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内蒙古毕拉河*自然保护区

科普小知识2021-10-02 15:37:50
...

内蒙古毕拉河*自然保护区位于内蒙古大兴安岭毕拉河林业局达尔滨湖林场和扎文河林场境内,行政区域隶属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诺敏镇,属于大兴安岭北段东麓的森林、灌丛向草原与农牧过度的嫩江流域。东与巴提克林场接壤,南与大二沟林场相邻,西与北大河林场毗邻,北与羊其河林场相接,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23°04′28.9″~123°29′16.1″,北纬49°19′39.5″~49°38′29.7″之间。保护区总面积为56604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23009公顷,缓冲区面积20289公顷,实验区面积13306公顷。内蒙古毕拉河*自然保护区重点保护对象为森林沼泽、草本沼泽以及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等。

中文名称:内蒙古毕拉河*自然保护区

地理位置: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诺敏镇

气候:中温带湿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

级别:*

区域面积:56604公顷

类型:湿地生态系统

保护对象:森林沼泽、草本沼泽以及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等

管理单位:内蒙古毕拉河*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批准时间:2014年12月23日

1、历史沿革

2004年7月21日,毕拉河自然保护区被国家林业局批准为省部级的自然保护区。

2012年3月,被确定为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

2014年12月5日,经国务院办公厅批准,晋升为*自然保护区。

2、地理环境

位置

内蒙古毕拉河*自然保护区位于内蒙古大兴安岭毕拉河林业局达尔滨湖林场和扎文河林场境内,行政区域隶属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诺敏镇,属于大兴安岭北段东麓的森林、灌丛向草原与农牧过度的嫩江流域。

地质

内蒙古毕拉河*自然保护区位于大兴安岭东南麓,属大兴安岭东南坡嫩江流域,地质构造属大兴安岭中生代复式背斜构造,褶皱轴向多为东向。跨越喜桂图旗中华力西地槽褶皱带和东乌珠穆沁旗早华力西地槽褶皱带两个次级构造单元,头道桥—鄂伦春深断裂从其境内穿过,受深断裂影响区域内岩浆活动频繁,出露地层以中生代火山岩及火山碎屑岩为主,分布广;元古界、古生代地层零星分布。中生代主要为侏罗系中上统及白垩系下统火山岩及火山碎屑岩,广泛分布;元古界主要为兴华渡口群,零星分布;古生代地层主要是石炭系、泥盆系变质岩零星分布。区域上由于受头道桥—鄂伦春深断裂影响,从泥盆纪后经历多次构造运动,特定的地质构造环境奠定本区岩浆活动、火山活动、变质作用的多期性、长期性、复杂性,与成矿作用关系较密切。侵入岩活动存在华力西期、燕山期二期岩浆侵入旋回。本区地质构造复杂,经历三个大的发展阶段,即元古代硅铝壳形成阶段;加里东—华力西期西伯利亚板块南部大陆边缘发展阶段;中生代板内构造发展阶段。依据沉积建造、岩浆活动、构造变动等特征可划分为五个构造层,即元古代构造晚元古—早古生代构造层、晚古生代构造层、中生代构造层及新生代构造层。早期以板块的“开”、“合”为特征,形成不同类型的板缘构造;晚期受太平洋板块对亚洲大陆的挤压和俯冲作用的影响,形成一系列NE(北东)—NNE(北北东)向为主导的板内构造,包括各种断裂构造,火山喷发带及岩浆活动带,总体显示“活化”特征。测区构造演化总趋势是:由板缘构造向板内构造演变,板块刚性不断增强,板内构造愈来愈复杂多样。形成的岩石主要有花岗岩、玄武岩、花斑岩、碎屑灰岩、凝灰岩。

地貌

内蒙古毕拉河*自然保护区地貌的构成主要是中生代末期、第三纪早期具备雏形。中生代末期以前,大兴安岭为上升隆起的构造活动,中生代末期、第三纪早期,构造活动比较平静,大兴安岭山地遭受剥蚀、夷平作用,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第三纪晚期。第四纪时期,大兴安岭山地又倾斜式大面积隆起,地壳缓慢上升,松嫩平原间歇性下沉,由于两者垂直运动幅度不大,从西北蜿蜒伸入到旗内的数道大兴安岭余脉,没有深沟峡谷,峭壁陡崖,相对高差一般不超过500~600米,地面坡度都小于40°。这是区内地形地貌的第一特点。第四纪后,由于气候条件曾发生较复杂的变化,在地壳的内、外力综合作用下,低山和丘陵的顶部变得圆滑,形成较宽阔的河谷平原。这是保护区地形地貌的第二特点。保护区地貌分为山地、丘陵、河谷、平原等类型。保护区地形高差变化较小,海拔高度在377~886米之间,地势北高南低,由西北向东南缓慢倾斜。


