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三祖寺

科普小知识2021-10-06 14:50:33
...

三祖寺坐落在大别山东南麓的安徽省潜山县城西北9公里处的谷口凤形山上,占地面积7.04平方公里。三祖禅寺在南朝梁武帝时开山,原名山谷寺,后因禅宗三祖僧璨在此驻锡,故名三祖寺。三祖寺曾有林逋、王安石、苏东坡、黄庭坚、李公麟、陆宰等文人游寺题诗。有诗云“禅林谁第一,此地冠南州”。

1、历史沿革


三祖寺

南朝刘宋明帝泰始初年(465年),建康(今南京市)道林寺高僧释宝志,得到天柱山,住在石洞里习静参禅。潜邑隐士何求、何点、何胤三兄弟将私宅献给宝志,供其开山建刹,初名“菩提庵”。

公元520年,菩提达摩渡江北上,经过菩提庵时,在峭壁上凿了观音阁(现称达摩崖。

大同三年(536年)梁武帝赐名”山谷寺“。

隋开皇二年(583年),僧璨在司空山得到慧可传承衣钵后,于隋文帝开皇十年(590年),正式驻锡山谷寺(即三祖寺),研着《信心铭》经典,公开传经布法。

唐玄宗天宝四年(745年),舒州别驾李常取僧璨真仪火化,得舍利三百粒,以百粒塑僧璨像,出己俸建塔,置像于塔座南窦,供广大信众祀奉。

唐干元元年(758年),肃宗李亨御赐山谷寺为”三祖山谷干元禅寺“。

大历七年(772年),代宗李豫又谥僧璨号”鉴智禅师“,赐塔名为”觉寂塔“。

唐会昌五年(845年),武宗李炎下令全国灭佛,拆毁寺宇,。三祖寺与觉寂塔在这一时期中同时遭毁,被夷为平地。

大中元年(847年),三祖寺与觉寂塔同时得到修复。

宋太平兴国七年(982年),邑民柯萼掘出有释宝志手书的”圣祚绵远“的石刻,进献朝廷,太宗赵匡义取名”瑞石“,遣使来三祖寺致谢,谥宝志名”宝公“,赐名”道林真觉禅师“。

天圣六年(1028年),章献皇太后降旨,为仁宗赵祯增寿,选天柱山山谷寺为道场,降赐佛牙舍利,建资寿宝塔。

自度宗成淳元年(1265年)起到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年)。三祖寺又遭毁败。除觉寂塔外,余皆被焚。元朝一代,三祖寺虽有一些较小的恢复,但到元末又一次改朝换代的战争,再一次摧毁三祖寺。

明仁宗洪熙元年(1425年),住持僧普聚重兴寺门,三祖寺香火渐有恢复。

宪宗成化(1465-1487年)间,推府潘鉴捐俸,命寺僧智俊、智傧等鼎新寺宇,使三祖寺面貌恢复如前。

自崇祯八年(1635年)始,张献忠率农民起义军数度迸驻潜山,和明廷官兵作战。在这场战争中,三祖寺被严重摧毁。

1944年起,方丈月海和监院宏超倡修三祖寺。至1946年,院门、大殿、经楼、东西寮房等大小70余间及觉寂塔的修缮。

2、地理环境

地理位置

三祖寺坐落在大别山东南麓的安徽省潜山县城西北9公里处的谷口凤形山上。

气候

三祖寺属北亚热带季风侯区,年平均温度16.4℃,年平均降水日为137天,平均日照总数为1936.7小时。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无霜期长,冬季受亚热带北缘季风气候控制,气温较低,雨量较少;夏季受东南季风气候影响,气温较高,雨量较多。

3、建筑布局


三祖寺

三祖寺建筑在凤形山的南北走向上,从山门殿到觉寂塔,占地面积7.04平方公里。最南边的建筑为山门殿,由通天阶往上为天王殿,再往北依次为大雄宝殿、千佛殿、祖师殿、觉寂塔。

主要建筑

山门殿

山门殿在三祖山脚,由门厅、耳室和寮舍组合而成。门厅为山门殿的主体建筑,楼阁式,砖木混凝土结构。正厅宽11米,进深7米,三门并立。正门名“般若门”,东门名“解脱”,西门名“精进门”。在正门楣上方,门前,有一对2.8米高的青灰色花岗石雕坐狮。门厅内东西两侧,有7.5米高的“金刚力士”塑像,俗称“哼”、“哈”二将。通天阶是山门殿通向天王殿的石级通道,全程60级,宽2.5米,垂直高度15米,坡度为30度角。依山势叠砌梯形台式花坛,占地面积300余平方米,坛内种植着四季花卉。

