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湖南湘潭韶山冲(今属韶山市)人。1893年12月26日出生。1914至1918年就读于湖南第一师范学校。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姓名:*
国籍:*
民族:汉
出生地点:湖南省长沙府湘潭县韶山冲
出生日期:1893年12月26日
逝世时间:1976年09月09日
信仰:马克思主义
成就:*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1、*生平
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思想的主要创立者。字润之,湖南湘潭韶山冲(今属韶山市)人。1893年12月26日出生。1914至1918年就读于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早期即开始革命活动,接受并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组织新民学会,创办《湘江评论》,发起组织俄罗斯研究会和文化书社,建立长沙*青年团和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7月到上海出席中国*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后,任*湘区(包括江西安源)委员会书记,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湖南分部主任,从事工人运动。1923年6月到广州出席中国*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执行委员,会后被选为*局成员并任*局秘书。1923年下半年参与中国*帮助孙中山改组*的活动,后在*第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候补执行委员,曾任宣传部代理部长。1926年主持广州农*动讲习所(第六届),为党培养了大批农*动骨干。同年11月到上海任**农*动委员会书记。1927年到武汉任全国农民协会总干事,主持*农*动讲习所。1925年12月和1927年3月先后发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和《湖南农*动考察报告》,提出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和依靠农民同盟军进行革命斗争的主张,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
1927年8月7日*出席**在汉口召开的紧急会议,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当选为*临时政治局候补委员。会后被派为*特派员领导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创建了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在井冈山创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后与朱德、陈毅率领的一部分部队会师,组成工农革命军(不久改称红军)第四军,*任党代表,朱德任军长。从1928年开始,*先后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著作,揭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创造性地阐述了农村根据地的重要性和存在的条件,初步提出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战略思想。1930年5月写的《反对本本主义》,初步提出了中国*的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思想原则。8月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总政治委员、总前委书记。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临时**在江西瑞金成立,被选为主席。1934年1月被补选为**政治局委员。在*、朱德、*等的领导下,红军从1930年11月至1933年3月连续粉碎了*反动派对*革命根据地的四次大规模军事“围剿”。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危害,排挤*对军队的领导,红军第五次反“围剿”遭到失败。*红军*于1934年10月开始长征。1935年1月**在贵州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增选*为政治局常委,随后在行军途中又成立由*、*、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军事指挥小组,从而确立了以*为代表的新的*正确领导,标志着中国*第一代*领导集体开始逐步形成。此后**和红一方面军战胜了*军队的围追堵截,战胜了张国焘的分裂主义,胜利完成了二万五千里长征,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同年12月*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阐明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路线和政策。1936年12月任**军委主席,他担任这一职务直至逝世。1937年7月、8月先后写成《实践论》和《矛盾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认识论和辩证法,为中国*解决思想路线问题奠定了理论基础。
抗日战争爆发后,*写了《论持久战》等著作,批判亡国论和速胜论两种错误思想,为中国*领导抗日战争制定了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1938年11月在*六届六中全会上作政治报告和结论,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应用于中国具体的环境;对从农村到城市的中国革命道路在理论上作了概括;阐述了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批判王明的右倾投降主义。1940年1月写《新*主义论》,系统阐述新*主义革命和新*主义社会的理论。1942年起领导开展全党范围的整风运动,使中国*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达到了空前的统一。1943年3月在**政治局会议上被选为*政治局主席、*书记处主席。以后在历届*委员会上都连续当选为*委员会主席、*政治局主席,直至逝世。1945年4月在中国*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论联合*》的政治报告,提出了建设新*主义新中国的路线、方针、政策。整风运动和*七大,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抗日战争胜利后,针对蒋介石企图从人民手中夺取抗战胜利果实的阴谋,*提出“针锋相对,寸土必争”的方针。1945年8月28日与*等赴重庆谈判。1946年夏,在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后,号召和领导全国人民以革命战争反对反革命战争。1947年3月至1948年3月转战陕北,指挥全国解放战争。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指挥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取得了伟大的战略决战的胜利。1949年3月主持召开*七届二中全会,在报告中指出全国胜利以后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到城市,并指出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的发展方向。6月30日发表《论人民**》一文,总结*革命的基本经验,是创建新中国的纲领性文献。
