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恭城瑶族自治县

科普小知识2021-09-08 14:51:48
...

恭城县位于桂林市东南部,距桂林市108公里,(阳朔至恭城42公里,由桂林经阳朔至恭城),全县总面积2149平方公里,其中山地和丘陵占70%以上,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县,全县辖3镇6乡117个村委会5个居委会3个社区,总人口28.5万人。县内有文庙、武庙、周王庙、湖南会馆等四大古建筑群,分别形成“文”、“武”、“官”、“商”、“情”等浓郁的游览氛围。1996年以来,先后荣获了联合国“发展中国家农村生态经济发展的典范”、全国生态农业示范县、中国椪柑之乡、中国月柿之乡、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生态示范区、全国无公害水果生产示范基地县、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科技进步县、全国绿色小康示范县等荣誉称号。

中文名:恭城瑶族自治县

外文名:gongcheng

别称:恭城瑶族自治县

所属地区: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

建立时间:隋末大业十四年(公元618年)

面积:2149平方公里

人口:28.5万人(2010年)

地理位置:位于广西东北部,桂林市东南部,东与富川瑶族自治县及湖南江永县交界,南与钟山县、平乐县毗邻,西接阳朔县

友好城市:桂林

地方特产:恭城月柿,恭城椪柑

电话区码:0773

邮编区码:542507

1、简介


恭城县

恭城是一个古老的县城。于隋末大业十四年(公元618年)开始置县,至今已有1380多年的历史。恭城县位于桂林市东南部,距桂林市108公里,(阳朔至恭城42公里,由桂林经阳朔至恭城),全县总面积2149平方公里,其中山地和丘陵占70%以上,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县,全县辖3镇6乡117个村委会5个居委会3个社区,总人口28.5万人。恭城县城地貌似天然的大八卦图,茶江以"S"型绕越整个城区,更显瑶乡之神秘。恭城山清水秀,古迹众多。恭城自古处于中原进入两广的交通要道,中原文化和岭南文化互相交融,造就了独特的瑶乡地域文化,全国四大孔庙之一的文庙和全国关帝庙十大理事之一的武庙相邻而建,互相辉映;周渭祠、湖南会馆、东寨瑶族古民居建筑精美,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考古价值。境内山清水秀,自然景观独特,森林覆盖率78%,充分展现了“观自然景观,品瑶乡风情”的旅游文化内涵,是镶嵌在桂林大旅游圈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2、历史沿革

秦时属桂林郡之临贺(今贺县)。

汉武帝元鼎六午(公元前111年),置苍梧郡,临贺分置为临贺、富川、荔蒲三县。恭城属苍梧郡之富川县。

三国时,吴末帝甘露元年(265年)置始安郡,富川县又分置平乐县,恭城属始安郡之平乐县。

隋大业十四年(618年),萧铣称梁帝,置桂州,分平乐地,置茶城县。此为建县之始。

唐武德四年(621年),平萧铣,置乐州,辖平乐、永丰、恭城、沙亭4县。茶城改名恭城。唐贞观八年(634年),改乐州为昭州。五代、宋沿唐制。

元大德五年(1301年),升昭州为平乐府,领平乐、恭城、立山、龙平4县。明、清沿元制。

民国元年,废府制设道制,恭城属桂林道。民国10年,废道制,恭城直属广西省。后置平乐行政督察区,属平乐区。

1949年12为11日,恭城解放,属平乐专区。1958年撤平乐专区,改属桂林专区(地区)。1990年2月3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恭城县,设立恭城瑶族自治县,以原恭城县的行政区域为恭城瑶族自治县的行政区域。

3、区划人口


恭城县

2000年,恭城瑶族自治县辖3个镇、6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271216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恭城镇45329、栗木镇45881、莲花镇51352、平安乡35589、三江乡13450、嘉会乡24902、西岭乡36268、观音乡8610、龙虎乡9835。现在有彝族、白族、傣族、壮族、苗族、回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藏族、景颇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锡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水族、满族、独龙族等民族分布。

4、气候地理

环境优美,气候温和。恭城东、西、北部三而环山,中间为河谷、草地、丘陵地带。境内海拔1000米以上山峰318个,银殿山为全县最高峰,其主峰海拔1885米。恭城河(茶江)纵贯县境,支流纵横密布。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9.7℃,年均降雨量1437毫米。

