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于蕾

科普小知识2021-12-30 15:16:49
...

于蕾,沈阳人,1998年考入中国传媒大学(原北京广播学院)新闻专业,毕业后进入*电视台,担任《非常6+1》,《欢乐英雄》,《回声嘹亮》,《咏乐汇》和《梦想中国》等大型电视栏目编导、节目制作人。2012年,作为最早加盟哈文春晚创作团队的成员,于蕾成为央视春晚史上第一位女性总撰稿,在变革的尝试中,龙年春晚更是以7.7亿观众收看的成绩,被认定为“全球收看人数最多的晚会”,获得吉尼斯世界纪录。在此之后,于蕾继续担任2013、2014年两届央视春晚总撰稿和兼任2014年马年春晚歌舞类节目导演,三届央视春晚的成功也让这位电视文艺幕后工作者受到世人的瞩目。现任*电视台《开门大吉》栏目制片人,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制片人、总导演。同时,于蕾还是著名诗人、书法家、《中国企业公民宣言》撰稿人于连胜先生之女。

中文名:于蕾

别名:于芳懿

出生地:沈阳

出生日期:1979

职业:编导,撰稿人,节目制作人

毕业院校:北京广播学院

1、个人经历


于蕾

于蕾1979年出生于辽宁沈阳,从小聪明伶俐,特别惹人喜爱。学习成绩优异的她考上了省实验中学,高中毕业时,她以第一志愿高分考入了北京广播学院(现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专业。大学期间的于蕾,是校内学生骨干,除了在校报上发表文章,还先后被评为优秀学生*、三好学生等,多次获奖。

大学一毕业,于蕾被推荐到《2002年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颁奖典礼》担任导演助理,后留在《经济半小时》栏目担任实习记者。2003年加入正在草创的《非常6+1》栏目,成为哈文团队最早的成员之一,和一群热爱电视、勇于创新的年轻人一起为普通百姓圆梦。在央视12年的职业生涯中,于蕾还参与了《咏乐汇》《梦想中国》《回声嘹亮》《春晚倒计时》等多档节目、晚会、专题片的创办和制作。

在央视春晚举办的30多年中,春晚总撰稿更换频繁,而于蕾是央视春晚史上第一位女性总撰稿,并且从2012年到2014年,她连续在这个岗位上坚持了三届,这无疑是对她工作能力的肯定。

2015年任央视《开门大吉》栏目制片人

2016年G20国际峰会文艺演出《最忆是杭州》文学总撰稿

2017年央视综艺创新项目《国家宝藏》制作人兼总导演

2、央视经历


于蕾

于蕾和春晚总导演哈文,以及主创团队中的大部分骨干,相识于2003年的7月,那时他们走到了一起,共同创建了一个后来家喻户晓的综艺节目——《非常6+1》。于蕾在大学的专业是新闻,2001年毕业后,她怀着一个“铁肩担道义”的梦想进入*电视台。对于做综艺节目,最初在她潜意识里是排斥的。但是,因为不愿放弃每一个划过眼前的机遇,并且在前辈的推荐下,抱着不服输的学习态度,于蕾在团队里留了下来。从道具到制片,从导演助理到外联,在几乎尝试了节目系统可能涉猎的所有工种后,于蕾最终获得了大家的肯定,成为了当时导演组里最年轻的一位导演。

在痛并快乐的磨砺中,于蕾度过了在《非常6+1》的5年成长期,这也是青春最黄金的5年。那是一段一直被他们津津乐道的日子。导演组的兄弟姐妹们只要做节目,就吃住都在一起,工作上是伙伴,情感上像家人。所有的难题、快乐、成长的记忆,都是大家共同拥有、随时可以拿出来一起分享的。在那5年中,于蕾不但积淀下了深厚的友谊,也开始真正地了解“电视”这门繁杂的艺术。在这档最早以“圆梦”为主打概念的节目制作中,她有机会观察和走进了形形色色的普通人的生活。从北大荒的拖拉机手,到SOS儿童村的爱心妈妈,从边关哨所千里探亲的军嫂,到热爱踢踏舞的聋哑少年……每一次平民梦想的绽放,也丰满着她自己的人生。在于蕾看来,那是一件积德的事。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从为百姓圆舞台梦想,到与精英畅谈人生的追梦经历,2008年诞生的《咏乐汇》,让于蕾的职业生涯与“梦想”的碰撞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层面。这是一档被定位为“闲谈秀”的边吃边聊的名人访谈节目,她们把节目的口号定位为“每个人都是自己的英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传奇”。这是于蕾第一次担任专职的撰稿,自那时开始,于蕾开始深入思考话语形态对于节目的作用,开始想办法塑造主持人的话语风格,开始剖析和勾勒每一个嘉宾的人生曲线,然后努力使他们人生转折点上的故事表达显得趣味盎然且与众不同。两年的《咏乐汇》,100多位嘉宾,总撰稿的工作性质决定了于蕾是栏目组里唯一一个与所有嘉宾促膝长谈过的人。后来存着的一大叠那时写的稿子,蔚为壮观。访谈过的人、写过的字,稿子如今虽已成了弃物,但随文字积淀下来的,是笔力、是记忆、是成长,更是人生的厚度。