天王殿

天王殿是供奉弥勒佛和四大天王及韦驮塑像的殿堂,为中国汉族地区佛教寺院的重殿之一。天王殿纯砖无梁结构,攒尖6角,内穹无梁,亦称“六角无梁殿”。顶高12米,檐高8米,东西跨度与南北进深均8米。殿门楣上,嵌有水泥磨砂“天王殿”黑底金字匾额一方。殿门东墙壁,嵌镶国务院于1983年4月9日批准的“全国重点寺庙乾元禅寺”的大理石质匾额;殿门西墙壁,也嵌有怀邑弟子吴福余敬赠的“佛光普照”和“功德福田”的大理石质碑额。殿顶六条瓴脊,饰有六条游龙。天王殿内,居中的供坛上,供奉着铜铸大肚弥勒佛像,四周分别供置6米高的四大天王塑像。与弥勒佛像向背而立的,是铜铸韦驮像——释迦牟尼的护法天神。

大雄宝殿

三祖寺的大雄宝殿,与天王殿同时建成。始为乾元阁,1944年,三祖寺方丈月海、监院宏超将塔前拜殿改建成大雄宝殿。大雄宝殿其殿基高出天王殿4米,是歇山式殿宇,砖木混凝土结构。殿脊高17米,檐高10米,东西跨度25米,南北进深17.5米。殿内8柱架枋,5枋架梁。四壁嵌枋桃梁,四楞桃梁撑角。嵌枋和挑梁上,遍绘龙凤、狮麟等珍禽异兽及奇花异卉图案。正门4扇,窗开8面,都有镂格雕花。正门楣上,悬置木质黑底金字赵补初手书“大雄宝殿”匾额。门前丹墀内,分东西对置一对高2米的青灰色花岗石质坐狮石雕。石狮之间,安置一只铁宝鼎。丹墀东西宽25米,南北深8米。南沿中段,建有4米宽的混凝结构的挑台,直抵天王殿后墙。丹墀的东、西、南3南边沿的挑台的东西两沿,用汉白玉砌围栏。栏高1.2米,22柱,柱头及栏板上,均饰有浮雕花卉图案。殿内正厅,供奉一尊汉白玉石释迦牟尼佛像。释迦像的在右,供奉其弟子迦叶和阿难的汉白玉石雕像。释迦像的前面,供置一尊铜铸释迦太子像。在释迦像的背后,是“海岛仙山”的大型浮雕。正厅后侧,分东西供置文殊塑像。大殿地面都用花岗石铺成。

千佛殿


千佛殿

三祖寺5大重殿之一,为砖木混凝土结构的无梁式殿宇,建筑面积100平方米,攒尖4角,灰墙白疑缝,琉璃黄瓦。顶高12米,檐高8米。殿门楣上,嵌有水泥磨砂仿赵朴初手体“千佛殿”匾额。殿门两侧,悬置一副木质黑底金字仿赵朴初手体的“三祖道场重现,千花满载而归”的联语。殿门前正中的石阶上,安置一只铁宝鼎。大殿*2米高的供坛上,供奉首一尊木质装金毗卢遮那佛像。殿内四壁的千余个砖砌小佛龛中,供置千余尊陶质鎏铜小佛像,与毗卢遮那佛像成为一组“千佛朝毗卢”群像。重新供置塑制的三祖僧璨像。塔顶相轮,由8条铁链分别牵制于塔体顶层8角,铁链上都系铃铎。

祖师殿

三祖寺5大重殿之一。此殿为楼阁式建筑,硬山重檐,上下2层。上层为藏经阁,内藏有《大藏经》等及其它典籍千余卷(册)。在上层楼檐正中下方,悬置木质黑底金字赵朴初手书“藏经阁”匾额。下层是祖师殿,为3间通间,中有4柱架楼。在殿门及窗棂上,都镂有雕花图案。在两层楼檐正面的嵌梁、撑解和内枋上,绘有“唐僧取经”的彩色浮雕。殿门前有廊,殿廊两端,分置钟鼓。正门楣上,悬置五方木质黑底金字“祖师殿”匾额。正厅*的供坛上,供奉铜铸达摩、慧可、僧璨三祖师像;正厅东后侧,供奉一尊铜铸宝志禅师肩扛锡杖的立身像。正厅供坛的后面,有楼梯通向藏经阁。

