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平乐县

科普小知识2021-09-08 14:52:06
...

平乐县位于广西东北部,桂林市东南部,总面积1919.34平方公里,辖6镇4乡,总人口44.12万,居住着汉、瑶、壮、回等13个民族。平乐历史悠久。古称昭州,县治距今有1700多年历史。新中国成立后,平乐专署设于此,1958年平乐划归桂林专区管辖,至今属桂林市辖县。自古以来,平乐县就是周边地县的政治、文化、商贸中心。2007年桂林市委、市*定位平乐为桂林南部市域副中心城市。

中文名:平乐县

外文名:Pingle

所属地区: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

建立时间:2000年

面积:1919.34平方公里

人口:44.12万

行政区类别:县

所属地区: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

下辖地区:6个镇、4个乡

*驻地:平乐镇

地理位置:广西东北部,桂林东南部

著名景点:华夏第一榕

机场:桂林两江国际机场

火车站:桂林站、平乐站

车牌代码:桂C 桂H

电话区码:0773

邮编区码:542400

1、简介


平乐县

平乐县区位优势明显。境内水陆交通发达,国道323线和省道305线在境内纵横交汇,桂梧高速公路贯境而过,是桂林、柳州、广州三地间交通枢纽。漓江、茶江、荔江三江在县城汇成桂江,是桂北地区唯一通达粤港澳地区的水上出口运输通道,有“黄金水道”之称。平乐县是农业产业化发展、投资农产品出口业的最佳创业高地。地处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气候宜人,适宜亚热带作物生长。沙田柚闻名遐尔,是中国沙田柚之乡,是广西“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县、广西稻米“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县和全国“绿色食品”水果生产基地县、“首届全国安全优质农产品十大基地”。平乐县是大桂林旅游圈最具可塑性的旅游开发地。县内喀斯特地貌发育成熟,形成优美的自然风光。巴江口水电站渠化坝址至县城近60公里的桂江河道,呈现“高峡出平湖”的壮观景色,是水上旅游项目的最佳载体,独特的船家文化为桂江旅游增添了神秘色彩。县内主要旅游资源有仙家温泉、冷水石林、榕津千年古榕群及千年古街、印山亭等。

2、历史沿革

平乐县历史悠久,在一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已有人在此繁衍生息。

秦代属桂林郡地,汉代属苍梧郡,始于三国设县,为历代州府之地,唐为乐州,后称昭州。

元时为府,明、清亦然。

民国元年(1912年),平乐县直属平乐府,民国2年6月废府,平乐县属漓江道,民国3年6月,漓江道更名桂林道,平乐县仍属之。民国15年10月废道设区,平乐县属平乐民团区(实际实行为民国19年冬至21年5月)。民国21年4月6日桂林民团区并辖平乐民团区及其9个县。民国22年10月分设平乐民团区(民国23年,改民团区为行政监督区,民国29年,改行政监督区为行政督察区,设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至民国38年),平乐县属之。

新中国成立之后,平乐专署曾设在此。

1958年专署撤至梧州,划归桂林地区管辖。2000年,平乐县辖6个镇、5个乡、1个民族乡。

2000年,平乐县辖6个镇、5个乡、1个民族乡。

3、区划人口


平乐县

平乐县位于广西东北部,桂林市东南部,总面积1919.34平方公里,辖6镇4乡,总人口44.12万,居住着汉、瑶、壮、回等13个民族。

2005年,平乐县辖6个镇、3个乡、1个民族乡:平乐镇、沙子镇、二塘镇、张家镇、同安镇、源头镇、阳安乡、青龙乡、桥亭乡、大发瑶族自治乡。现在有彝族、白族、傣族、壮族、苗族、回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藏族、景颇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锡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水族、满族、独龙族等民族分布。

