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庄镇
娄庄镇位于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东北角,地处三市交界,东南与南通市海安县毗邻,东北与盐城市东台市接壤,南临通扬运河、328国道,西与宁盐一级公路相接,宁启铁路穿镇而过。土地面积33平方公里,总人口2.8万人。2001年行政村调整后,辖17个行政村和2个居委会。农业以稻、麦、棉花种植为主。工业有建材、家用电器、机械、化工等厂。
中文名称:娄庄镇
行政代码:321284112
身份证前6位:321284
长途区号:0523
邮政编码:225300
隶属政区:姜堰区
行政级别:镇
车牌号码:苏M
辖区面积:33km2
人口数量:约2.8万人
人口密度:848人/km2
1、地方简介
娄庄镇
娄庄镇位于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东北角,土地面积68平方公里,总人口5.2万人。2001年行政村调整后,辖17个行政村和2个居委会。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村镇创建工作先进单位、全国重点镇、全国千强镇、现在是全国500强镇了,省新型示范小城镇、省生态农业示范镇、省卫生镇、省环境优美乡镇等荣誉称号。2004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686元。2009年,该镇在姜堰区内农民人均纯收入率先突破万元,达到10300元。“十五”期内,娄庄镇荣获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单位、全国农民体育先进单位、全国重点镇、全国千强镇、江苏省新型示范小城镇、江苏省环境优美乡镇等称号。
2、历史沿革
1958年建娄庄公社,1983年改乡,1990年设镇。1996年,面积33平方千米,人口2.8万人,辖白龙桥、王家庄、六桥、庄梓、吕庄、马赛、蔡港、新兴、老庄、红桥、娄东、娄庄、娄西、一心、东阳、黄家套、朱翟、益众、娄庄农科所、丁堡、先烈、兴胜、三烈、沙家套24个行政村和娄庄1个居委会。2000年,撤销洪林镇,并入娄庄镇,辖2个居委会、49个村委会,镇*驻娄庄。
3、行政区划
娄庄镇区划
321284112001121娄庄社区
321284112002122洪林社区
321284112200122娄东村
321284112201121娄庄村
321284112202122马赛村
321284112203220朱翟村
321284112204220先进村
321284112205220团结村
321284112206122新龙村
321284112207220东阳村
321284112208220兴胜村
321284112209220袁联村
321284112210220三联村
321284112211220红庙村
321284112212220连心村
321284112213220放牛村
321284112214122洪林村
321284112215220李庄村
321284112216220曹杨村
4、地方人口
娄庄镇
娄庄镇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47686
男22454
女25232
家庭户户数15931
家庭户总人口(总)47162
家庭户男22120
家庭户女25042
0-14岁(总)8125
0-14岁男4140
0-14岁女3985
15-64岁(总)33568
15-64岁男15635
15-64岁女17933
65岁及以上(总)5993
65岁及以上男2679
65岁及以上女3314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45346
5、经济发展
2006年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3亿元,财政收入64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068元。实现农业现价产值2.52亿元,农业增加值1.39亿元。建成优质稻米、专用小麦、双低油菜、食用菌、大棚蔬菜、畜产品、禽蛋等七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形成东桑、西菇、南经、北水的农业区域特色。实现工业现价总产值30.5亿元。纺织服装、波纹管制造、换热器、冷轧辊等4大产业板块初步形成,医疗器械、废旧轮胎循环加工利用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实现建筑业施工产值10.1亿元。实现服务业增加值2.05亿元.积极发展现代物流、网络信息等新兴行业,培植农民经纪人队伍。依托交通便捷的优势,发挥集镇集聚功能,培育专业市场、运输专业村组,促进了农村商贸发展。历年来,小城镇建设累计投入3亿元,建成面积6.84万平方米。从提升小城镇的品味入手,逐步建成富有水乡特色的生态园林镇。
6、城镇建设
张长平到娄庄镇调研项目建设情况