5、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恭城资源丰富,物产盛多。境内矿产资源丰富,在广西占有重要位置,主要金属矿藏有钨、锡、钽、铌、铅、锌、锰、铁、铜等10余种,其中钽铌在全国占重要地位,铅锌矿藏量属广西第二位。主要非金属矿种有花岗岩、大理石,其中探明花岗岩藏量25亿立方米,有大红、浅红、芝麻花等品种;大理石藏量15亿立方米,有白色、黑色、木纹黄、玫瑰红等品种。

水资源

水能蕴藏量11.07万千瓦,可开发利用的有6.31万千瓦。

林业资源

丰富的林业资源,有林面积16.52万公顷,森林覆盖率77.09%。

农产品资源

主要土特产品有驰名中外的“恭城月柿”、椪柑、沙田柚、槟榔芋、红瓜子、黄笋。水果已实现规模化生产,产量大,品质优,是全国无公害水果生产示范基地县,被国家农业部授予“中国月柿之乡”、“中国椪柑之乡”称号。恭城月柿是传统出口产品,畅销港澳台等地区及欧美多国。沙田柚多次荣获全国柚类评比金奖。全县水果种植面积已达32万多亩,总产量35万多吨,其中月柿8.9万亩10万吨,沙田柚7.7万亩7万吨,柑橙13万亩18万吨,水果总产及人均产量均居广西第一位。

6、交通情况

恭城在几年内将实现铁路从无到有,交通区位优势日臻凸显。正拟建的贵(阳)广(州)快速铁路将穿境而过,并在境内设有一站,成为桂林与广州之间最重要的站点,辐射周边平乐、荔浦、富川等五县,从恭城到广州的时间仅需2个小时;正在投资兴建的洛(阳)湛(江)铁路由湖南省江永县粗石江镇通过,该镇与恭城县城仅相隔35公里。

2013年,全县交通路网不断延伸。灌阳经恭城至平乐高速公路项目列入全国高速公路网,前期工作全部完成;火车站站前广场和进站道路规划完成,全面启动征地工作。完成全(州)沙(子)公路六岭段改建、栗木—龙虎公路建设,九板—共和等4条建制村公路竣工通车。实施了锰矿—同乐、西河—乐湾、桐竹—山狮角等8个连通工程,(平安)里陂经北溪至(莲花)高桂公路、茶江大桥扩建工程进展顺利。

7、经济状况

2013年,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平稳健康发展。完成地区生产总值73.12亿元,增长8.1%;规模工业增加值27.6亿元,增长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8.4亿元,增长20%;财政收入4.39亿元,增长5.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亿元,增长7.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779元,增长13%;农民人均纯收入7379元,增长14%。

农业发展质量稳步提升


恭城县

以加快土地流转为突破口,转变农业经营方式,优化农业结构,生态农业得到巩固提升,2013年实现农业总产值31.8亿元,增长5.8%。农村土地流转取得突破。制定《关于加快农村土地流转规范化发展的实施意见》,县财政安排专项扶持资金,新增流转土地面积8400多亩,累计流转土地2.41万亩。抓好粮食生产和经济作物种植。建立连片100亩以上水稻高产示范点5个,高标准蔬菜、食用菌、槟榔芋种植示范点40多个,示范面积7300亩;新种优质茶叶3500亩、高产油茶4000亩,培植灵芝1600亩。水果标准化生产扎实推进。建立标准化生产示范点108个,示范面积9500亩,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柑桔、月柿)标准化生产基地续报通过农业部评审;改扩种水果2.26万亩,“恭城月柿”、“恭城椪柑”入选农业部“最具影响力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规模特色养殖持续壮大。新增标准化养殖场90个,出栏生猪21万头、家禽425万羽、竹鼠32万只;“恭城竹鼠”通过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评审,亿富升竹鼠加工产品获QS认证;创新营销方式,成功举办恭城竹鼠烹饪大赛。专业合作社管理逐步规范。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19个,28个出境水果果园注册登记专业合作社通过区级验收,蕴丰源竹鼠养殖、杨溪水果等7个专业合作社被评为“2013年广西农民合作社示范社”,黄竹岗果蔬协会被评为“全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先进集体”。

工业经济保持平稳增长


恭城县

深入实施“抓大壮小扶微”工程,提升传统产业,积极发展醇基燃料、风电能源等新型工业。工业结构不断优化。推进重点工业项目17项,龙星电锌项目(一期)试产运行,联发、丰华园月柿加工项目和财茂混凝土搅拌站建成投产,水泥建材、矿产、农产品深加工三大支柱产业发展壮大;西岭风电场开工建设,新能源开发持续迈进。骨干企业支撑作用明显。南方水泥、长行公司、矿产公司等18家企业产值均超亿元,全社会用电量突破5亿度。小微企业发展态势良好。丰华园、福龙康等11家企业获得区、市专项扶持资金542万元;新增微型企业59户。园区建设不断完善。完成虎尾、燕新园区排水渠道改造,新入园清泉酒业、金银花深加工企业2家,被评为全区招商引资大兑现示范园区,“一区多园”发展成效明显。

