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
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的云栖小镇,由清华大学副校长施一公教授、南方科技大学校长陈十一教授、中国科技大学常务副校长潘建伟教授、北京大学理学部主任饶毅教授等著名科学家发起筹建,并得到龙湖集团吴亚军、腾讯控股马化腾、万达集团王健林等诸多民营企业家的捐助,是中国内地“第一所以基础性、前沿性研究为支点,以博士生培养为起点的民办高水平科研教学机构”。2015年3月11日,七位西湖大学倡议人正式向国家提交《关于试点创建新型民办研究性的大学的建议》并获得支持。2015年12月1日,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正式注册成立。2016年12月10日,在杭州举行成立大会并揭牌。2017年3月19日,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位于杭州市云栖小镇约10万平米的园区正式启用。2017年9月2日首届19名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复旦大学“跨学科联合培养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项目录取学生正式入学。2018年4月1日,教育部正式批复同意浙江省设立西湖大学。
1、简介
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以下简称“西湖高研院”)是一所新型非营利高端科研机构,坐落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英文名称为WestlakeInstituteforAdvancedStudy。
西湖高研院是目前中国第一所以基础性、前沿性研究为目标,以深化科研*改革、培养创新人才为宗旨,以博士生培养为起点的民办高水平科研教学机构。作为西湖大学(筹)的前身及筹建依托主体,西湖高研院独具高起点、综合性、小而精的特点,并致力于探索与国际一流科研机构接轨的现代科研*和创新培养模式。
西湖高研院通过聘请*科学家、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及其他顶尖人才领衔,组建理学、前沿技术、基础医学和生物学四个研究所,在相关领域开展科学研究和博士生培养;同时,进一步加强生物、物理、计算机、工程、数学等学科交叉,促进新兴学科发展。
西湖大学(筹)成立后,西湖高研院将从小型高等基础科学研究院转型为推动尖端基础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及促进基础科研与企业合作的桥梁,并继续在交叉学科发展、尖端科技转化方面做出大胆的探索、尝试及创新。
2、办学背景
纵观世界近代科教发展史,民办大学由于其灵活多样而展示出巨大的实力,其中最突出的代表就是哈佛、耶鲁、普林斯顿、麻省理工、斯坦福大学等美国的诸多名校;而在中国,虽然民办高等教育近年来取得蓬勃发展,但当前主要以职业技术教育为主,还未曾在前沿科学研究和高技术领域的高层次人才培养方面进行尝试,“这个空白需要一代人携手迈出第一步去填补!
同时,中国的持续发展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基础研究的总体水平仍然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高科技发展的核心技术严重缺失等等;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的解决,每一个挑战都将会成为我国今后发展的限速步。”
有鉴于此,施一公、陈十一、潘建伟、饶毅、钱颖一、张辉、王坚等7位科学家、学者、企业家,在2015年3月11日,向国家提交《关于试点创建新型民办研究性的大学的建议》并获得支持。
3、办学历史
2015年3月11日,七位西湖大学倡议人正式向国家提交《关于试点创建新型民办研究性的大学的建议》并获得支持。
2015年5月,上述7人与“国家千人计划”(中国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的多位专家学者们商议后达成共识,希望在西湖之畔,“创建一所民办的、研究型的、有望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成为世界一流的小型综合大学;而其前身正是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
2015年6月25日,国家“千人计划”专家联谊会与杭州市*签署《筹建西湖大学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正式启动西湖大学筹建工作。
2015年7月,西湖大学的举办方,杭州市西湖教育基金会成立。
2015年11月23日,西湖区与杭州市西湖教育基金会正式签署“共建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战略合作协议。
2015年12月1日,西湖大学的前身,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正式注册成立。
2016年2月29日,杭州市委市*发文成立“杭州市推进西湖大学项目建设指挥部”。
2016年6月,潘建伟、陈十一、施一公和饶毅领衔的团队积极申报“杭州市顶尖人才和团队重大项目”和“浙江省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
