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春节账单

科普小知识2021-08-12 14:34:53
...

春节账单,是指在中国传统春节期间的花销。虽然俗话说“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可买年货、封红包、回家路费、聚会聚餐、走亲访友,样样都得花钱。长假结束后,春节账单便成了同事、朋友间热议的话题。

1、简介

春节假期已经落幕,这几天,春节开销成了同事、朋友之间热议的话题,往返路费、给父母的年货、给小孩的压岁钱、外出旅游的费用、各种礼尚往来的开支……从大伙晒出来的账单来看,少则几千元,多则几万元。有人也因此感慨,过个春节,真叫一个“累”,更有人吐槽“辛辛苦苦一整年,一周回到*”!

2、花销

统计部门介绍,从消费领域看,在调查的8个消费领域中,传统消费项目依然排在前列,88%的受访者准备孝敬老人及走访亲戚朋友,排第一位;其次是餐饮美食,67.7%有这项计划;计划购置新衣鞋帽的居民占38.9%;在新兴消费领域中,选择旅游度假、观看娱乐演出、进行养生保健的居民均在17.0%左右;此外,计划购买家电、数码产品的占10.5%;计划购买黄金珠宝的占8.4%。在黄金珠宝消费中,31-40岁人员是黄金珠宝高额消费的最主要购买者。调查显示,52.6%的消费者花费在5000元及以上,其中31-40岁的消费者中有65.4%预计消费在5000元及以上,高于全市12.8个百分点。


春节账单

人情支出

绕不开的“人情”和“面子”人情世故成负担,趁过年联络感情,社交费用预计在5000元以上。“人情要搞好”“红包少了丢面子”,在这样的心理下,很多人互相攀比,甚至不惜忍着“肉疼”送出一笔不菲的红包数目,如此一来,人情世故也就成为了很多人的负担。

采访1:网友留言说:“小孩望过年,大人怕过年,过年要花钱,一年钱不多,用钱项目多,入少出去多,急的没话说。”网友“PAsserby--过路人”则感叹:“春节过不起,辛辛苦苦攒一年,春节一过回到*。”

近年来,人们回家过年的费用不断增加,压岁钱数目更是“水涨船高”,越来越高昂的花费让不少人感叹“过年成了过钱”,而这无奈的背后往往是“人情”和“面子”这两个绕不开的关键词。

采访2:在西安工作的80后刘亮在一家超市买水果,“得多准备一些,除了自己家吃,还要送朋友。”他说,“预计花费比去年多出4000元,大概在11000元。”


春节账单

刘亮是西安南郊一家网络公司的策划组长,去年工作比较辛苦,但人脉和渠道都拓展开了,收入大幅上涨,因此打算要购置更多、更丰盛的年货犒劳自己和家人。除了给自家准备过年物品,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为同事、好友准备过年串门礼品,大多是礼盒类年货,“新认识了不少朋友,大过年的,少不得装些货物在汽车后备箱里备着,随时送人”。

刘亮认为,年轻人就应该广交朋友,而社交花费占比最大头也很正常。按照前几年的习惯,每年好朋友中要有一位承办聚会,今年轮到了他。除了请吃饭,还要唱歌、看电影、开车出去玩,光社交费用预计在5000元以上。

80后叶先生是一家金融公司的主管,他认为,“趁年味应该拉拢下人情,准备了3000元左右,打算给下属买些礼品意思一下”。

年货

采访1:70后的刘先生说,一家三口的衣服花费3000元,过年食品饮料瓜果2000元,小孩玩具特产等杂费1000元,算下来刘先生一家春节得花12000元。这一下子就花掉了刘先生夫妻俩一个多月的收入。

采访2:80后李女士家中亲戚也很多,礼品的花费至少也在1万元左右,再加上给自己家添置年货等,轻轻松松花掉几个月的收入。


春节旅游

旅游

春节这个中国最传统的节日正成为旅行社赚钱的机会。国家旅游局的最新报告称,2013年春节期间,全国共接待游客首次突破2亿,达到2.03亿人次,比前一个春节黄金周增长15.1%。39个重点旅游城市实现旅游收入441.9亿元。2016年猴年春节旅游人群的消费比2015年增加4.6%,值得注意的是,*游人数比去年同比增长达到将近30%。购物、观光、享受异域美食是大家选择出境游的主要原因。以北京为例,2016年,从各领域消费支出金额看,旅游消费选择比重最大区间为10000元以上,占48.3%;餐饮美食、购买服装鞋帽、孝敬老人走访亲戚朋友三个领域消费选择比重最大区间为1000—5000元,均占50%以上;购买黄金珠宝、购买家电数码产品、演出娱乐、养生保健四个领域消费选择1000—5000元,占30%—50%之间。此外,在旅游消费中,有27.3%的家庭选择出境游、港澳台游,52.9%的家庭选择国内省际游,10.2%的居民选择郊区游。调查显示,北京居民收入越高,出游的地方越远。高收入家庭被访者中,选择出京、出境、港澳台旅游的占86.3%,比低收入家庭高34.9个百分点。