觉寂塔

俗称三祖塔,在千佛殿北侧。此塔原于唐玄宗天宝四载(公元745年)舒州别驾李常捐建,代宗李豫于大历七年(公元772年)赐名“觉寂塔”。觉寂塔是楼阁式建筑,砖木结构,5层7级;8方4门,出入相制。塔体通高30余米,外壁镂有砖质佛像近千尊。每层外廊都砌有80百米高的砖栏环围。塔底层南窦,原龛置一尊李常塑的僧璨舍利像。于“*”中被毁,重新供置塑制的三祖僧璨像。

4、佛像供置

铜铸佛像

释迦太子像:立姿,高50厘米。现供置于大雄宝殿汉白玉释迦牟尼佛像前的供坛*。

弥勒菩萨像:坐姿,像高1.2米(含莲台像座20厘米),重240公斤,供置于天王殿中。

千手千眼观音菩萨像:坐姿,像高1.5米(含莲座),重300公斤。三祖寺供奉在观音殿内的为千手千眼观音造形的一种——四十手四十眼观音。

韦驮像:立姿,像高1.5米,重200公斤。供奉于天王殿弥勒像的背后,面对大雄宝殿内的释迦牟尼像。

菩提达摩像:铸像结跏趺坐姿式。高1.8米,重300公斤。中国禅宗尊为初祖,唐代宗李豫赐谥“圆觉禅师”。铜像供置于祖师殿内。

慧可像:铸像结跏趺坐姿式,高1.8米,重300公斤。供置于祖师殿达摩铜像左侧。

僧璨像:铜像结跏跌坐姿式,像高1.8米,重300公斤,供置于祖师殿达摩铜像右侧。

宝志像:铜像立姿,肩扛一锡杖。像高2米,重400公斤,供置于祖师殿东后侧。

玻璃钢像

善财童子像:立姿,像高1.2米。善财童子作为观音菩萨的左胁侍,被供置于观音殿内千手千眼观音的左前方。

龙女像:立姿,像高1.2米。“龙女”本是佛教护未能天神——二十诸天婆竭罗龙的女儿。龙女作为观音菩萨的右胁侍,被供置于观音殿内千手千眼观音像的右前方。

石雕佛像

玉石释迦牟尼佛像:玉像结跏趺坐姿式,高40厘米。1988年3月18日,缅甸仰光妙明法师(缅籍华裔比丘尼)来三祖寺礼谒三祖。回国后,敬赠给三祖寺一尊玉石释迦牟尼佛像。同年4月28日,时三祖寺监院僧宏行前往河南洛阳白马寺,亲迎佛像回寺。今供奉于法堂大厅内。

汉白玉释迦牟尼佛像:石像结跏跌坐姿式。雕像高5.5米(含莲座1.5米),宽4米,厚2.5米;莲台宽6米,厚4米,整个雕像及莲台计重10吨。现供奉于大雄宝殿正厅。

汉白玉迦叶尊者像:雕像立身合十姿式,高2.5米(含莲座70厘米),重0.5吨。石像供置于大雄宝殿汉白玉释迦牟尼像的左前方。

汉白玉阿难尊者像:石像立身合十姿式,高2.5米(含莲座70厘米),重0.5吨,供置于大雄宝殿释迦牟尼像的右前方。

浮雕僧璨像:用汉白玉石碑雕成,碑高1.7米宽90厘米。按《三祖僧璨》画像原型雕凿,供置于大雄宝殿后达摩崖下的三祖洞内。

木刻佛像

释迦牟尼佛像:佛像结跏趺坐姿式,高1.2米(含莲座20厘米),全身装金,供置于藏经阁。

药师佛像:佛像结跏趺坐姿式,高1.2米(含莲座20厘米),全身装金,今供置于藏经阁释迦牟尼佛像左侧。

阿弥陀佛像:佛像结跏趺坐姿式,高1.2米(含莲座20厘米),全身装金,今供置于藏经阁释迦牟尼佛像右侧。

毗卢遮那佛像:佛像结跏趺坐姿式,高3米(含莲座1米),全身装金,供置于千佛殿内。在千佛殿4壁1000余个壁龛中,供奉着1000余尊高约40厘米的陶质鎏铜佛像,与毗卢遮那佛组成一组“千佛朝毗卢”。