13日下午,区委副书记、区长张长平到娄庄镇调研,要求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加快项目建设步伐,确保在建项目早竣工、早投产、早见效。张长平先后到苏创管业、馨衣嘉服饰、胜德包装以及核电补偿等项目现场,详细了解项目建设、规模、设备、生产经营等方面情况。他希望企业加快建设进度,尽快投入生产,早日产生效益;充分发挥产品优势,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不断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企业发展后劲。调研中,张长平要求娄庄镇增强服务意识,加强与企业的沟通,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指导企业加快推进转型升级;针对项目建设在各个阶段的不同需求,实行全过程、全方位服务,切实帮助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力争项目建设取得新的突破。
7、地方特产
姜堰大米
姜堰大米
“姜堰大米”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经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核准注册。姜堰于2007年组建“大米协会”,经过几年的发展,该市已拥有60多家大米加工厂,在沈高、俞垛、兴泰、华港、梁徐等镇已形成稻米加工产业集群,洁翠康、明珠、溱湖、白米、喜鹊湖、华港等米业公司加工的姜堰大米获得了“*放心米”称号,其中洁翠康大米、河横大米还获得绿色食品称号。目前“姜堰大米”销往苏南、上海、浙江、广东、福建等地,在无锡、苏州米市并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和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下一步,该市还积极指导组建“姜堰大米”专业合作社,将联合市内60多家大米加工厂和种子公司、稻谷种植大户等,全力打造“姜堰大米”品牌。“姜堰大米”成功注册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不仅拓宽了姜堰大米的市场空间,增加了市场份额,还将促进姜堰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
溱湖簖蟹
在中国的文字中,有一个专为溱湖而生的生僻字——“簖”。百度百科释义:“簖”是一种将竹枝或苇秆编成栅栏直立地置入水中,以截断鱼、蟹去路进而加以捕获的渔具。而“簖”字唯一可以组成的词语,是“簖蟹”,词组是“溱湖簖蟹”——别的地方的簖蟹都直接叫“螃蟹”,或者叫“大闸蟹”,唯独在姜堰溱湖,这里的螃蟹叫“溱湖簖蟹”。
溱湖甲鱼
溱湖甲鱼生长在水草茂密、泥藻淤积之处,有大、厚、团、黑四大特点,有滋阴补肾、凉血降压之功效,常与童子鸡配成“霸王别姬”,与甲鱼蛋配制成“带子上朝”,与海参配制成“夜战马超”等名贵大菜。具有大、厚、团、黑四大特点,经常食用能滋阴补肾、凉血降压。
8、附近景点
天目山商周遗址
天目山商周遗址
天目山遗址,位于姜堰城区北部,东经120o、北纬32o,新通扬运河南侧,姜溱河东畔。遗址所在地地势较高,四面环水,形似一座小岛。2006年5月29日,经国务院核准公布,天目山遗址作为历史时期不同朝代、不同类别、不同地域且保存基本完好的典型遗址,被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8月至2003年10月,由南京博物院主持,南京博物院、泰州博物馆、姜堰文管办3方人员组成天目山遗址考古队,对天目山遗址先后进行了两次考古考掘,揭露面积1316平方米。考古发现,该遗址是一座西周时期的古城址,分为内城和外城,外城外侧有环城河道,外城墙目前仅发现东、北、西三侧。内城周长近于万历《泰州志》所载史实。城墙为土筑,始建时城墙高度不超过10米,与古文献相符。发掘中还发现了河道、台基、房址、墓葬、排水沟等古遗迹和大量动物遗物及人工陶器罐、鬲、豆、钵、盆、盘、簋等。天目山西周古城,是目前江淮地区发现的最早城址。这一时期的城址很难得。为春秋时代不同古城结构比较和中国古代城市模式发展研究提供了不可替代的资料。江淮地区西周春秋时期归属及其文化特征,以往缺少研究,史料十分单薄且内容相悖。当时有可能在此活动的有干、淮夷、吴、东夷等国族,但文献缺载。天目山古城是河道中的小城,是春秋早期乃至西周晚吴国向往中原、向北发展的要道中的一座城堡。古城文化因素体现了江南湖熟文化与中原龙山文化交融汇合发展演进的历程。天目山古城地处古长江河道、古海岸线进退变化区域内,该遗址可以为稻作文化的产生研究提供基础性资料。2003年10月18目,首届江苏省文物节暨南京博物院建院70周年庆典中,中国商周考古第一人、夏商周断代工程理论权威专家、北京大学博导邹衡先生,在南京博物院展厅对天目山古城出土文物予以现场点评。
溱潼古镇
两千年的悠远历史,两千年的文化底蕴,构成了里下河地区小镇的独特风貌。传统的建筑格局、特有的人文景观、纯朴的民俗风情,令人神往、令人流连。昔时曾有东观归渔、南寺书楼、西院庭槐、北村禅院、板桥秋月、堤柳春莺、花影清泉、禅房修竹等八景点缀。20世纪中后期,又曾设置多处文化景点,如长江公园、溱潼大观园、一步两庙等。时至今日,我们仍可在老镇区时时见到小桥流水、深巷幽居、麻石铺街、老井当院。昔日今朝,相互观照,古韵新风,相映成辉,别具一格的岛镇环境,以及名人遗迹,历史留存,传统工艺,特色美食等,无不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莫道江南花似锦,溱潼水国胜江南”。千年古镇溱潼,将给您留下美好的回忆和遐想。
溱潼会船
溱潼会船节,每年清明节的第二天,在姜堰市溱潼镇举行。会船分为篙船、划船、花船、贡船、“拐妇船”等。种类不同,项目不同,风格不同,服饰不同,可谓各领。届时千舟竞发、百舸争流,场面壮观。赛船结束,还有一个由演戏、酒会、送头篙等民俗活动。当地人年复一年,以这样的风俗导演着一幕幕欢乐的游戏,使欢乐的气氛笼罩着水乡。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