采访1:90后年轻妈妈,家境较好,亲戚较多。支出47754.8元,收入50000元。宁波的范小姐,是典型的旅游爱好者。春节期间,她拖家带口去了南半球的巴厘岛,光旅游就花了两万多元。回宁波后,还给哥哥、姐姐等亲戚的小孩包压岁钱,也将近两万元。不过,自己的女儿也收到了姨妈、叔叔、伯伯等包的压岁钱,加起来也有5万元,总体上收支平衡。

路费

开车回老家过年,仅油费就得2000元。

70后刘先生夫妻两人的老家都在外地,准备开车回家过年。他计划先回老家咸阳,和父母在一起全家团聚过除夕和初一,初二去外省的妻子老家拜年,初四再返回咸阳,来不及喘口气,赶忙走访老家的亲戚。拜完亲戚回来,上班时间也要到了,再赶回西安,拜访西安的亲朋好友。这样来来******地跑下来,油费就将近2000元。

“多亏了春节期间高速免费,不然过路费也得花上千元。”刘先生说。过年走亲访友,免不了送礼。刘先生粗略算了算,妻子老家大概有10家亲戚,自己老家也有七八家,每家按100多元估算,礼品就得花费2000多元。“亲戚多,每家都有小孩,红包自然少不了。”刘先生说,这一项下来少说也得2000元。

采访2:同样,在西安工作的80后李先生和妻子打算回山东老家过年,往返机票早就预订了,虽然买的特价机票,但也花了近6000元。他粗略估计了一下,加上其他费用,过年总计花费大概在13000元。“到了老家还要拜访亲戚,开车也很耗油,这个费用还没算呢。”他说。


孝敬父母

孝敬

孝敬父母不可少,有市民给父母1万元红包。

采访1:85后王女士在西安一家媒体工作,“其实收入并不高,但自从上班后,每年过年我都会给父母包红包,这几年都是1万元”。王女士说,这个春节,给老公、父母和自己各买了一套新衣服,花费近6000元,“给父母包红包是最大的一笔支出,但我觉得是应该的,而且也是多年形成的习惯”。

采访2:80后叶先生也表示,打算给夫妻双方父母各五千元红包,“还有其他的礼品,比如给丈母娘家买了一套抽油烟机,花了近5000元。还给自己父母各买了一个手机,花费近7000元。”但叶先生表示,“自己收入还可以,压力也不大”。

采访3:70后刘先生则说,虽然给父母准备了过年费,但父母常常并不接受。父母总说自己有钱,花不了多少,其实是体谅到儿女的生活也不容易。父母渴望的不是儿女给了多少钱,他们只是需要陪伴,常回家看看。

3、各年龄层现状

50后60后

50后60后:购置年货开销较小,主要花在走亲访友买礼品上

采访1::58岁的罗阿姨家住九华路,已退休的她平时就在家里带孙子。罗阿姨算了算,今年过年期间,她的主要花销就是购置年货,“虽然买了一大堆鸡鸭鱼肉,但是总共也就花了1000元左右。”除了购置年货,罗阿姨还给家里的几个小孩子封了红包,总共不到2000元。


春节账单

采访2:60后的秦师傅住在七星区毅峰路,他告诉记者,今年春节期间,他的主要开销集中在置办年货,总共花了不到2000元。

采访3:50后退休老教师,老家亲戚较多,支出25600余元,收入是一些土特产。59岁的张大伯是湖州人,退休后就跟老伴一起来宁波帮子女带小孩。他们每年都是回老家过年,自然少不了给亲戚们拜拜年。今年春节,他给亲戚们买了酒、海鲜、人参、水果等礼品,加上给90岁老母亲买的补品以及衣服,总共花去8000余元;还有给一个孙子和一个外孙女各包了2000元压岁钱,亲戚家还有7个小孩,各800元红包,还有一大堆零散花销很难计算。总之,就七天时间,他们已经开销了25600多元。