1949年9月*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主持制定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并当选为**人民*主席。10月1日在北京*庄严宣告*成立。从*成立到1952年,领导中国*胜利完成繁重的社会改革任务和进行抗美援朝战争,并迅速恢复了在旧中国遭到严重破坏的国民经济。1953年6月根据*的建议,**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并逐步制定了*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的一整套路线、方针和政策。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主持制定的《*宪法》,并选举*为*主席。1956年4月作《论十大关系》的讲话,对适合中国情况的*建设道路进行了初步的探索。1957年2月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提出必须正确区分和处理*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1958年*发动“*”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1959年主持召开庐山会议,他本想纠正已经觉察到的错误,但在会议后期错误地发动了对*的批判,会后在全党错误地开展了“反右倾”斗争。从1960年冬至1965年在以他为首的**领导下,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使国民经济得到比较迅速的恢复和发展。但在1962年9月召开的*八届十中全会上,他重提阶级斗争,把*社会中一定范围内存在的阶级斗争扩大化和绝对化。1963年发动*教育运动,在后期提出运动的重点是整所谓“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他领导*同苏共*奉行的大国主义和干涉、控制中国的企图进行了坚决的斗争。
1966年*发动“*”运动,这个运动因受*、*两个反革命集团操纵而变得特别狂暴,延续十年之久,使中国许多方面受到严重的破坏和损失。在“*”中,*也制止和纠正过一些具体错误。他还领导了粉碎*反革命集团的斗争,不让*、张春桥等夺取最高领导权的野心得逞。在对外政策方面,他提出“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和中国永远不称霸的重要思想,并且开始打开对外工作的新局面。
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
中国*在*逝世5年以后,对他的全部活动和思想以*委员会决议的形式作出了全面评价。《**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说:就*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他仍然受到中国人民的崇敬。*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仍然是中国*的指导思想。他的主要著作编入《*选集》(4卷)和《*文集》(8卷)。
2、*思想
以*为主要代表的中国*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对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出理论概括而形成的科学思想体系。是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和人民实践经验与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长期坚持的科学的指导思想。*思想诞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以*为主要代表的中国*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过程中,创立了*思想,并使之不断发展而达到成熟。在*七大上,*思想被确立为中国*的指导思想。新中国成立后,在成功进行*改造和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建设道路的过程中,*思想继续得到丰富和发展。中国*的许多卓越*对它的形成和发展都作出了重要贡献,*的科学著作是它的集中概括。*思想在以下方面以其独创性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一、关于新*主义革命。新*主义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革命,革命的领导者是无产阶级,并须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结成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以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革命的前途是*。中国革命的发展道路,必须首先在农村坚持武装斗争并建立巩固的革命根据地,波浪式地向前发展,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
二、关于*革命和建设。新中国成立后建立起来的人民**的国家政权,实行国家工业化和*改造并举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建立起一整套适合中国情况的*基本制度。*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根本任务已经由解放生产力变为在新的生产关系下保护和发展生产力,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积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建设道路,把中国建设成为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强国。