旅游和服务业迈出新步伐

抢抓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机遇,精心编制旅游规划,完善基础设施,丰富节庆活动,促进服务业快速发展,2013年被评为“全区首批特色文化产业项目示范县”。旅游规划不断完善。《全县旅游总体策划》、《大社山景区规划》、《黄竹岗景区规划》编制完成。旅游景区建设加快。山寨主体工程盘王阁进入装修阶段,水寨征地拆迁和规划加快推进;社山旅游名村建设通过区级验收,正在申报*特色景观旅游名村;邓扒村被评为“广西3星级乡村旅游区”。旅游推介效应良好。开辟广东—恭城旅游专线,启动了第二届“千年古镇?魅力瑶乡”全国摄影大展,新建“恭城文化旅游官方网站”,拍摄播出《国宝档案—恭城文庙、武庙》专题片和《桂林深处—恭城美》微电影,加大了宣传推介,提升了旅游人气,游客总人数、社会旅游收入分别增长12.8%、27.6%。桃花节暨恭城油茶文化节成为桂林唯一入选的“广西十大节庆旅游品牌”,红岩农家乐旅游协会获得“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五星级企业(园区)”称号。商贸服务业持续平稳增长。城乡消费市场繁荣、秩序良好,物价总体水平稳定,新增限额以上批零住餐、重点服务业、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共7家。服务业完成增加值16.36亿元,增长8.6%。

8、社会民生

就业和社会保障

就业和社会保障不断完善。2013年全县新增城镇就业3312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048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9.9%,发放率达100%,城乡居民基础养老待遇从每年660元提高到900元,领取养老待遇人员3.8万人。关爱弱势群体,发放五保户生活费980多万元,解决城乡困难群众大病医疗救助金370多万元。发放城乡低保资金5000多万元,惠及城乡居民3.55万人。

教育和科技

2013年恭城县投入资金2700多万元,新建初中完成学生食堂主体建设,民族初中、三江初中等10处教师公租房和栗木小学综合楼、平安小学学生宿舍楼、嘉会幼儿园等项目全面完工。县机关幼儿园被评为“自治区示范幼儿园”。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惠及学生2.2万人。为大学新生提供助学贷款1700多万元,发放农村义务教育困难家庭寄宿生生活补助1100多万元。中考、高考再创佳绩,5人被清华、北大录取,中考一等生比例居全市12县首位。通过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发明专利申请58件,超额完成市级下达任务。

卫生和计生

启动全区第二批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实施药品零差率销售。2013年,全县新农合参合率达99.4%,财政补助由每人240元提高到280元,60万人次获得基金补偿8300多万元。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全面推进。开展“降消”和“一免两补”⑸项目,8200多人次受益。成立医患纠纷调解委员会。完成县急救中心、卫生监督所建设,1200座农村改厕、18个幸福家园建设项目全部完工。恭城镇被评为“自治区卫生镇”,三江双源、平安邓扒屯被评为“自治区卫生村”。深入推进“诚信计生”工作,龙虎源头、莲花独石、平安下山源屯被评为全区“诚信计生基层群众自治示范村”。兑现计生奖扶资金670多万元;开展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3200多人次。全县区间内出生人口2835人,人口自然增长率4.45‰,各项人口计生指标均达标。

9、民俗风情

多姿多彩的瑶家风情,将还给您一个酣畅的瑶乡梦幻。有两千年历史的傩戏,在四百年前的舞台上表演,绝对原汁原味。被乾隆皇帝赐名为"爽神汤"的恭城油茶,风韵独具,闻香垂涎,将使您一饱口福。

