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喀布尔

科普小知识2021-08-07 14:02:44
...

喀布尔(英语:Kabul,普什图语:کابل),阿富汗斯坦**(阿富汗)首都,位于该国东部的喀布尔河谷、兴都库什山南麓,北纬34度,东经69度,海拔1800米。喀布尔省省会是阿富汗的最大城市。据2012年统计,喀布尔城市总人口达到320多万人,居民多信奉*。喀布尔在世界城市规模中排名第64位,也是世界上第五大发展最快的城市。

中文名称:喀布尔

英文名称:Kabul

所属国家:阿富汗斯坦**

行政级别:首都

地理位置:北纬34度,东经69度

气候类型:沙漠性半干旱气候

人口:390万(2011年)

语言:波斯语,普什图语

宗教信仰:*

著名景点:古尔汗纳宫,沙希杜沙姆希拉*,太佩马兰詹山,巴布尔陵墓等

1、城市简介


喀布尔

喀布尔是阿富汗*的首都和第一大城市,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个历史上的英雄城市。它位于阿富汗东部,兴都库什山南麓,北纬34度,东经69度。四面环山,海拔1950米。喀布尔是世界上地势最高的首都之一,群山环抱呈U字形,城市开口处向着西面的高山峻岭。这里气候变化剧烈,严寒的冬季,最低气温可降至零下31度,夏季却又是赤日炎炎,温度可升到38度左右。喀布尔河横贯全城,河南岸是旧城,北岸是新城。居民多信奉*。在古代,喀布尔是著名的东西方通商要道“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城镇,也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一个中心。1773年杜兰尼王朝统一阿富汗后定都于此。喀布尔是一座山水相映的城市,市内古老的皇宫金碧辉煌,*的尖顶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城市房屋高低错落,道路宽阔。主要街道两旁都有小溪,泉水从山上引下,清澈见底。河北岸新城是主要商业区,并有皇宫、官邸和高级住宅。皇宫中有古尔罕纳宫、迪尔库沙宫、萨达拉特宫、蔷薇宫(今称人民宫)等。过去的达尔阿曼宫现在是议会和*所在地。城市周围的山峰上屹立着当年抵御外侮的城墙,被称为“喀布尔的长城”。

2、城市历史


喀布尔古建筑

阿富汗历史悠久,喀布尔亦然。公元2世纪时,希腊历史学家阿里安著的《亚历山大远征记》中提到的科芬,根据喀布尔考证就是喀布尔。印度古经典《吠陀经》提到一个叫库拔的地方,梵文研究者认为就是今天的喀布尔。《波斯古经》也证实,库拔就是今天喀布尔所在的地方。中国《汉书》记载的叫高附的地方就是喀布尔。

喀布尔是著名的东西方通商要道“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城镇,2000多年前就是东西方贸易文化交流的一个中心。在信德语中,喀布尔意为贸易中枢。古代马其顿亚历山大皇帝和公元18世纪波斯帝王纳第尔沙赫均把这里作为穿越兴都库什山脉南下征服印度的军事要道。公元16世纪初,来自中亚的莫卧儿王朝创建者巴卑尔占领喀布尔。1773年杜兰尼王朝统一阿富汗后定都于此。

3、城市问题


喀布尔市民

今天的喀布尔,辉煌的古迹不再那么辉煌,倒是山坡上的土坯房格外显眼。

艾哈迈德,公务员,他就是在山坡喀布尔街头上租了一个房子。每个月工资只有60美元左右,而租房花去了一半。山上没有电、没有排污系统,没有自来水,当然更没有学校、诊所等设施。喀布

尔某种程度上也是迅速城市化的牺牲品。这是阿城市发展部长的话,有几分道理。阿富汗*统计局数据显示,根据喀布尔70年代的计划,人口不会超过200万。2001年初,喀布尔人口约为50万,2007年已达300万,2015年可能达到700万。据联合国难民署统计,从巴基斯坦和伊朗回国的难民中,有100多万进入了喀布尔。从各地涌进的流动人口数量也很可观。城市设施与急剧增加的人口不相适应。只有2%的居民有正常供电,一半人口没有安全用水。喀布尔每年降生18万人,属亚洲最高出生率。

