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泽大街
1、简述
迎泽大街
迎泽大街,山西省太原市的一条东西向城市道路,位于太原市中心,自东向西跨越太原市迎泽区、万柏林区(其中汾河以西段称作迎泽西大街),是太原市的标志性、交通性、景观性、生活性主干道,历届总体规划中的太原市城市中轴线。该道路同时也是太原市轨道交通1号线经过的最主要街道。
2、太原市迎泽大街
迎泽大街
迎泽大街始建于1955年,当时的设计宽度为70米,在那时的中国与北京长安街同宽,以故赢得了“中国第二街”、“三晋第一街”的称号。迎泽大街历经四次增建,目前有双向14条机动车道(含2条公交专用道),以及非机动车道、人行道、绿化带各两条。迎泽大街东起太原火车站,向西延伸经迎泽大桥跨越汾河直抵南寒广场,全长10公里,汾河以西万柏林区的部分被称为迎泽西大街。道路沿线有太原火车站、五一广场、迎泽公园、太原工人文化宫、迎泽宾馆、并州饭店、中国煤炭博物馆、太原理工大学等地标建筑。时至今日,迎泽大街经过改造,仍然是太原市最宽的大街,它已经成为太原市的象征之一。遵循“五十年不落后、一百年不后悔”的原则,该道路于1955年起建,分五期历时40年于1996年全线建成,经过多次拓宽和2007至2008年“微循环”及管网入地改造,已成为太原市及迎泽区最主要的交通主干道和大动脉。被誉为太原的会客厅
3、命名
迎泽二字源于太原古城大南门——“迎泽门”,明朝扩建后,太原城周长二十四里,高三丈五尺,外侧包砖,共开八门,东曰宜春、迎晖,俗称大东门、小东门,西曰振武、阜成,俗称水西门、旱西门,北曰镇远、拱极,俗称大北门、小北门,南曰迎泽、承恩,也就是民间所谓的大南门和新南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太原的两座南门,大南门的地名至今仍在沿用,而迎泽二字,更是成为太原城建史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词,迎泽区,迎泽大街、迎泽大桥、迎泽公园、迎泽宾馆等等,甚至还有迎泽啤酒、迎泽肥皂。迎泽、承恩之名来自于一首古老的民歌《南风歌》: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这首相传是舜帝时代歌颂南风造福于运城盐池人民的民歌,大意是说世间万物都迎承南风的恩泽。于是,两座南门分别被命名为迎泽门和承恩门。
“迎泽”这两个字,虽然和任何汉字一样,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但是,在太原的大地上,在太原人的心目中,却有着一种特殊的地位。说它家喻户晓,尽人皆知,绝非溢美过誉之词,因为,它与太原的许多之最联系在一起,似乎和这些之最,结下了不解之缘。
太原最大最美的公园是什么公园?是“迎泽公园”。太原最豪华的宾馆是什么宾馆?是“迎泽宾馆”。太原最长最宽最壮观的街道叫什么名?叫做“迎泽大街”。别的尚且不说,仅从上述这几个之最中,就可窥测出一些“迎泽”两字为何传名遐迩了。
建国之后的50年代初期,太原的城市建设进入一个大规模的发展时期。为了使这座古城的发展有一个科学的合理方向,遂制定了为期20年的太原市城市建设总体规划。
这个规划针对太原千百年来,城市街巷封闭不畅,气脉不舒,观瞻不雅,充斥“丁”字,东西不贯,南北不通,没有通衢大道的闭塞格局,提出了大胆的、科学的旧城改造方向,制定了太原城市道路建设由城内向城外扩展的原则。迎泽大街,便作为扩建太原城市街巷中的主轴线,纳入了这个城市建设的总体规划。
当时的太原市市长岳维藩,高瞻远瞩,力排众议,以博大的气魄,将迎泽大街的宽度规划为70米。使不少专家、领导和同志们瞠目结舌,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也太难为大家了,因为在当时的太原街巷中,最宽者莫过于六七米,这与70米相比,无大量者,确实有些莫名其妙。
至于,迎泽大街的得名,准确点说那是因为,当时这条街由原太原城垣的承恩门,即后来的首义门起始,经由迎泽门、直至西南城角达汾河东坝。而这两座故城的城门以迎泽门规模最大,为纪念于斯,从迎泽门引得迎泽大街之名。
今日十里通行的迎泽大街,是在原太原城垣南城外的一条古道上拓宽、城直、铺石、洒油而创建的。那条千百年来沿南城墙、沟通城外两门间交通的古道,原本是一条高低不平的泥泞土路。这条土路连通着两条起始太原、南下河东、东出娘子关的著名的古代交通要道“东官道”和“西官道”。