龙虎河灯节


龙虎河灯节

河灯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活动,也是瑶族儿女的传统习俗,最早源于印度,唐代进入中国,清朝嘉庆年间盛传于岭南地区。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一至十五,人们便在傍晚的时候,将制作好的各式各样、风格各异的河灯放入河水中,祈求神灵和祖先保佑,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河灯顺江而流,波光粼粼,繁星点点,在夜幕中呈现出一片亮丽的景观。龙虎关,位于湘桂边界的一个渔乡古镇,该地钟灵毓秀、人杰地灵,以其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特定的地理环境而闻名于世,与友谊关、昆仑关、山海关等齐名,属中国八大关之一。古镇山环水绕、景色秀丽,地势险峻雄奇,山岭错盘间,由北往南的茶江河依势蜿蜒,气流飞湍、烟波浩渺、啸鸣幽谷,仿佛在诉说这小镇千百年间的历史沧桑。龙虎关不但是历朝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更有良田千顷、阡陌纵横、商贾繁荣、鱼米成行,曾有“小梧州”之称。这里的土地肥沃、雨水充沛;夏无酷暑、冬无严寒,空气清新如天然氧吧,更似一副浓墨重彩的“山水画卷”。河灯节节目有水上大型歌舞表演,龙狮表演、山歌对唱、文艺晚会、焰火晚会等节庆活动,通过河灯的举办,将向人们揭开古镇神秘的面纱,展示一个奇异而有特色的民间盛会。

西岭牛王节

四月八日为牛王节,俗称“牛王公生日”。这天普遍不用牛,要给牛吃好料,到牛栏设供烧纸。不讲蚊子,忌蚊咬牛。过山瑶地区取番树叶和糯米煮“乌饭”,而后混入青草中喂牛,有的将乌饭混入潲水中,让牛喝“乌饭水”。三江伸家瑶、嘉会唐黄瑶还愿奉神,以牛为牲品,师公要祷告一番才能杀牛。至今三江伸家瑶老人仍以乌饭喂牛,据说是“牛吃乌饭容易长膘”。观音平川瑶除在四月八煮乌饭、禁役使外,对牛特尊,老牛死了,挂其头于栏,焚香祭供。养牛之俗特殊,早上放牛吃“露水草”,下午再放牛至晚。立冬以后,牛“放浪”于外,任其*觅食,至春社日方收牛于栏。西岭海洋山一带过山瑶和梅山瑶亦有牛放浪之俗,于草场四境出入之道设栅并挂草标,将牛群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若行人过路开栅,见有草标,须将栅复原。无草标时,说明放浪结束。

2013年,恭城举办了首届恭城”牛王节”,这是一次规模宏大、集民族风情、人文景观为一体的旅游民俗盛会,反映当地浓厚的历史文化蕴涵。恭城人民用祭牛王的民俗,祈求国泰民安、五谷丰登,规模仅次于瑶族盘王节。

嘉会婆王节

道光十五年在九板桥建“婆王行宫”,行成九板桥会期,道光二十三年(1843)建立戏台,将会期推向鼎盛阶段。会期延至1956年,因反对风建迷信而中断,1986年重新恢复,改称“婆王节”,1987年以后三年为一届期,至2008年已举办10届。2010年经自治区审报工作领导小组审批,“九板婆王节”列入了广西壮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三江花炮节


花炮节

位于三江乡石口村,元大德二年(1292年)从湖南千家垌迁徒而来,是千家垌文化保存最完整的村落,拥有自己独特的语言、风俗。大村盆氏两大支系两座祠堂,小村黄氏一座祠堂保存完好,从村到本源(地名)约5公里,沿河、沿路风光秀丽、奇特;正月十四定期举办会期,活动以游炮、抢花炮为主,同时举行古老的羊角舞、舞狮等民间民俗活动,四面亲朋踏至而来,热闹非凡,如能把石口村古老民俗文化、建筑及本源山水相结合,精心策划,是具有瑶族特色旅游胜地。用地范围4平方公里。

10、名品特产

恭城油茶

油茶的统—制作方法是以老叶红茶为主料,用油炒至微焦而香,放入食盐加水煮沸,多数加生姜同煮,味浓而涩,涩中带辣。恭城一带还再加磨醉的花生粉,使味道多了醇厚少了涩,并因煮的时间恰到好处,使恭城油茶被举为各地油茶之冠,享誉桂北和广西各地。喝油茶不分季节,一年四季、一天早晚都喝。客人到来则不分早晚,随时煮好奉客,而且更为丰盛。

恭城月柿


恭城月柿

恭城月柿,又名恭城水柿、柿饼。柿果实色泽鲜艳,味甜汁多。除供鲜食外,可制成柿饼、柿角、柿汁;可加工成柿糖、柿蜜;可代替粮食制醋、酿酒。柿的果实及其加工品,还有医疗作用,可治肠胃病,可止血润便,对降低血压有一定作用。恭城月柿是广西传统出口创汇的名优产品之一,果型美观,色泽鲜明;脆柿味甜可口,冻柿清香甜心,柿饼甘柔如饴。形似圆月的柿饼,肉红透明无籽,凝霜后,白里透红、皮脆柔软、清甜芳香。