人口大量涌入,加之城市规划和配套法规不健全,非法建房成了喀布尔一景。据城市发展部长介绍,70%的新建房是违规的。尤其是一些富商、高级官员和要人利用国家土地大量违规建房出售出租,被人称之为"landmafia"。

4、城市民风


喀布尔人民

喀布尔市民热情好客,每逢朋友到来,宾客临门,他们都是热情相迎,以礼相待,请客人进入家中最好的房间,拿出家中最好的食品款待,想方设法地让客人感到宾至如归、高兴愉快。阿富汗全国98%的居民信奉*,喀布尔居民用牛羊肉来招待客人,时常要做名贵的菜“烤全羊”来招待,饭后还要请客人品尝各种各样的点心和水果。他们对待客人,不问对方是否是*信徒,均一视同仁。无论是在市区繁华的大街上,还是在郊区的小路上,喀布尔居民都是举止文雅,彬彬有礼,总是右手按在胸口向对方点头,表示敬意,开口讲的第一句话是“沙拉利贡”(即“愿真主保佑您”)。中国人民和阿富汗人民之间存在着悠久的传统友谊,相互间的交往可以追溯到2000年以前,世界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就是从中国通过阿富汗到达意大利等欧洲国家的。

5、民族构成

除了极少数印度教徒、锡克教徒和犹太人,阿富汗境内的居民大都是*,其中约80%~90%是逊尼斋月中的喀布尔派的哈乃斐派,其余则是什叶派。从种族与教派的关系来看,阿富汗的主要民族如普什图人、塔吉克人、乌兹别克人和俾路支人等大都属于逊尼派,什叶派的主体则是哈扎拉人。

6、宗教文化


喀布尔朝拜的群众

由于阿富汗的绝大多数居民是*,因此,无论在农村,还是在城市,*都有广泛的影响,该宗教不仅提供了一整套的信仰与道德体系,深深影响着人们的价值取向和思维定势,而且很大程度上还为整个社会构建了某种约束和调节机制,规范着人们的行为方式与生活方式。同时,在过去的一千多年中,阿富汗的大部分人文知识和智力活动主要是由宗教机构和宗教阶层予以传承的,因此,*无可避免地在阿富汗社会与政治生活的各个方面都留下了深深印记。

“在一个像阿富汗这样的国家,民族的概念发育未久,国家与社会两相分离,人们只效忠于地方公社,*是惟一可以构成所有阿富汗人共性的东西,可以认为,*是“阿富汗文化的中枢神经”。然而,应该引起注意的是,阿富汗的*有着浓厚的地方特征,“除了信仰安拉和其使者*,大部分的信条都与地方化的、前*时期的习俗有关,有一些阿富汗部落社会的信念甚至与*经典所载明的原则背。"LouisDupree,Afghanistan,PrincetonUniversityPress,1978,比如,圣徒崇拜和对圣徒陵墓的崇拜在阿富汗大部分地区广为流行。所谓圣徒,他们可以是苏菲教团的皮尔(导师),也可以是圣族或圣门的后裔,有时甚至普通毛拉和游方苦行僧也可因其学识、人品或特异的行为举止和有别于常人的能力而成为圣徒。这些人活着时受到人们尊敬,有的还有大批追随者和崇拜者,死后的陵墓则成为圣地(ziyarat),受到人们朝拜。人们对圣徒及圣墓的崇拜是希望得到安拉的庇护和赐福(barakat),但在许多情形下是受到一些更为世俗和更为实用的动机的驱使。比如,贾拉拉巴德附近的一个圣徒陵墓可以治疗神经病,而斋月里的喀布尔分别位于查里卡尔(Charikar)和科希达曼(Kohidaman)的两个圣地则以治疗狂犬病而闻名遐迩。


喀布尔*

在喀布尔北面的帕伊米纳尔山谷(ValleyofPaiminar)约有40多个圣徒陵墓,它们无一例外地可以使妇女得到生儿育女的能力。阿富汗各地的圣徒陵墓都有守护人,而所有的守陵人都向前来朝拜者兜售护身符和其他的神符(ta’wiz),这些护身符不过是一些魔咒谶语,有的干脆是从《*》抄来的启示和预言,他们把这些所谓的护身符装入用布、皮革或者金属制作的小袋中,缝在求购者的衣服上。在阿富汗人看来,这样的护身符几乎可以满足善男信女们的任何愿望,从拴住情人的心到增强性功能、从一般的趋利避害到在部落械斗中避开致命的枪弹,这些护身符可谓无所不能。