文殊菩萨像:像高1.5米,骑青持剑。其坐骑青狮,亦系木刻,长1.8米,高1米。文殊,全称“文殊师利”,供置于大雄宝殿东后侧。

普贤菩萨像:像高1.5米,坐象阅经式。其坐骑白象。系用混凝土塑成,长1.8米,高1米,供奉于大雄宝殿西后侧。

地藏菩萨像:像高80厘米,结跏趺坐式,现供置在塔院西寮房客堂正厅。

观音菩萨像:像高4米,直立姿式,像的上身及头面为木刻,下身及两臂为钢筋混凝结构,供奉于大雄宝殿释迦牟尼佛像背侧的“海岛仙山”大型浮雕的中心。

菩提达摩像:像高1.5米,结跏趺坐姿式,原供置于祖师殿正厅,今供置于藏经阁。

宝志像:像高1.5米,结跏趺坐姿式,原供置于祖师殿正厅达摩像的左侧,今供置于藏经阁。

僧璨像:像高1.5米,结跏趺坐姿式,原供置于祖师殿正厅达摩像右侧,今供置于藏经阁。

泥塑佛像

金刚力士像:塑像共两尊,高均7.4米(含立台40厘米)。像身系钢筋扎架,用麻筋、桐油捶合粘土塑成。直立身姿,微向前倾,俗称“哼”、“哈”二将,供置于山门殿内东西两侧。

四天王像:塑像共4尊,高均4.5米,半坐姿式,身体微顷。他们依次为: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古代印度大陆的神话说,须弥山腰有一座犍陀罗山,山有4峰,各有一天王居住,各护人世间的东胜身洲、南赡部洲、西牛贺洲、北俱卢洲等四大洲之一洲,供奉于天王殿内。

十八罗汉像:塑像高均1.5米。十八罗汉分别是:宾度罗跋罗惰阇、迦诺迦伐蹉、迦诺迦跋厘惰阇、苏频陀、诺讵罗、跋陀罗、迦理迦、伐阇罗弗多罗、戍博迦、半托迦、罗怙罗、那伽犀那、因揭陀、伐那婆斯、阿氏多、注茶半托迦、难提密多罗、玄奘。以上十八罗汉塑供置于大雄宝殿的东西两侧。

轴裱画像

达摩面壁:又名《老僧人定图》,画面120x80厘米,裱幅250x100厘米。画幅两边配一副轴联:“一苇渡江何处去,面壁九年待人来。”款识是:“庚午新春丁以任书“。此画像今供奉于三祖寺法常正厅后壁。

三祖僧璨:画面150x80厘米,裱幅250x100厘米。画像今供奉于法堂正厅后壁。

皆大欢喜:画面150x80厘米,裱幅200x100厘米。画像今供于法堂正厅后壁。

笑看人间:画面150x80厘米,裱幅200x100厘米。画像今供于法堂正厅后壁。

观自在菩萨:画面180x60厘米,裱幅200x60厘米。画像两边,有一副新制的篆书轴联:“无我无人观自在,非空非色见如来”,款识为:“释子贺根敬献”。画像今供于藏经阁。

马祖画像:1930年由江西靖安县宝峰寺印行,画幅54x37厘米。画面左右及地支部位,有历代僧人赞颂马祖的诗文。因画纸陈旧,字迹难辩。此画现珍藏于三祖寺藏经阁内。

5、历史文化

春秋时,三祖寺曾是大夫皖伯的封地,封地之内,山名皖山,水称皖水,今安徽省简称皖,即源于此。西汉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武帝刘彻南巡,在凤形山东侧台地上设坛祭拜,封天柱山为“南岳”。嗣后,汉宣帝刘洵、南朝宋孝武帝刘骏、明成祖朱棣等,均遣使列式,到这里来诏祭南岳天柱山。

三祖寺也曾以它历史上的辉煌招来了历代达官显贵、墨客骚人。仅北宋一朝,就有林逋、王安石、苏东坡、黄庭坚、李公麟、陆宰等游寺题诗。至于唐代的李翱、李德修、吕渭,宋代的李师中、周邦彦、徐俯和范成大,明代的刘基等,他们虽然没有留下直接吟咏三祖寺的诗篇,但在山谷流泉的崖壁上,却留下了真迹。