在2000年荣获中华果品流通协会“中华名果”荣誉称号。该果可制成柿饼,形状如月,故称月柿。1996年,国家农业部授予恭城为全国唯一的“中国月柿之乡”光荣称号。现种植面积10.04万亩,季产量清甜芳香。经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认定,“恭城月柿”荣获中国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恭城沙田柚

恭城沙田柚是恭城县传统的名特优果品之一,至今已有120年历史。果实呈梨形或葫芦形,果顶有金钱印,果皮油胞细小,金黄色,果肉晶莹透明、脆嫩化渣、清甜爽口、香味浓,经测定,可食部分47.7%以上,可溶性固形物高达13.7%,含糖量12.4%,含酸量0.36%,100克果汁含维生素C71.7毫克,含氨基酸739.4毫克。具有养颜、润肺、利便、降低胆固醇之功效,享誉为“天然水果罐头”的称号。1994年在福建省平和县召开的全国第三次柚类科研生产协作会被评为全国优质产品金牌奖。在1996年和1998年的第四次、第五次全国柚类科研生产协作会上连获3个优质产品金杯奖,1999年获全国柚类商品评比金杯奖。现栽培面积8万亩,商品量5.5万吨,是全国沙田柚主产区。

恭城红瓜子


红瓜子

红瓜子是恭城瑶族自治县传统的名特优产品之一。恭城红瓜籽年种植面积1.2万亩左右,年产620吨。恭城红瓜籽具有粒大、饱满、色泽鲜艳、味香质脆的特点,其子仁含有丰富的脂肪和蛋白质,可清肺润肠,有补中宜气,止渴化痰之功效。既可零食,又可作为各种糕点配料。恭城加会乡、栗木镇、龙虎乡、西岭乡、平安乡等乡镇为主产区。一般5月初种植,7月中旬后收获供应市场。生产周期短,经济效益高。恭城红瓜子具有粒大、饱满、色泽鲜艳、味香醇脆口,既可鲜食,又可制作食品,是我国传统产品——中秋月饼的主要原料之一,而且营养丰富,具有良好的保健作用,产品畅销国内外。

恭城槟榔芋

恭城槟榔芋是恭城瑶族自治县名优特产,芋纺锤形,肉质灰白色带有紫红色槟榔花纹,富含多种微量元素和无机元素、纤维、蛋白质、淀粉、维生素、氨基酸等,营养丰富,是良好的保健食品。它以肉质细、香味浓、品质好甘香可口而驰名中外,是该县销往香港、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的传统产品之一。年种植面积2万亩左右,总产量6万吨,十月上旬可开始供应市场。

桂北油茶


打油茶

居住在桂北地区的苗族、瑶族、侗族均有打油茶的传统风俗。桂北各少数民族制作油茶的方法大同小异,简单地说,就是在铁锅中烧上适量的花生油或茶油,放入茶叶炒过,然后加水,边煮边捣打,同时加入生姜、盐、糖,一锅香气四溢的油茶就打成了,瑶族人打油茶时,先将糯米蒸熟晾干,成了“阴米”,然后把茶油或花生油倒入锅中烧沸,接着阴米入油锅中炸成米花,同时也把花生、黄豆、糯米油果等炸好,再抓一把生贴米炒焦后拌以茶叶小炒片刻,立即加水并放生姜片至锅中,用专用的捣打工具(基本上是由木头制成)不停地捶打以使味道浸出,煮沸后用编织得密密的竹漏勺将茶叶过滤去渣,盛入粗瓷碗中,放入适量的油米花、炸花生、炸黄豆、油果子等,客人再根据自己的喜爱加上葱花、香菜(灌阳、平乐一带的油茶更加随心所欲,可以加入干鱼仔、虾子、米粉、排骨),调入盐巴、辣椒等,一碗色、香、味俱全的油茶便在你的面前了。打油茶打油茶,油茶可以三五次地反复进行捶打,其中以第二次或第三次打出的油茶口味为最佳。“一杯苦、二杯涩、三杯四杯好油茶”。第一碗,浓浓地,涩涩地,一碗下去,苦里微甜,第二碗盛上来,茶色微淡,客人再喝,嘴里便开始有了回味,第三、四碗再上来,茶色清亮,再品,口中自然生津。油茶一来防寒去病,二来提神爽脑,三来是主人示好客之意。油茶也可以配上各种粑粑同吃,在有些地方(如灌阳、平乐)还可当正餐,该算是居家待客的上等饮品了罢!“一碗又一碗,姑娘情浓浓”,喝油茶会上瘾,可别醉倒在茶里了......有客自远方来,好客的恭城人总要打上一锅油茶,以表示对客人的欢迎之意。假如你有幸走进了到恭城瑶族人家,到热情的瑶族人家里喝油茶吧,与主人坐在锅边,细细品茶,慢慢聊天,田园诗意渐渐地曼声在这一碗香香的油茶中。