采访4:60后李阿姨:购置年货花销不大,主要花在走亲访友买礼品上。“今年过年没花多少钱,总体算下来一共花了三四千块钱吧。”今年55岁的李阿姨说,她有一个女儿,现在女儿已经成家。退休后李阿姨平时在家带小外孙,过年时只有她和老伴两个人,置办年货一共就花了几百块钱。“其实买肉和蔬菜花不了多少钱,对我们来说,过年花销主要在走亲访友买礼品上。此外,小外孙现在8个多月了,因为是第一次过年,给小外孙包了一个1000块钱的红包。”李阿姨告诉记者,“我和老伴儿的退休工资一共4000多元,过年差不多花了一个月的工资。”

70后

70后:红包发得“肉疼”


春节账单

采访1:44岁的李先生是个“北漂”,今年春节回桂林过年。李先生说,一家三口回家的路费花了3千多元。他家是个大家族,单是给长辈、小孩封红包,就花了1万多元,在加上过年请客吃饭、同学聚会等开销,总共花了2万多元。

采访2:家住七星公园附近的70后周女士算了算,春节前后置办年货、封红包等一共大概花了6000元,“这钱对于我们这种一般工薪阶层而言,也不是小数目,感觉压力非常大。”

采访3:70后王先生:一圈亲戚走下来,光红包就发了近5000元。今年40岁的王先生告诉记者,他现在是上有老下有小,一过年礼金、压岁钱就要发个遍。“现在孩子压岁钱最少200元,老人300元,一圈亲戚走下来,光红包就得准备近5000元。”“其实我们这个年龄段的人最不喜欢过年,过年就是花钱。”王先生告诉记者,仔细算一算,今年春节置办年货、买礼品他差不多花了一万元。“我一个月工资4000多元,这样一个春节花了我近三个月的工资。”王先生调侃说,“‘春节’就是‘春劫’啊!”

80后90后

80后90后:孝顺父母的同时不忘犒劳自己

相对于70后的“压力山大”,80后90后显得潇洒不少。

采访1:85后的黄女士在市内一家医院上班,春节期间,她和老公选择了自驾游,“开车去广州玩了几天,花了不到3000元,玩得开心,花销也不大。”

采访2:80后小蒋在市内一家银行上班,春节期间的花销很简单,大笔开支就是给父母买衣服花了1000元。除此之外,他的其余花销基本花在了看电影上。

采访3:“招待朋友2000元,孝敬父母1000元,同学聚会1000元。”参加工作一年左右的90后小韦,给记者列出了春节期间的主要花销清单。此外,韦小姐还花了1000元,给自己添置了几件新衣物。

采访4:家住穿山路的90后小莫,去年下半年参加工作,春节期间的花销更是简单,“主要给父母、奶奶和外婆准备了一个小红包,总共1000元,其余的开销基本为零。”

采访5:80后高女士:添新衣、选购情人节礼物,花了两个月工资。“春节在婆婆家过的,家里几乎不用我们花钱。”今年33岁的高女士在高新区一家公司上班,因为年货都是公公婆婆买,高女士过年的主要花销是给自己和孩子买衣服。“年前给孩子买衣服花了小一千,又给自己也买了件衣服,这就花了两千多块钱。”高女士说,春节期间,几次朋友聚会也花了近1000元。“今年大年初七遇上了情人节,我和老公买了一对戒指作为礼物。”高女士说,算下来,这个春节一共花了4000多元,是她两个月的工资。

采访6:24岁的小王和小张去年结婚成立了自己的小家庭,婚后他们享受着二人世界的甜蜜,妻子怀孕后,他们也深刻体会到了父母养育自己的不易,小张和小王打算送给双方父母一份礼物。“父母也不缺钱,春节前半个月我们就在研究送什么礼物,想来想去,还是给他们每人买件衣服吧。”妻子小王告诉记者,买衣服平均每人花了1500元,加上自己买衣服和鞋子,一共花了近一万元。“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这个春节给小侄子和爷爷、奶奶的红包共2000元,加上朋友聚会吃饭,一共花了将近两万块钱,攒了一年的工资花得差不多了。”小王说。

4、消费变迁

曾几何时,祭灶、守岁、拜年、祭财神、逛庙会才是中国人的“年味”,而如今这些过年仪式都已然发生了变化。通过大数据分析,不难发现基于过去物质和精神文化贫乏时代的旧年俗渐渐消失,更*、更多样的新年俗慢慢形成。

