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苗族花鼓

科普小知识2021-07-09 14:55:21
...

苗族花鼓源于唐代,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据老年的花鼓师傅说,幼年他们跟上一辈人学鼓时,鼓上都贴有各种鲜艳的花瓣,击鼓,不准击落花瓣,这便要上乘的功夫。也许这就是花鼓的由来。

1、起源

瓦窑,位于腊尔山脉的来龙坡山麓,松桃苗族自治县东南角,东、南、北三面与湖南省凤凰县接壤。美丽的乌巢河由北至南纵贯全乡。这里地势平绥,青山绿水,土质肥沃,满坡满岭的油茶四季如春,盛产的大米以独特的色、质、味享誉四方;这里交通便利,铜仁、松桃至新寨(即腊尔山),新寨至凤凰、阿拉营的公路在此交汇;这里的苗族勤劳聪颖,能歌普舞,创造并发扬光大了堪称当代中华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瑰宝之一的——瓦窑花鼓舞。在全乡的22个自然寨,人口6000余人中,会打花鼓的人数就占95%以上,全乡共有鼓师2000余人,鼓手3000多人,可以称之为全乡无人不知晓花鼓。


苗族花鼓

瓦窑花鼓舞起源于何时何事,有诸多传说,如今有两则传说,在当地百姓中流行甚广。一则传说是,在很久很久以前,位聪明、勇敢、英俊的苗族青年猎手八角大热,一天在乌巢河边的森林中狩猎拾得一只用葛藤根编织的精致玲珑的花鞋。八角大热回到家中,通过举行隆重的表演花鼓“试鞋招亲”比赛活动,终于找到了那位丢鞋的苗家美女,并一见钟情,结成眷属。

一则传说是,苗族花鼓最初叫做“打年鼓”,从腊月二十开鼓,到正月二十封鼓,这段时间正是年关时节,所以叫做“打年鼓”。传说腊月二十皇帝封印,不上朝坐殿,正月二十日皇帝开印,开始上朝坐殿理政。倘若在其他时间打花鼓,传到京城,影响皇帝执政,治罪下来击鼓的人是吃不消的。因此,一年只有一个月的时间打花鼓,苗族百姓便充分利用这段时间习鼓练艺,普及花鼓艺术。

从以上传说,后人可以认识瓦窑花鼓舞是同苗族的历史和生活密切相关,体现苗族百姓追求和平、幸福、富裕的心情和崇尚艺术美的性情。

2、花鼓舞类型

瓦窑花鼓舞,类型有八十多种。主要有神鼓、战鼓、年鼓、喜庆鼓、拦路鼓、叙事鼓、生产鼓、日常生活鼓、茶鼓、动物鼓、情鼓、木叶鼓、接龙鼓、送亲鼓、迎亲鼓、迎宾鼓、游鼓等。每一种鼓中又分为许多种类,比如摆鼓在堂屋里、院坝中,让众人娱乐献艺的叫“坐堂鼓”;遇上来客,以鼓相邀,有“邀请鼓”等;比如动物鼓中有蛙鼓、猴儿鼓、蛇鼓等;生产鼓则用鼓的形式将耕耘播种庄稼到收割和庆丰收的各个场面表现得淋漓尽致,每个场面都有相对独立的鼓舞。

瓦窑花鼓舞的动作套路一百多种。传统动作大多是表现祭祀、劳动、生活、武术和摹仿动物形态的。祭祀方面主要有顺江放舟、叙事摆古、淑女接龙、弯弓射月、跋山涉水等;劳动方面的主要有耕田种地、播种插秧、割谷打斗、掮锄荷担等;生活情趣方面的主要有拔须修眉、掏耳剔牙、穿衣整容、烧茶做饭、謇碓推磨、筛糠簸米、挑花绣朵、淑女梳头、铺床、理被、穿金戴银、情郎推磨、木叶叙情等;武术和摹仿动物方面的主要有金鸡报晓、岩鹰展翅、双风朝阳、猛虎下山、扫地莲花、雪花盖顶、鲤鱼上滩、飞蝶采花、春燕穿雨、蛟龙出水、鹭鸶伸腿、习武练棍等。这些套路既有表现男子阳刚之美的,也有表现女性细腻秀柔之美的。

