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沙历史中心
华沙历史中心靠近维斯图拉河岸,城市围绕着集市广场发展起来,主要特点是街道按照方格网状进行布局规划。随着街道从市中心向外延伸,这种布局的规范性逐渐消失。宽阔的广场提供了广大深远的视野。
中文名:华沙历史中心
外文名:HistoricCenterofWarsaw
入选时间:1980
类别:世界文化遗产
1、地理位置
华沙,波兰首都、历史名城。位于波兰中部平原,坐落在维斯瓦河东西两岸,是欧洲著名的古城,有“世界绿都”之美称。市区面积430平方千米,人口162万,是波兰的最大城市。波兰首都、历史名城。全国第一大城市华沙,工业、贸易和最大科学文化中心及最大的交通运输枢纽。位于国内中部平原上,坐落在维斯瓦河中游西岸,面积450平方公里,人口165万,是中欧诸国贸易的通商要道,自古以来就是非常繁华的地方。
华沙历史中心
2、名称由来
华沙西北郊热拉佐瓦沃拉是音乐家肖邦的故乡。华沙历史中心,始建于公元13世纪,当时是维斯瓦河渡口上的一个中世纪市镇。在波兰语中,华沙为华尔沙娃,传说一对叫华尔西和沙娃的男女恋人,勇敢地抗争国王的阻挠,最后终于结成夫妻。人们对这对青年恋人的勇敢精神十分敬佩,便以他们的名字命名这座城市,后来简称为华沙。
3、历史沿革
文化
1280年马佐瓦亚公爵建立华沙,修建城堡以控制维斯图拉河渡口,这是华沙城开始发展的标志。1344年华沙成为马佐瓦亚公国首都。15世纪,历任公爵在华沙修建了自己的住宅,随着城市功能的迅速完善,华沙的政治地位也越发显赫。1596年,波兰王城从克拉科夫迁移至华沙古城,从此华沙成为波兰的政治文化中心。城市大兴土木,华沙即刻兴盛起来。1656和1702年华沙两次被瑞典人摧毁,又两度重建。18世纪末华沙成为欧洲最大的城市。二次大战末期,华沙举行反纳粹占领者起义,起义总指挥部设在古城。起义失败后,希特勒下令把华沙从地球上抹掉。古城90%被毁。战后,人们急切地展开了重建工作。
有的西方人士曾经断言:“华沙不会重现在人间,至少100年内是没有希望的。”但事实作出了相反的回答。1945年华沙摆脱战争后,便按原样重建城市,不仅保持了中世纪古城的风貌,而且兴建新市区,超过了战前的规模和水平。在重建过程中,保护和修复历史古迹的工作受到格外重视,战前市内900多座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物,几乎都进行了修复和整饰,那些昔日的宫殿、教堂、城堡等更加显得巍峨壮观。到1966年,所有旧城的纪念建筑都依照14至18世纪原样重新修建。
建制
十世纪和十一世纪初已有居民,城市初建于十三世纪中叶,1596年成为首都。十八世纪初起受外国统治达二百多年,1919年起复为波兰首都。1920年人口即超过百万,为当时欧洲大城市之一。
华沙第一次成为首都是在1596年的齐格蒙特齐格蒙特·瓦萨三世统治时期,之后由于首都地位的影响,华沙的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但华沙是一座命运多舛的城市,曾被1655年到1657年的异族战争和二战的战火两次重创,华沙城几乎被夷为平地。有人曾预言,华沙将在人间消失,至少在百年之内不会重建。而今的华沙,已给出了答案。在华沙解放后,波兰举国便投入了首都重建的工作中。中世纪、16-18世纪的古建筑群被重建,住宅区、商业区被扩建,华沙在恢复古城浑厚历史气息的同时,又加入了现代化的元素。华沙已蜕变成为了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1944年8月,十八世纪的历史名城华沙,在纳粹德国占领军的空袭下,百分之八十五的历史建筑遭到毁灭。二战之后,华沙人民用长达五年的时间重建家园,他们修建了教堂、宫殿和贸易场所。华沙历史中心的重生是十三至二十世纪建筑史上的不可抹灭的一笔。东邻维斯瓦河,南至皇家城堡广场(包括城堡),西到波德瓦莱、德乌加和博尼弗拉泰尔斯卡大街,北靠孔维托尔斯卡和桑古什墓大街,分为老城和新城。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受严重破坏,战后迅速重建。工业部门繁多,以机械制造业最著,包括电机、精密机械、机床、飞机、汽车、农机等部门。化学(药品、塑料、化纤)、纺织、食品加工等工业也很发达。又是全国最大印刷工业中心。设有波兰科学院、许多研究机构和学会,全国最大的综合大学等多所高等学校。以高度绿化闻名,市区绿化面积126平方公里,分布着大小公园67个。