在阿富汗,许多与*无关的习惯也有相当的影响,这些民间信仰与习俗有的可能与曾经在这一地区流行的某些宗教,如祆教、佛教、萨蛮教等有关;有的则带有浓重的民间迷信色彩。在阿富汗的北方重镇马扎里沙里夫,有一个叫“沙里夫-阿里”的地方,在那里圣徒陵墓一个接着一个,成千上万的鸽子居住在圣徒陵墓之间,当地人相信,每7只鸽子中就有1只是阿尔瓦(arwa,神灵),因此,到圣陵朝拜的人都把喂鸽子作为强化宗教信仰、增加宗教荣誉的重要方式;如果有人杀死了一只鸽子,而它恰巧是一个阿尔瓦,那么此人将在睡梦中不断受到阿尔瓦的折磨与缠绕。在阿富汗的许多地区,村民们总是把剪掉的毛发和指甲小心翼翼地掩埋起来,以防被那些别有用心或与自己有仇隙的人发现。据说,巫婆用蜡、粘土或其他材料做成小人能够咒人致死,如果把被诅咒者的毛发或指甲混入小人像,那么往往能够事半功倍。

他们也十分注重礼节和礼貌,在路上遇见亲或者与来访的客人见面时,都要用右手按住胸口,频频点头,并说:“安技嘎利贡”(意为“愿真主保佑您”),以示尊敬对方。他们一般不施握手礼。另外,阿富汗人有个较为特殊之处,就是从穿着打扮上,往往可以看出他们的身份和社会地位。

7、节日

开斋节

开斋节(又称作“五功”)。在一切隆重的场合都要表的信仰,信诵清真言:“除安拉外,另无神祗,*是安拉的使者”。每天要在晨、晌、脯、昏、宵五个时辰面向麦加方位使礼拜,即使是正在值勤的警察,和正在玩耍的小孩也要屈膝脆地,念经磕头。每周的星期五,他们通常还要举行一次主麻拜。“主麻”在阿拉伯语中意为“聚会”,因此,星期五又称为聚礼日。开斋节和古尔邦节是阿富汗人一年中两个重要的宗教节日。尤其是古尔邦节更是十分隆重,类似我国汉族的春节。“古尔邦”即“献牲”之意,因而古尔邦节又称“宰牲节”。每逢此节日,*就要沐浴礼拜,并宰羊或骆驼、牛来待客或作为馈赠品,以示纪念。在斋月里,各地城乡的饭馆、茶楼、商店都要停业,白天,人们虔心诚意地不进食,夜间,大家明灯高悬地来欢庆。

8、着装


阿富汗妇女着装

阿富汗人常以各种装束来标明各自身份。乡间妇女外出时,往往戴着面纱。城市的上层妇女,戴面纱者已越来越少了。从事普通工作的一般男人,往往是头缠粗布的大头巾、脸留浓重的大胡子,身着竖条花纹的大裤,脚穿厚牛皮的大鞋。而知识分子,官员绅士或富商巨贾的装束打扮,则常常是戴着羊羔皮的船型帽,留着小胡须,穿着轻皮鞋,经常穿着西装。

随着时代的发展,不同等级身份的人的装束区别,将日趋消失。阿富汗这个*国家,按风俗妇女须终生戴面纱。且这种面纱极长,从头一直拖到脚跟,将整个身子裹得严严实实。面纱的头部正面开两个小洞,以窥外界。但农村妇女在从事家务或野外劳动时,也有不戴面纱的。

9、工作节假日

工作日

沙特阿拉伯的节假日是依据回历(希吉拉历)而定,因此每年都不一样,主要包拉玛丹月(又称斋月,即回历第9个月)、先知归真节、回历新年和先知圣诞日。在这些节日期间,*部门和大部分的待业不办公。然而,在斋月期间,如果你能遵守沙特人夜间工作的习惯,那么不妨安排一些商务会议,即使是半夜时安排商务约会也没什么大惊小怪。在斋月期间,餐馆在白天歇业,因此,假如你不是*,最好赶快适应这里的习惯。然而外国银行、商行、公使馆或领事馆则要过元旦和圣诞节,或许还有一些他们民族自己的节日。