东官道,出首义门后逶迤向南连通榆次,岔往娘子关与子洪口;西官道,出迎泽门入南关城,经小店、徐沟直达汾州(今汾阳)、平阳(今临汾)。就是这条沿城的古道,曾是明末李自成率领的起义军攻打太原的古代战场。曾几何时,农民军兵临太原城下,智取南关城,强攻迎泽门,利用东南角楼守军的仓慌失火,一举突破承恩门和迎泽门,攻占太原城。曾几何时,李自成率军退出北京途经太原时,又委其爱将陈永福踞守太原,抵御清兵。永福为固守太原,亲守迎泽门,拆毁构成迎泽门威胁的南关城。
这些往事,都曾一幕幕地在今迎泽大街的故址上,声色颇壮地绎演。连那脍炙人口的“女起解”玉堂春,据说也是由西官道人南关城,经迎泽门到太原府按察司署三堂会审的。
1955年,筑建迎泽大街的第一期工程打响。历时一年,从五一广场至迎泽大桥,一条长近10华里的坦途,来到了人间。之后的十余年间,迎泽宾馆、并州饭店、财贸大楼、电信大楼、工人文化宫……紧步迎泽大街的问世,陆续嵌镶在大街的两畔。
1976年,伴随着太原新火车站的诞生,迎泽大街的第二期工程动土。两年之后,迎泽大街二期工程告竣,五一广场之东直达东山脚下,又出现一条坦途,原称迎泽东大街,后并入迎泽大街。之后,又是新的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矗立于大街两侧:邮电大厦、交通大厦、三晋大厦、云山饭店、电力大厦、友谊大厦、唐明饭店……时至今日,宽阔笔直的迎泽大街两边,基本了太原市最高的大厦群,最美的大厦群,最繁华的大厦群。成为太原人民最愿意涉足的地方。
当然,说迎泽大街上荟萃了太原的高层大厦还仅仅是一个方面。最美的街头游园:广场小游园、珠林园、墨艺园、滨秀园……,不也分别点缀在迎泽大街的两侧吗。还有最美的街心花池,花坛、广场草坪、车站花坛、大南门花坛,以及沿街的城市雕塑,把个迎泽大街装点得绚丽多彩,雍容雅致。
迎泽大街跨迎泽大桥到河西万柏林区之后,被称为迎泽西大街,原来的迎泽西大街,到千峰附近后,向西北弯曲而去。1986年,迎泽西大街延升取直工程开工,到1987年,形成了东起迎泽桥头,西至下元丁字路口的迎泽西大街。1996年,迎泽西大街打通工程开工,工程自下元路口一直通向西山脚下。1996年国庆节,全长十公里的迎泽大街历经四十载之后终于全线贯通。1997年国庆节,宽达50米的新迎泽大桥建成通车,为太原人的十里长街梦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4、改建
迎泽大街
改建的必要
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前进,人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敦促着迎泽大街旧貌换新颜,它必将随着太原古城的再腾飞迈进新的境界。
随着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太原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市委市*提出了“服务全省,影响全国,吸引全世界”的城市发展战略。迎泽大街作为太原市重要的景观大街,提高迎泽大街道景观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为改善我市城市环境,提升太原城市形象。太原市委市*决定对迎泽大街进行改造。
现状情况
迎泽大街位于太原市中心区,是太原市的标志性、交通性、景观性、生活性主干道,历届总体规划均将此确定为城市的中轴线,在太原市的城市发展史上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曾在全国有重大影响。它始建于1956年,分五期历时40年于1996年全线建成,全长10公里(火车站~南寒)。
现状迎泽大街分别修建于1956年,1959年,1976年,1985年,于1996年全线贯通,道路规划红线宽为70米、66米。现状道路为三块板断面,其中机动车道宽20米、26米、28米、31米。与迎泽大街相交的主要城市道路平均交叉口间距为600米。
2008年,迎泽大街进行了全线改造升级,将原有车道扩至宽敞的八车道。更整顿了周遭建筑,整体形成了龙城的又一大景色。古城太原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是全国闻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所以,整个迎泽大街以“复古”“典雅”为特色,在大街两边,筑起了棕铜色的柱栏,话亭及座椅等等。每到夜晚来临,整个大街流光溢彩,如同一条巨龙腾飞在龙城的中心。
存在的问题
机动车道宽度20~31米,不等宽,导致路段通行能力不均衡;
道路平交路口较密,信号灯延误降低了路口的通行能力;