城市布局
华沙依然保持着老城和新城的布局。各种历史纪念物、名胜古迹大都集中在老城区,特别是宏伟的宫殿、巨大的教堂,各式各样的箭楼、城堡等,每年吸引着大批来自*的游客。在新城区,现代化的高楼大厦,一幢连着一幢,各种商店、饭馆、旅店、宾馆比比皆是。环境幽雅的居民住宅区,布局合理,生活便利,林木苍郁,花草广植,宛如花园一般。市内交通四通八达,井然有序。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现代艺术馆、影剧院、体育场分布各区,充满生机。登上230米高的文化科学宫顶端,眺望四周,国际著名旅游城市华沙美景一览无余。战后重建初期,波兰*便制定了把华沙建成一座“满城绿荫的现代化城市”的方案。
市内原有的森林和绿地尽可能地得到保护和利用,外围的森林也没有因大规模重建而受到破坏。为了减少城市的工业污染,工厂都避开市中心地带,建在远离住宅的地方。市内的房屋都保持着清淡的色彩,整个城市显得清新雅致。美丽的维斯瓦河由南向北静静地流过市区,沿河两岸树木葱郁,碧草如茵。各街道和各住宅区都大力进行绿化,成片的树木下面都种植了草坪,全市基本上看不到一片裸露的土地。在刮风天里,华沙城内见不到尘土飞扬的现象。市区有大小公园近70座,绿化面积130平方公里,平均每人占有绿地面积78平方米,在世界各国的首都中名列前茅。
老城区位于维斯瓦河西岸,中世纪巍峨壮观的红色尖顶建筑群集中在这里,四周环绕着采用红砖砌成的13世纪的内墙和14世纪的外墙,四角有高耸的古式城堡。著名的古老建筑有被誉为“波兰民族文化纪念碑”的昔日皇宫、华沙最美丽壮观的巴罗克式建筑克拉辛斯基宫、波兰古典主义建筑杰出代表作瓦津基宫以及圣十字教堂、圣约翰教堂、罗马教堂、俄罗斯教堂等。城区到处耸立着纪念碑、雕像或铸像,维斯瓦河畔的美人鱼青铜雕像为华沙的城徽图案。国际著名物理学家居里夫人出生的佛里塔大街的寓所已辟为博物馆。
4、著名景点
华沙王宫
华沙古城南侧五边形的华沙王宫,也称为华沙城堡,建筑美轮美奂,装修富丽堂皇。王宫画廊里陈列的全部是波兰历史上最有名画家扬.马特伊科描绘波兰历史的油画。王宫西侧是不大的广场,广场南端立有一根22米高的花岗石圆柱。圆柱顶端是决定定都华沙的奇格蒙特三世的青铜铸像。这根圆柱是华沙最古老的纪念碑,也是华沙的象征之一。它同王宫形成一个和谐的主题。华沙王宫是波兰千年国家历史传统的文化象征,也是民族兴衰史的见证者。华沙王宫的历史是从13世纪玛佐夫舍公国建造防御性木结构城堡开始的。不久就开始建造了第一批石结构建筑物来取代。王宫最古老的建筑物是14世纪上半叶建造的哥特式"大庭院",当时用作玛佐夫舍大公的府邸。16世纪上半叶玛佐夫舍公国归并波兰王国,1595年,瓦维尔宫被大火焚毁,国王把国王府邸签到华沙。17世纪中叶,王宫已经成为华沙的主要景观。
华沙历史中心
对波兰动闪击战,华沙王宫也成为希特勒军队狂轰滥炸的主要目标。1944年8月华沙人民反纳粹起义失败后,纳粹专门部队爆破了古老建筑、纪念碑、古迹等。1944年12月,一个纳粹工兵连终于把早已千疮百孔的残余王宫炸成一片废墟。战后华沙人民进行了长期的艰苦努力,严格按照保存下来的原设计图纸重建王宫,十几万人参加修复工作,其中义务劳动量达数十万工时。许多散失的王宫艺术品也通过各种途径回归王宫。1984年9月1日11点15分,即45年前王宫奇格蒙特塔的大钟停摆的时刻,隆重举行了王宫修复竣工仪式。
华沙与相当多的著名历史时间都有联系。城毁后又严格按原样进行了重建。这表明了努力保留波兰传统文化环境的真切心情,并以经典的方式显露了20世纪下半叶重建技术的功效。华沙历史中心的重建,对大多数欧洲国家的城市化发展和旧城保护理论,产生了极大影响。1945至1966年间完成的史无前例的修复工程证实了它的权威性。