4、交通状况

平乐县区位优势明显。境内水陆交通发达,国道323线和省道305线在境内纵横交汇,桂梧高速公路贯境而过,是桂林、柳州、广州三地间交通枢纽。


平乐县

漓江、茶江、荔江三江汇合在平乐县城形成桂江,桂江素有"黄金水道"之称。是桂北地区唯一货运港口,可直达梧州、广州黄埔港,为VI级航道(可通航100吨级船舶)。随着巴江口水电站的建设,近期可建设为V(III)级航道(可通航300吨级船舶),成为沟通珠江--漓江水系的内陆航道,可连通桂林、湖南。近期在平乐县城拟建设桂北最大的货运码头:平乐县黑山脚码头,并建设平乐县新安旅游客运码头。整个交通体系的建设为平乐,为桂北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保障。2008年底建成通车的桂江二桥,是连接县城新老城区的金色纽带。

5、地理气候

地理

境内地貌为中低山、丘陵和岩溶一体。东、南及西南山脉环绕,属南岭之一的都庞岭分支。东部山脉呈南北走向。主峰石榴界为境内最高点,海拔1372.1米。山脉下为一南北走向的平原,并由东南向西北倾斜,形成东南高,西北低的地貌形态。西南部山脉向南蜿蜒。

气候

平乐县地处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短夏长,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均日照时间1414-2094小时之间,年平均气温19.9℃,年均降雨量1355-1865毫米之间,无霜期长达310天以上。

6、自然资源

矿产

平乐县内探明有开采价值的矿产资源有20多种,主要有锰、花岗岩、大理石、硅灰石、煤、矿泉水等。其中花岗岩的储量达11亿立方米。

水资源

水资源丰富,县内河流属珠江流域,西江水系,主要过境河流有漓江、恭城河(又名茶江),荔浦河。漓江经阳朔由县西北入境,恭城河、荔浦河分别由恭城、荔浦流来,经县东北、西部入境,三江在县城汇入桂江。桂江巴江口水电站装机容量9.7万千瓦,年发电4.3亿千瓦时。

物产

主要农产品和土特产品有大米、花生、苎麻、石崖茶、水盐菜、茨菇、木耳、香菇、沙田柚、柿饼、柑橙、板栗、葡萄等。

7、经济状况


平乐县

2013年,全县上下紧紧围绕“让平乐亮起来,让百姓乐起来”的发展目标,认真实施城镇化建设大会战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扎实开展招商引资年、项目建设年、作风建设年活动,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稳中向好。全县生产总值完成87.97亿元,同比增长10.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4.29亿元,增长24.8%;财政收入3.90亿元,增长11.3%;农民人均纯收入7830元,增长14.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288元,增长10.5%。多项指标跃居全市前六,跻身全区先进行列。

第一产业

现代农业加速发展。2013年出台关于加快农业发展的决定等政策措施,拥有3家区级、11家市级龙头企业,创建200亩以上规模的山楂果等5个种植示范基地和桂林车田河牧业有限责任公司等4个特色养殖示范基地。特色农产品在区内外各种展会上摘牌夺金,“平乐品牌”深入人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35个,且作用扩张,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现场会在平乐县召开。农业产值和农业增加值分别增长6.5%、6.0%,位居全市榜首。农机购置补贴力度加大,连续10年实现农机事故零死亡目标。

第二产业

工业经济逐步回暖。园区基础设施日趋完善,2013年完成征地210亩、平整土地500亩、道路基础1000米、供电线路2000米、供水管网1000米,建成西区综合服务区和固体废物堆处理场。实施项目71个,总投资25.52亿元。签约项目7个,合同投资额6.72亿元,区外到位资金29.16亿元。新办工业企业30家,新增限上企业4家。全县工业总产值95.29亿元,增长24.9%,规模以上工业产值83.75亿元,增长28.3%,居全市第3,增幅高于全区平均水平。

第三产业

第三产业突破发展。源头仙家温泉综合开发、阳光100漓江小镇等多个项目列入桂林国际旅游胜地重大项目盘子。三江合国际大酒店、金子岭观景阁主体工程胜利竣工,“漓江小镇”展示中心建成并对外开放,自治区第二批西江黄金水道港口码头建设项目印山码头顺利开工建设。大塘口、渡河、马蹄井等成为乡村生态休闲旅游新亮点。全年累计接待旅游人数33.32万人次,增长21.21%,旅游总收入22993万元,增长48.63%。金融机构年末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为64.34亿元、32.92亿元,增长15.06%和13.46%。

