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垛镇
俞垛镇位于苏中里下河、泰州市姜堰区北郊,镇区河流纵横,风光秀丽,水陆交通便利。镇域面积36平方公里,2.6万人,现辖18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农业以稻、麦、棉花种植为主。工业有化工、阀门、压铸、编织、食品加工等厂。
中文名称:俞垛镇
行政代码:321284115
身份证前6位:321284
长途区号:0523
邮政编码:225300
隶属政区:姜堰区
行政级别:镇
车牌号码:苏M
辖区面积:36km2
人口数量:约2.6万人
人口密度:722人/km2
1、地方简介
俞垛镇
俞垛镇人文荟萃,历史悠久,汉朝吴王曾在镇内设立“古海陵粮仓”。清朝名医吴尚先曾在俞垛杨宅行医,著名画家“江淮画鱼人”潘觐缋先生出生于此,名闻遐迩的“中国溱潼会船节”,俞垛是其发祥地之一。也有清明会船看神潼、神潼会船闯天下的神潼关抗倭战场。俞垛镇坚持“创业、创新、创优、民力、民生、民心”的治镇方针,狠抓“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富民创业、小城镇建设”四大重点工作,牢固确立发展是富民强镇的第一要务,始终坚持环境育人,以文“化”人,三个文明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先后荣获江苏省文明镇、江苏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江苏省新型示范小城镇、江苏省红旗党校荣誉称号。正积极争创全国文明镇、全国新型示范小城镇、全国群众文化先进乡镇。
2、历史沿革
1958年建叶甸公社,1959年建俞垛公社,1983年改叶甸乡、俞垛乡。1996年,辖安乐、叶甸、叶北、横庄、南陈、春草、许庄、野俞、陶舍、仓东、仓北、管王、仓南、仓西、西薛、花东、花庄、官场、柳林、北陈、鸭庄、花西22个行政村;辖俞北、俞南、何南、何北、祝庄、野卞、耿庄、茅家、姜家、龙沟、角西、火炬、房东、房西、埨东、埨西、忘私17个行政村。2000年,撤销叶甸乡,并入俞垛镇,辖1个居委会、39个村委会,镇*驻俞垛。
3、行政区划
俞垛镇区划
321284115001122俞垛居委会
321284115002122叶甸居委会
321284115200122何野村委会
321284115201121俞耿村委会
321284115202122忘私村委会
321284115203220房庄村委会
321284115204220宫伦村委会
321284115205220角墩村委会
321284115206122姜茅村委会
321284115207220柳官村委会
321284115208220叶甸村委会
321284115209220南野村委会
321284115210220仓场村委会
321284115211220田管村委会
321284115212220薛陈村委会
321284115213220花庄村委会
321284115214220祝庄村委会
321284115215220春草村委会
321284115216220许庄村委会
321284115217220横庄村委会
4、地方简介
俞垛镇
俞垛镇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45297
男22132
女23165
家庭户户数16108
家庭户总人口(总)45192
家庭户男22045
家庭户女23147
0-14岁(总)8010
0-14岁男4363
0-14岁女3647
15-64岁(总)31674
15-64岁男15128
15-64岁女16546
65岁及以上(总)5613
65岁及以上男2641
65岁及以上女2972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43563
5、经济发展
俞垛镇现有钨钼企业24家,主要产品有钨酸钠、三氧化钼、钼粉、钼块、钼条、钼板坯、TZM合金、钼异型件。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6年钨钼产业实现工业纳税销售10亿元。全镇绿化投入已超三百万元,新增造林面积4290亩,植树43万株,森林覆盖率递增3.5%,超过市交新增造林面积和植树数量的43%和65%。建成了沈马公路、俞溱公路和俞叶公路“东西三横”22000米长,及俞垛大道、俞垛至宫伦村“南北两纵”9500米长的“绿色长廊”;打造了建材厂等企业外围“绿色屏障”;提升了绿化的品位和效果。俞垛镇在栽植过程中统一优良品种,统一栽植模式,统一开好隔水分界沟,统一洇水扶正踏实刷白,确保旱时能灌,涝时能排。
6、社会福利
市粮食局到俞垛镇开展挂钩帮扶
日前,泰州市粮食局到我区俞垛镇许庄村开展挂钩帮扶活动。许庄村原是俞垛镇的贫困村,耕地面积3050亩。2010年村民人均纯收入不足8000元,村集体纯收入不足6万元。泰州市粮食局了解情况后,将许庄村列为“三解三促”挂钩联系点。
针对该村发展基础差、集体经济薄弱、实际困难多的现实,今年他们与镇村负责人一起研究落实农业帮扶措施,积极争取资金,做强村级经济。五年来许庄村累计上争资金近40万元,实施了村庄环境整治,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村民的生产生活水平得到提升。2014年全村集体收入23.3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16300元。帮扶活动中,泰州市粮食局还走访慰问了多名困难户。