华沙瓦津基
因公园内立有肖邦的雕像,故中国人又称之为“肖邦公园”。它是波兰最美丽的公园之一,具有英国园林风格。原是波兰末代国王斯·奥·波尼亚托夫斯基(1766--1795年)的别墅。园内宫殿、楼阁、池沼、草地错落其间,还有玫瑰园、柑桔园等。最负盛名的水上宫殿-瓦津基宫,雄伟多姿,富丽堂皇。原是皇室官员住处,现为国宾馆之一。宫殿*是悬挂吊灯的圆形大厅,四周建筑的装饰各具特色。据介绍,殿中曾存放着二百幅画、六十件艺术品、十七台钟表和八十座雕像。如果从远处眺望这座建筑物,岛上宫殿与水中倒影浑然一体,令人心旷神怡,美不胜收。这座水上宫殿于1944年秋天曾遭受希特勒分子的洗劫与破坏,1960年开始重建和修复。在其东北方向不远的地方座落着梅希莱维茨基宫。这座宫殿保存完好,未受战争破坏。对中国人来说,更具特别意义的是,60年代曾在这里举行过著名的中美大使级会谈。
华沙古城
华沙古城是华沙最古老的地方,也是首都最有特色的景点之一。它建于13、14世纪之交,扩建于15世纪,改建于17世纪,建筑风格为哥特式。古城的中心有个宽广的方形市场,当时的市政机关、商店和手工业作坊都集中在这里。城市中最富有的人们也都在此居住。为了防御,在古城周围筑有城墙和护城河。1944年华沙起义初期,起义者解放了古城。起义失败后,德国法西斯把古城毁成一片废墟。战争一结束,波兰人民就着手重建华沙古城。1949年古城广场四周耸起第一批建筑物。1953年7月22日举行隆重移交仪式。1963年整个工程竣工。古城每座建筑物的外貌都保持了原来的建筑风格,而其内部结构和设施则是按照现代建筑技术进行改建的。
华沙美人鱼
美人鱼是波兰首都华沙的象征,是华沙的守护神。民间传说,很久以前,一个名叫齐格蒙特的国王在全国到处巡游,想为王国寻找一个理想的京都。一天,国王来到维斯瓦河畔一座风景秀丽的孤家村落。这里只住着一户渔民,国王四处查看时,一条人身鱼尾的美人鱼从河里跳出水面,为国王唱了一支优美动听的歌。国王立即爱上了这个地方,遂决定在这里建都。国王问正在河边嘻戏的两个渔家孩子:“这个地方叫什么名字?”,孩子回答:“没有名字”。国王又问孩子叫什么名字,哥哥答,叫“瓦尔斯(Wars)”,妹妹答,叫“沙娃(Sawa)”。于是国王决定把他俩的名字连在一起,作为这个地方的名称,这就是“瓦尔沙娃”(中文译为“华沙”)。华沙第一个美人鱼铜像建于1855年,位于华沙古城市场中心。目前耸立在维斯瓦河畔的美人鱼铜像,比第一个铜像大很多,姿态也更加优美。它是由波兰著名女雕塑家卢德维卡·尼特斯霍娃于1934年以波兰女英雄什塔海尔斯卡为模特创作的,1937年建成。在希特勒德国侵占波兰期间,美人鱼铜像悄然失踪,直到波兰解放后才重新出现。原来,在德国法西斯军队入侵前,人们把这座铜像拆卸掩埋,精心保护起来。波兰人民*成立以后,人们把她重新竖立在维斯瓦河畔。
华沙圣约翰教堂
位于古城广场外,始建于13世纪至14世纪之间,1836年至1842年改建,是一座哥特式教堂。它毁于二战,1966年重建,恢复了原有风格。整个建筑呈红色,规模宏大。入口处左侧的穹顶下有多座墓碑和石棺,其中有历任大公、作家显凯维支和总统纳鲁托维奇的石棺。右侧有为国牺牲的妇女的铜质金属牌和国会玛拉恰夫的纪念碑。数百年以来,它是波兰政治和宗教活动的重要中心。这里曾是国王加冕之地。世界著名的《五三宪法》是在这里颁布的,是世界第二部宪法。圣约翰教堂是华沙最古老的教堂。
奥斯维辛*
奥斯维辛位于波兰南部小波兰省境内。1940年4月27日,德国法西斯头子希姆莱尔下令在此修建最大的灭绝人性的杀人工厂——奥斯维辛*,并于同年6月14日将首批犯人运抵奥斯维辛。1941年对*进行了扩建,二战结束时,整个*占地面积达40平方公里。除斯塔姆拉格、布热津卡、莫诺维采三个主要*外,还有45个分营。营内5个焚尸炉平均每天要焚尸10万具。包括中国人在内的28个民族的400万人死于*,其中犹太人最多,达250万。1947年被开辟为国家博物馆。1979年被列入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