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这位院士原是小八路

科普小知识2021-07-28 09:47:53
...

2017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成立90周年。7月30日上午9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次建军节阅兵在朱日和训练基地举行。阅兵式以其铿锵的战斗队形和汹涌的铁流展示了我军的强大实力。

这位院士原是小八路

在阅兵场庆祝建军90周年(见水印来源)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历经艰辛的90年中,无数中国儿童为民族复兴而献身,抛下生命,忘却死亡。其中,中国著名的控制论和航天技术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宋健是一位特殊的人物。

这位院士原是小八路

宋健院士(朱江小品,光明日报)

1、爱读书的娃娃兵

中国国内外的著名科学家大多来自书香门第,但宋健却不同。他于1931年出生在山东省一个贫困的山村。他的父母是从不读书的贫农。

在一个战争和混乱的时代,宋健一家正在挨饿,只能吃野菜和树叶。我父亲想让小宋健自己学木工,但碰巧有一位老师来村里办了一所学校,教孩子们读书写字。小宋健立刻被吸引住了,没有心思做木工活。父亲无法抗拒他,所以他不得不同意去上学。然而,由于生活的压力,小宋健还是不得不经常“逃学”回家工作、读书、打住,最后完成了初中学业。

这位院士原是小八路

宋健(右一)与家人合影(照片来源:《当代中国杰出科学家选集》(图集))

小松健初中毕业了。他父亲觉得他也应该停下来呆在家里学木工。没有意识到他已经从书中看到了一个更好的世界,他坚持去上学。但是这个家庭太穷了,我该怎么办?有句谚语说“天不忍收其隙”。当时,浴血奋战的八路军为儿童建立了许多免费学校。小宋健如愿以偿,进入一所战时小学就读高中。后来,他成功地进入了一所中学。中学实际上更像是游击队。为了避免日本侵略者的袭击,学生们没有固定的学习场所,他们所学的主要是枪支、大炮和革命知识。

1945年,抗日战争进入最后阶段,八路军急需知识分子。宋健,一个年仅14岁,未满正月初一的“小知识分子”,豪情万丈地穿上军装,成了八路军东师的“小八路军”。

这位院士原是小八路

八路军东海军师部队收复文登市照片(来源:Sina.com)

宋建东是个勤务兵。他下班后最喜欢的事情是呆在威海图书馆看书。宋坚的首领周宇是胶东抗日战争的*之一。他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现北京师范大学),后来成为山东著名的教育家。周宇喜欢宋健,一个非常喜欢读书的小恶魔。他经常教他如何写日记,如何写他的阅读经历,并亲自纠正,告诉他单词的正确用法。因此,宋健养成了记笔记和写日记的好习惯。

如果我们就此打住,宋健很有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有文墨知识的工农*。这种人在当时并不少见。他们用自己的文化知识为抗战的胜利做出了不朽的贡献。然而,很少有人知道现代科学知识。

幸运的是,宋健并没有就此止步,很快他迎来了人生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这位院士原是小八路

周宇,宋健称他为他的第一任老师之一(照片来源:威海党史网)

2.人生转折

1948年秋天,全面解放战争即将胜利。为了培养接管大城市的*,中国东部的工业和矿业部在山东建立了一所工业*学校。勤奋好学的宋健幸运地被分配到这所学校学习机械制造。

工业*学校在当时是不寻常的。学校里的老师大多是新四军的高级知识分子。课程也很全面,包括几何、代数、力学、机械和英语。宋健是在这所学校第一次接触到现代科学技术的。

这位院士原是小八路

华东工信部工业*学校教室(图片来源见水印)

在第一堂课上,宋健对数学、物理和化学的奇妙理论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从那以后,他每天都贪婪地阅读和计算。似乎每一个公式都是一首优美的音乐,让宋健陶醉。学校里有一位名叫周伦奇的老师。他从美国留学归来,是一位著名的炮兵专家。周伦奇非常喜欢夜以继日地学习宋健。在他的指导下,宋健总是一马当先。

在工业*学校的两年学习和生活是短暂的。就在宋健摩拳擦掌,准备加入新中国建设的时候,朝鲜半岛正在燃烧。宋健,谁有一个燃烧的激情,和几个同学决定一起参军。

这位院士原是小八路

华东工信部工业*学校是宋健改变命运、进入科学殿堂的起点(图见水印来源)

班主任一听,立刻找到他,急切地说:“宋健,你先不要去前线。学校领导已经决定让你上大学!”