8、社会民生

2013年,惠民工程全部兑现。新农合、社会保险征缴工作提前完成。4个乡镇无线广播发射台站、1608场公益电影放映、7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任务如期完成。新建农村五保村12个。新建216套廉租房、287套公共租赁住房、30套限价商品住房、130套经济适用住房、1200户危房改造,解决一大批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难题。社会救助力度逐步加大,全年发放低保资金8234万元。建成17个村级幸福家园;计生奖励扶持35813人共480万元;帮扶1500户贫困计生家庭8565人。城乡公交路线覆盖全县各乡镇,百姓出行极其方便。新修村屯道路13条16.3公里,硬化村屯道路15条13.8公里。实施种植业产业扶贫开发6800亩。发放扶贫到户贷款资金1600万元。贫困村农民人均收入5390元,增长19.9%,减少贫困人口13000人。在大街小巷安装路灯935盏,惠及群众15000多人。

2013年,全县社会事业均衡发展。教育教学水平稳中有升,中高考再创佳绩。乡镇卫生院和3所纳入改革试点的公立医院均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和药品零差率销售,县中医院医技住院楼正式开工兴建。防震减灾工作首次荣获全区三等奖。以“道德讲堂”“广场舞”等载体的精神文明建设有声有色。与央视、区台联合拍摄《桂江渔民》等一批精品节目,平乐知名度和美誉度明显提高。村*每月基本补贴达到自治区标准,率先在全市由县财政全额出资为村*投保综合险。人社工作荣获全区人力资源系统集体二等功。

9、名优特产

石崖茶


石崖茶

平乐石崖茶是广西桂林平乐的特产。石崖茶,又名:石岩茶、石山茶。学名亮叶黄瑞木,扬桐属,乔木。因生长在悬崖上而得名,其芽叶肥厚,所制茶叶汤色亮丽。味纯回甘好,耐冲泡,经有关部门检测,由于石崖茶不含咖啡碱,饮后不影响睡眠,并富含黄酮类物质具有较好的保健作用,因此深受消费者喜爱。

主要成分为:黄酮类20%、茶多酚23.4%,氨基酸9.73%以及野生物碱等对人体有益的多种元素,是目前发现在自然植物中黄酮类含量最高的植物,属国内珍稀的原生态纯天然绿色植物的茶中珍品。该茶以全国最优质的原生态野生石崖茶被入选0*党史研究室编撰的《*之最》一书。

水盐菜

水盐菜是平乐土特产之一。历来是红白喜事中,以及民间日常生活烹饪的上好配料。上等盐菜的颜色鲜黄透明,主梗、叶梗都有光泽,闻起来香气扑鼻,吃起来香脆爽口,还夹有适口的甘甜微酸味道。若是在炒鱿鱼、炒猪肚、炒大肠、煮滑鱼中配上盐菜,更是余味无穷。如作甜酸鱼、炒排骨的底菜,也是待客不失体面的佳菜。

平乐的水盐菜不仅自食自用,很早就远销桂林、梧州,还出口海外,而且相传在清代还成为了上奉朝廷的重要贡品之一。制作水盐菜的的青菜主要是从广东潮州移植来的芥菜,在选料时,以菜心呈拳状的最好,长得“过疯”的潮州芥菜,因其绿叶太多,形状松散,就不宜做盐菜了。水盐菜的腌制方法有几道工序,每道工序都有严格要求,只有处置恰当,才能达到好的效果。

沙田柚


沙田柚

平乐县地处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短夏长,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均日照时间1414-2094小时之间,年均降雨量1355-1865毫米之间,无霜期长达310天以上,适宜各类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生长。全县共有耕地33.47万亩,主产水稻,盛产沙田柚、月柿、柑橙、早熟板栗、苎麻、烤烟、糖蔗、红瓜子、木薯、松、杉树及木耳、香菇等农林产品。

