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海蒙古族家具博物馆
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的蒙古族家具博物馆是全国唯一一家以蒙古族家具为主题的博物馆,馆内珍藏了近600余件蒙古族传统家具,年代为清早期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不等,基本上代表了内蒙古西部民间家具的特点与风格。
名称:乌海市蒙古族家具博物馆
景区级别:2A级
地址:海勃湾区滨河大道西侧
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
馆藏数量:900多件
馆长:李京波
1、简介
乌海市蒙古族家具博物馆
蒙古族家具博物馆立足藏品特色,集研究、教育、欣赏于一体,通过“史海勾陈”、“民俗奇葩”、“艺苑撷珍”、“文化交流”四个单元来展示蒙古族传统的家具精品。博物馆内收藏有900多件蒙古族家具和饰品,其中多数为清末民初的蒙古族家具,主要有衣柜、板箱、方桌、轿子、佛教祭祀用的供桌、饮食用的器皿、捕猎用的工具和蒙古族贵族头饰等。这些造型端庄,坚固实用,装饰图案艳丽的蒙古族家具结合了佛教文化、游牧文化、中原文化的特点,体现了浓郁的民族风格和特色。
随着时代的发展变迁,这些古朴精美的蒙古族家具早已从牧人家中消失。蒙古族家具博物馆的建成对蒙古族传统家具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见证了草原文化物质形态成长过程的900多件蒙古族家具和饰品将在蒙古族家具博物馆内永久收藏,将成为蒙古民族珍贵的物质文化遗产。
蒙古族家具博物馆通过纵横交错、点面结合的方式,不仅使大家进一步了解了蒙古族的民风、民俗及灿烂的草原文明,而且还对促进海勃湾区的社会文明与进步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馆藏
乌海市蒙古族家具博物馆
大多蒙古族家具体积小、形制四四方方,用材厚实,看上去就像艳丽的积木块。更奇妙的是,牧人家的箱子、碗柜等大小几乎一样,同类家具尺寸相差只有5到10厘米。为什么会这样呢?这跟蒙古族的生活习性有关系。传统上蒙古族每年至少要迁徙两到三次,四方的家具能在同一辆马车上最大限度地摆放,固定后能降低路途颠簸造成的损害。大小相近是因为勒勒车的大小就差不多。
为迁徙方便,蒙古族家具主要采用便于拆卸的榫卯连接。蒙古族家具博物馆馆藏家具中,仅榫卯连接的方式就有30余种。最早牧民家没有类似于大衣柜等大型家具,多数无屉无盖的家具,如箱架、器皿架均可拆卸。李京波特别提示,案一般可拆卸,而桌子不能,只有少数庙宇中的贡桌,桌面与腿可分开。
不少蒙古族家具有一物多用的特点,如两个以上的桌就可以组合成不同的床类,利于在空间有限、圆型结构的蒙古包里置放和使用。
蒙古族家具的摆放采用“双环结构”。内环为围绕正方形火撑区的“三张碗桌”构成的方形组合,外围则是紧靠哈那墙(蒙古包毡壁的木制骨架)的“箱—柜—佛龛—床桌—柜—箱”等构成的圆环组合。这种结构诠释了游牧民族天圆地方、天人合一的朴实宇宙观。
3、文化意味
乌海市蒙古族家具博物馆
蒙古族家具多采用厚漆重彩,麻灰打底,纹饰可分为叙事图案、抽象图纹和具象图案三类,每种纹饰又分为十几种,形象地反映了蒙古族的宗教信仰和审美情趣。
比如,卷曲流动的云纹,有吉祥、神界之意;灵感源于牛鼻子印的鼻纹,象征圆润、美丽;最常见的回纹则寓意守护财物,免遭盗窃。
主人的身份不同,对家具图案的要求也不同。王公贵族所用家具多以加官进爵、国泰民安为图案主题,包括山水纹、龙虎纹等;商贾家家具图案常见钱币、元宝等;平民所用图案内容最丰富,富贵长寿、平安喜庆、吉祥如意等普通百姓美好的生活愿望都有表现。
有一类叙事图案很好地反映了蒙古族的世俗生活场景。在一款抽盖小盒上,绘有清代官员审讯图。画面共有5人,端坐在圆垫上的两人为官员,跪在前方的为原告,被绳索所缚且被衙役(博硕克)摁住的,昂头不服的应该是被告。朝廷官员和蒙古高僧都坐在圆垫上。高僧手拿案纸,官员似在听证。这幅画面反映了当时的蒙古社会是政教合一的政治*。
蒙古族家具中也有汉地文化的影子。乌海蒙古族家具博物馆藏的一个晚清堂柜采用传统中原文化的八仙图,但柜腿使用蒙古族传统的云纹,色调以深红、深黄为主,足以说明蒙古族与其他民族的文化交融。
上一篇:巴彦塔拉达斡尔民俗博物馆
下一篇:乌海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