历史传说

宝志开山

公元505年,梁武帝的国师宝志和尚与江南云游方士白鹤道人都奏请梁武帝,将凤形山赐之于己,建观造刹,传经布道。武帝知道他们都有很高的法术,命他们各显灵通,以物为记,得者而居。宝志和尚是建康(今南京)道林寺的高僧,手持锡杖,以锡杖卓地为记。白鹤道人手持拂尘,以鹤止处为记。说毕,白鹤道人将手中拂尘抛向空中,顿时化为一只白鹤。宝志见状,将手中锡杖掷向空中,顿时化为一条银色巨龙,尾随白鹤而去。白鹤飞到凤形山上空,正要敛翅落地,忽见身后巨龙飞来,吓得掉头向东飞去,落在白鹿岗上,宝志收起锡杖,卓土处便涌出一股甘泉,这就是位于寺后的卓锡泉,又名“卓锡井”。宝志便在凤形山开山建寺,梁武帝赐名为“山谷寺”。白鹤道人在白鹿岗上建起白鹤观,宋徽宗赐名“真源万寿宫”。

卓锡井和白鹤泉仍存,前者在三祖寺圆通门斜对面的天柱山敬老院内,后者在三祖寺东侧白鹤岗下真源宫旧址处,都是天柱山的著名景点。

三祖驻锡

南朝齐梁之交,达摩法师从印度渡海将禅法带到中国,被誉为中国禅宗始祖。达摩与梁武帝应对时话不投机,不欢而散,于是一苇渡江,来到北魏少室山五乳石洞面壁9年,参禅打坐,伺机传法。后遇慧可诚意求法,立雪断臂,达摩遂将“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的禅法、衣钵传之,慧可因此被尊为禅宗二祖。

僧璨到二祖慧可处请求开示佛法的典故。慧可说:“把你的罪对我说,我为你忏悔。”来者沉思片刻说:“我还说不出我的罪究竟在什么地方?”慧可说:“我已为你忏悔过,你最好皈依佛法,出家僧住。”居士说:“今日见到和尚,已知自己是一个僧人了,但不知何为佛法。”慧可说:“是心是佛,是心是法,法佛无二,汝知之乎?”居士领悟地说:“今日始知人的罪不在内,不在外,也不在中间,在于其心,佛法也是如此。”慧可闻言,十分喜悦,深器来者,即为剃度,高兴地说:“是吾宝也,宜名僧璨。”

这一年的3月18日,僧璨受足具戒。后北周武帝宇文邕灭佛,僧璨随二祖慧可南遁隐居,往来于司空山和天柱山之间长达15年之久,后接衣钵,是为禅宗三祖。隋开皇十年(590年)僧璨正式驻锡山谷寺,公开弘扬禅法。

始创禅宗

僧璨对禅宗的汉化改造发展,有几个明显的表现。其一,变面向达官显贵为面向下层群众。佛教初入中国,信仰接触者多为贵族,僧璨改变靠上层弘法的方略,变为在村夫野老中随缘化众;其二,变在都市城廓建寺院为在深山僻壤布道场;其三,变居住无常的“头陀行”为公开设坛传法;其四,变“不立文字”为着经传教。禅法初传,有“不立文字”之说,主张静坐安心渐悟。僧璨在公开弘法的同时,精心著述《信心铭》,以诗体写成,146句,四字一句,584字,从历史与现实,祖师与信徒、教义与修持的结合上,阐明义理,大开方便,应机施教。有学者称《信心铭》是禅宗第一部经典,与《六祖坛经》并称最中国化的佛门典籍,为禅宗以文字总结其修习经验开创了理论先河。

禅宗作为佛教的一个支派,自达摩西土东来,二祖慧可断臂求法,传至三祖僧璨,方使之中国化,畅行于世,成为汉传佛教中最具中国特色的宗派之一。

古文诗词

宋代张同之:飞锡梁朝寺,传衣祖塔丘;石龛擎古木,山谷卧青牛。半夜朝风起,长年涧水流;禅林谁第一,此地冠南州。

白居易《题天柱峰》:太微星斗拱琼台,圣祖琳宫镇九垓。天柱一峰擎日月,洞门千仞锁云雷。玉光白橘相争秀,金翠佳莲蕊斗开。时访左慈高隐处,紫清仙鹤认巢来。

6、文物遗存

“三祖山摩崖石刻”现存11幅,主要集中在达摩崖壁,其中有宋黄庭坚、明御史大夫李元阳题刻四幅。“山谷流泉摩崖石刻”现存三百余幅,其中最早的一为唐文学家李翱题刻,一为唐三州刺史李德修题刻;宋朝题刻有一百幅,以王安石、李师中、苏东坡、黄庭坚等刻记最为著名,内容直接涉及三祖寺的有六幅。1981年,安徽省人民*公布“山谷流泉摩崖石刻”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这全长500余米的河谷中及其两面崖壁上,刻满了自唐代以来1200余年间的摩崖石刻300多方,能辨认的有280多方。石刻诗、文、题、记齐全,行、楷、隶、篆、草俱备。这是考证1200多年间有关历史的天然档案馆,又是直接瞻仰、欣赏历代名家文采、书法的博物馆。