瑶乡甜酒

瑶乡甜酒非常有名,是当地人爱喝的一种含酒精饮品,一般为2度左右,小酌无碍,但是喝多了也会上头。甜酒以女性为主要饮用群体,它通过糯米发酵酿制而成,甘甜、醇香,一般可直接饮用,也可加热放入姜、枸杞、红枣、蛋一同食用,城里多用它给坐月子的女性饮用,有调节精气神、祛寒的用途。

11、风景名胜

恭城山清水秀,古迹众多。恭城自古处于中原进入两广的交通要道,中原文化和岭南文化互相交融,造就了独特的瑶乡地域文化,全国四大孔庙之一的文庙和全国关帝庙十大理事之一的武庙相邻而建,互相辉映;周渭祠、湖南会馆、东寨瑶族古民居建筑精美,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考古价值。境内山清水秀,自然景观独特,森林覆盖率78%,充分展现了“观自然景观,品瑶乡风情”的旅游文化内涵,是镶嵌在桂林大旅游圈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湖南会馆


湖南会馆

湖南会馆因其结构独特,造型奇巧,雕饰丰富,花草人物繁杂,故有“湖南会馆一枝花”之美称,它是恭城“四大会馆”(广东会馆、湖南会馆、福建会馆、江西会馆)中,至今唯独保存完整的一座。湖南会馆位于恭城县城的太和街,是广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会馆建于清朝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为当时水路商务繁华时期由三湘同乡会集资所建。占地面积为l84平方米。由门楼、戏台、正殿、两边厢房组成。会馆的大门有石刻对联一幅:“客馆可停骖七溪三湘允矣同联梓里,仙部堪得地千秋,百世遐哉共镇茶城。”整个会馆布局严谨,红墙黄瓦,泛翠流金,飞檐挽天,蔚为壮观。大殿装修华丽,壁画花饰繁多,前后风檐镂雕细致,檐墙彩绘构画新颖。馆内戏台矗立,呈凸字形,105平方米,青石垒砌台基,台底浅埋水缸36口,以增强音响效果。看台能容纳1000余人。馆内还有“八桂第一壶”紫砂壶,及各种茶艺、风情表演,并可以一边品尝瑶乡特有的油茶、中国茶,—边欣赏在几百年前的古戏台上演出的瑶族有着两千年历史的傩舞,更显中国茶文化之博大精深。

周渭祠


周渭祠

周渭祠即周王庙,位于恭城县城东,建于明成化十四年(1478年),清雍正元年(1723年)重修,是祭祀宋御史周渭的祀庙。由戏台(已毁)、门楼、大殿堂、后殿(已毁)、左右厢房组成。大殿为两榀五拄穿斗架及三面砖墙混合结构。厢房面宽和殿进深一致。门楼重檐歇山式,面阔五间,分明间、次间和梢间。门楼构造具有广西特色:一是檐柱承下檐,金柱支到上檐,体形在中间骤然收小;二是斗拱主要起装饰作用。周渭祀门楼的斗拱除有装饰作用外还有奇特的功能——这种斗拱由座斗、交互斗、鸳鸯交手斗三种形式组合成严谨而有规律的蜂窝状,使气流通过时产生回流而发出轰鸣声,令蝙蝠不敢稍歇,鸟雀恐为筑巢,起到自然抵御虫鸟侵害的作用。这在古建筑中是少有的。在梢间外围墙壁挑檐上,全楼一千多根坚实木料互相串连吻合,合理承担上层荷载,使屋面飞檐远挑,雄伟壮观,为清代建筑所罕见。这些斗拱结构和木构架,是研究古建筑的宝贵例证。

周渭,恭城路口村人,生于南唐五代,故于北宋咸平二年(999年),出身进士,官至侍御史。是一位刚正不阿、廉洁奉公的清官,因而其家乡人民建庙以祀奉。每逢农历六月十五周渭的诞辰日,县城及附近农村群众即举行盛大的纪念活动,在庙前演戏酬神,沿街家家户户摆设供品祭祀。  