1.简约风

商务部监测显示,2013年年春节,仍然是一个消费的节日。


春节账单

除夕至正月初六,全国重点监测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5390亿元,比2012年的4700亿元增长了14.7%。不过,在连年攀升的亮丽数字里,我们也发现了一些细微变化。北京晨报收集了50位消费者的节日账单,这里不仅有一掷千金的豪爽,有面对“春劫”的无奈,也有经济故事隐藏其中。节俭之风影响着人们的消费心理,城镇化在农村消费的释放中露出端倪……在“账单”中,我们得以寻找这些变化的蛛丝马迹。“简约风”里的消费观作为唯一一家经营烟花爆竹的上市公司,熊猫烟花也许已经开始担心自己的蛇年业绩。人们习惯通过大年初一早上扫出的炮仗皮重量,衡量这个行业的景气度。蛇年初一上午,北京共清扫烟花爆竹残屑1586吨多,比2012年减少155.61吨,同比下降近9%。“今年北京花炮销量可能出现较大下降。”来自北京市烟花办的预测说。价格不菲的烟花爆竹,原本是一些家庭节日消费的“大头”,但在真切体验了雾都生活后,越来越多的市民意识到,自己能做的比“自强不吸”更多。而用鲜花代替烟花,显然成了一些市民在蛇年春节的新选择。记者发现,在节前的花卉市场,涨到120元一盆的水仙花仍然颇受欢迎。对环境的关注,不是人们对烟花热忱不再的唯一原因。从鄂尔多斯到扬州,人们也在爆竹声中感受到了经济的热度。无法再依靠放贷增加收入的鄂尔多斯人“更加懂得节省了”,上百响的礼花空炮筒比往年少了很多。“去年国家经济情况不好,做生意的难赚到钱。”在扬州,出租车司机这样解释鞭炮少了的原因。刮起简约风的不仅仅是烟花市场。随着塑化剂阴影、禁酒令、政务消费的减少,使得春节不再是高端酒的消费旺季,高端白酒逢年涨价的“神话”正在终结。在我们的调查中,虽然酒类礼品仍然占到春节礼品的16%,但不少受访者都反映,他们不再购买动辄千元的高端酒,而是选择200元至300元、更加实惠的中档产品。时髦的电子产品也迎头赶上,在礼品清单中,与包装奢华的高端烟酒分庭抗礼。

2.网购

网购“返攻”春节市场与电商市场往年春节没到就快递歇业、一片凋敝的景象不同,不少电商都打出“春节不打烊”的招牌来返攻春节市场。在被问及春节期间的消费渠道时,79.7%的城镇居民首选超市但表示会进行网购的也占51.5%;而农村居民在67.2%首选超市购物外,接下来会选择批发市场进行采购,占比达53.0%。此外,统计部门还发现高学历人群更倾向于在春节期间坚持网上“剁手”。被访者是研究生的家庭,在春节购物渠道中,79.4%首选网购;而初中及以下的被访者家庭,70.1%首选超市进行购物。


春节账单

3.电影

采访:“春节期间带爸妈去看了电影,这是成年后第一次和父母一起进电影院,看到他们笑得开心我自己也非常满足。”来自西安的林先生说对记者说。而杭州的曹女士则策划了一场全家旅游过年:“小时候每年都是在家吃年夜饭,工作后挣了钱,也想带父母去外面看看,所以今年提前两个月开始准备全家的签证、机票、酒店等事宜,猴年春节我们家是在泰国一边晒太阳一边度过的。”挖财大数据显示,猴年春节电影消费比去年增加7.9%,票房数据也说明了这个现象:大年初一至初六票房全国院线总票房已达到30亿元。这个春节档票房预计将破34亿元,相比去年同期的18.2亿元,同比增长八成以上。

4.旅游


春节旅游

春节这个中国最传统的节日正成为旅行社赚钱的机会。

国家旅游局的最新报告称,2013年春节期间,全国共接待游客首次突破2亿,达到2.03亿人次,比前一个春节黄金周增长15.1%。39个重点旅游城市实现旅游收入441.9亿元。在调查里,12%的受访者表示,在这个春节最大笔的消费支出是旅游。他们相信,春节假期应该用来享受而不是被长辈盘问打算什么时候生孩子。旅游支出方面,2016年猴年春节旅游人群的消费比去年增加4.6%,值得注意的是,*游人数比去年同比增长达到将近30%。购物、观光、享受异域美食是大家选择出境游的主要原因。有人感叹现在的春节“年味”不足,然而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年味”,社会基础变了、文化生态变了,节日习俗随之变化无可避免,只有适应、接受和喜欢上新的年俗,才能让春节在与时俱进中,保持其文化内涵不变。