三、关于统一战线。在新*主义革命时期,要坚持无产阶级在统一战线中的独立性和领导权,实行发展进步*、争取中间*、孤立顽固*的策略路线。在*建设时期,政治协商会议是统一战线的主要组织形式。在工农联盟的基础上,团结全国各民族、各*阶级、各*党派、各人民团体、海外华侨和其他爱国*人士,组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实行*和各*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四、关于人民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战术。创建人民军队是中国*领导武装斗争的首要条件。人民军队必须坚持中国*的绝对领导。坚决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实行政治、经济、军事三大*,坚持官兵一致、军民一致和瓦解敌军的政治工作原则,保持人民军队的本质和优良传统。要坚持进行人民战争,实行十大军事原则等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建设一支革命化、正规化、现代化的国防军,抓紧研制尖端武器,实现国防现代化。
五、关于党的建设。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的唯一宗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批评和自我批评,是中国*的三大优良传统和作风。要特别着重于从思想上建设党。成为执政党以后,要继续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艰苦奋斗的作风,警惕资产阶级思想的侵蚀,反对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
六、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要不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逐步树立共产主义的世界观。要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科学文化事业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服务的方向,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要重视知识分子在革命和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他们的专长。
七、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独立自主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外交政策的基石。中国属于第三世界。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为国内经济建设创造和平的外部环境,是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思想的活的灵魂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思想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事业,实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为马克思主义增添了许多重要内容。
3、*故居
在湖南省韶山市韶山冲上屋场。为一座泥墙砖小青瓦平房,分前后二进,有堂屋、正房、厢房和天井等,故居前有一池塘,屋旁松柏葱茏。1893年12月26日,*诞生于此,并在这里度过童年和少年时代。1910年秋*外出求学。1925年回乡组织农*动,在此建立中国*韶山支部。1927年考察湖南农*动时,于此召开*和农民座谈会。1929年故居遭破坏。新中国成立后,基本恢复原貌。室内陈列部分原物和照片。1964年建有*旧居陈列馆。1993年为纪念*诞辰100周年,整修旧居及陈列馆,新修*图书馆、*诗词碑廊、*塑像。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选集
*的主要著作集。共4卷。***选集出版委员会编辑。编入**革命时期的著作158篇。第1卷为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和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著作,第2卷和第3卷为抗日战争时期的著作,第4卷为解放战争时期的著作。*亲自主持了编辑工作,对编入的著作作了一些文字修改和个别内容的修改,写了一些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史料价值的题解和注释。《*选集》由人民出版社出版,1951年10月出版第1卷,1952年3月出版第2卷,1953年2月出版第3卷,1960年9月出版第4卷。1990年5月,**决定在建党70周年由**文献编辑委员会修订出版《*选集》第二版。修订工作按照*1962年关于修订《*选集》的意见进行。保持了原有的篇目,仅增加《反对本本主义》一篇;对正文,只校订少量有误的史实、不准确的词语和错漏字;注释主要是核订史实和修改不准确的提法,并增加了一些新注。*为《*选集》第二版题写书名。第二版于1991年7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107万余字。《*选集》是*思想的集中代表,为学习和研究*思想提供了最主要的文献,在中国*和中国人民中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成立前印制的几种版本的《*选集》,都没有经过*本人审定。1977年出版的《*选集》第5卷,编入*1949年9月至1957年11月的著作70篇,因书中有些提法(包括出版说明和注释)不符合*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经*批准决定从1982年4月起予以停售。
5、*文集
《*选集》重要补充、体现*思想科学体系的综合性著作集。共8卷,229万余字。**文献研究室编辑,人民出版社1993年至1999年陆续出版。编入*1921年1月至1975年7月期间的文稿(包括讲话和谈话记录)803篇,其中有些文稿是首次公开发表。第1至5卷为*革命时期的著作,第6至8卷为*革命和*建设时期的著作。编入文集的是经过实践检验证明观点正确和基本正确的文稿,有少量文稿带有个别不正确的论断,因内容重要也酌情编入。编入的著作,绝大部分根据*档案馆保存的*手稿、早期文本和记录稿刊印,保持原貌,只校正原稿中的错字、漏字、衍字以及明显有误的标点,订正错讹的史实,对于讲话和谈话记录稿只作技术性整理。文集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文献价值,对于研究*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6、*诗词集
1卷,15万字。**文献研究室编辑,*文献出版社1996年9月出版。编入*1915年至1966年期间创作的旧体诗词67首,是历年来出版的*诗词集子中所收诗词最多的版本。分正副两编,均以写作时间先后为序。正编42首,其中39首是*生前手定发表的,另3首是为纪念他逝世二周年由**决定发表的,这些诗词奠定了他作为伟大诗人的历史地位。副编25首,其中有8首曾收入1986年9月出版的《*诗词选》,有10首是首次公开发表。沿用《*诗词选》所收50首诗词的注释,但作了慎重的修订,特别是订正了一些史实讹误,并增补了一些新注。新编入的17首诗词,按照《*诗词选》的体例,作了简要注释;有些原无标题,由编者拟题;有些原无写作时间,经考证确定后标出。在附录中,还编入了*关于自己诗词的一些书信、批语和谈话等,对于准确理解*诗词很有助益。是目前国内最具权威性的*诗词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