武庙


武庙

恭城武庙又称关帝庙,是祭祀三国名将关羽的庙宇。武庙右侧是恭城文庙。文、武两庙把印山一山分二脊,一东一西。左右文武,浑然一体,相得益彰。恭城武庙始建于明朝,至今已有400年的历史。现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整个庙宇占地2100平方米,坐落在印山南麓文庙的右侧。武庙建筑分戏台、正殿、协天宫、后殿及东西两厢配殿。整座建筑重檐歇山,翼角飞翘,脊山花饰泥塑,明暗八仙,栩栩如生。黄绿琉璃瓦顶与文庙的芒辉溶为一体,形成了印山下金碧辉煌的光波海洋。武庙戏台是目前广西保存最完整的两座古戏台之一。戏台除台基砌石外,上部为全木结构。台基石刻有人物浮雕,台上有雕花的门窗格扇和神龛,四根金柱直通顶层,承受顶层荷载,檐柱到下檐。戏台板底曾安放36口水缸,当台上敲锣打鼓时,声音由水缸从不同角度向上反射,集中在藻井中产生共鸣,可扩大音响,使声传十里之遥。戏台红墙黄瓦,屋面重檐歇山,飞檐高翘,脊山上龙凤呈祥、明暗八仙等人物花鸟泥塑,形态逼真。前殿和后殿更是雕梁画栋、飞檐挽天,令人叫绝。文、武两庙的传说:相传恭城县的先民之所以要将文庙建在左边,把武庙建在右边,是因为在中国古代传统观念里,左为东、为阳,东方主生,为尊,故为文庙,以示崇文;右为西、为阴,西方和杀,为卑,故为武庙,以示抑武。而文庙与武庙之相依相傍,又表示阴阳相合,文武相成。既崇文,又尚武,先文后武,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恭城文武两庙一东一西同处一地,这在全国都是绝无仅有的。每年的农历六月十六日是祭祀关羽,举行-的日子。

文庙


文庙

文庙即孔庙,又称学宫,是祭祀孔子的祠庙。位于桂林市恭城县西山南麓,是广西保存最完整的孔庙,也是全国四大孔庙之一。文庙左侧是恭城武庙。文、武两庙把印山一山分二脊,一东一西。左右文武,浑然一体,相得益彰。恭城文庙创建于明永乐年间(1410年),原址在恭城县城西北凤凰山。后为道光年间搬到现址,以曲阜孔庙为模本重建,耗时两年方才竣工,成为广西最大的孔庙。文庙座北朝南,俯视茶江,背靠印山,依山而建,逐层布置,显得庄严肃穆。全庙占地3600平方米,由两边耳门出入,东向门叫礼门,西向门叫义路,门外立禁碑一块,上刻“文武-至此下马”,以示孔庙的庄严。正面是照壁,没有开大门,据说等有人中了状元,才在照壁中间开大门,称状元门,想从大门步入棂星门,唯状元莫属。新中国成立后,为方便群众游览,把状元门打开了。棂星门相传是汉高祖命祀棂星而移用于孔庙,以“尊天者,尊孔”为本意。该门全部青石砌筑,上面刻有“棂星门”三个大字,还有双龙戏珠、双凤朝阳等浮雕。由棂星门步上两层平台,便是大成门。大成门木质结构,门扇上有楼空的花鸟虫鱼雕刻,栩栩如生。大成门东面是名宦词,西面是乡贤祠,是供奉历代先贤、先儒的地方,计有143个灵位。大成门后面的天井前有个宽大的平台,叫杏坛,又叫露坛,传说是孔子讲学的地方。露坛上的大成殿,是文庙的主体建筑,屋面飞檐高翘,重檐歇山,脊施花饰,泥塑彩画,琉璃瓦盖,金碧辉煌。大成殿正中的神龛是供奉孔子灵牌的地方。大成殿之后是崇圣祠,是供奉孔子五代祖先的殿堂,崇圣祠与大成殿在建筑构造上很讲究,大小高低有分别。历代每岁春仲月(农历二、八月),在大殿举行祭礼。祭期黎明,各官衣朝服,按序而立,齐集行礼,典仪极为隆重。

红岩生态旅游新村


红岩生态旅游新村

红岩生态旅游新村位于恭城瑶族自治县南面,距莲花镇圩1.2公里,交通和通讯十分便利,自然环境优美,莲花河流经该村,河畔翠竹林立、绿柳成荫,河水清澈缓流,是泛舟休闲之佳处。房前屋后都是茂盛的果木,村后是溶岩地貌的马头山,山青水秀、景色怡人。村前是恭城最大的无公害水果生产基地——莲花镇莲塘岭无公害月柿标准化栽培示范基地,村内至今还有较多的百年古柿及一些古建筑、拴马石、牌匾等古遗迹,有一定的文化底蕴。红岩村有农户95户,人口390人,在九十年代初,该村经济发展还十分落后,主要以种水稻及其它经济作物为主,家庭收入低,人均年收入不足400元。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醒了他们,在*的引导下,在技术部门的具体指导下,他们充分利用本地优势,积极调整种植结构,开发荒山荒岭,连片种植月柿。至2003年,全村种植月柿600多亩,年产量达2800多吨,全村年人均收入达4000多元。十多年来,红岩村人的生活就象芝麻开花——节节高。