“什么,上大学?!”宋健有点困惑,这个“大学”这个词对他来说真的有点遥不可及,一个来自黄土地的农村女孩。

“是的!今年哈尔滨工业大学给了我们学校一个名额。你的成绩是最好的,你的社会工作是好的,你的表现在各个方面都是优秀的。你还能不走就走谁?”班主任说。

1951年初春,宋健第一次离开家乡去了哈尔滨。他坐在开往北方的火车上,手里攥着老师和同学们筹集的生活费,回想起多年来颇不寻常的学习方式,他的心怦怦直跳。

这位院士原是小八路

2007年,宋健(中)与工业*学校的同学合影(照片来源见水印)

3、勤奋和勤奋

然而,宋建联没有上任何正规的小学或中学,而是立即进入了高等教育机构。结果,他一进大学就遇到了一个恶霸。

当时,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很多课程都是由苏联专家讲授的,但宋健以前从未接触过俄语,所以当他第一次进入大学时,他交了一份空白的俄语考试。直到那时,宋健才发现工业*学校的第一名在大学里根本算不上什么。他做了一个黑暗的决定,发誓要补习俄语和所有的课程。他从不错过任何琐碎的时间。不管他是洗衣服还是吃饭,他都会同时听俄语广播。人们常说“勤奋是商业的本质”。一年后,宋健不仅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他的大一课程,还成功通过了赴苏丹留学的选拔考试。

宋健被分配到莫斯科鲍曼高等技术学院炮兵设计专业。尽管他每天都认真学习专业知识,但他的兴趣始终是数学和力学等基础学科。尤其是火炮设计中涉及的弹道计算、雷达跟踪和伺服控制都强烈地依赖于数学,这使得宋健迫切需要研究数学理论。高三时,当宋健听说莫斯科大学为工程师开设了高等数学夜校时,他立即兴奋地报名了。

这位院士原是小八路

青年时期的宋健(照片来源:Sina.com)

夜校的第一课是微分方程。当宋健发现慢慢走进教室的老师是盲人数学家庞特里亚金时,他非常惊讶。宋健受益匪浅,因为庞特里亚金讲课易懂,句子清晰,而且经常接触实际的机械、电气和控制案例。最让宋健震惊的是庞特里亚金的学习精神。他从高中起就双目失明,但凭着不屈不挠的意志,他成为了世界闻名的数学大师。后来,宋健经常参加他的讨论课,并与他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两年来,宋健在节假日和冬季每天早上6点起床。白天,他跟随著名科学家费德鲍姆在鲍曼高中做控制研究。夜幕降临时,他匆匆赶到莫斯科大学去听庞特里亚金和其他人的课程。尽管他日夜在两所大学学习,经常起得早,睡得晚,生活匆忙,但他每天都有新的收获。宋坚没有感到任何艰难。在苏联留学期间,宋健先后发表了六篇关于最优控制的论文,成为国际控制领域的后起之秀。

这位院士原是小八路

庞特里亚金,他的学校精神深深感染了宋健

回国后,宋健、钱学森等人共同投资新中国的导弹开发。几十年来,他一直在太空前线战斗。先后担任防空导弹控制系统总设计师和潜艇导弹副总指挥。他不仅指导了各类导弹的研制,而且培养了我国第一代导弹控制系统研究人才。

天空中有一个“宋健星”。

太阳系中大约有1000亿颗小行星和彗星,但只有10000颗被人类发现并命名。对于科学研究人员来说,如果他们的名字能被用来命名小行星并永远载入史册,这无疑是一种国际荣誉。

2015年3月的一天,中国工程院学术报告厅挤满了人,科技部部长、中国工程院院长、紫金山天文台台长等众多科技巨头齐聚一堂,为一颗小行星命名。会上,位于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的一颗国际编号为210210的小行星被正式命名为宋建星。

这位院士原是小八路

宋建星的太空轨道(照片来源:人民网)

这位院士原是小八路

科技部部长万钢(左)向宋健院士(右)赠送了一块名为“宋建兴”的铜牌(图片来源: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网站)

在老一辈的科学家中,很少有贫困家庭的宋立科健。从第八条道路到伟大的科学家,他非常清楚教育和科学技术在国家和个人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正因为如此,宋健在担任国家科委主任、国务委员后,亲自倡导并领导实施了“星火计划”、“火炬计划”等科技计划,为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这位院士原是小八路

宋健与中学生的交流(照片来源:www.cpus.gov.cn)

专题评论:李勋:研究小原子解决大问题的无名英雄

-

个人简介:

宋健(1931年12月29日-),控制论、系统工程和航空航天技术专家,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任航天部副部长兼总工程师、国家科委主任、国务委员、中国工程院院长等。主要研究成果和贡献集中于控制论、空间技术和人口控制论。建立了最优控制场理论,求解了线性系统的最快系统综合理论。他主持了中国反弹道导弹武器系统的开发。它开创了人口控制论的一门新的交叉学科,发现并证明了“人口再生产的双向极限定律”。他倡导并主持了“星火计划”和“火炬计划”,组织实施了“863计划”,为我国确立“科教兴国”战略和发展科学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名言:

大自然安排我们在这个地球上出生。中国人民把我们抚养成人。我们为中国人民的幸福和利益而生,为之而战,为之而死。这是一种自然的责任。

参考:

[1]齐鲁,《宋建星》命名仪式在京举行[N]。《中国科学日报》,201017 (1)。

[2]中国工程院科学与伦理建设委员会。《工程科学与技术的实践者:院士的生活和感受》,[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郭。《书写人生:郭人物书信选》. 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

[4]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科技专家工程技术空间简介第2卷[M]。北京:航天出版社,2002。

宋谷。关显和庞特里亚金·[]。系统与控制,2015,2(1): 10。

[6]顾美南。当代中国科学家[。上海:中国福利研究所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