沙特阿拉伯的周末是星期四和星期五。所有的商行和一些办事机构将会在星期五停止办公,而有一些则在星期四就缩短了工作时间。沙特*规定的工作时间是上午7:30至下午2:30(从星期六到星期三)。斋月期间,这个时间表则改为上午9:00至下午3:00。高级*雇员在上述的工作时间里可能会不在自己的办公室,然而,过了这个时间去找也许会找到他们。

商务机构从星期六到星期三的工作时间为上午8:00到下午13:00,然后又从下午5:00营业到晚20:00;星期四则会在中午以前就关门。银行的营业时间为上午8:00到下午,然后从下午17:00到晚20:00(星期六到星期三),星期四一般营业到中午。在斋月期间,白天的工作时间大大缩短,商业性行业则会从晚上21:00一直工作到半夜。

节假日

沙特实行每周五天工作制,星期四、五为休息日。根据《*法》,沙特每年只有两大节日,一是开斋节(即回历10月的第一天),*机关的假日从回历9月25日至10月5日;二是宰牲节(即回历12月10日),*机关假日从回历12月5日至15日。

10、地方美食


普通饮食

在日常食物中,普通的阿富汗人以烤饼和一般蔬菜为主,而上等人则以大米和牛羊肉为主。阿富汗人主食多以面食玉米面饼为主,中西餐都吃。他们的口味一般比较重,不怕油腻,而且含量也比较大。

阿富汗人很喜爱喝茶,日常生活中,尤其是在炎夏,几乎天天离不开茶。即使是贫困的人,每日也不能不喝茶。茶馆里经常坐无虚席。人们认为最好的茶为“无籽葡萄茶”。阿富汗人很好客,他们对待来访的客人诚恳、热情,不管客人是否为*徒,都一视同仁。他们通常用羊肉款待客人,有的甚至还用全羊来款待贵宾,以表示对来宾的格外尊敬。

11、旅游景点

景点 图片
巴米扬大佛

巴米扬大佛(Bamyan/Bamian)位于阿富汗巴米扬省巴米扬市境内,深藏在兴都库什山脉里。位于首都喀布尔西北约230公里、海拔约2500米处,屹立在巴米扬石窟群中的两座大佛,一尊凿造于5世纪,高53米,着红色袈裟,俗称“西大佛”;一尊凿于1世纪,高37米,身披蓝色袈裟,俗称“东大佛”。两尊大佛相距400米,远远望去十分地醒目。佛像脸部和双手均涂有金色。两佛像的两侧均有暗洞,洞高数十米,可拾级而上,直达佛顶,其上平台处可站立百余人。历尽沧桑,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阿富汗巴米扬峡谷因丰富的佛教洞窟遗址及图中高达53米的石雕佛像而与敦煌石窟、印度的阿旃陀石窟同被列为三佛教艺术最珍贵的遗产地,是希腊式佛教艺术的一个经典作。


巴米扬大佛

巴卑尔墓


巴卑尔墓

巴拉·希萨尔城堡


巴拉.希萨尔城堡

12、当地特产

特产 图片
手工挂毯

阿富汗出产的手工挂毯,做工精美、题材多样,是阿富汗的传统工艺品。当地货币混乱,所以最好使用美元购买。


手工挂毯

青金石

阿富汗出产一种以蓝色为主的准宝石,是仅次于翡翠的最为名贵的玉石之一。到当地可以购买一些当中纪念品。


青金石

13、遇袭事件

2016年9月6日,阿富汗内政部发表声明说,位于首都喀布尔市区的一家国际援助机构9月5日深夜遭一伙武装人员袭击,阿安全部队随后击毙袭击者。声明说,袭击造成1名平民丧生、6人受伤。阿富汗安全部队击毙袭击者后,从国际援助机构中救出42名平民。

上一篇:乌尔米耶

下一篇:杜塞尔多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