以北京为例,2016年,从各领域消费支出金额看,旅游消费选择比重最大区间为10000元以上,占48.3%;餐饮美食、购买服装鞋帽、孝敬老人走访亲戚朋友三个领域消费选择比重最大区间为1000—5000元,均占50%以上;购买黄金珠宝、购买家电数码产品、演出娱乐、养生保健四个领域消费选择1000—5000元,占30%—50%之间。此外,在旅游消费中,有27.3%的家庭选择出境游、港澳台游,52.9%的家庭选择国内省际游,10.2%的居民选择郊区游。调查显示,北京居民收入越高,出游的地方越远。高收入家庭被访者中,选择出京、出境、港澳台旅游的占86.3%,比低收入家庭高34.9个百分点。

5.农村消费升级

农村消费升级,可能是春节消费增长的又一个重要原因。开私家车走亲访友成了农民过年的新时尚,驾车采购礼品更是拉动了农村市场消费。商务部的监测称,北京顺义、怀柔等郊区部分商业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17%以上;上海郊区县抽样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15.3%。青岛等地农村市场食品、烟酒、奶制品、水果等销售增幅在12%以上。

5、2018年

“春节账单”之变折射国人消费升级

在“买买买”、“玩玩玩”的同时,很多人晒起了“春节账单”。和往年相比,2018年的账单有了一些新变化。年货账单更加丰富,从原来的鸡鸭鱼肉增加了生猛海鲜等;娱乐花销多样化,旅游、观影等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诸多变化,折射出国人的消费升级情况。

节后晒账单,你花了多少?

这个春节你花了多少钱?想必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小账本。在唐山工作的小T(化名)这个春节花了差不多全年三成的收入,总开销12000元左右。目前她在一家公司做网络推广,月收入约3500元。

在一个三线城市居住的小D(化名)列了一个账单,同事红包5700元,对象家人红包4000元,自己家人的红包4400元,家人饰品2100元,朋友年货2200元,同事凑份子礼品300元,家里的肉类蔬菜年货900元,海鲜、水果、干果年货1100元,总计20700元。

红包和人情往来礼品支出多

除了年货,花销更大的是过年红包及人情往来。小D算下来,20700元的开销中,红包、人情份子钱等占了九成以上。

即便是社交相对简单的县城居民张大帅(化名)这个春节也花了一万多元,他接受记者采访时称,“没一万元肯定过不了年,我这还是花得少的,因为家里亲戚少。”

值得注意的是,农村人情开支同样不容小觑。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最近发布大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农村家庭人情的平均支出为5297.47元,占家庭总支出的16.16%,仅比饮食支出少一千多。

旅游、娱乐文化开销攀升

随着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春节期间,人们已经不满足于吃大餐、穿新衣这样的生活方式,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度假旅游以及各种精神上的娱乐。

国家旅游局数据中心测算,2018年春节全国共接待游客3.86亿人次,同比增长12.1%,实现旅游收入4750亿元,同比增长12.6%。另外,今年春节出境游依然火热,中国银联11日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预计出境游客消费规模有望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

银联报告称,过去三年,居民春节期间异地消费中娱乐休闲类支出呈显著增长态势,越来越多的出境游客在欣赏当地美景的同时,更乐于通过观看地方文化特色表演等,享受深度*文化探索之旅,推动了消费体验的全新升级。

从吃好穿好到玩好国人消费升级

在账单中,记者翻看发现,现在人们不光是“买买买”,还要“好好好”。比如年货账单,除了鸡鸭鱼肉,海鲜也基本成了“标配”;干果不仅限于瓜子、花生,即便在县域的家庭也购买了碧根果、夏威夷果等。

电商敏锐察觉到这种趋势。像淘宝联合多家“老字号”推出21款定制礼盒,满足居民品质消费需要;京东精选了一批进口食品,像新西兰奇异果、泰国黑虎虾,让老百姓享受到各国美食。

春节期间,无论是商业街、电影院还是大型购物中心,基本人满为患。

据商务部监测,除夕至正月初六(2月15日至21日),全国零售和餐饮企业实现销售额约9260亿元,比去年春节黄金周增长10.2%。

银联指出,近三年来,居民春节期间境内总体消费水平稳步提升,全国商圈消费规模年均增速达17.5%。在消费升级的大环境下,2018年春节总体消费水平进一步提高,尤其是二三线城市居民的消费能力大幅提升。

商务部的消息称,2018年春节黄金周期间,全国消费市场年味浓、销售旺,买年货、赶大集、逛庙会、吃年夜饭等传统消费持续火爆,旅游、读书、观影、看展等新兴消费亮点纷呈,网购年货、网上订餐、移动支付、定制出游、共享出行等新业态新模式备受青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消费理念深入人心,品质化、个性化、定制化消费成为新时尚。

上一篇:租女友

下一篇:大年初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