平安乡

平安乡大岭山桃园位于恭城西岭乡大岭山屯,是在县旅游局、西岭乡党委、*出谋划策,充分利用3月桃花绽放的契机,结合实施"富裕生态家园"工程,开展的生态旅游观光项目。在哪里"三.八妇女节"前后,漫山遍野盛开的桃花,染红了大岭山,在春光下,桃园中穿梭的游客,体验着大自然的美好。每到季节都吸引着各方游客前来观光,同也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12、历史名人


马君武

马君武(1881~1940)中国近代学者、教育家和政治活动家,广西大学的创建人。原名道凝,又名同,改名和,字厚山,号君武,汉族,广西桂林恭城人。马君武与蔡元培同享盛名,有“北蔡南马”之誉。国立广西大学首任校长。

1881年7月17日(清光绪七年六月二十二)生。早年就读于桂林体用学堂。1900年入广州法国教会所办丕崇书院学法文。1901年入上海震旦学院。同年6、7月间赴日本京都帝国大学读化学。1903年结识孙中山,矢志反清革命。此间,马君武由改良主义者转变为革命*主义者。1905年8月,第一批加入同盟会,和黄兴、陈天华等人共同起草同盟会章程,并成为《民报》的主要撰稿人之一。年底回国,任上海公学总教习,积极宣传革命。为避免清*迫害,于1907年赴德入柏林工业大学学冶金。

武昌起义爆发后回国,作为广西代表参与起草《临时*组织大纲》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并任南京临时*实业部次长。1912年出任国会参*。1913年二次革命失败,再度赴德入柏林大学学习,获工学博士。1916年回国。1917年参加孙中山发起的护法运动,任广州军*交通部长。1921年,孙中山就任非常大总统,马君武任总统府秘书长;接着就任广西省省长。后因军阀横行,*辞职出走。1924年*实行改组,马君武跟不上革命形势,思想趋于保守,和冯*、章炳麟等人发表宣言,反对*改组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1925年出任北洋*司法总长,被*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除党籍。

马君武精通英、日、德、法等国文字,曾用旧诗格律译拜伦、歌德、席勒等人的诗篇;编译了《德华字典》等书,并第一个翻译出版了达尔文的《物种原始》,在当时产生了较大影响。马君武后半生致力于科学教育事业,先后任上海大夏大学、北京工业大学、上海中国公学校长。1927年,应广西省*之邀在梧州创办广西大学,任校长。在任期间,辛勤规划操持,聘请有才识之土和进步学者任教,提倡科学研究,作出了一定贡献。“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坚主抗日,他激于爱国义愤,作了《哀沈阳》一诗,讽喻*。抗日战争爆发后,出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1940年8月1日,在桂林病逝。

马保之,1907年生,广西桂林人,是我国著名博士马君武之子。著名农学家、教育家。马保之是一位农学家,曾兼任广西大学农学院教授,广西高级农业职业学校校长。曾应联合国粮农组织之邀,到西非的利比利亚担任利比利亚大学农林学院院长。1995年荣获广西人民*授予的“金绣球友谊奖”。

1929年毕业于南京金陵大学农学院。留学美国康乃尔大学,1933年获博士学位。再往英国剑桥大学研究一年,1934年学成归国。曾任*农业实验所技正、*农业实验所广西工作站主任、广西农事试验场场长,1940年4月创办广西柳州高级农业职业学校并任校长。1945年升任农林部农业司司长,兼任联合国中国善后救济分署农业机械管理处处长(在沙塘期间除场校两职外,还担任农林部西南区农业推广繁殖站主任、广西大学农学院教授、沙塘垦区主任和广西粮食增产督导团副总督等职)。1949年去*,任中国农村复兴委员会植物生产组组长,1954年任*大学农学院院长,1960年任*驻越南(西贡)作物改良团团长,1961年受联合国聘任利比里亚国立大学农林学院方案执行主持人(兼农林学院院长),长达14年,功劳卓著,两次获得总统授勋,被称为该国"农业之父"。1975年会*,受聘任*食品工业发展研究所所长,1978年被推选兼任亚洲蔬菜研究发展中心理事会理事主席。至1996年7月退休。现居桂林市。 

上一篇:荔浦县

下一篇:资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