古太原县城的研究和保护,勘测、研究、整理、编撰、出版了大量珍贵的资料。在此基础上,太原市*委托东南大学建筑设计院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研究编制的《明太原县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详细规划》已于2010年年初正式向社会公布。


彩灯装扮下的古太原县城

古太原县城开发保护建设项目古城保护区域面积为1300亩,建筑面积为25万平方米。项目将现有部分居民、企事业单位、学校搬迁出古城,保护性恢复古县城,包括将修复古太原县城墙、街道以及一些主要古建筑和古县城的基础设施。建成之后既达到保护古城的目的,又能够极大地发展太原市的文化旅游产业。”据姚富生介绍,该项目是以晋阳文化与太原县老城建筑为依托,发展具有休闲观赏、民俗风情、游客参与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旅游。项目开发的旅游产品为明代早期古代衙署、贵族、市井生活及富有特色的民俗文化活动,形象定位“明代古县城”。

“古太原县城的保护与恢复,将带动晋阳古城遗址周边的复原,进一步发掘晋阳传统文化、民俗风情、民间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姚富生表示项目建成后,将与晋祠、天龙山、龙山、蒙山、晋阳湖等景区连成一片,形成一个晋阳文化旅游系列,同时,发展具有休闲观赏、民俗风情、游客参与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旅游。

以古太原县城恢复为标志的晋阳文化旅游核心区作为山西旅游横贯南北的重要节点,未来他的集聚功能将不断放大,太原旅游发展或将由此破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