由于东西向主干道间距较大,迎泽大街两侧支路不贯通,微循环路网不完善,大量东西向短距离交通通过迎泽大街绕行,从而加重了迎泽大街的交通压力;
道路路面设计标准偏低,路面强度不足,路面出现网裂、拥包和沉降不均等问题;
公交的运营方式和服务水平不能适应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
支路机非循环路网不完善,延滞了迎泽大街两侧街坊、片区的改造;
迎泽大街已建成50余年,市政管网配套已不能满足当时两侧建筑功能的需求。
基于以上问题,因此其交通环境及景观环境及承载功能已不能满足现代化城市发展的需求。但矛盾比较突出的集中反映在火车站~和平路段。
改造范围
本次改造东起建设路,西至南寒西客站,总长度10.0公里,微循环打通段东起建设路,西至和平路,总长度6.6公里。
规划改造思路
进一步提升迎泽大街标志性、交通性、景观性、公共服务性功能,体现省会城市现代化窗口形象;
统一断面,增加机动车道;打通微循环道路,实现“立交平做”;引进快速公交,建设BRT,体现公交优先。
结合微循环道路打通,对沿线进行成片的改造开发;
进行绿化亮化美化,营造迎泽大街景观特色。
结合道路改造进行地下管网更新与增设,提高服务水平。
设计方案
迎泽大街
道路中线不变,道路红线不变,保留现状行道树,拓宽机动车道,将现状双向6-8车道,拓宽为10车道。设置盲道等无障碍设施;照明设计兼顾景观与功能要求,设置花灯和投光灯;加强路面基层结构,新铺沥青混凝土面层结构;根据景观设计要求选择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铺筑材料和色彩。2.打通改造迎泽大街两侧微循环支路网系统;道路红线按15-20米控制,根据需要设计车道宽度。改善交叉口交通组织管理。取消信号灯左传相位,提高交叉口通行效能。引进先进技术与管理,结合世行贷款项目,开辟公交专用道,建设公交快线BRT,改造公交站台,引进予售票系统和大容量公交车辆。提高公交运行效能,增加乘公交出行比例。引进景观设计的先进理念和技术,坚持继承性与时代感有机结合的设计思想,实现迎泽大街景观功能的提升。
相关改造
火车站前是建设路与迎泽大街主干路交叉的重要节点。经过从交通功能、景观等方面综合考虑,规划设计范围:北起五龙口街,南至朝阳街,全长1.6公里,采用了“建设路主路地道+非机动车与行人半沉式广场+地面椭圆形环岛”的方案。该方案特点:
实现了火车站前建设路快速路直行交通的畅通,消除了地面交叉口的信号灯控制。
实现了火车站前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的分离,避免了非机动车和行人过建设路和迎泽大街地面交叉口的安全隐患。
火车站前的环岛里可设置城市象征性的雕塑以及环岛的绿化布设给人感觉到火车站前的空旷,温馨和休闲。因此对该方案的景观设计可将火车站前的半下沉式广场塑造成太原市标志性景观节点。
改造迎泽大街前太原市城市构造
“太原老百姓最怕的是太原不变”。太原要“建设一个新城,改造一个旧城,挖掘一个古城。”上任之初,耿彦波就提出太原城市建设的宏观思路。延续了灵石和榆次的一贯做法,城建依然是耿彦波工作的核心内容,在这位“城建市长”的带领下,太原市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城市道路改造工程于2007年3月正式启动。改造工程启动“惠远祠前晋溪水,翠叶银花清见底。水上西山如挂屏,郁郁苍苍三十里。中原北门形势雄,想见城阙云烟中。望川亭上阅今古,但有麦浪摇春风。”金代山西著名文人元好问的《过晋阳故城书事》,用精练的语言描述出了“龙城”太原的雄浑之美。素有“龙兴之地”称呼的太原,拥有2500年建城史,如今虽古韵犹存。
迎泽大街东延
迎泽大街
根据设计,迎泽大街在火车站前分为上下行,分别从车站南北两端下穿。主要工程为2座1—15米车行通道,通道总长度462米,其中敞开段总长132米,明挖暗埋段总长76.5米。其中北侧车行通道管幕施工段长102.5米,南侧车行通道长105米。南北通道分别与迎泽南街、五一东街连接。地下通道高4.5米,宽18.2米,远期设计车速为50公里/小时,为两孔单向四车道。南通道选择从车站第10组至第11组无柱雨棚下穿,北通道起点位于火车站站前广场西侧。预计工期为一年。
2016年4月20日,由中铁十四局承建的太原火车站下穿工程开工建设。
2017年12月16日,中铁十四局承建的迎泽大街东延下穿太原火车站盾构工程正式开始掘进。这是我国首例采用新管幕法施工的项目,标志着在火车站下埋深最浅、施工难度最大的通道工程实现重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