2016年7月9日,2016年度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第一次学术人才引进面试工作在京举行。
2016年10月,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5号楼行政办公楼装修任务完成。
2016年12月,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位于杭州市云栖小镇的院址正式落成并投入使用。
2016年12月10日,在杭州举行成立大会并揭牌。
2017年3月19日,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位于杭州市云栖小镇约10万平米的园区迎来首批学术人才和教职员工入驻,并举办简短隆重的庆祝仪式。仪式上,西湖高研院首任院长施一公从杭州市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张仲灿手中接过钥匙,并致辞答谢,标志着高研院园区正式启用。
2017年9月2日,首届19名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复旦大学“跨学科联合培养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项目录取学生正式入学,他们是从400多位申请人中脱颖而出的,含4位女同学和15位男同学,来自包括*、黑龙江和四川等地,最小的21岁,最大的32岁。这19位博士研究生将展开理学、前沿技术、基础医学和生物学四个方向研究。他们将根据各自的培养计划,第1年或1年半时间,在复旦大学相应院系进行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习,其余时间在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跟随导师进行科研工作。开学典礼在西湖高研院位于云栖小镇的园区内举行。西湖高研院院长施一公为首批博士研究生带来“开学第一课”。
2017年12月7日,2017(第十届)《浙商》年会在杭州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副校长、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院长施一公透露,西湖大学将于2018年正式成立。
4、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综述
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已完成2次全球招聘,汇聚了一批海内外优秀的学术人才,并组建了理学、前沿技术、基础医学和生物学四个研究所。
生物学研究所
生物学研究所由生物物理学家施一公教授担任负责人,致力于培养具有生物、化学、物理等多学科背景的复合型人才,适应社会日益增长的对生命科学综合性人才的需求,成为世界领先的生物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之一。
研究所涵盖与生物学、生物医学工程、药学等相关的基础研究及应用研究各领域。
研究所计划设置3个重点实验室,包括:结构生物学研究中心;多组学大数据研究中心;创新药物研发中心。
基础医学研究所
基础医学研究所由神经生物学家饶毅教授担任负责人,致力于连接生物学研究,针对人类状况、以改善人类健康为目的的基础研究。
作为生物学与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将有机地整合现代生物学与医学,并与数学、物理、化学、计算、心理、认知、工程等积极借鉴、交叉、融合,形成现代基础医学研究体系,使研究所的研究工作在关键领域领先世界、全面成为世界一流;研究成果既能成为知识的经典,也可直接带来应用效果。
研究所设立与基础医学相关的基础研究及应用研究各领域,拟涵盖生理学、神经生物学、遗传学、免疫学、药理学等学科。各学科的建设相辅相成,研究人员充分交流,成为一个适合科学家静心研究和教学的基地。
理学研究所
理学研究所由物理学家潘建伟教授担任负责人,按照“有限目标、重点突破”的原则,致力于在量子信息、凝聚态物理、纳米材料、复分析污染控制理论和技术等若干前沿领域进行重点布局,开展基础性、前瞻性和系统性的科学研究,构建从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的创新全链条,培养造就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杰出人才,建设国际一流的创新研究平台。
研究所将秉承“优化、简约、互补”的原则统筹设置各学科初创立岗位,根据国际发展趋势和学科建设情况形成人才的良性互动,凝聚起一支规模适度、结构合理、流动有序、代表中国相关领域创新能力并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联合研究队伍。
前沿技术研究所
前沿技术研究所由力学家、物理学家陈十一教授担任负责人,致力于面向国家战略性新型产业发展的重大需求,围绕“中国制造2025”重要战略,建立交叉学科与新兴学科为特色的学科群,建成国家重大科学技术研究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重要基地。
并计划设置8个重点实验室,涵盖机器人与人工智能、先进制造、海洋、新能源、环境与资源综合利用、大数据与大规模科学计算、生物工程等领域。
