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曹卫星

科普小知识2021-08-07 14:30:45
...

曹卫星,男,汉族,1958年8月生,江苏南通人。1994年12月加入民盟,1998年12月加入中国*。1989年3月在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任自然资源部副部长,民盟*副主席,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

姓名:曹卫星

性别:男

生日:1958年08月

籍贯:江苏省南通市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政治面貌:民盟盟员

毕业院校: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

学历学位:研究生/博士

参加工作时间:1985年03月

1、人物履历

1978年2月至1982年1月在江苏农学院学习,获学士学位。

1982年2月至1985年1月在南京农学院学习,获硕士学位。

1985年2月至8月在南京农学院任教。

1985年9月至1989年3月在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学习,获博士学位,任助理研究员。

1989年3月至1994年3月在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先后做博士后、助理科学家。

1994年3月至2009年1月在南京农业大学工作,历任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系副主任、农学院院长、校长助理、副校长等职。

2009年1月至2016年3月任江苏省人民*副省长。

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任国土资源部副部长。

2018年3月,国家自然资源部部领导。

2018年4月4日,任国家自然资源部副部长。

第十届、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十二届、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民盟第八届*委员,第九届、十届、十一届*常委,第十二届*副主席,民盟江苏省委第八届副主委,第九届、十届、十一届主委,江苏省第十一届、十二届人大代表。

2、科研成绩


曹卫星

曹卫星专长于现代作物栽培学研究,着重在基于栽培学与信息学交叉的作物精确栽培领域开拓发展,促进了作物生产管理的定量化和信息化。主要有三个方面的科研成绩:

第一,发展了小麦、水稻主要生长指标的光谱监测机理与定量诊断技术。确立了水稻和小麦作物氮含量、氮积累量、叶面积指数、生物量等主要生长指标的反射光谱敏感波段、适用光谱参数及定量监测模型;提出了基于实时信息与适宜指标相融合的作物生长诊断与调控模型;研制了基于反射光谱波段与监测诊断模型的作物冠层生长指标监测诊断技术产品,包括便携式光谱仪器(硬件)和遥感应用系统(软件)。研究成果在试验示范中表现为良好的节氮和增产作用,有助于实现作物生长信息的无损获取及智能诊断。鉴定认为,该技术在“稻麦生长光谱监测的农学机理与参数构建、生长监测模型与诊断模型的结合等方面处于国际领先,整体居国际先进水平”。

第二,构建了小麦、水稻管理知识模型、生长过程模型及决策支持技术。创建了广适性的小麦、水稻管理知识模型,可定量设计不同条件下作物产量目标、适宜品种、播栽期、基本苗、肥料运筹和水分管理方案;构建了小麦、水稻生理生态过程模型及生产力形成模拟模型,可定量预测不同情景下作物生长发育状况及产量品质指标;建立了基于模型与GIS耦合的小麦、水稻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含单机版、网络版、手机版),实现了从田块到区域尺度作物栽培方案设计、生长动态预测和管理调控决策的定量化。研究成果通过示范应用产生了明显的经济与社会效益,有助于促进整个作物生长与管理系统的数字化和信息化。该技术在“作物管理知识模型构建方面居国际领先水平”,在作物个体发育、品质形成、土壤渍水等过程模型方面取得了突破。(获200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第三,确立了南方小麦籽粒品质形成的生理生态机制及量质协调栽培技术体系。从碳氮同化、转运利用、微形态、关键酶活性、激素平衡等方面揭示了中国南方小麦籽粒蛋白质与淀粉积累及品质形成的生理生化机制;阐明了温度、光照、水分、养分、播期、密度等因子对小麦籽粒品质形成的生态生理效应;建立了专用小麦量质协调的标准化栽培技术体系。研究成果通过推广应用实现了小麦籽粒品质与产量的协同提高,在长江下游建成了中国最大优质弱筋小麦生产基地,取得了显著的经济与社会效益。该技术着重在南方弱筋小麦品质形成机理及调控技术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创新,“整体研究成果居国际先进水平”。(获200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已发表SCI/EI收录论文112篇、中文一级学报论文209篇;出版专著4部,教材4本;登记国家软件著作权32项,授权和公示国家发明专利9件;培养博士、硕士及博士后共122名。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部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均排名第一),以及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中国作物学会科技成就奖、全国留学回国人员成就奖、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杰出服务奖等。

3、荣誉称号

1996年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教委跨世纪优秀人才;

1997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1998年省“333工程”第二层次培养对象;

2000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培养人选;

2001年省劳动模范,全国优秀教师;

2003年获中组部等6部委留学回国人员成就奖;

2005年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7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省“333工程”中青年首席科学家。

上一篇:下一代网络

下一篇:京沪干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