平乐县是广西产沙田柚的重点县之一,平乐沙田柚在当地具有悠久的栽培生产历史,曾为宫廷贡品。沙田柚在平乐栽培面积3万亩,年产量5万吨。生产水平处于国内领先,沙田柚果实呈梨形或葫芦形,果皮光滑,有油包,色泽橙黄,顶部有金钱印,果肉晶莹透明,脆嫩化渣,汁多爽口,富含蜜甜香气等特点;果品极耐贮藏,藏后风味浓郁,有“天然罐头”之美誉。

在中国国际林业产业博览会和“2008奥运推荐果品评选”第五次活动上,平乐县的沙田柚荣获奥运推荐果品一等奖、奥运果品推荐奖、中国林博会金奖和中华名果称号四项桂冠。

平乐板栗


平乐板栗

平乐县板栗是广西桂林的特产。平乐盛产板栗。费县板栗,以栗果均匀整齐、皮薄易剥、色泽鲜艳、味道甘甜、糯性强等特点,国内外颇负盛名,是广西桂林的名贵土特产。板栗既可糖炒,又可生食或蒸煮食用,还可制作精美的糕点及加工成多样食品。三十年代问世的栗羊羹,是以干栗粉、红小豆为主要原料,外加蔗糖糊精和琼脂配制而成的高级小食品。

板栗是用途广泛的药用植物。据《本草纲目》、《千金方》等古药籍记载:栗味甘,性温,通脾胃肾经。栗果有养胃、健脾、补肾、强筋、活血之效。宋代文学家苏辙在总结自己高寿的秘诀时,作诗道:“老去自添腰脚病,山翁服栗旧传方,客来为说晨兴晚,三咽徐收白玉浆。”李时珍读此诗后深为叹服:“此得食栗之诀也。”可见板栗是老年人延年益寿的“灵丹妙药”。栗扶(内果皮)、壳斗(外果皮)、树叶、树皮、栗花、根皆可药用。叶片又可作柞蚕的调料。栗房含有大量单宁及鞣酸,可制烤胶。栗树木质坚硬、丝细直、结构粗、抗湿耐腐,是制作地板、枕木、矿柱、桥梁、车船、船舵、家俱等的优良木材。

平乐茨菇

茨菇属天南星科本草植物,每年处暑开始种植元旦春节期间收获上市。平乐县盛产茨菇已有200余年,平乐县产的茨菰个大,肉质细腻,其中以桥亭乡种植的茨菇最有风味,还带有荔浦芋的风味固有松软中略显甘甜的特色,远销至港澳地区。

茨菇是一种无公害的绿色保健食品,中医认为茨菇性味甘平,生津润肺,补中益气,对劳伤、咳喘等病有独特疗效。分析表明,茨菇主要成份为淀粉、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富含铁、锌、硼等多种活性物所需的微量无素,对人体肌能有调节促进作用。

10、风景旅游

印山亭


印山亭

平乐印山亭 位于广西平乐县平乐镇西面马河的三江回合处的江中小岛上,印山亭就是三条龙要抢的龙珠。为平乐古景之一,因其特别位置,亦为桂江首景。山于水中方正如印,山上修竹苍翠,顶端有米见方,明正统七年(公元1442年),在山巅建亭,名日:“点翠亭”,“昭山点翠”由此而来。山入水,水露山,亭于山巅,妙不可言,游客至此,无不折服,真是:谁道凭虚不可楼,波心一点柱中流。鱼游过影知空相,人到惊云动远眸。隔断红尘飞不到,回旋青气望来收。江天寂宽难穷日,烟火渔灯乱客愁。

天下佳山水,屈指粤为最。岭外奇峰,苍茫三江会。拳三扼中流,千山称其介。鹤鹭任回翔,松星殊托赖。逝者果如斯,昼夜江声磕。蛮鸟不识名,奇花无根蒂,烟雨自溟溟。草木多荒味,常著绿苔衣。时有白云盖,永嘉吏似隐。右丞诗如绘,峰顶爱掌平。兴无败,江汉来士女,游泳不须戒。渔唱悠然来,赋客多慷慨。借问点翠亭,前贤几人在?