2011年的除夕,*电视台综艺频道特别节目《喜到福到好运到——春晚倒计时》8小时直播,担任总导演的她有生以来第一次没有跟家人一起过年,那个时候的她完全没想到自己会在几个月后就跟真正的春晚发生了关系。

2011年5月,于蕾接到任务,协助时任*电视台综艺频道总监助理的哈文策划召开一系列的“春晚座谈会”,为2012年春晚的创新方向广开言路、察纳雅言。从工人、农民到学者、大学生,从范曾、尹鸿到陈维亚、赵宝刚,7场座谈会留下了10万字的会议纪要,并最终在于蕾的笔下浓缩成了8000字的建议汇总。这份建议汇总成了后来春晚创作的宝典,观众的意见为春晚的创新指明了方向。

2011年6月下旬,哈文被正式任命为2012年央视春晚的总导演,并着手组建团队,于蕾成为团队中最早被确定加盟春晚的人。这无疑是一次站上巨人肩头的机会,而这个机会的背后一切都源于数年来哈文团队的磨合造就信任的结果。她要做的,就是证明这份信任没有给错人。

3、春晚幕后


春晚讨论

2012年第一次担任春晚总撰稿时,于蕾写主持词时曾研究过奥斯卡颁奖典礼,单人串场,既洋气、又幽默。她想着把春晚做成一个国际化的晚会,于是她按照歌舞秀的形式写了一版主持词,把晚会分为四段,每个段落都由一个主持人串场。但现场的效果是主持人一站到舞台上,她立马感觉不对,对于春晚这个喜庆的盛会来说,这样处理太“冷清”,于是我们便看到后来春晚上三组主持人两两搭档镇台的排场。

成功完成一届春晚的台本设计和串词撰稿工作,于蕾认识到晚会的几个规律:春节和圣诞节不一样的地方在于春晚必须热闹,因为春晚是大团圆,大联欢。每年春晚的主色都是大红,中国红,所以大红花大红绸子一定得舞起来,即使俗气,但春节就讲究开灯守岁,真不能像老外那样背景是黑的,只把演员打得亮亮的,成了场个人独秀。春联一定要是红纸洒金,白纸写春联谁都接受不了。主持时,就需要几个人七嘴八舌。

还有就是,春晚讲眼缘:亲。比如,冯巩每年都上来喊“我想死你们了”,十数年下来观众也不烦他,这是因为冯巩有眼缘,亲,看着讨喜。观众还没看到作品的全貌,也一定能成功“踢开第一脚”。

于蕾仔细研究历年春晚,她发现每一届的导演都在这个框架里力图创新,如果真有没有突破的地方那也是有客观原因的。

4、歌曲创作


歌词

歌曲《我的祖国》传唱至今依旧感人至深,由雷佳演唱的《好儿好女好*》,高潮部分大胆借鉴了《我的祖国》,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符合时代的创新,将这条宽阔的大河“引流”出新的风貌。

词作者方懿:原名于蕾,现任*电视台综艺频道制片人,连续多年担任*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总撰稿,并在2014年央视春晚中兼任歌舞类节目导演。方懿说,“一条大河”的旋律能够经久不衰,是因为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条河。这条河,首先是记忆里家乡的河。“没有痛苦的创作过程,在‘一条大河’的指引下,我的心里唱出了这样的歌词:‘总想起岸边,清澈的童年,妈妈的纸船和梦想的帆’。于是,‘青春的记忆和英雄的诗篇’也就跃然纸上。”

词作者用“一条大河”来做中国梦的载体,歌中唱到“心是河的水,梦是河的波”。“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光万里唱不完……再唱大河望两岸,心潮逐浪梦高远。”也许,这才是对一个崭新时代的全新诠释,而“中国梦”将一如既往地流淌在这条大河里。

上一篇:吴胜钟

下一篇:何雁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