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陈镇
合陈镇地处兴化市东部,与大丰市、东台市接壤。现有27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总人口近6万人。全镇面积99.7平方公里,三业总产值10亿多元;工业产品主要有建筑材料、冶金铸造、机械、纺织、外贸工艺、化工、电子、粮食加工、造纸、印刷、广告等25个系列150多种产品。
中文名称:合陈镇
行政代码:321281101
身份证前6位:321281
长途区号:0523
邮政编码:225300
隶属政区:兴化市
行政级别:镇
车牌号码:苏M
辖区面积:99.7km2
人口数量:约6万人
人口密度:602人/km2
1、地方简介
合陈镇
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合陈镇地处江淮之间、苏中里下河腹部、泰州市东北部、兴化市的最东部地区。东以串场河和204国道为界,与盐城市的大丰县相连。合陈镇地处江苏省兴化县东部,与大丰县毗邻,新长铁路、204国道、串场河穿境而过,水陆交通十分便利。镇域面积99.7平方公里,镇内设有国家亿斤粮库、新长铁路兴化火车站,是江苏省文明镇和省级新型示范小城镇,泰州市环境优美乡镇,泰州市中心镇。2007年实现财政收入1313万元,被泰州市*表彰为"财政收入上台阶乡镇"。
2、行政区划
合陈镇区划
321281101001121民建居委会
321281101200121合陈村委会
321281101201121卜寨村委会
321281101202220胜利村委会
321281101203220东联合村委会
321281101204220东向阳村委会
321281101205220凤存村委会
321281101206220锦贤村委会
321281101207220界牌村委会
321281101208220娄子村委会
321281101209220朱陈村委会
321281101210220朱甜村委会
321281101211220陆谦村委会
321281101212220红旗村委会
321281101213220李秀村委会
321281101214220九里港村委会
321281101215220高桂村委会
321281101216220许港村委会
321281101217220万沈村委会
321281101218122桂山村委会
321281101219220樊奚村委会
321281101220220张居村委会
321281101221220征孙村委会
321281101222220塔港村委会
321281101223220邓桥村委会
321281101224220成章村委会
321281101225220幸福村委会
321281101226122甘杨村委会
3、地方人口
合陈镇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52153
男26552
女25601
家庭户户数17104
家庭户总人口(总)51542
家庭户男26178
家庭户女25364
0-14岁(总)8962
0-14岁男4917
0-14岁女4045
15-64岁(总)37595
15-64岁男19147
15-64岁女18448
65岁及以上(总)5596
65岁及以上男2488
65岁及以上女3108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50909
4、交通运输
合陈镇东有南北纵向的省级通榆运河、古老的串场河、204国道,境内有新长铁路。并设有兴化火车站(客货两站);镇西有盐靖宁高速公路、宁盐一级公路;昌合公路横穿全镇,将204国道和宁盐一级公路相连接。四通八达的交通条件,缩短了与外界的时空距离,从镇里到上海仅需3小时,到盐城飞机场和大丰港仅需30分钟。
5、农业发展
合陈镇
合陈镇是传统的"鱼米之乡",盛产水稻、小麦,被农业部表彰为粮食生产先进乡镇,生猪、山羊、家禽出栏,水产品产量均名列兴化市前茅。镇域内地势平坦,雨水充沛,日光充足。境内以小麦、水稻、棉花、油菜种植为主,十边隙地种植豆类、山芋、蔬菜等。1993年以来,吉家村个别农户摸索稻田养蟹,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全镇提水养殖面积已达到7000多亩。随着农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粮、棉品种结构的不断更新,粮、棉产量不断提高,水稻产量由1991年的亩产395公斤增加到现在的537公斤,小麦产量由1991年的310公斤增加到现在的460公斤,棉花产量也由1991年的68公斤增加到100公斤以上。实现了农业生产机械化,农业机械总动力3.12万千瓦。
6、社会保障