民国十五年(1926年),有人在昭山山腰镶嵌两块青石,长275CM,高66CM,石上刻有“中立不倚”四个楷书大字,使此景更添光彩,有诗云:“亭亭孤孤纵奇观,二水中生一石丸。无数横流经眼底,凭谁砥柱挽狂澜。”

平乐温泉

平乐温泉位于广西平乐县源头镇南偏西5公里处,已于1997年12月建成对外开放。温泉分布在区域性的恭城——源头断裂带上。断裂带自北切穿牛头山进入本区。经半田岭山脚过仙家后。继续向南偏西方向延伸。断裂带在这一段向东倾斜,断裂两侧分布着泥盆纱的砂岩,石炭岩和伯罗系的的砂岩、页岩,在仙家一带,有花岗斑岩岩脉沿断裂带露出,在鱼堰一带有温泉出露形成了平乐温泉区。

平乐温泉水温41-44℃,年可采水量达44.9万吨。温泉于1988年9月28日在北京通过*鉴定,属硫酸重碳酸钙型偏硅酸含锶较高的热矿泉水,外用洗浴对皮肤病、风湿性关节炎等有明显疗效。

冷水石景苑

冷水石景苑位于源头镇玄武村,距县城约45千米。东西长0.6千米,南北宽0.4千米,面积0.24平方千米,整个石景苑区呈倒三角形,为喀斯特地貌,由石灰岩、白云质灰岩发育而成残山和石芽,残山高约十米至二十五米,形成了怪石嶙峋、千姿百态的景观。奇特与象形山石有五羊迎宾、群众待客、龟兔赛跑、玉兔升天、睡佛等30多个,具有很高的观赏游览价值。区内有东溪西泉,位于一座250余米高的山下,山腰有溶洞。周边及田园、村落均未受污染。交通便利,距桂梧公路仅1千米,目前已有一条1.5千米的乡间大路直通景区。

青龙月亮山


青龙月亮山

平乐青龙月亮山位于青龙乡自道村,距乡*约2千米,由石灰岩组成。穿洞为弯月形,远视如新月初升,故名月亮山。山上有三个峰,酷似一个笔架,故又名笔架山,山上有形状各异的钟乳石。穿洞跨度约为60米,高度为30米。一侧有巨石崩塌的残迹。处于田园、石山之间,环境优美。

迎仙洞

每次见到位于平乐金山村的迎仙洞(珠岩),便想到平乐县志上记载的故事:明万历四年(1576年)夏,督府予谒到苍梧办事,事成后溯桂江返平乐,至昭平时暴雨如注,桂江水涨,船人面露难色。予谒于是弃船走陆路,四日后到达今平乐金山村。他突然发现有一形似走象、高约千尺的石山,中间一天然洞穴,俨如天造石屋,遂停下向劳作的农人打听,得知当地人称此山为珠岩。古时有异人在此建灶炼丹。丹炼成后成仙上了天庭。予督府便登山入洞探访。只见洞内石刻古碑犹存,异人炼丹的石臼、石灶、石床也在,他感慨万千,便命工匠修缮。1577年6月,予督府再次前往珠岩察看,见工程进展缓慢,便命千户朱濂鸠亲自领工匠施工。朱濂鸠领命后,带领工匠们奋力拼作,一个月后,洞前渠成,洞口亭轩成,洞心石砌成。予督府于工作之余,常与-们到珠岩游玩赏景,总有一种脚蹬青云,振羽蓬莱三岛的感觉,便提笔书匾,于是,珠岩更名:迎仙洞。

榕津古镇


榕津古镇

津古镇这一千年古镇位于广西平乐县张家镇榕津村,该古镇始建于唐末宋初,距今已有千年历史。上千年古街至今保存完好,古榕成群相拥,塘泽星罗棋布,古街、古榕和明珠般的塘泽相映相辉,构成了岭南古圩特有的景致,古圩因此而得“榕津”美名。

榕津古镇距桂林市九十余公里,因位于平乐县张家镇的榕津村而得名,该古镇始建于唐末宋初,距今已有千年历史。古镇坐落在漓江的两条支流榕津河及沙江河的交汇处,古时曾是广西东部的一个热闹的内河小港,乘船向北可达桂林,向南、向东可抵梧州、广州。