瓦窑花鼓,有两面鼓和四面鼓两种。两面鼓共有三人敲打,一人打鼓点,两人分别敲击鼓面。四面鼓,是瓦窑花鼓鼓中之王。表演有四人,也有八人,场面气势磅薄。

3、所获荣誉

瓦窑花鼓舞,自五十年代就打进省城,六十年代进入北亦。改革开放后,瓦窑鼓舞这朵民间文艺奇葩大放异彩,蜚声海内外,1982年至1986年,瓦窑花鼓舞先后出席了全国一、二、三届少数民族运动会,鼓声回荡在内蒙、广西和*的天空;1987年至1988年先后随贵州省文化代表团到广州、西安、淄博、无锡、深圳博物馆和北京故宫博物院表演;1989年6月。参加中国贵州民族文化代表团赴美国参加中、苏、日、德四国艺术节,鼓艺倾倒了大洋彼岸的观众;1989年8月,出席了贵州省首届民族民间艺术节;在1989年的广州羊城中华博览会和1990年的北京亚运会上受到*总理、乔石委员长、李瑞环主席的亲切接见;1993年至1996年,先后参加了上海浦东国际旅游节、西南三省成都灯会、洛阳国际第十二届牡丹花会等大型活动演出。与此同时,瓦窑花鼓舞多次在湘、黔、川、鄂边区运动会、四月八、交易等活动上表演过。瓦窑乡的鼓师手先后给贵州省歌舞团、铜仁地区文工团、思南师范、湖南长沙文工团、湖南文工团、花垣县文工团、吉首文工团、上海电影制片厂等传授瓦窑花鼓舞,让瓦窑花鼓舞这朵文艺奇葩盛开在大江南北的艺苑里。今天,瓦窑花鼓舞已普及松桃苗乡,后起的花鼓舞队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

4、风格特色

湘黔两省的苗族都有花鼓,但凤凰的苗花鼓却独树一帜。它是一种慢鼓,鼓声雄壮浑厚。据收集,凤凰苗族花鼓的套路就有一百多种。

凤凰苗家人十分喜爱自己的花鼓,因为它是苗家人憎爱分明的象征:清乾隆五十九年,即公元1794年,以凤凰为中心的苗家人为反抗满汉贪官污吏,发动了震惊清廷的历史上大规模的“乾嘉苗民起义”。在斩杀贪官污吏的进军途中,苗家人擂起了花鼓,使很多血性的苗家儿女面扑黄沙,流血疆场;当旧中国灭亡,*领导的新中国成立,苗家人将沉寂多年的花鼓敲起,分得了土地;*改革开放的号角吹进苗山,苗家甩掉了贫困,他们的鼓点更加密集,欢迎着来苗山帮助建设的远方客人。

凤凰的苗族花鼓是集舞蹈与体育于一体的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娱乐活动。它的舞汇极其丰富,步伐手式极为严谨,大致可以分为生产型和生活型两种。生产型又叫劳动型,它将勤劳的苗家人在生产劳动中的各种粗犷健美的姿态分类有致的组合融于舞蹈之中。如:耙田、插秧、打谷、挑担……;生活型则是以生活为内容的各种优美细微情节纳入舞蹈,告诉人们:这是洗脸、梳头、照镜子……

凤凰的苗族花鼓有四面鼓,可四人击打。有两面鼓,二人击打。可群体舞,也可单个表演。如数面大鼓齐擂,则气势宏大,排山倒海,有如风吹林涛,大河咆哮。前些年湘黔两省边界就曾举行过几次大型的纪念“乾嘉苗民起义”活动,凤凰苗族花鼓就以群体阵容出现,赢得了来自全国各地文艺界专家学者们的青睐。凤凰的苗族花鼓由此也曾多次在*、省级电视台的民族节目中露脸。

5、历史承传

苗家人十分喜爱并看中自己的花鼓,除自娱自乐外,打花鼓还演变成了一种风俗,当作测试未婚女婿智商的一杆公平秤。苗家人文明,自古以来婚姻全凭女儿自主,很少包办。当女儿将称心恋人初次带进家门,父母则会在家门前摆上一面花鼓,并鼓动满寨子人都来观看。这叫“拦门鼓”。若这位“女婿”打得花鼓、唱得苗歌、吹得木叶,父母便脸上有光、眉开眼笑,满寨子人都帮着喜欢,这个女婿是合格的。若不然,这个女婿会被亲戚朋友扭住耳朵,涂上满脸的锅烟灰,乌漆抹黑地像对待蠢兽一样罩在一个鸡笼里,上面还要顶着一脸盆水……这时定会有人发出叽笑:好眼力呀!

恋爱中的男女青年,他们不敢偷懒,工余之时,他们都在唱着苗歌,打着花鼓,代代相传。

上一篇:太平箫

下一篇:苗族吊脚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