合陈镇为切实做好2012年秋季农作物秸秆禁烧禁抛和综合利用工作。根据《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省人大常委会《关于促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决定》等法律法规精神和省、泰州市、兴化市有关工作要求,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落实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坚持行政措施、技术措施和法制措施相结合,坚持标本兼治、疏堵结合、以堵促疏、属地管理、源头控制的原则,加大组织领导、责任落实、宣传教育、执法督查和政策激励力度,突出秸秆收集和综合利用,有效解决秸秆露天焚烧污染大气环境、抛入水体污染水环境问题。在秋收期间,全镇范围内全面禁止水稻等农作物秸秆露天焚烧或抛入水体,确保全镇秸秆禁烧率达100%、禁抛率达100%。强化巡查执法。各行政村全面实行24小时巡查制度,确保秋收期间和重点时段不点火、不冒烟。督查小组加强巡查督促,对违反禁令的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部门及时查处因秸秆焚烧及抛入水体造成财产损失、人身伤害事件,对阻碍执法、寻衅滋事的行为依法进行处理。
7、地方特产
兴化大青虾
兴化大青虾
青虾的特点:适应性强,繁育较快;虾肉嫩而鲜美,营养丰富;个体大,色质好。整齐的可连壳冷冻精包装,也可加工成优质虾仁,晶莹光亮。在全国水产品展销会上,兴化淡水大青虾曾被评为优良产品。用兴化虾仁烹制的上海“水晶虾仁”、杭州“龙井虾仁”,味均优于其他地方产品,博得中外宾客的一致赞誉。青虾是兴化淡水虾中最主要品种,占全国青虾市场的十分之一。喜生活于湖泊、河流及池塘底层。兴化水面类型多样,环境条件适于青虾生育。
楚天绿色大米
楚天牌优质大米是以养蟹稻田的稻谷为原料精制而成。经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养蟹稻田的稻谷采用先进的栽培和植保技术种植,采用农业措施防治病虫害,减少化学物质的投入,其原料产地具有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绿色食品楚天牌优质大米是安全、优质、营养丰富、无污染食品,该产品具有籽粒饱满、纯度高、色泽晶莹、清洁卫生等特点,产品畅销各大、中城市,实为美食、馈赠佳品。
兴化垛田芋头
兴化东门城外有“三十六垛”。传说为破金兵摆“八挂阵”的地方,现名垛田乡。全乡一万六千五百多亩耕地,夏季有一半种植芋头。年产芋头两千多万斤。全国长芋头的地方很多,但都没有垛田的好吃。为什么呢?芋头整个生长过程离不开水,离开水就不能生存,但又怕水,长在水里的头烧不烂。垛田形同“八卦”。大的一块地七、八分,小的只有二分。四面环水,长长的,像一个个冬瓜漂浮水上。水易浇、肥易土、种易管。忙种过了,龙坛芋要天天浇水,子棵芋一天间一天浇水,从小暑到处暑的四十五天要天天浇水,龙坛芋一天要浇两次,这真是“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为了保持芋头根部土壤湿润、松虚、有肥力,一般都在芋头根部布两次水草,或浇一交泥浆,或把行上泥铲到塘里,壅到芋头根上。防止露青,芋头露青不好吃。每年到秋天八月,芋头上市,这儿就家家用船把芋头运到大江两岸的城市和乡间出售。芋头价廉味美,既当饭、有当菜。当地群众有“十斤芋头八斤稻”之说。芋头是城乡人民喜欢吃的美食,有些人家还将芋头作为富贵的象征,说除夕吃了芋头来年会“遇好人”,“啃大芋头,发大财”。现在,由于兴化冷冻厂的建立,子棵芋经过加工,个个都似糯米圆子那么大,一斤称十二、三个,畅销南京、上海等地。
8、附近景点
状元坊
状元坊
泰州兴化市东城门外,有一条明清衢道,古名通泰。清代起称作东城外大街兴化状元坊。稍东有一条向北伸展的状元巷,是明嘉靖年间状元李春芳早年生活的地方。少年李春芳刻苦好学,独自在胜湖里土神祠里读书。祠三开间,三进两天井,后进清静。地方志称此地为“明少师李春芳读书处”。李春芳二十一岁中举,为考取状元又苦读了十五年。嘉靖二十五年(一五四六),李春芳再赴春闱。行前一夜,又独宿少年时读书的土神祠中,梦见脱兔滚地为鹿,被他击中其首,醒后顿觉信心百倍。随后回祖籍句容祭祖,夜宿萧寺,留诗僧房壁间:年年山寺听鸣钟,匹马西风忆远公,它日定须留玉带,题诗未可着纱笼。第二年,李春芳中了状元。状元巷头跨街的石牌坊,始建于明嘉靖二十六年(一五四七),单门双柱。嘉靖四十四年(一五六五),李春芳官至礼部尚书加太子太保兼武英殿大学士。二零零九年一月五日,泰州兴化市修复了状元坊。
兴化四牌楼
四牌楼位于江苏泰州市,四牌楼里是层层叠叠、大大小小、风格各异的书法匾额,启功、沙孟海、赵朴初等47位当代书法名家的墨迹相互辉映,让人目不暇接,小小四牌楼,能让这么多名家青睐,足见其分量。四牌楼最初建于明代,里面陈列着宋至民国初年兴化籍名人孝子、名宦良臣所获得的匾额,供乡人瞻仰与学习,这些匾额大都由当时的统治者亲书或颁发,传承至今,当属不易,可惜“*”中,楼毁匾散。上世纪80年代,兴化市重修四牌楼,基本按原貌建设,占地面积比历史上扩大了近一倍,也从民间收集到楼中原匾7块,但原来的字迹均已模糊得无法辨认,所幸的是最具象征意义的楼顶部的“五岳朝天”仍然是旧时的饰物。
赵海仙洋楼
赵海仙洋楼又名赵海仙故居,坐落在兴化城东门家舒巷15号内。洋楼始建于清代,是一座仿罗马建筑形式的三层楼房,附有亭台、水池、假山等一套仿古园林院落。赵海仙洋楼相传为光绪年间扬州某大盐商出资,江都某大木行主献料为报答赵海仙治病救命之恩,特聘请宁波匠人精心设计建筑赠给赵海仙的。2007年7月,兴化市*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对洋楼进行了修复。2008年3月市文化局、博物馆对赵海仙洋楼进行了历史资料陈列,并于5月底正式对外开放,重现洋楼当年气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