令公庙

乐水之滨有令公庙,是平乐最著名、最雄伟的古迹之一。(庙宇在前清时修缮多次,一九六六年*期间被彻底毁坏)。这一带是平乐府城商业的繁盛地区,南北货物在此中转,邻近各县的土特产也在此集散,因此,日夜繁忙。

11、历史名人

张一气(1878~1951)原名张鸿钧。广西平乐人。早年毕业于广西高等巡警学校。1913年任广西省议会副议长。1916年任议长、广西省教育会会长、省棉业促进会副会长、省警察协会会长、《教育日报》总编辑。1924年任广西省省长。1937年聘为中国*广西省*高等顾问。1943年创办乐育中学。*建立后,历任广西省人民*委员兼监察委员会副主任,广西省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副主席,中国人民救济总会广西分会副主席,广西土改委员会委员等职。张一气,平乐源头镇九洞村人。近代史上平乐籍唯一做过省长的人。是爱国爱乡爱教(育)的我县乃至全广西有名的*人士,解放初期广西省*的重要*。他一生勤奋努力,克己奉公,为国为家乡鞠躬尽瘁,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张文开(1871-1931)字鉴如,又字亦镜,广西平乐人。为中国基督教文坛上一名健将。幼读乡塾,以文章词句闻名。1893年入浸信会,为基督徒。后赴广州,在教会担任文字工作,曾主《真光》杂志二十余年。后赴香港,于1917年任香港基督教徒所办的《大光报》主笔,不断发表宣教文章,在全国颇有影响,并以笔战之名播扬中外。著作有《去荆锄》、《与老学究语》、《耶儒辨》等。1931年逝世。

麦焕章(1889-1940)*政要,广西平乐人。早年加入同盟会。1912年留学法国。1923年回国,在广东、北京等地大学任教。1926年任*广西省党部委员兼青年部部长。参加了北伐战争,任国民革命军第七军(军长为李宗仁)政治部主任兼党代表。后历任国民*农矿部次长、监察院委员、**监察委员等职。1940年9月在重庆病逝。

廖梦樵(1902-1927)字仲麟,化名伍充迪,1902年11月生于广西平乐县平乐镇,1926年2月加入中国*。曾任*广西地委书记,是广西党组织早期*之一。革命烈士。1916年入平乐八县公立中学学习。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在家乡积极领导进步青年和学生响应,开展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同年考取广东高等师范学校,因家贫无力深造,遂停学就业。先后任平乐镇六坊小学校长、县立高级小学教员。任教期间,阅读了《新青年》、《每周评论》、《*宣言》和《东方杂志》等大量进步书刊,并组织青年读书会,创办“新民书社”,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传播革命思想。1925年考取莫斯科孙文大学。1926年2月,到“广州留俄学会”学习俄文。学习期间,积极投身于工人运动,参加省港大罢工,逐渐锻炼成为工人运动的骨干,并加入中国*。后根据党的需要,放弃赴苏联学习的机会,服从组织安排,留在广州从事工运工作。在广州,他与其他同学一道,组织留俄孙文大学广西学生会,创办学生会刊物《疾呼》,并担任主编。他在《疾呼》上发表文章,用大量的事实揭露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批驳那些歪曲、攻击工农运动的流言蜚语,呼吁农友迅速行动起来,开展农*动。同年底,受*广东区委派遣,以广东省西江区特派员的身份到西江区开展革命活动。1927年初,*广东区委派他和邓拔奇等同志到梧州,负责恢复广西地下党的工作。面对险恶复杂的环境,临危不惧,依靠保存下来的革命力量,秘密开展工作。同年5月,组建起*广西地委,并任地委书记,领导广西的革命斗争。是年8月,为响应“八一”南昌起义,*广西地委策划举行中秋起义,以武装斗争反对*反动派。后因叛徒告密,起义流产。9月7日,不幸被捕。在狱中,受尽酷刑折磨,坚贞不屈。10月19日,在梧州云盖山从容就义。

上一篇:资源县

下一篇:桂林市叠彩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