保护区湿地

气候

内蒙古毕拉河*自然保护区属中温带湿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由于纬度偏高,远离海洋,加之大兴安岭的屏障作用,使湿润的海洋性气候团的影响减弱,境域大部分时间在西伯利亚高压的控制之下,形成区域气候特点:春季多风,降水稀少,气温多变;夏季温和,降水集中;秋季降温剧烈,霜期早;冬季漫长严寒。年平均温度为﹣1.1℃,极端最高气温35.4℃,极端最低气温-46.0℃。≥10℃的年积温2014.4℃。年平均降水量为479.4毫米,降水主要集中在六、七、八月份,无霜期130天左右。主要风向为西北风,年平均风速为1.9米/秒。

水文

内蒙古毕拉河*自然保护区内有毕拉河、扎文河、北大河3条主要河流。

3、区域范围

内蒙古毕拉河*自然保护区东与巴提克林场接壤,南与大二沟林场相邻,西与北大河林场毗邻,北与羊其河林场相接,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23°04′28.9″~123°29′16.1″,北纬49°19′39.5″~49°38′29.7″之间。保护区总面积为56604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23009公顷,缓冲区面积20289公顷,实验区面积13306公顷。

4、保护目标

综述

内蒙古毕拉河*自然保护区重点保护对象为森林沼泽、草本沼泽以及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等。

植物

截至2012年,内蒙古毕拉河*自然保护区有高等植物703种,其中被子植物565种,裸子植物3种,蕨类植物33种,苔藓植物102种;低等植物中大型真菌124种;地衣51种;藻类植物240种;国家II级重点保护植物3种,有钻天柳、黄檗和野大豆;区级珍稀林木保护植物12种。


钻天柳

动物

截至2012年,内蒙古毕拉河*自然保护区有脊椎动物322种,其中兽类45种,鸟类228种,爬行动物7种,两栖类动物6种,鱼类35种,圆口类1种;无脊椎动物昆虫335种;环节动物6种,软体动物门10种;节肢动物门(除昆虫纲外)有18种。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45种,其中国家I级重点保护动物5种,国家I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40种。野生动物主要有野猪、狍子、赤狐、貉等。

5、管理措施

管理机构

内蒙古毕拉河*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为内蒙古毕拉河*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人员编制87人。包括七个职能科室,五个二级机构。处长1名,书记1名,职能部门17名,基层单位68名(含管护站26名)。在管理队伍中,基层人员数量占保护区总人数的78%,基层人员主要从事资源管护、湿地与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宣传教育等工作,确保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管理内容

2016年10月11日,为防止违法人员进入保护区内非法捕鱼打猎行为,保护管理办巡护执法大队人员在霍日高鲁南沟入口处加装了防护栏杆。

6、开发利用

科研监测

2016年6月,内蒙古毕拉河*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科研监测人员在生态功能区内布设40台红外线感应照相机。8月份,对所有红外相机采集的数据进行了收集整理与归类分析,共收集到野生动物有效照片200余张,视频资料10余段,在同一地点拍摄到野猪、狍子、赤狐、貉等野生动物。此次保护区红外相机监测工作,旨在摸清野生动物的种类、数量、分布、栖息地状态、活动规律等情况,为制定有针对性的保护管理措施提供原始资料和科学依据。

旅游景点

达尔滨湖国家森林公园,该公园面积22081公顷,公园集山、水、农、林、泉、峡为一身,五山、三水、二分田,是集鄂伦春、达斡尔等少数民族民俗文化于一体的*森林公园,极具旅游和科考研究价值。


四方山位于诺敏镇西北30公里,毕拉河以南,诺敏河以西的群山之上。山体海拔933米,号称“大兴安岭的巨魁”;山顶东西长500多米,南北宽300多米,由火山喷发形成方形;山顶平坦,林木茂密。站在四方山上,极目远眺,群山低首朝拜。鄂伦春自治旗护林防火指挥部的了望台就设在这里,可以随时发现方圆百里之遥的火情,人称大兴安岭的“眼睛”。

7、生态价值

内蒙古毕拉河*自然保护区是以原始森林和自然湿地生态系统类型为主的自然保护区。森林和沼泽及其它各植被型对调节大气、湿度和降水,对水资源的调控、水质的净化,防止水土流失、减少旱涝灾害,保持交错区植被类型和野生动植物多样性均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保护区内小河流众多并汇入毕拉河,是嫩江水源之一,保护好区内各类生态系统对嫩江的水源涵养,维护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水生态安全均具有十分重要意义。还有,森林沼泽与草本沼泽的泥炭层较厚、碳含量较高,对减缓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