7、著名高僧

禅宗四祖道信,俗称司马,河南沁阳人。隋文帝开皇十二年(592年),来皖公山礼谒僧璨,求其解脱法门。僧璨收其为徒,在身边服劳九载。仁寿元年(601年),道信承传了僧璨衣钵在山谷寺驻锡,炀帝大业十三年(617年)离开山谷寺,时间长达廿五年。

智岩,俗姓华,江苏丹阳人。唐高祖武德初(618年)入舒州皖公山山谷寺,从宝月禅师为弟子。在住寺二十余年中,常与二虎相伴。

湛然,俗姓戚,江苏常州人,唐代高僧,天台宗九祖。于唐肃宗至德(756-758年)年间,入舒州山谷寺,诵经著述于舍利塔下。他深为山谷寺和舍利塔未能及时得到朝廷册封而不安,便与禅众寺大律师澄俊、嵩山大比丘惠融、胜业寺大比丘开悟等,同筹振兴二祖基业,极力申具州府,经扬州牧御史大夫张延赏奏请朝廷,终于在干元元年和大历七年,得到了御赐。

除此,还有崇慧、马祖道一、彻闻、白云守端、法演、慧勤、清远、圆智,智海等几十位有名望的高僧都与三祖寺有缘,或礼佛,或驻锡。

安徽天柱山三祖禅寺住持释宽容法师,毕业于九华山佛学院和九华山佛学院研究部之律宗系;毕业于四川大学教育管理系;1987年12月在西安兴教寺礼常明大和尚为师而剃度出家;曾任九华山佛学院教授、甘露杂志主编、教务长、副院长、甘露寺(佛学院)住持。现为中国佛教协会理事;安徽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安徽省政协委员;安徽省青联委员;安庆市佛教协会会长;安庆市青联副主席;潜山县政协常委;美国内审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8、佛事活动

正月初一,数万计的社会青年拥到三祖寺“出行”,拜佛年,图在新的一年里吉祥平安,万事亨通;

九月初九,金秋重阳,一些老人结伴登山礼佛,吟诗唱和;

三月初三,民间传说是三祖僧璨的诞日,江南、江北皖、鄂等省的信徙,结成一支支数百人的“朝山”队伍,专车来三祖寺。礼谒三祖,谓之“百子香”。

三祖寺佛事活动的开展,均按禅林规制举行,并同时开展汉地佛教寺院共同开展的佛事活动,以及对外交流活动。在三祖寺的佛事活动中,尤以阿弥陀佛的圣诞日纪念活动——“弥陀七”最为隆重,规模最大。佛教徙的“三皈依”、居士的“五戒”也都在“弥陀七”这场佛事活动中举行。

1990年,全国政协副主席、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亲临视察,对寺宇建设十分满意,并嘱咐宏行法师:“在你手上要把《三祖寺志》修起来。”宏行法师为不辜负朴老的关注,经过五年的努力,十八万字的《三祖寺志》书稿得以完成,朴老得知这一喜讯,立即挥毫题写《中国禅宗三祖寺志》的书名。赵朴初会长转赠给三祖寺一套汉译缩印本《大藏经》,珍藏在藏经阁内。从此,三祖寺有了一套完整的佛教经典而传延后世。

2000年欧洲统一佛教协会会长、法国佛教朝圣团团长志明法师率领法国、德国、挪威、比利时、荷兰等九个国家佛教人士一行八十四人,来三祖寺观光、朝圣、礼佛。2003年五月*佛教界一行五百多人,前来寻根觅祖,礼佛敬香。三祖寺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香火旺盛。

9、交通信息


三祖寺

火车

合九铁路在寺东7公里处;天柱山火车站距潜山县城仅2公里,北至合肥165公里,南至九江143公里;

火车车次:1427、1428、5087、5088、K706\K707、K708\K705、K8434\K8435。

公交

谷口汽车站在三祖山前,东距潜山县城仅9公里,西至岳西县城44公里;318国道北至合肥199公里,西至黄梅县100公里,至武汉375公里,东南至安庆56公里;

天柱山旅游公路自谷口起站,绕三祖山,傍塔院后门直达佛光寺,全程仅16公里;

安庆三祖寺公交站,途径三祖寺公交站的有潜山3路、潜山县3路等2条公交线路。

上一篇:永庆庵

下一篇:益西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