研究所鼓励不同学科间的深度交叉、渗透和融合,建立上述8个学科交叉集成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构建创新平台,支持大跨度、高集成学科的发展,争取在相关学科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研究所第一期(2016-2018年)首批拟申报设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力学、机械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等一级学科;并计划设置8个重点实验室,涵盖机器人与人工智能、先进制造、海洋、新能源、环境与资源综合利用、大数据与大规模科学计算、生物工程等领域。
研究所鼓励不同学科间的深度交叉、渗透和融合,建立上述8个学科交叉集成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构建创新平台,支持大跨度、高集成学科的发展,争取在相关学科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前沿技术研究所在队伍建设上将始终坚持以国际高端人才为学科带头人构建学科团队,分阶段打造人才队伍。
学科建设
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组建理学、前沿技术、生物学和基础医学四个研究所,并分别在这四个研究领域开展博士生培养;同时,进一步加强生物、物理、计算机、工程、数学等学科交叉,促进新兴学科发展。
人员编制
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通过聘请*科学家、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及其他顶尖人才领衔,其中,理学研究所由物理学家潘建伟教授担任负责人,致力于在量子信息、纳米材料、复分析、污染控制理论和技术等若干前沿领域进行重点布局;前沿技术研究所由力学家、物理学家陈十一教授担任负责人,致力于面向国家战略性新型产业发展的重大需求,建立交叉学科与新兴学科为特色的学科群;生物学研究所由生物物理学家施一公教授担任负责人,致力于培养具有生物、化学、物理等多学科背景的复合型人才;基础医学研究所由神经生物学家饶毅教授担任负责人,致力于连接生物学研究,针对人类状况、以改善人类健康为目的的基础研究。
人才质量是西湖高研院和未来西湖大学的关键和核心。2016年6月,西湖高研院学术人才招募正式启动,先后在2016年7月、11月及2017年2月进行了三次全球学术人才遴选。西湖高研院作为未来西湖大学的前身及筹办依托主体,是中国第一所以基础性、前沿性研究为目标,以深化科研*改革、培养创新人才为宗旨,以博士生培养为起点的民办高水平科研教学机构。院长施一公在园区启用仪式上介绍,预计2016年底将有15位世界水平的专家正式入职西湖高研院,建立各自的研究团队进行研究。到2018年底,预计西湖高研院将拥有50个尖端实验室和数百名研究团队成员。2017年9月,西湖高等研究院将迎来第一批博士生。
5、办学条件
硬件设施
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位于杭州市云栖小镇,学院总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西湖高研院园区位于杭州市西湖区云栖小镇石龙山街18号,作为西湖高研院科研、教学、行政办公、学生住宿及餐饮用房所在地,包括7栋7层建筑。其中,4栋主体建筑作为科研教学用房,将为4个研究所提供约130个独立实验室,另外3栋作为行政办公、学生公寓、餐饮及后勤保障用房,将能满足500余名研究生的食宿需求。截至2017年3月,首批约7000平米的行政楼已投入使用,其他6栋建筑预计将在2017年6月投入使用。
学校选址
根据杭州市规划局发布的公告《双桥区块新农村建设规划局部调整》,墩余路以北、良祥路以东、云大路以西、下确港桥以南范围内,原来的村镇建设用地调整为教育科研用地,作为西湖大学首期用地。最直观的描述就是,西湖大学首期用地在三墩镇双桥区块,靠近紫金港枢纽。
6、现任领导
西湖大学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学校同步设立党委,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学校办学治校中的政治核心作用,切实把好学校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党的建设工作。
西湖大学倡议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西湖大学筹办委员会主任施一公任西湖大学首任校长,将全职投入西湖大学办学,负责大学的总体规划和日常管理。许田、仇旻任西湖大学副校长。另外,潘建伟、陈十一、饶毅、钱颖一等4位教授将以不同形式、不同方式参与到具体的办学工作中。
2018年4月16日,西湖大学第一届董事会正式成立,由韩启德等21位代表组成,荣誉主席由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杨振宁担任,主席为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第三届“千人计划”专家联谊会会长钱颖一。
西湖大学创校校董会成员(按照姓氏拼音排序):
DavidBaltimore、陈佳洱、陈十一、陈一丹、陈越光、程纯、董建岳、董清源、郭禾阳、郭孔丞、韩启德、李牮、李伊頔、潘建伟、钱颖一、秦英林、饶毅、施一公、徐益明、叶庆均、张磊
首批西湖大学创校荣誉校董会成员(按照姓氏拼音排序):
曹挺、邓锋、邓营/侯屈平夫妇、葛航、龚虹嘉、黄昌华、林刚、马化腾、倪良正、沈月华、石聚彬、王东辉、王健林、吴亚军、徐海照、薛景霞、姚忠良、张拥军、赵心竹、朱献福、朱新红