7、地方特产
姜堰大米
姜堰大米
“姜堰大米”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经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核准注册。姜堰于2007年组建“大米协会”,经过几年的发展,该市已拥有60多家大米加工厂,在沈高、俞垛、兴泰、华港、梁徐等镇已形成稻米加工产业集群,洁翠康、明珠、溱湖、白米、喜鹊湖、华港等米业公司加工的姜堰大米获得了“*放心米”称号,其中洁翠康大米、河横大米还获得绿色食品称号。目前“姜堰大米”销往苏南、上海、浙江、广东、福建等地,在无锡、苏州米市并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和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下一步,该市还积极指导组建“姜堰大米”专业合作社,将联合市内60多家大米加工厂和种子公司、稻谷种植大户等,全力打造“姜堰大米”品牌。“姜堰大米”成功注册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不仅拓宽了姜堰大米的市场空间,增加了市场份额,还将促进姜堰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
溱湖簖蟹
在中国的文字中,有一个专为溱湖而生的生僻字——“簖”。百度百科释义:“簖”是一种将竹枝或苇秆编成栅栏直立地置入水中,以截断鱼、蟹去路进而加以捕获的渔具。而“簖”字唯一可以组成的词语,是“簖蟹”,词组是“溱湖簖蟹”——别的地方的簖蟹都直接叫“螃蟹”,或者叫“大闸蟹”,最多在前面加上地名“×××大闸蟹”,唯独在姜堰溱湖,这里的螃蟹叫“溱湖簖蟹”。
溱湖甲鱼
溱湖甲鱼生长在水草茂密、泥藻淤积之处,有大、厚、团、黑四大特点,有滋阴补肾、凉血降压之功效,常与童子鸡配成“霸王别姬”,与甲鱼蛋配制成“带子上朝”,与海参配制成“夜战马超”等名贵大菜。具有大、厚、团、黑四大特点,经常食用能滋阴补肾、凉血降压。
8、附近景点
天目山商周遗址
天目山商周遗址
天目山遗址,位于姜堰城区北部,东经120o、北纬32o,新通扬运河南侧,姜溱河东畔。遗址所在地地势较高,四面环水,形似一座小岛。2006年5月29日,经国务院核准公布,天目山遗址作为历史时期不同朝代、不同类别、不同地域且保存基本完好的典型遗址,被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8月至2003年10月,由南京博物院主持,南京博物院、泰州博物馆、姜堰文管办3方人员组成天目山遗址考古队,对天目山遗址先后进行了两次考古考掘,揭露面积1316平方米。考古发现,该遗址是一座西周时期的古城址,分为内城和外城,外城外侧有环城河道,外城墙目前仅发现东、北、西三侧。内城周长近于万历《泰州志》所载史实。城墙为土筑,始建时城墙高度不超过10米,与古文献相符。发掘中还发现了河道、台基、房址、墓葬、排水沟等古遗迹和大量动物遗物及人工陶器罐、鬲、豆、钵、盆、盘、簋等。天目山西周古城,是目前江淮地区发现的最早城址。这一时期的城址很难得。为春秋时代不同古城结构比较和中国古代城市模式发展研究提供了不可替代的资料。江淮地区西周春秋时期归属及其文化特征,以往缺少研究,史料十分单薄且内容相悖。当时有可能在此活动的有干、淮夷、吴、东夷等国族,但文献缺载。天目山古城是河道中的小城,是春秋早期乃至西周晚吴国向往中原、向北发展的要道中的一座城堡。古城文化因素体现了江南湖熟文化与中原龙山文化交融汇合发展演进的历程。天目山古城地处古长江河道、古海岸线进退变化区域内,该遗址可以为稻作文化的产生研究提供基础性资料。2003年10月18目,首届江苏省文物节暨南京博物院建院70周年庆典中,中国商周考古第一人、夏商周断代工程理论权威专家、北京大学博导邹衡先生,在南京博物院展厅对天目山古城出土文物予以现场点评。
溱潼古镇
两千年的悠远历史,两千年的文化底蕴,构成了里下河地区小镇的独特风貌。传统的建筑格局、特有的人文景观、纯朴的民俗风情,令人神往、令人流连。昔时曾有东观归渔、南寺书楼、西院庭槐、北村禅院、板桥秋月、堤柳春莺、花影清泉、禅房修竹等八景点缀。20世纪中后期,又曾设置多处文化景点,如长江公园、溱潼大观园、一步两庙等。时至今日,我们仍可在老镇区时时见到小桥流水、深巷幽居、麻石铺街、老井当院。昔日今朝,相互观照,古韵新风,相映成辉,别具一格的岛镇环境,以及名人遗迹,历史留存,传统工艺,特色美食等,无不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莫道江南花似锦,溱潼水国胜江南”。千年古镇溱潼,将给您留下美好的回忆和遐想。
溱潼会船
溱潼会船节,每年清明节的第二天,在姜堰市溱潼镇举行。会船分为篙船、划船、花船、贡船、“拐妇船”等。种类不同,项目不同,风格不同,服饰不同,可谓各领。届时千舟竞发、百舸争流,场面壮观。赛船结束,还有一个由演戏、酒会、送头篙等民俗活动。当地人年复一年,以这样的风俗导演着一幕幕欢乐的游戏,使欢乐的气氛笼罩着水乡。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