7、筹建规划
2015年6月,国家“千人计划”专家联谊会与杭州市*签署《筹建西湖大学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正式启动西湖大学筹建工作。2016年12月,西湖大学(筹)的前身——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西湖高研院)在杭州举行成立大会。2017年9月2日,西湖大学最新的筹建规划进展也正式公布。
师资队伍建设西湖大学是一所小型研究型大学,预计到2026年西湖大学的师资队伍(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规模达到300人。根据学科发展需求与建设进度安排,分阶段、按年度面向全球招聘顶尖科学家和优秀的青年学者。
学科建设
西湖大学以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为基础,优先建设理学、医学、工学3个学科门类。
(1)理学
理学门类学科设置:生物学、物理学、数学、化学。其中,生物学学科计划设置3个研究中心;结构生物学研究中心、多组学大数据研究中心、创新药物研发中心。
(2)医学
医学门类学科设置:基础医学。
基础医学是链接生物学研究,针对人类状况、以改善人类健康为目的的基础研究。基础医学为一级学科,基础医学研究所涵盖生理学、神经生物学、遗传学、免疫学、药理学等二级学科。
(3)工学
学生培养
(1)招生规模
全日制在校生规模5000人(其中研究生3000人、本科生2000人);今后会视社会需求和办学条件,适当扩大办学规模。
(2)培养方案
逐步建立和完善寓教于研的人才培养体系,借助独立实验室制度,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进入实验室接受科研训练,以此锤炼与提升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
校园建设
(1)校园规划用地
西湖大学坐落于杭州市西湖区三墩镇。校园规划总用地面积约1200亩,一期用地615亩,含生命科学楼、基础医学楼、理学楼、工学楼、人文学科楼、学术会堂、学术交流中心、科研公共平台、图书馆、陈列馆、师生活动中心、公寓楼等建筑,致力打造成集聚艺术性、文化性的“花园式”美丽校园。
(2)建设进度
首期约30万平方米校舍于2020年底完成,其余校舍用房预计于2022年完成。在西湖大学初创期间,西湖区*提供约10万平方米(含2万平方米地面下空间)的科研、教学、行政办公、学生住宿及餐饮用房,前期用于西湖大学暨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组建4个研究所。
(3)教学配套设施建设
现代图书馆建设
以新校园图书信息中心大楼落成为契机,建设高水平、特色化、服务型的现代图书馆。到2021年,拟收录纸质图书及电子出版物5万册(种);到2026年,拟收录图书及电子出版物不少于40万册(种)。积极发展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服务,努力提高文献资源的使用效益。
教学设施设备建设
高标准配备教学用公共实验室、教学用专业实验室、多媒体教室、体育馆、游泳馆等基本设施设备,充分满足本科和博士生教学、科研技能培训的需要。到2021年,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不低于16亿元;到2026年,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不低于30亿元。
校园信息化建设
在2021年前首期校舍建设完成的同时,提供便捷、安全、稳定、高速的校园网络;基本建成校园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初步建成高性能科学与工程计算中心;到2026年,初步完成图书馆数字化工程及课程资源建设,基本形成一个高速、便捷、智能、安全、资源丰富的校园信息化平台,为高水平的科学研究、教学和校务管理决策提供高效的服务和保障。
8、愿景使命
愿景
代表中国实力、影响国家未来、推动民族进步。
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是西湖大学(筹)的前身,致力于建立一所高起点、非营利、新型民办的国际化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创造影响世界、造福人类的科学知识和技术发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成为支撑、推动中国未来发展的源动力。
使命
作为一所高起点、小而精、独具特色的新型非营利高端科研机构,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致力于探索与国际一流科研机构接轨的现代科研*和创新培养模式,致力于前沿基础科学研究和博士研究生的培养。
高研院是西湖大学(筹)在申办阶段的建设依托主体;西湖大学成立后,高研院将从小型高等基础科学研究院转型为推动尖端基础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转型及促进基础科研与企业合作的桥梁,并将继续在交叉学科应用、尖端科技转化方面做出大胆的探索、尝试及创新。
9、获批设立
2018年4月1日,教育部正式批复同意浙江省设立西湖大学。根据复函,西湖大学系社会力量举办、国家重点支持的新型高等学校,为非营利法人,由浙江省统筹管理和指导。
上一篇:中国艺术研究院
下一篇:北京邮电大学创新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